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實戰年 微軟投資台灣人才

12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AI 實戰年 微軟投資台灣人才

2016 年 AlphaGo 打敗頂尖職業棋士,宣告 AI 時代的來臨,台灣政府旋即宣示 2017 年為台灣 AI 元年;2018 年行政院提出「台灣 AI 行動計畫」,以四年期的時間協助產學研衝刺 AI 應用、實現產業 AI 化。然而台灣的產業要從硬體轉型為 AI 驅動應用,除了產業的體質需要調整,也需鼓勵多方跟學研單位的高手合作,及早將走在前頭的尖端技術納入長期的產業發展考量中。科技部在過去提出的「產業找題,專家解題」,就是以產學互惠合作模式營造 AI 創新創業氛圍。

例如過去由於中文資料庫不足,不利產業端投入語音訊號分析、開發中文語音對話技術,有鑑於此,科技部建立 AI 語音數據資料庫,免費授權企業與學研界使用,並舉辦比賽激勵來自各方的團隊投入,集結產學人才精進語音辨識準確度。

呼應科技部對 AI人才的投資與佈局,許多國際級公司從 2018 年陸續來台設立研發中心,微軟、Google、高通都紛紛報以實際行動回應。其中微軟早在 2017 年底及與科技部簽訂「AI 策略聯盟合作意向書」,次年成立「AI 研發中心」、建立百人研發團隊,今年微軟更加碼投資優秀人才,啟動「微軟新創加速器」。

AI 實戰年 微軟投資台灣人才

▲ 微軟與科技部在 2017 年底簽訂「國研院與台灣微軟 AI 策略聯盟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在大數據、AI 技術與人才培育三大面向緊密合作。(圖片來源:台灣微軟)

AI 產業發展關鍵:政策到位+產業給力

More than landing, AI is making an impact」,台灣微軟首席營運長何虹博士在 2018 年底才走馬上任,卻在半年的時間看到 AI 應用在台灣落地發展,更觀察到 AI 已帶出強大的效益。「不過短短時間,台灣就從 AI 元年跨入實戰年」,對於台灣政府發展 AI 的決心與行動力,她感到印象深刻。

微軟在今年四月啟動「AI 100 計畫」,預計在年底前催生 100 個 AI 產業解決方案,加速台灣產業全面數位轉型。「到目前為止,已誕生 50 個解決方案」,何虹興奮地表示,不僅如此「AI 100」橫跨多個產業面向,包含農業、金融、政府、醫療、製造、電信等。她舉微軟與水利署的合作為例,藉由人工智慧技術提升暴雨預測精準度,並以雲端化的分散式資料庫加快運算速度,讓預估雨量的計算時間加速。

AI 時代,人才需要培養軟技能

因應 AI 時代,人才的樣貌與特質也需跳脫傳統分科制度,更看重整合、協調、學習等能力,何虹以「軟技能」來形容這樣的人才。

AI 實戰年 微軟投資台灣人才

「其實進入 AI 時代,企業界需要的員工並不全都屬於技術端,但一般員工仍需擁有 AI 思維,並有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何虹進一步說明。這些能力更像是企業文化,也就是員工在跨部門協同工作時,能夠主動地尋找一些資訊或工具來使用;同時企業在轉型上也需要在文化上做出改變,才能賦權給員工做決策、承擔風險、快速敏捷地做出反應。

為了培養新時代 AI人才,微軟跟國內幾所大專院校一同推出 Microsoft Professional Program 課程,並依據各校院內的學術資源與特色,培育符合新世代所需的專業人才。「像是高科大觀光管理系的學生就利用課堂所學得大數據分析,建置完美的旅館行銷工具,並贏得企業大獎」,何虹分享到。

支持台灣新創團隊,邁向全球生態圈

早在多年前微軟就在全球設立新創加速器,幫助新創團隊成長,除提供團隊技術諮詢外,也在法律、財務面上給予支持。「今年在台灣成立新創加速器,光是第一個月就有 130 多家申請」,何虹表示,最終共有 14 家表現卓越的團隊入選。這些團隊有些來自學研單位,例如 Neurobit 的四位創辦人來自台灣大學,結識於台大開辦的生醫創新與商業化課程,他們的產品是用電腦視覺看眼珠轉動的狀況,判定有沒有心血管疾病。另一家團隊RelaJet 則以「多人聲分離」引擎,協助聽障者擁有更好的聆聽體驗。「這些團隊中有超過 40% 是做醫療科技」,對此何虹看好未來台灣醫療新創的發展。

何虹由於在台灣任職時間不長,還不熟悉台灣的學研生態,但談到由科技部舉辦的未來科技展,她相當看好,也期待從展會中發掘更多台灣優秀的團隊。而微軟也將以自身的全球夥伴生態圈,幫助新創團隊拓展國際市場,一起為打造台灣第一隻新創獨角獸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