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3 9 月, 2025

科技新知 人工智慧

COMPUTEX 2018 期間,Nvidia 創始人兼 CEO 黃仁勳(Jensen Huang)宣布正式推出首款專為機器人設計的 AI 晶片──Jetson Xavier。黃仁勳表示:「AI 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強大的技術力量,它將首先讓軟體自動化達到新高度,提高多產業的生產力。接下來,人工智慧將與感測器和執行器相融合,成為新一代自動化機器的核心。終有一天,數十億台智慧機器將用於製造、送貨上門服務、倉儲物流等領域。」據黃仁勳介紹,Jetson Xavier 是 Nvidia 做過時間最長的處理器,為了打造它,Nvidia 耗費 5 年時間(3 年設計、2 年製造),共超過 8,000 人參與設計與開發,也是 Nivida 首款專門為機器人設計的產品。Jetson Xavier 擁有超過 90 億個電晶體,每秒可執行 30 萬億次作業,處理能力與配備 1 萬美元 GPU 的工作站大致相同,但功率僅 30 瓦,Xavier 還比現有 Jetson TX2 平台快了 20 倍。Jetson Xavier 有 6 個不同處理器:Valta Tensor Core GPU、八核 ARM64 CPU、雙 NVDLA 深度學習加速器、影像處理器、視覺處理器和影片處理器。這些處理器使其能同時、即時處理數十種演算法,用於感測器處理、測距、定位和繪圖、視覺和感知以及路徑規劃。如此水準的效能至關重要,它讓機器人能從感測器抓取匯入、定位自身、感知其環境、辨識並預測附近物體的運動、推理合理動作並安全執行。▲ Jetson Xavier AI 晶片參數。當然,Nvidia 也為 Jetson Xavier 的模擬、訓練、驗證和部署提供一系列工具,包括 Isaac SDK、Isaac IMX、Isaac Sim,希望以 Jetson Xavier 為核心的 Nvidia Isaac 機器人平台未來發揮更大作用。包含 Isaac 機器人軟體的 NVIDIA Jetson Xavier 開發者工具包定價 1,299 美元,8 月開始提供給開發者。除了 Jetson Xavier,同場發表會 Nvidia 還發表了主打完全無人駕駛的 Drive Pegasus 及半自動駕駛的 Drive Xavier 晶片。 Next-Gen Robotic Systems to Be Enabled by Jetson Xavier Computer and Isaac Robotics Software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Nvidia)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 Gartner 調查指出,根據人工智慧技術成熟曲線,有 86% 的人工智慧技術尚未進入 「泡沫破裂低谷期」(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即成熟期起點),包括預測分析、認知專家顧問與虛擬客戶助理等,朝向更實際穩定的應用邁進;同時 Gartner 也預測在短期內──2022 年時,54% 的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尚未達到技術成熟期,無法進入主流市場,但長期來看有 85% 的人工智慧技術將為產業帶來巨大變革轉型,並提供高收益及商業價值。Gartner 研究副總裁蔡惠芬(Tracy Tsai)表示:「運算能力與資料數量的快速成長,加上深度神經網路(DNN)技術獲得空前的研究成果,讓人工智慧被譽為未來十年最具突破性的創新技術類別;而在接下來五年間,我們可看到許多相關技術從過熱的市場巔峰退下,回歸理性和本質,為邁入主流市場應用奠基;企業也可藉此沈澱重整的機會,釐清人工智慧在企業內的應用和商業價值,進而掌握相關技術以解決無前例可循的問題,同時追求創新心態,帶動自身企業轉型並創造商業價值。」