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1 1 月, 2025

科技新知 醫療科技

舊時代的衛生觀念普遍認為細菌是壞東西,是造成許多疾病的禍首,肺結核、敗血症及腦膜炎等都是病菌所致。但現在我們已知道有許多益生菌對維持身體的健康也十分重要。經過億萬年的演化,腸道菌(Gut microbiota)早已與腸道內的腸道細胞及免疫細胞發展出緊密的互利共生(mutualism)關係:它們可幫助食物消化、影響人體新陳代謝、調節免疫系統,對維持腸道的完整也很重要。
19 歲從史丹佛大學輟學,創辦科技公司,市值高達 90 億美元,美國前總統和前國務卿為她站台,各大媒體爭相報導……
血液中膽固醇過高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較容易罹患心臟病、心肌梗塞、中風等症狀,是大家都有的常識。然而許多研究證據指向膽固醇對癌細胞的生長、惡化也有影響力。至於如何運用這方面的知識來治療及預防癌症,則仍未有定論。
當你臉上冒出一顆大痘痘時,這到底是因為火氣大?皮膚太油?還是皮膚缺水呢?針對許多人在意的冒痘、粉刺、皺紋等各種皮膚問題,新創公司「Skin Electric」打算用小小一塊皮膚檢測貼片,為大家找出解答。而他們採取的方式或許會顛覆我們對皮膚問題的想像--那就是從皮膚上的「菌相」找起。
近日在美國內分泌學會年會(ENDO 2019)上,美國研究團隊宣布一種新的男性避孕藥已經通過了初步人體安全與耐受性測試,在沒有顯著副作用下,成功達到與有效避孕相同的反應。
當全世界的科學家仍在尋找預防茲卡(Zika)病毒的疫苗的同時,巴西里約熱內盧的研究人員發現,答案可能就在被全球採用的黃熱病疫苗中。
剛果民主共和國數月來力抗史上第二嚴重的伊波拉(Ebola)疫情,哈佛大學研究人員 27 日表示,當地對於醫療人員的傳聞和不信任感,恐怕阻礙了遏制疫情的努力。
日本東北大學團隊開發出一款可吞服的體溫計,能夠用來測量核心體溫,目前已經通過動物實驗成功證明其安全性,預期未來將能協助管理患者健康並及早發現疾病。
我們已知空氣污染會導致一連串的健康風險,包括氣喘、過敏、肺癌、心血管疾病等,現在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發表的最新研究發現更驚人的影響,就是在高濃度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質的地方生活,會提高青少年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
美國再生醫療技術公司 Humacyte 運用生物工程技術,開發出一種人類無細胞血管(Human Acellular Vessels, HAV),在研究中展現出生物相容性和再生性,預期未來將能用以取代過往使用合成聚合物製成的人工血管進行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