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創作工作視電腦只是工具,完成作品的工具。但現在隨著 AI 的進步,AI 也能協助人類從事創作,更別提在網路追蹤行銷活動的成果。Adobe 上月舉行數位行銷高峰會(Adobe Summit),其中展示最新技術牽涉到 AI 領域的技術。許多人對 Adobe 的印象是 Photoshop、Illustrator 等繪圖軟體,以及以前上網要有動態內容,常用的 Flash。如今 Adobe 推出更多有助內容商和廣告商的工具,能幫助他們管理生產的數位內容,以及數位內容的曝光監控。如Adobe Sensei 人工智慧所展示項目包括:完美路徑、捕捉詐騙機器人、人工智慧影像廣告、Launch It 及 Master Plan。對廣告商來說,潛在顧客不是每一次點擊就會下單購買產品,但如果遇到存心來詐騙點擊數的機器人,那就相當頭痛了。Adobe 的捕捉詐騙機器人(Catching Bot Fraud) ,能解決有 65 億美元的線上廣告詐騙問題。Adobe 運用收集到的真人與機器人行為模式數據,找出其中躲藏的詐騙機器人,廣告商能避免下預算在這些問題廣告上面。 ▲ Adobe 在內容或是網頁相關服務有不少家合作廠商。(Source:科技新報)人工智慧影像廣告(Video Ad AI)技術則會比較廣告商推出的影音廣告,與他們類似的廣告影片,相比較之下評分數,並且建議改長度或是節奏,做為廣告商參考。略為調整之後,在不影響創意元素情況下,調整廣告狀況,確保發佈之後有一定效果。Launch It 則是針對內容下關鍵字的好幫手,但也很累的工作。Launch It 系統比對網路上已經被標記的內容,針對文章、影音內容等,用 AI 自動下關鍵字。行銷人員能看過之後確認要下的標籤,省下原先要花數日、數週的工作,如今只要幾分鐘就完成了。在上個月 4 月11 日時,Adobe 與中國微軟 Azure 雲端的營運伙伴世紀互連達成合作協議,Adobe 帶給中國客戶所需要的 Adobe 雲端方案。 ▲ Adobe 透過運用微軟的雲端服務 Azure,在中國提供服務。(Source:科技新報)Adobe 已經不只是推創作工具的公司,而是成為不少行銷人員的好幫手。透過...
有人說科技讓人與人之間越來越隔離(想像一下在餐廳或 KTV,大家各自刷手機的畫面),但科技是否也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Fribo 是專為獨居人士打造的社交機器人,將證明科技可以拉近彼此距離。隨著世界各大先進城市的獨居人口比例越來越高,孤獨及隔離感對健康造成的不良影響,不論生理或心理,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近年來如何運用科技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已成為先進社會關注的議題之一。一個虛擬的共同生活空間概念一組來自南韓的研究團隊,深信科技能幫助人與人之間的連結,開發了一個叫 Fribo 的機器人原型,鼓勵年輕人之間互相傳訊息及通話。有別於其他居家智慧機器人如 Amazon Echo 和 Google Home,Fribo 不是設計與家中成員對談,而是用來促進與其他不住在一起的朋友社交。這個社交機器人的開發概念是用於一個朋友群組,在每個成員家中裝置 Fribo,以創造一個「虛擬的共同生活空間」,將實際上不住在一起的個體生活空間連結起來。Fribo 會聆聽每個人家中的活動並鼓勵使用者透過聊天裝置交談,麥克風及感應裝置會辨識家中一些特定活動,像是有人進入家中、開燈、吸地板或開冰箱,這些訊息會匿名發到群組。「Oho!」 Fribo 說:「你的朋友剛剛開門了,是有人剛回家嗎?」任何收到這項訊息的人可以透過傳訊息至群組對話中或在 Fribo 附近叩叩敲兩下,Fribo 就會回應訊息:「你在幹麼啊?某某很好奇!」使用者也可透過拍手回應,比如說他們發現朋友剛到家,可以透過拍手讓 Fribo 傳送訊息給剛到家的朋友:「你回來啦 。」這種相當有趣且創新的概念,可以透過分享彼此日常生活動態來促進朋友之間的溝通,有點類似 Facebook 的即時動態分享,但差別在於不需特別輸入動態,且僅於一小型特定的群組內分享,非所有 Facebook 的朋友。使用過 Fribo 的人說……Fribo 首度亮相是在 3 月 2018 ACM / IEEE 人類與機器人互動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 Robot Interaction),這是南韓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及南韓科學技術院(KAIST)共同合作研究的發表(論文題目為 Fribo: A Social Networking Robot for Increasing Social Connectedness...