未來二至五年間 人工智慧技術將持續創造龐大的商業契機與工作機會Gartner 預測到 2020 年時,至少四成的人會與以人為中心設計的科技進行互動,未來以人為中心設計的使用界面,機器可以理 解人類自然語言判斷意圖,因此投入在人類如何學習使用科技來操作的資源也將大幅降低;此外,95% 的影片或影像內容將不再由人工審閱,而是交由機器判讀、提供不同等級的自動化分析;同樣於 2020 年,在新的人工智慧專案中採用認知人因工程(cognitive ergonomics)或系統設計的企業,將獲得比其他企業高出四倍的長期成功;而在 2020 年人工智慧也將成為新工作機會的主要來源,相較取代的 180 萬個工作,企業導入人工智慧將創造 230 萬個工作機會。此外,Gartner 也預測在 2021 年人工智慧將實現 2.9 兆的商業價值及相當於 62 億小時的生產力。其中人工智慧所創造的商業價值可分為三類,包括:提升營運效率和品質、改善顧客體驗、開創新的商業模式和營收。提升營運效率和品質,企業可藉此增進競爭優勢,不然在未來五年間可能會面臨業務流失的風險。以製造業為例,導入人工智慧技術可用於預測性維護、品質控制、庫存管理、工業機器人自動化、需求預測及改善物流和倉儲營運等,增加生產效率的同時也提高商品品質和價值;其他應用實例還包括佈建在客服中心的聊天機器人、虛擬個人助理(VPA)或無人銀行使用的虛擬代理等。改善顧客體驗,提升客戶關係、拉開和競爭對手的距離;以微軟在中國推出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小冰」為例,小冰可從對話中掌握顧客資訊、理解顧客的需求和情緒,加速服務流程並提升互動體驗品質,目前已經累積超過 300 億回對話,平均每次可對話 23 回。開創新的商業模式與營收,推動企業轉型以帶來新的業務機會,以智慧冰箱為例,除了搭載智慧功能可控管冰箱內的食物品項和保存日期外,更可整合其他電子商務平台的資訊,將相關連的訊息展示在冰箱外的螢幕,甚至是手機及智慧音箱,轉型成為新的數位銷售通路。智慧冰箱的供應商也將從原先製造與銷售,拓展至新的數位商業機會,透過轉換顧客使用體驗和習慣,獲得新的收益成長。Gartner 研究副總裁蔡惠芬指出:「人工智慧快速發展的這幾年,創造的商業價值仍多落在改善客戶體驗及降低企業成本,包括透過人工智慧加深對顧客的理解,提高互動品質與體驗,增加來客數和黏著度,或運用人工智慧提高企業效率和決策品質,進而降低企業成本;不過從 2021 年開始,企業導入人工智慧所帶來的新營收,將成為主要的商業價值,在人工智慧技術逐漸走向成熟之際,企業更能掌握相關技術在市場實務上的應用,藉此發展出前所未有的商業模式,拓展新的價值鏈。」缺乏理解和高複雜度是企業擁抱人工智慧的最大挑戰Gartner 調查指出,近九成(89%)受訪企業認為,缺乏對人工智慧技術的知識和理解,以及新舊整合所牽涉的複雜性,是企業採用人工智慧技術時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其中包括與既有產品、服務甚至是 IT 架構、企業流程串接、定義自身企業的人工智慧策略、辨識出具商業價值的應用,甚至導入人工智慧後的效益評估。Gartner 研究副總裁蔡惠芬建議:「對於欲部署人工智慧技術的企業來說,除了強化對資料科學和 IT 技術的認知,還應持續加深對所處行業的專業領域流程痛點與問題的挖掘,哪些是可以用人工智慧來解決問題得到最大的收益。甚至是招募或培育發展人工智慧技術所需的跨領域人才,負責像數據與分析監管、或數據分析判讀等跨領域工作。在檢視人工智慧技術的實質應用時,企業也應提高層次,全方面考慮智慧功能對顧客、物件、生態圈和 IT 系統的影響。對 IT 負責人來說,搭配時程制訂行動方案更是部署人工智慧技術的關鍵,短期先評估人工智慧可用於解決哪些既有問題、與企業其他單位合作找出適合的人工智慧應用等;長期可加碼人力以維持競爭優勢,或隨著技術變遷重新檢視、評估既有做法,提升企業營運的敏捷性。」(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虛擬實境(VR)頭戴顯示器的一大問題是,使用者的動作和顯示器畫面常常無法同步,讓用戶感到頭暈不適。南韓面板廠 LG Display(LGD)宣布研發出創新科技,可以解決此一問題。ZDNet、韓聯社報導,虛擬實境的顯示器畫面容易出現延遲,無法和使用者的動作同步,造成暈眩噁心的感受,高解析度畫面需要更多運算能力,延遲情況比低解析度更為明顯。LGD 和南韓西江大學(Sogang University)28 日宣布,研發出人工智慧(AI)技術,可以減少 VR 的畫面延遲和動態模糊(motion blur)。