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如今生物感測器和可穿戴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自己的個人健康資料,而日常健康醫療資料更是出現了爆炸性增長。但是,如何有效利用這些個性化資料,並且將其轉化成為可理解且可執行的資訊,一直是醫療科技領域希望解決的行業痛點。
轉型加速,力瑋最新董事會決議通過,將斥資 1.24 億元台幣,買下育新、傑民、基鼎醫藥與杰菩科技等四家生技醫藥相關公司百分百股權,收購案可望在近期完成,最快 9 月起認列四家公司營運。力瑋執行長黃旭仁指出,原連接器事業群已調整至近損益兩平以上,新併入的醫藥事業群營運可望是正數,今年營運可望現轉機。
醫療系統結構日益複雜化,資訊卻呈現分散化,往往會導致患者由於所得信息不充分而做出多餘的醫護決定,實際並沒有什麼療效,徒增不必要的費用。數位醫療保健公司 Accolade 針對醫療保健領域這一問題,運用科技手段,引導個人及家庭做出更好的醫護決定。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身體健康,人們對疾病預防的興趣也越來越濃。預防醫學領域創業被看好,很多初創公司在尋找合適的投資人,希望在預防醫學領域開拓一片市場。 CareSkore 嗅到了機遇的味道,將目光瞄準了預防醫學市場。
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陳佩燁副研究員近日發表預防阿茲海默症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文已於 2016 年 7 月 13 日發表在國際專業期刊《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對於治療與預防阿茲海默症,腦啡肽酶(neprilysin,縮寫 NEP,為一種酵素)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陳佩燁研究團隊發現,多羥基薑黃素衍生物,而非薑黃素,能增進 NEP 活性,預防阿茲海默症。
與其他 7 歲的小朋友一樣,John Haas-Pueblo(以下採用他的暱稱 Jack)也喜歡在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玩遊戲。
懷胎十月不易,尤其是在孕晚期(孕期後 3 個月),隨著生理特徵的變化日益明顯,心理也會產生波動情緒,尤其是在臨近分娩的最後階段,孕婦極易產生焦慮情緒,對胎兒發育具有不利影響。數位醫療初創企業 Bloomlife 進行技術性創新,幫助轉媽媽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體,讓她們在孕晚期保持安心。
Toshiba 核能發電專家正在研發粒子束輻射的癌症治療法。日經新聞報導,Toshiba 將會開發一台用作硼中子俘獲療法 (BNCT) 的機器,希望可在 2017 年可對皮膚黑色素瘤進行臨床實驗治療,同時獲得政府的設備製造與行銷許可,目標於 2021 年實現商業化生產。
美國學名藥市場價格競爭激烈,對於印度最大學名藥廠印度太陽製藥(Sun Pharmaceutical )來說造成不少營運壓力,不過取得諾華(Novartis )標靶抗癌名藥基利克(Gleevec )在美國獨家學名藥銷售權,讓太陽製藥業績進補,免除了其他印度同業美國市場業績衰退的命運,還創下獲利大增將近 3 倍的好成績。
最近在美國崛起了一家名為 Kernal 的新創公司,他們野心勃勃,宣稱要發展出臨床可用的人工腦部裝置,以幫助記憶有問題的人。目標市場客群包含阿茲海默症與其他失智症患者,以及中風和腦部受創的人們。如果成功了,將來腦科醫師就會在手術中植入他們研發出的微小裝置到患者腦部──確切地說是海馬體(hippocampus)中。海馬體是腦部記憶形成和存儲的關鍵區域。該裝置的電極將會刺激某些神經元,幫助將外部世界輸入的訊息轉化為長期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