亞太地區最大的醫療行業科技盛宴 CMEF 中國國際醫療器材(春季)博覽會暨醫療器械設計與製造展甫落幕,從展會展出的醫療影像、體外診斷、康復理療和智慧健康、手術室醫療用耗材、消毒感控等領域,能全面觀察中國在最新的醫療科技和創新産品的布局。順應 CMEF「醫療數位化時代」主題,數位醫療產品更是推陳出新,其中醫療影像産品更是在 CMEF 上出盡鋒頭。GE 展示其三大數位醫療應用解决方案,即針對中國市場需求,打造整體醫療設備智慧管理及優化方案。GE 也展出其超音波智慧管理平台 Viewpoint,以帶動醫學資料管理的數位化趨勢。Philips 則將 AIUS 超音波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四大專科疾病,其備受矚目的 CT iPatient AI 智慧影像平台,內建多種學習模式,可智慧化識別解剖組織結構、定位及異常生理訊號等功能。Siemens 也積極布局醫療大數據與醫療資訊化,主打「Digitalizing healthcare」,除新產品技術的展示,也推出複合手術室、實驗室自動化解决方案,並透過人工智慧影像學解决方案 syngo.via 創建「知識型」乳房超音波影像大數據平台,推動實證醫學技術發展。而擁有 CMEF 上規模最大展台的聯影,也毫不保留地展示其診斷、放療、網路醫療等產品,並發布 uAI 聯影智慧平台與 uCloud 聯影智慧醫療雲,希望透過 AI 精進影像放療設備的臨床診療應用。邁瑞則展示其智慧監護儀、超音波檢測、醫療智慧解决方案與一站式生化免疫流水線天河 SAL 9000,助力醫療建設能力。甫完成 6,000 萬人民幣 A 輪融資的視見科技,也展示其醫學影像人工智慧分析診斷技術。神州醫療也宣布與 Philips 合作,透過機器學習對影像資料進行智慧化分析,推出中國智慧遠距醫療影像解决方案「神飛雲」。(Source:CMEF 官網、公開資訊、TrendForce 整理)而此次參展台廠則包括高盛科技、雷虎科技、大同醫護、雅科美德、泰博科技、邦特生物科技、善醫生技、五鼎、台達、明基三豐、華廣、長庚醫學科技等,多數以零組件、耗材、(電動)病床、血糖機廠商爲主。TrendForce 生技產業助理分析師陳欣儀指出,CMEF 中多數規模較大的廠商皆以高通量、高自動化、多樣化、精準化或建置實驗室一體化、自動化流程的各類機台或解决方案爲主,因中國醫材市場目前還是大型醫院為主,中心化的醫療服務模式仍為展出主軸。陳欣儀也表示,從展會中可看出 G.P.S.、聯影、邁瑞等大廠皆以過去研發的影像設備及技術為基礎,進行重新整合並導入 AI 進行影像處理、連結雲端平台,以智慧影像輔助臨床診斷決策,以智慧平台管理、處理大數據,可見智慧化、數位化醫療實現醫療設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國際大廠的發展重點。醫療智慧化被視為可帶動醫療變革,而醫療智慧化是建立在將醫療數位化與數據蒐集的基礎上,現今雖已逐步看到各個醫材或醫院電子化設備的連網、連雲,並建立起龐大的醫療資訊數據庫,但當中仍有絶大部分數據無法有效運用以及資料格式問題,造成醫療訊息孤島的存在。