LGD 宣稱運用深度學習科技開發出新演算法,能把低解析度的畫面即時轉換成高解析度,新技術只需要使用裝置的內建記憶體就能進行,無須外接記憶體、也無須安裝昂貴的 GPU 晶片。該公司表示,新科技能把延遲時間減少 5 倍,並可降低耗電量。LGD 積極布局 VR,5 月稍早才宣布和 Google 共同研發出新的 VR OLED 面板,號稱解析度為當前業界最高,希望能讓 VR 影像更貼近人眼所見。(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Colin and Sarah Northway CC BY 2.0)
Facebook 首席人工智慧科學家 Yann LeCun 在巴黎 Viva 技術產業大會表示,Facebook 正在設計晶片,這種晶片在分析和過濾即時影片內容方面更節能。他表示,雖然 AI 幫助 Facebook 解決極端主義宣傳、虛假帳號和仇恨言論等問題,但還不夠複雜,無法處理許多最緊迫的問題。「想像一個人使用 Facebook Live 拍攝自己的自殺或謀殺影片。你會希望發生這種情況時避免看到這種內容。」LeCun 週五在巴黎表示。但是,這種能力需要「巨大的計算能力」,並要消耗大量能源。據了解,彭博社 4 月報導,根據招聘資訊和知情人士消息,Facebook 正在組織一個團隊來設計自己的半導體。社交媒體公司及其他技術企業正在自給自足,對像英特爾和高通公司這種晶片製造商的依賴越來越小。另有報導稱,蘋果、Google 和亞馬遜也計畫推出專門晶片,幫助加速其硬體產品的 AI 服務。LeCun 表示,越來越多智慧手機配備功能強大的晶片,可讓用戶直接在裝置上應用語音辨識、擴增和虛擬實境,以及影像和影片處理功能。他表示,這種趨勢會越來越明顯,並促使更多以軟體為本的公司考慮硬體方向。「之前 Facebook 曾投入硬體:為資料中心設計自己的伺服器架構、主機板和通訊晶片。」LeCun 說。「所以這對 Facebook 來說不陌生。」此外,Facebook 目前還使用各種形式的電腦視覺技術審查內容,比如移除 ISIS 等恐怖組織的宣傳。(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acebook)
台灣政府推 5+2 產業,想要用智慧製造帶動台灣產業數位轉型。微軟也看到台灣的機會,積極布局雲端和邊緣運算方案,以及與開發者社群和開源社群。今日 (5/28) 開始一連 3 天,微軟的 DevDays Asia 2018 亞太技術大會上面,展示微軟的雲端 Azure 平台,能夠怎麼幫助開發者、開源開發者,以及製造業迎向新的挑戰。以往我們看到微軟敵視開源,視 Linux 為癌症的存在。但在 DevDays Asia 大會上面,看到紅帽的攤位。以前紅帽可是微軟的仇敵,如今不只在線上市集,微軟實體活動也能見到他們的攤位。 ▲ 以前難以想像紅帽會在微軟的場合擺攤。(Source:科技新報)微軟資深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柯睿杰 (Alain Crozier) 致辭時說,他們看到台灣在人才上面的優勢,而且也符合微軟 empower people 的宗旨。因此近來加強在台灣的投資腳步,設立 AI 研究中心以及物聯網創新中心。Crozier 提及很多資訊科技從原先賣產品,變成提供服務平台。以往服務的比重只佔 1~5%,未來可望占業務的 30~40%。Crozier 強調 AI 技術重要,但重點仍然在使用者的體驗上面。這一切技術,仍要開發者積極參與,才有辦法達到。以往顧客和賣主的界線很明顯,但現在是伙伴關係,要一同努力打造數位轉型方案。經濟部部長沈榮津致辭時回億當初微軟要在台設立 AI 研發中心,請技術處專案處理,在一個月之內就審核通過。沈部長期待除了研發中心帶來工作機會之外,還有 AI 協助台灣邁向工業 4.0,以及智慧製造。沈部長還提到國內化工業者長春石化,做電動電池所需要要的銅泊基板,用到 AI 從事瑕疵檢測,提供生產效率。 ▲ 經濟部長致辭,提及經濟部政策支持,協助微軟在台設研發中心。(Source:科技新報)微軟還提到他們公司布局的 Microsoft Graph 和 Microsoft Pay;前者能與各項企業方案整合,串聯與分析客戶行為,從中思考提供新服務的機會;後者則與 Outlook 整合,以及用到虹膜辨識等認證機制,不只寄信,還能繳帳單。 ▲ 台灣微軟總經理孫基康。(Source:科技新報)(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根據南韓媒體《The Korea Times》報導,南韓科技大廠三星電子注重人工智慧(AI)科技發展的情況越來越明確。繼日前三星於南韓首爾及美國矽谷分別建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之後,29 日英國劍橋的人工智慧中心也將開幕。後續還有本週開幕的加拿大多倫多人工智慧中心,以及俄羅斯莫斯科的人工智慧中心。未來,三星希望在人工智慧投資獲得的成果,帶領三星營收繼續成長。報導表示,三星在全球建立 5 大人工智慧中心目的,在於確保 2020 年之前於南韓境內培育 600 名、海外 400 名總計 1,000 名的人工智慧人才,以投入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星正積極將人工智慧應用導入旗下產品,如目前開發語音助理 Bixby,正在進一步導入智慧家庭產品,包括電視、冰箱等,建立一個完整的家庭智慧物聯網。三星電子消費電子部門和三星研究部門負責人指出,三星最終希望能成為人工智慧領域規則的改變者。對三星積極布局人工智慧領域,其他科技大廠也是來勢洶洶,三星依舊面臨不小的挑戰。報導指出,以對手科技大廠 Google 為例,新開發的人工智慧軟體 Duplex 不但能像人類一般評論事情,還會使用有情感的形容詞。Duplex 已可透過電話與一般人談事,但對方並不知道自己在跟人工智慧軟體對話,這使大眾大為驚歎。此外,亞馬遜(Amazon)也將自行研發的人工智慧軟體 Alexa 安裝於 Echo 智慧喇叭,目前全美智慧喇叭銷量 Echo 遙遙領先對手。(首圖來源:Flickr/g0d4ather CC BY 2.0)
AI 在手機等智慧裝置的應用深化,是當前的大勢所趨。過去幾年,高通一直致力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智慧手機。2016 年起,高通發表驍龍神經處理引擎 SDK,吹響了進軍裝置人工智慧的號角。今年 2 月,高通推出人工智慧引擎(AI Engine,以下簡稱 AIE),讓人工智慧在裝置的應用更快速高效。高通身為行動晶片霸主,在 AI 和智慧裝置的結合有天然優勢。據高通總裁 Cristiano Amon 介紹,過去 12 個月,高通平台提升了 200% 的人工智慧性能。除了算力提升,5G 商用的接近也加速人工智慧向裝置遷移。在 5G 的技術積累,高通處於領先位置。Amon 表示,未來高通將和眾多營運商合作構建 5G 網路邊緣的計算能力。過去的訓練、推理,大量依賴雲端算力,5G 時代的到來,憑藉高速率和低延遲的特性,將進一步釋放邊緣計算的潛力,讓所有邊緣終端都具備機器學習能力。裝置的智慧,不僅可及時回應用戶指令,個人資訊更安全,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個性化的用戶體驗,針對所處場景自主學習,讓身邊的裝置更「了解」你。未來的人工智慧、雲端和裝置將並行發展。裝置的人工智慧,可讓資料處理最靠近數據源的位置,和雲端互補。與此同時,5G 還可以將兩者打通,將各裝置連接到 5G 網路,達成萬物互聯互通,最大限度釋放裝置智慧的能量。現在,高通不斷推出 AI 相關新產品,拓展與裝置廠商合作,讓 AI 的深度應用逐漸成為裝置標配。AIE 家族再添新成員AIE 是高通推動人工智慧裝置應用的核心。目前,高通旗下晶片產品驍龍 845、驍龍 835、驍龍 820、驍龍 660 等都已支援 AIE。現在有位新成員加入行列──驍龍 710 行動平台。24 日高通人工智慧創新論壇,高通發表了這款產品。包括小米、一加、vivo、OPPO、華碩、錘子、黑鯊等眾多廠商,都在產品融合高通的 AIE。驍龍 710 為硬體廠商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驍龍 710 是驍龍 700 系列產品組合的首款行動平台,基於 10 奈米製程,整合多核人工智慧引擎,並具備神經網路處理能力。驍龍 710 可提升手機 AI、拍攝、顯示、連接多方面的性能。與驍龍 660...
