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6 9 月, 2025

科技新知 醫療科技

英首例基因改造的人類胚胎將有可能在幾個禮拜內誕生!現在只等英國人類受精與胚胎管理局(HEFA)審核通過就能實現科學家的夢想,而雖然 HEFA 已規定此胚胎存活時間最多不能超過 14 天,也不能放入人體的子宮,這些研究學者仍舊非常看好未來的發展性,相信第一個基改嬰兒的誕生將在不久的將來實現。
近來,大數據(Big data)也成為生技產業中的火紅名詞,但究竟有沒有兩者成功結合的企業範例?在台灣,大數據要和生技產業共舞,又面臨什麼挑戰?
對女性朋友來說,「基礎體溫」是體內變化的重要訊號。它的理論基礎是女性身體裡的卵巢排卵後,黃體激素會刺激體溫升高。對於許多求子心切的夫妻,都必須靠著「基礎體溫」算出女生的最佳受孕日,當太太體溫像爬樓梯由低變高時,就是排卵期到啦,趕緊準備行房!但親身測量過「基礎體溫」的人就知道,要測出準確度數有多麻煩!謝天謝地, Yono 試圖解決這個大難題。
腦晶片用途甚廣,而在移植過程中,大腦對晶片若產生排斥,就會對病患造成危險,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近期就研發出一種經過一段時間後,就能在病患腦中自動分解的晶片,未來將大大降低病患對晶片的排斥機率。
現在市面上出現越來越多更方便、更專業的健康測量工具,他們的精確度不一定都像醫院裡的設備這麼高、這麼好,但可以幫助一般人觀測、數據化自己的健康資訊,關注自己的健康。對於無論是健康人、病患或病患家屬來說,這些工具無非是自助保健福音。
人體的腸道中有好幾萬種細菌,能在人類攝取食物後幫助消化,而在近幾年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若將好的細菌放入人類的消化系統,將有助於治療一些嚴重疾病,這也讓許多公司爭先恐後地研發相關的藥物,想在這塊領域搶下一片天。
我們都知道 Google 除了資訊領域以外,還跨足多個領域,連生命科學也要參一腳。Alphabet 旗下的 Calico 想要破解困擾人類的大難題──老化。
你知道除了免疫細胞以外,我們的眼球細胞也會像小精靈(Pacman)一樣吃掉鄰近壞掉的伙伴嗎?
來自日本的模具製造公司 NITTO 與醫學單位、設計公司合作,為需要長時間站立的醫護人員打造了一款穿戴在雙腿上的穿戴式座椅「Archelis」,減輕他們久站的負擔,可穩定地進行手術。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我們越發渴望新的知識、新的技術,對神經功能障礙、喪失長期記憶也越發恐懼。阿茲海默症又稱腦退化症,便是大腦 β-amyloid 和 Tau 蛋白質結構異常所造成的疾病,致使認知能力與身體機能逐步惡化,最終甚至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