其實多數醫療數據並非為探勘特定醫療需求而蒐集,廠商應基於對醫學與臨床的理解,抓住需求進而定義數據,以實質地進行差異化競爭,這將是布局數位化的關鍵所在。(首圖來源:shutterstock)延伸閱讀: 2017 秋季 CMEF,中國推行健康產業「一帶一路」自昆明啟航 2016 中國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秋季展(一)醫療數位化時代 2016 中國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秋季展(二)中國醫材邁入國產化時代
Sony 7 日發表新聞稿,犬型機器人(智慧型機器狗)「aibo」開賣約 3 個月(截至 4 月中旬)累計出貨量達 11,111 台。此為 Sony 於今年 1 月 11 日開賣 aibo 後,首度公布 aibo 出貨量數據。Sony 表示,aibo 開賣來廣後好評,截至目前為止已透過網路、直營門市以抽籤販售等方式進行了 10 次以上銷售,但即便如此仍無法滿足需求,因此今後將進一步增產,以早期將 aibo 送交到有意購買的消費者手上。因數字「1」的英文「One」音似狗叫聲「汪」,因此 Sony 一直以來就特意將 aibo 和數字「1」連結。aibo 於去年 11 月 1 日發表,並於當日下午 11 點 1 分開放首波預購,且在去年 11 月 11 日開放第 2 波預購,之後在今年 1 月 11 日正式開賣。此次則特地選在出貨量達到 5 個「1」時對外發表。Sony 7 日大漲 2.26%,收 5,198 日圓,表現遠優於日經...
這一陣子科技大廠之間靠大會彼此爭奪開發者的目光,前陣子有 Facebook 的 F8 大會,這一週還有 Google I/O。而身為辦公室軟體、作業系統以及雲端霸主的微軟也沒閒著,微軟針對開發者的 Build 大會,宣布更多顧客可以採用的更多雲端方案,並且有包括大疆、星巴克等各領域公司展示他們採用微軟 Azure 雲端方案的案例展示。微軟在大會上宣布無人機龍頭廠商,大疆將會開發 Windows 10 上面能用的 SDK,並且選擇 Azure 當作他們偏好合作的商用無人機和 SaaS 採用雲端方案。這次合作預估能在安控、農業和建築業上面都能用得上。先前微軟很愛展示高通晶片上跑 Windows 10 作業系統,並且進行各種影音或遊戲現場示範。今年在 Build 大會上面,微軟宣佈與高通在影像 AI dev kit 上面合作,跑在 Azure IoT Edge 上面,開發鏡頭為基礎的 IoT 方案。這些鏡頭能夠充份運用 Azure 的機器學習或是認知能力,更棒的是能視開發需求,在雲端下載下來或是本地 edge 執行。 ▲ 微軟宣佈與 Qualcomm 合作,運用 Azure IoT Edge 做有影像識別能力的 edge 裝置,預計年底推出。(Source:微軟)儘管 Build...
