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 1 月, 2025

科技新知 醫療科技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是相當難纏的疾病,由於目前僅能延緩疾病進程或改善部分症狀,如何在早期發現也成為最重要的課題。好消息是,最近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能盡早診斷出阿茲海默症的新型血液檢測,預期未來 5 年內會問世。
科技為我們帶來許多便利,但不良的使用習慣同時也造成身體許多變化,最近澳洲研究人員發現當「低頭族」的另一項危害:長期低頭使用智慧手機之下,許多人都在頭骨後方有角狀骨骼生長,其中又以年輕族群的情況最明顯。
自從發現體內微生物組的健康益處以來,科學家一直在探索運用微生物治療疾病的新方法,然而過去研究關注的多半是存於腸道和皮膚的微生物組,直到最近,科學家才開始探索生活在眼睛上的微生物。
自 1998 年爆發第一波嚴重疫情以來,腸病毒帶走台灣許多孩童寶貴的生命,在確認疫情病原體主要為腸病毒 71 型(EV71),研究人員便積極展開疫苗之研發,如今也進展至第三期人體臨床實驗。
Adaptive Biotechnologies 是一家開發可改變各種疾病療法的「免疫醫療平台」(Immune Medicine Platform)西雅圖生技公司,週四(6/27)IPO 上市首日股價狂飆,上漲幅度驚人,比 20 美元的 IPO 定價高出 101.5%,寫下今年 IPO 首日交易最大漲幅紀錄。
iPhone、Apple Watch 算是四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個健康監測工具,但可靠的醫療健康類智慧硬體依然太少。
夏天正是登革熱疫情爆發高峰,人體感染登革熱會產生發炎反應,但我們之前對炎症的發生機制理解不夠全面。現在中研院團隊發現另一道關鍵機轉,原來是登革病毒會刺激血小板產生胞外囊泡,進而去攻擊白血球導致發炎病症。團隊據此研發新抗體,成功將感染登革病毒的小鼠存活率一舉提升至 90%。
在過去幾十年間,植髮手術已經有了許多成長,成功率及自然度上都有明顯提升,然而手術仰賴的基礎仍是相同的:將毛囊從身體的一部分重新分配到另一部分,但這種方式也相對限制了手術的功效,現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研究人員首次成功讓人類毛囊細胞在實驗室條件下完全生長成熟,團隊認為,這項技術將替未來的植髮手術開闢了潛在無限的毛囊來源。
台灣生技投資人對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的了解,應該要從 2016 年 3 月浩鼎表示要去 ASCO 發表論文開始。當時浩鼎處於新藥解盲失敗後的暴風期,為了要去櫃買中心說明 ASCO 的口頭報告,還特別宣布股價暫停交易,加以當時新聞標題寫著「浩鼎解盲論文獲 ASC O肯定」、「浩鼎獲 ASCO 邀請股價直奔漲停」等,這些「肯定」的字眼似乎在暗示投資人「安」啦,次日股價開盤甚至還逆轉先前解盲失敗的跌勢。
輝瑞(Pfizer)的罕見肌肉萎縮症基因療法,早期小型測試出現安全疑慮,測試暫時喊卡。競爭對手 Sarepta Therapeutics 為此爆天量,股價大漲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