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3 1 月, 2025

科技新知 醫療科技

蘋果(Apple )的 Apple Watch 時時都有救人一命的消息;每年 2 月是美國心臟月,蘋果稍早也在官網分享 Apple Watch 替患者揪出罹患心律不整的毛病,且該病患看到過高心率偵測數值前,從不覺得身體哪裡不舒服。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分析痤瘡患者的活體皮膚檢體後發現,容易長痤瘡(含青春痘、粉刺等)的人皮膚表達較少 GATA6 蛋白質。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研究顯示,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和牛津大學研發的疫苗,對 2019 冠狀病毒疾病的南非變異病毒株所引發的輕度到中度感染僅有極小保護力,南非已宣布暫停這支疫苗接種計畫。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足跡遍布全球,傳播過程一再出現新突變種,讓防疫工作與研究均困難重重。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組織研究團隊,根據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 GISAID 資料,分析 30 萬筆以上的病毒基因序列樣本資料,將病毒劃分為六大類型,其中「第六型」占目前流傳病毒類型 99%。日前,中研院也成立「病毒變異全球即時監測網」分享資料,讓全世界均能即時追蹤病毒變異。
COVID-19 疫情何時能結束?這是疫情爆發以來,環繞在眾人心頭的疑問,而彭博(Bloomberg)從全球疫苗施打狀況切入,推估所需時間,最終得出還要再等 7.4 年。
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負責新型冠狀病毒疫源調查的國際專家圓滿完成這趟在中國的調查工作,2 月 9 日下午將在武漢舉行記者會說明。專家團隊成員有信心,內容不會「言之無物」。
赴中國調查 2019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起源的 WHO 國際專家小組下午召開記者會說,華南海鮮市場只是其中一個疫情爆發點,並非唯一;此外並無證據證明 2019 年 12 月前,病毒存在武漢。
歐洲國家,尤其是西歐,在許多台灣人眼中是先進民主國家的象徵,許多施政也常以西歐國家為參考。不過當 COVID-19 疫情來襲,卻暴露西歐國家長期以來醫療制度問題,使得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只能將希望寄託於疫苗;當各國推動大規模施打疫苗,又暴露出其甚至連基本的行政效率都有嚴重障礙──有了疫苗,針頭卻沒跟著到位。
美國醫療保健龍頭嬌生(Johnson & Johnson)1 月 29 日公布,旗下 COVID-19(武漢肺炎)疫苗預防中重度病情的有效性為 66%,整體效力低於輝瑞(Pfizer)/BioNTech 和 Moderna 疫苗,但專家表示,嬌生疫苗仍有助於阻止全球疫情蔓延。
疾管署近日公布,一名家住市場附近的高雄 50 餘歲男性,陸續出現畏寒、疲倦、盜汗等症狀,因症狀持續未改善且越發嚴重,前往醫院就醫,經通報檢驗後確診,是今年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