人工智慧在眼科領域又有一項新進展。4 月,美國 FDA 批准了世界第一款視網膜篩查 AI 設備 IDx-DR,可獨立檢測不需要醫生解釋結果。就在上週,奧勒岡健康科學大學(OHSU)和麻薩諸塞州總醫院(MGH)的研究人員在《美國醫學會眼科雜誌》也發表了一項成果:新開發的一種演算法能自動檢測導致兒童失明症的潛在病變原因,準確率遠高於人類醫生。根據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的數據,多達 16,000 名美國嬰兒被診斷患有 ROP(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 是妊娠 31 週前出生的嬰兒可能患有的一種疾病,由視網膜附近的異常血管生長引起,是兒童失明的主要原因。每年大約有 600 名患者因此失明,音樂家史提夫‧汪達(Stevie Wonder)就是因此病失明。以往的診斷過程,醫生通常會用光線照射嬰兒的眼睛,然而該方法可能不準確,因為帶有很強的主觀性。據了解,這套演算法的數據來源於嬰兒在眼科醫生就診時拍攝的 5,511 張照片。麻薩諸塞州總醫院研究人員將現有的兩種人工智慧模型結合創建演算法,而奧勒岡健康科學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廣泛的參考標準來訓練演算法,隨後研究人員就讓演算法來區分健康血管和患病血管。在雙方通力合作下,該演算法可以透過辨識嬰兒眼球照片的情況,診斷是否患有該種疾病,準確率達 91%。但同期測試中,由 8 位醫生組成的對照組診斷同樣的眼球照片,準確率只有 82%。Kalpathy-Cramer 是哈佛醫學院的教授,也在麻省總醫院工作,她表示,「該演算法提升了熟練辨識 ROP,並將其納入數學模型的眼科醫生的知識,因此經驗沒有那麼豐富的臨床醫生仍然可以幫助嬰兒獲得及時、準確的診斷。」牽線該研究的聯合首席研究員是眼科學和醫學資訊學和臨床流行病學教授 Michael Chiang 博士,他同時也是 OHSU 醫學院和 OHSU 凱西眼科研究所 Elks 兒童眼科診所的醫生。他認為,「我們缺乏經過訓練並願意診斷 ROP 的眼科醫生,這造成在醫病供需上的巨大差距,即使在美國也是如此。可悲的是,全世界有太多的兒童未得到及時診斷。」▲ Michael Chiang 博士(右)檢查眼部掃描圖像。據了解,整個研究團隊現在正與印度夥伴合作,看看該演算法是否可以診斷印度嬰兒的 ROP,因為在這項研究涉及的主要是高加索嬰兒群體。他們還在探索該演算法是否可診斷視網膜中除血管外的其他情況,最終目標是使醫生將技術融入臨床實踐。(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一年一度的 Google I/O 2018 開發者大會 8 日由執行長桑德爾·皮蔡(Sundar Pichai)正式揭幕,並針對 AI 人工智慧相關主題展示 Google 的最新服務。挑戰人工智慧的極限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2 年前 Google 開發了一款能利用眼部圖像,來檢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神經網路;今年其人工智慧團隊分享了能用相同技術預測病患心臟病發、或中風風險的深度學習模型,並在 2 月份已發表關於這項研究的論文。Google 的人工智慧模型更透過分析嵌入在「去識別化」(De-identification)健康紀錄上的資訊,預測何時可能會再生病以及住院天數等醫療事件,將成為對病患健康產生重大影響的強大工具。另一個利用人工智慧來解決問題的例子是降低阻礙,以替影片上字幕為例,當人們打開電視節目,常看到許多人同時講話,這使得要專注在一段對話上變得相對困難;但 Google 同時使用聲音與視覺作為線索,可輕易分辨出不同的人聲並配上對應的字幕,這項技術稱為 Looking to Listen。Gmail、Google 相簿以及 Google Assistant 利用人工智慧以節省時間人工智慧在各種 Google 產品當中幫助用戶節省時間,例如 Gmail 新的智慧撰寫(Smart Compose)功能,透過理解信件中的內容提供簡短的建議回覆,幫助用戶在回信時更有效率;而在 Google 相簿中,可透過內建的建議功能,讓即時分享相片給好友更容易,還有快速提升相片亮度、變換色彩、甚至是讓黑白圖片呈現彩色效果等。▲ Gmail 的智慧撰寫新功能。由於語言理解技術的進展,用戶將能與 Googles Assistant 進行一段自然且流暢的對話,而且不用在詢問每個問題前重複「Hey Google」指令。Google 也為 Googles Assistant 加入 6 個新的聲音,其中更包括知名歌手約翰傳奇(John Legend),用戶將能聽到他迷人的嗓音來回答問題。Google Assistant 在 Smart Displays 或手機上以更視覺化的形式呈現,像是在手機上,Google Assistant 根據用戶的所在位置、時段、以及近期的互動內容提供一整天的建議;Google 也將...
