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國研院動物中心打造「神農鼠腎毒篩檢平台」,透過基因改造技術,讓小鼠幫民眾嘗百草,提早偵測腎臟損傷程度,有望協助藥廠、健康食品廠商降低開發風險,目前已進入應用階段。
科技部轄下國研院動物中心 10 月 27 日舉行研究成果記者會,發表「次世代腎毒性測試之小鼠平台」,又稱「神農鼠腎毒篩檢平台」。
國研院院長吳光鐘指出,根據健保署統計,2019 年台灣因慢性腎臟病就醫人數達 42.2 萬人,腎臟病成因複雜,除了因為老化與血壓、血脂、血糖三高控制不佳可能造成腎臟病外,攝取過多具腎毒的藥品或食品也可能造成腎臟損傷。
成功大學醫學系教授暨附設醫院小兒腎臟科主任、同時也是動物中心合聘研究員的邱元佑表示,國際上目前缺乏有效的腎毒性測試方法,傳統藥物上市前一定都會做動物實驗,個人也會檢測尿素氮(BUN)跟肌酸酐(Creatinine)濃度是否上升,來判斷腎臟功能,但是往往腎臟損傷超過一半才會測出濃度改變,因此希望找到提早發現腎臟損傷的方法。
邱元佑表示,研究歷時 2 年,找到一種在腎臟細胞內的肌醇加氧酶(MIOX),只要腎臟細胞受損就會釋出,可當作檢測指標。團隊運用獨有的「大片段基因改造技術」,在 MIOX 加上一段冷光酵素基因,並放大冷光訊號,植入小鼠體內打造「神農鼠」。
邱元佑指出,「放大冷光訊號好比讓鎢絲燈泡變成 LED 燈」,更容易偵測到冷光、也就更能掌握小鼠體內的 MIOX 濃度,藉此判斷某些食品、藥品服用後會對腎臟造成損傷。「病理切片還看不出損傷,但可以透過濃度提早示警」。
國研院表示,這項平台比 2005 年國際大藥廠與美國、歐盟及日本聯手成立的「預測性安全測試聯盟」更為經濟有效。
國研院動物中心主任秦咸靜表示,神農鼠未來也可應用在新藥或食品開發測試腎損傷的動物模式,目前神農鼠已完成種原冷凍保存,開放研究團隊或藥廠申請實驗鼠。
(作者:蘇思云;首圖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