剛結束的 Google I/O 2018 開發者大會,CEO Sundar Pichai 向觀眾展示 Google Assistant 的新技能,可幫主人打給餐廳訂位,語氣酷似真人,可像人一樣閒聊,還會追問。自從 3 年前 Google 提出 AI first 口號以來,在 AI 領域的布局狂飆猛進,收購了 30 多家 AI 創業公司,不僅在學術層面研究人工智慧,也將成果投入實際應用。據維基百科介紹,機器學習平台 TensorFlow 最初由 Google Brain 團隊開發,用於 Google 研究和生產,2015 年 11 月 9 日,Google 宣布開源 TensorFlow,所有人都可以透過電腦和網路使用該平台。Google 旗下 50 多個產品,如語音辨識、Gmail、Google 相簿和搜尋,都運用 TensorFlow 深度學習系統。以下整理了基於 TensorFlow 開發的各種應用實例,以饗讀者。Google 神經網路機器翻譯2016 年 9 月 Google 發表翻譯技術的突破性研究:神經網路機器翻譯系統(Google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GNMT)。同年 11 月,這項技術正式應用到 Google 翻譯,並支援英語和法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中文、日語、韓語、土耳其語八組語言互譯。不同語言間翻譯的誤差問題一直是機器翻譯需要克服的地方。TensorFlow 和 Tensor Processing Units(TPUs)為 Google 神經網路機器翻譯模型特別打造硬體加速器,透過不再將句子中的詞和片語獨立翻譯,而是處理完整句子,將翻譯誤差降低了 55%~85%。▲ GNMT 翻譯原理。該系統藉助最先進的機器學習技術,整體翻譯句子而非逐字翻譯,大幅提高了 Google 翻譯的精確度與流暢度。同時,Google 還建立了端對端學習系統,這讓整個翻譯系統可經翻譯自行學習和訓練,並使翻譯水準進一步提升。▲ GNMT 大幅提高機器翻譯水準。影片內容辨識 APIGoogle Cloud 影片智慧 API 使用強大的深度學習模型,基於...
