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全世界許多熱帶地區都有同樣的煩惱,那就是登革熱疫情的問題。登革熱是由登革熱病毒感染所造成,而登革熱病毒卻是經由蚊子做為媒介來傳染擴散。登革熱病毒的攜帶者埃及斑蚊,除了攜帶我們熟知的登革熱病毒之外,還有兩種病毒也能經由他們來散布,那就是茲卡病毒以及屈公病毒(Chikungunya virus)。
根據瑞士鐘錶聯合公會統計,瑞士鐘錶 2015 年前 11 月的出口總額較前年同期共減少 3.3%,是 2009 年以來第一次衰退。
「人體內細菌數為細胞數的 10 倍」,這個流傳已久的說法要被淘汰了,近日研究指出,兩者比應近似於一比一,而非十比一。
巴西可說屋漏偏逢連夜雨,原物料大跌造成巴西經濟開倒車、貨幣大貶,2015 年底還遭逢重大礦災,2016 年一開年,又傳出茲卡病毒大爆發,已經造成數千名新生兒小腦症,病毒蔓延至 23 國,如今世界衛生組織(WHO)對茲卡病毒極為憂心,認為 2016 年的聖嬰現象將加劇茲卡病毒散播,WHO 於 2016 年 2 月 1 日召開緊急會議,研議是否宣布茲卡病毒為全球危機。由於茲卡病毒無藥可醫,疫苗研發可能長達 10 年緩不濟急,於是,對抗茲卡病毒的希望,就落在基改消滅蚊子的生技公司牛科(Oxitec)身上,不過,卻有部分懷疑聲浪,認為 Oxitec 可能是始作俑者。
茲卡病毒鬧得巴西為首的各國風風雨雨,聯合國於 2016 年 2 月 1 日宣布茲卡病毒為國際公衛緊急事件,不過其實茲卡並不是新的傳染病,最早於 1947 年發現於烏干達,之後一直未受太多重視,因為茲卡病毒是一個相當「友善」的病毒,只有五分之一病人會有症狀,即使有症狀也大多相當輕微,原以為不是什麼值得注意的病毒,直到如今發現茲卡病毒會引起孕婦產下小頭症嬰兒,才發現事態嚴重。
一般我們總是認為癌細胞就是一直分裂個不停,就長成了腫瘤,不過其實不是那麼簡單,腫瘤也要有一定的基本構造,如建立血液供應,否則就會自己壞死了,如今愛荷華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原來在較惡性的腫瘤中,癌細胞也不只有自己一直長,而是會積極到處拉人入夥,連健康正常細胞也被拉入腫瘤,怪不得長得快,研究結果發表於《美國癌症研究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陳馮富珍(Dr. Margaret Chan)於 2016 年 2 月 1 日世衛宣布茲卡病毒為國際公衛緊急事件時表示,當前最優先目標之一,就是盡快發展出茲卡病毒疫苗,而法國醫藥大廠賽諾菲(Sanofi)立即回應這個呼籲,認為先前用以研發登革熱疫苗的研究及產業結構基礎,可以轉用來加速選出可能的茲卡病毒疫苗。而其他多國生技公司也各顯神通,積極開發茲卡病毒疫苗。
腫瘤研究中很重要的一個項目是研究腫瘤轉移,了解腫瘤如何轉移,才能開發出對付的方式,不過,要研究腫瘤轉移,得先有研究對象,那就是超微小的腫瘤細胞團,在過去,要準備這樣的細胞團得耗用大量人力,因此成本也居高不下,當需要大規模實驗時更是人仰馬翻,如今研究人員們有了新救星,萊斯大學研究團隊應用開源碼雷射技術,可望將製造微小腫瘤細胞團的成本降低 9 成,並能大量生產。
很多人聽到自閉症一詞,最先浮上腦中的畫面是《雨人》這部經典電影。片中的主角雷蒙缺少社交互動能力,固執地進行一成不變的行為,若不按他的規律進行,很容易情緒失控,甚至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在聽覺上,雷蒙對警鈴有異常的反應,很敏感,會將警鈴視為不可忍受的噪音,有時卻會忽略別人叫他的聲音。這些徵狀都可以在自閉症患者身上看見,科學家也不斷尋找這些行為背後的導因,研發治療的方法。
醫療科技再突破!科學家成功使用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成年哺乳類動物遺傳性肌肉失調,此一結果使得這項技術可能在不久之後就能運用在人身上,做為新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