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1 1 月, 2025

科技新知 醫療科技

近日,微軟向 HealthVault 用戶寄送電子郵件,稱 HealthVault 的健康服務將於今年 11 月 20 日關閉。為了避免丟失多年的健康資料,用戶可選擇將個人健康資料遷移到其他健康服務,如 Get Real Health 和 FollowMyHealth。
台北市某學校旁的巷弄裡,幾個高中生簇擁著一個小攤,嚷著要買沙士還是哈密瓜口味。你以為是買飲料嗎?不,他們在買電子煙,台幣 50 元就能輪流抽上一口,沒有菸臭味,就算在教室抽,老師也不會輕易發現。
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掀起爭議,紐約時報 14 日刊出他與史丹佛大學教授奎克討論實驗的通信內容。奎克堅稱未參與實驗,但他知情不報是否失當,引起學界反思。
有些人每天勤奮刷牙、減少攝取糖分,都做到這地步了卻還是三不五時就蛀牙,愛莫能助。現在一項新研究表明,不是你的錯,蛀牙可能是單一免疫系統太強帶來的額外損害,你已經盡力在保護牙齒,可惜內部暗箭最難防。
3D 列印界又迎來重大突破。4 月 15 日,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使用患者自己的細胞和生物材料「列印」了世界第一個 3D 血管化心臟,並在《Advanced Science》發表研究成果。這也是第一次有人成功設計和「列印」充滿細胞、血管、心房、心室的完整心臟。
全球詐騙集團愈來愈猖狂,且多數鎖定老年人。由於科學家已知,早在阿茲海默症出現明顯記憶問題之前,人們的思維和判斷會先發生微妙變化。而新研究發現,沒有能力防範詐騙的老年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等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較高。
思覺失調、憂鬱症,精神疾病已非《派特的幸福劇本》、《我們與惡的距離》戲劇中才看得見,根據健康署統計,台灣潛在憂鬱症患者超過 200 萬人,其中很多人根本無病識感,如何判斷憂鬱症程度或給藥治療後的效果,除醫生主觀診察,其實可以利用 AI 做更客觀輔助診斷。
如果你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一般都逃不掉兩項檢查,一項是抽血,另一項則是超音波影像。然而在一些經濟落後的邊遠地區,這些基礎醫療設備依然短缺。
4 月 16 日,迪士尼動畫工作室與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前總裁卡特姆接受 BBC 採訪時說,他其實無法在腦中想像任何畫面,因為他有「心盲症」。
杏一醫療是國內連鎖醫療用品通路龍頭,去年營收突破新台幣 46 億元,與前年度相比,年成長率超過 7%,寫下自身歷史新高;更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稅後淨利年增率高達 26.57%,是營收年增率的 3.8 倍。這意味著,資源投放更為精準、經營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