安聯人壽與 IBM於 29 日聯手宣布,全球首發智慧型客服機器人 「Allie 艾莉」正式上線啟用。「Allie 艾莉」 能藉由智慧型客服為保戶進行身分驗證、即時保單變更及跨平台使用 3 大新功能,將傳統一對一的人工客服,升級成新一代、多管道的數位、智慧化服務。根據安聯人壽指出,「Allie 艾莉」是台灣壽險業首家使用 IBM Waston 認知技術打造的智慧金融客服機器人。其突破以往的文字對話方式,把複雜的金融資訊用圖像方式呈現,並能讀懂使用者的問題與情境,提供最適當且有溫度的服務,未來也將會是全台第一家金融機構建置跨官網 Web、App、Facebook 三大平台使用的 AI 客服機器人。近幾年,安聯集團將全面發展數位化列為重要營運策略。安聯人壽總經理林順才宣示,除了將金融科技全面應用在銷售系統之外,安聯同時也致力在客戶服務面的數位升級。2017 年陸續啟用了安聯 ePay 電子化轉帳授權服務,便利保戶快速授權及繳交保費之外,安聯 e 服務行動 APP 則進一步提供保戶全年無休的保險服務。現今與 IBM 聯手推出智慧型客服機器人「Allie 艾莉」,提供客戶更多元化、智慧新體驗。台灣 IBM 公司總經理高璐華表示,IBM 積極在台灣落實認知科技應用,透過 ABCD (AI、Blockchain、Cloud、Data) 創新科技帶動新興商業模式,加速台灣 FinTech 新金融時代革新。此次,安聯人壽與 IBM 團隊攜手合作,採用 IBM Watson Assistant API 結合 IBM Cloud,打造全台第一家保險機構建置橫跨官網、行動 App,以及社群三大通路的智慧客服平台。藉此智慧平台提供貼心、便利且最佳的使用者體驗,不僅安聯的保戶能輕鬆查詢、變更保單資訊,甚至增加新保單交易,安聯人壽也能有效掌握與保戶每一次互動的機會,進而優化保險金融服務與體驗。安聯人壽與 IBM 聯手推出的智慧型客服機器人「Allie 艾莉」,不同於多數坊間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僅能使用單純詞彙記憶聊天,「Allie 艾莉」藉由 IBM Watson 平台上的工具,以編寫劇本 (Script) 的簡單方式建構設計,將來自安聯客服中心的日常客戶問題,編撰成超過...
台灣新創團隊麗暘科技服務型機器人「Robelf」,今年初榮獲美國消費性電子展創新獎(CES 2018 Innovation Awards)載譽而歸,現宣布與精誠資訊、冠捷科技攜手合作,並即將於 7 月首發銷售,早鳥活動價格為 16,888 新台幣,目標在商用及家用領域成為人們的好幫手。耗時四年打造的 Robelf 機器人具有 AI 人工智慧,目標成為「為人服務」的平台,不僅能走進人們家庭生活當中,應用於兒童培養教育、智慧保全、長期照護等方面,也能在商用領域做為人們的輔助工具提升工作效率。麗暘科技攜手系統整合商精誠資訊、液晶顯示產品代工大廠冠捷科技共組產業生態鏈結盟合作,也將與中華電信合作導入 MOD、HiChannel、KKBOX 等娛樂影音串流服務。麗暘科技執行長陳凌鋒表示,Robelf 在 2018 年 7 月上市後到年底銷售可望達 6,000 到 7,000 台,預估台灣與中國家用數量占其中 4,000 到 5,000 台;商用則以台灣先行,約達 2,000 台左右,目前訂單已經接得差不多。接下來 Robelf 也會有不少客製化及方案合作,目前已找到韓國合作夥伴在當地代理銷售,另外也在跟美國代理商洽談當中,未來還有很多可能性。▲ Robelf 即將於 2018 年7 月上市去年 Robelf 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17)中首次亮相時,其 85 公分的身高就是一大特點,頭部可近 90 度仰高或轉動,讓使用者站立時也能輕鬆操作觸控螢幕,不必彎腰或蹲低遷就機器人高度。Robelf 具有聲音偵測功能,能接受語音指令操作,其語音辨識技術與多家企業機構嫁接,包括 Google、中國騰訊、科大訊飛、中華電信等。此外,Robelf 還具有臉部辨識、室內定位、移動避障等功能。▲ Robelf 高 85 公分、重 7 公斤,頭部觸控式螢幕解析度為 1280 x 800「現在很多人對於 AI、機器人會抱持著恐懼,但我們相信未來的世界會有很大的不同,會是一個物聯網的世界,」陳凌鋒說明未來所有物聯網裝置會是數據交換分析的媒介,人類的生活習慣將會大大受到改變。他提到,現在麗暘科技朝離線 AI 智慧「Rob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