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鼎生物科技公司」由一種台灣特有的藥用真菌(牛樟芝)純化而來的天然成分「安卓奎諾爾」(antroquinonol),在許多臨床前試驗都展現了令人振奮的抗癌效果,並且已在美國與台灣兩地進行第二期的臨床試驗(註 1),以驗證它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時的效果。此藥物也取得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的「孤兒藥」認證(註 2),可研究其於治療胰臟癌與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可行性。胰臟癌的孤兒藥部分,今年(2017)1 月更進一步獲得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孤兒藥審查委員會(Committee on Orphan Medicinal Products)的認證。
在美國,醫藥費用是個人破產的一項主要原因。2012 年美國新上市的 13 種抗癌藥物中有 12 種,一年的藥價高於 300 萬元(約 10 萬美元),而且費用仍有持續增加的趨勢(註 1)。近兩、三年來,筆者就讀的學校(陽明大學)幾乎年年都有教職員自發的募款活動,希望能為不幸得了癌症的教授籌措藥費,以支付高昂的「抗癌新藥」費用,否則教授只能退而求其次使用效果較差的藥物。如此高不可攀的藥費,對不幸罹癌的病人無疑是雪上加霜。抗癌新藥為什麼如此昂貴呢?
歐盟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近日針對食品、人類、動物發佈了警告,有一種超級細菌(superbug)正席捲歐洲,歐洲一年平均約有 25,000 人因為細菌感染而死,更有好幾個人是因為感染這種超級細菌而亡。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導致慢性疼痛找上門,許多人可能得靠止痛藥度過,但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最新研究發現,照射綠色 LED 光源有助於緩解疼痛,未來對於處在慢性疼痛的患者來說,將是一大福音。
由於物聯網裝置缺乏安全措施,很容易成為駭客的攻擊目標,而聯網的醫療設備更是風險巨大。一方面,醫療設備常關係到病人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由於醫療設備連線到醫院網路,駭客能夠盜取私密的醫療資訊。
「粒線體」被科學家稱做「細胞的發電站」,因為它是細胞內合成 ATP(傳遞能量的分子)的主要場所,為細胞的各項活動提供了化學 能量 。粒線體若損壞了,對細胞以及生物個體的影響甚鉅(註)。
3D 列印總那麼出其不意。吃上一份來自 3D 食品列印機的披薩,駕駛大型由 3D 列印零組件組合成的訂製版福特汽車,前往遠離塵世的地方,在一棟屬於你的 3D 模組化別墅裡生活。這已是現實的構象。
許多民眾每天都要喝上一杯「含糖飲料」,雖然知道對身體不好,但想戒卻戒不掉。因為甜食會使大腦釋放多巴胺(註 1),使人有快樂、愉悅的感覺,久而久之就上癮了。義大利科學家最新的研究證明,兒童及青少年飲用過多含糖飲料,除了容易肥胖,也會傷肝,是肝硬化、肝癌的潛在危險因素。此研究已刊登於今年 2 月的《肝臟學期刊》(Journal of Hepatology)上。
30 多年來「癌症」始終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雖然近年來標靶藥物、免疫治療,已為部分癌症病患帶來戰勝癌症的新希望,但是癌症的「早期發現」仍是降低死亡率最有效的方法。例如衛福部自從民國 84 年起推動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已將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有效降低了 5 成;定期糞便潛血檢查,也有助於早期發現大腸癌並降低其死亡率。然而數十年來,癌症整體的死亡率並未明顯下降。如果其他癌症也能發展出有效的早期篩檢方式,將能更大幅度降低癌症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