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5 9 月, 2025

科技新知 醫療科技

目前,對全世界造成健康威脅的茲卡病毒,自 2015 年起肆虐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區之後,2016 年 7 月初開始,美國佛羅里達州也出現首起疑似本土感染的茲卡病例,而且感染人數一路攀升至 14 名,開始造成美國本土對於茲卡病毒的恐慌。而為了應付不斷升高的茲卡病毒疫情,藍色巨人 IBM 宣布,將提供技術和資源來説明追蹤寨卡病毒的擴散,希望能達到控制疫情的效果。
這項由微軟推出的、名為 Project Premonition 的計畫,旨在寄希望於人類可以在病毒爆發之前掌控主動性,將病毒扼殺在搖籃裡。
以色列製藥公司 Teva 為全球第一大學名藥廠,於 2015 年 7 月宣布對全球第五大的學名藥廠 Allergan 學名藥事業體的購併,對全球製藥產業投下了震撼彈。
研究人員 4 日表示,在美國研發的 3 種不同實驗性茲卡(Zika)疫苗,已在猴子研究中展現良好效果,為未來幾個月的人體試驗鋪路。
7 月初是知名複製動物桃莉羊(Dolly)誕生 20 周年的日子,雖然這隻知名的複製羊只活了 6 年多,引發各界對於複製動物可能因為胚胎是由成熟細胞製成,所以一出生就比實際年齡早衰,進而導致了複製動物壽命無法像自然出生的個體一樣長。但這項疑慮被科學家釋疑,可能再也無法成立了。
人們常用來抗發炎的阿斯匹靈等藥物,常常也具有抗癌的效用,但我們一直不了解確切的原因。近日科學家發現,原來輕度發炎狀況有可能造成癌症的出現,這樣輕度的發炎狀況往往不是我們所熟知的一般發炎反應會出現的症狀。
隨著「超級細菌」(對幾乎所有抗生素有抗藥性的細菌)的出現,人們與之相關的擔憂也日益加深,科學家們也肩負著找到一種更好的方式來對抗超級細菌感染的使命。上週,著名學術期刊《PLOS ONE》發布了一項最新研究,提出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能夠對抗細菌性皮膚感染,並且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不會產生抗生素抗藥細菌。科學家表示,此類新療法的研發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研究員發明出如沙粒般大小的感應器,稱做「神經塵」,可植入體內、連結人體與電腦,且不需靠電線或電池供電。在應用上,不僅可即時回傳身體身體器官健康狀態,甚至可進一步用於義肢控制、癲癇治療等面向。
自從《Pokémon GO》逐步在各國開放,許多國家的公園等熱點,圍滿了大群盯著手機的「寶可夢訓練師」人潮,這樣的狂熱吸引力,應該可以利用來達成許多事,美國佛羅里達州徳拜瑞市的復健中心,想到以 Pokémon GO 做為協助老人復健的利器,結果發現,果然老人也一樣無法抗拒當「神奇寶貝大師」的誘惑。
在美國,隨著肥胖人口增加,高血壓發病率近年來也明顯上升,對高血壓的傳統治療一直以藥物控制為主,美國醫療器械公司 CVRx 從可植入裝置入手,致力於治療高血壓及其引發的心臟衰竭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