你是否曾有過以下這些經歷? 參加電話會議,結果因為對面不會接入,被迫轉到 LINE。終於轉到 LINE 了,卻因為有人訊號不好或各種原因,最後只能改時間,或變成文字聊天。 和另一個人交流程式碼時,你必須走到他的桌子前,看著他的螢幕,聽他講。你肯定想過,有沒有辦法像看直播,在你自己的電腦看他怎樣寫程式碼,就像遠端作業? 寫一份文件,要查很多資料,於是你開啟了 Google、維基百科、十幾個網頁。你發現有資料網上查不到,但同事之前發給你一個 Excel 檔,於是你又要找到和開啟這個檔案。 大量檔案,幾十個視窗,你的電腦桌面很快變得雜亂不堪。突然你的電腦藍天白雲了,而你剛想存檔……幾個小時加班的成果,一下都沒了。相信很多人都遇過類似情況。在這個科技先進的時代,有大量技術和工具讓工作更高效有條理。然而在提高生產力的道路上,總有某些時候,那些科技產品卻成了最大的敵人。身為 Word、PPT 和 Excel 的開發者、地球最大的辦公軟體和服務提供商,微軟這家公司,就是生產力的代表。今年 Build 2018 全球開發者大會,微軟不負眾望,推出幾個新產品和功能,力求斬草除根這些工作中經常出現的尷尬。首先,面對幾十年沒有長進的 Concall 裝置,微軟突發奇想,以智慧喇叭為基礎,跟合作夥伴一起打造了全新的解決方案。智慧增強版視訊會議電話就是桌子上那個錐體。視訊會議電話已經不是什麼新東西了,但微軟這台會議電話,四周有幾台鏡頭,把各畫面接成全景。而且,它還能辨識與會者的臉,確保沒有不該出現的人進入會議室。當有人進入房間,電話也會大聲喊歡迎(會議室裡除了一大堆人,還有一台會說話的電話倒是挺奇怪的)。規模較大的公司,會議室都要預訂,而各公司的系統通常都有員工資料,包括大頭照──將大頭照/人臉辨識和會議室預約系統連在一起,這功能完全可以做,只是不知道為何之前沒有人想到。除了偵測人臉,鏡頭還有更重要的作用:和指向性麥克風陣列結合,這台電話就變成一台速記機!有人講話時,鏡頭、麥克風和語音辨識技術可辨識這個人是誰,聽寫,然後在與會者的電腦或會議室電腦記錄所有人的發言。考慮到微軟的語音辨識技術已非常先進,速記效果可說非常準確,畢竟人工速記也有錯誤率,長期來看還是微軟這套方案成本更有優勢。如果覺得這還不夠厲害……請感受雙語會議速記+同步翻譯:這個功能特別方便跨國公司使用,不需要會公司的官方語言,也可以跟總部開會。大螢幕的畫面上方是會議室視訊影像,下方左邊是速記內容,右邊還有一個 Insights & Notes。沒錯,基於語義分析技術的會議記要功能。記錄與會者發言後,這台電話還可語義分析,擷取可能對與會者重要的重點:打電話/發郵件給誰、找誰要某個檔案、跟進某件事等。有了速記和記要功能,就算沒有秘書,也不會忘記討論過的事情。最後總結一下,這台會議電話取代了速記、同步翻譯和秘書。這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對大多數職場人士而言,會議很耗費精力、效率低下。而現在,與會者不必擔心自己的語言不過關,或忘了帶電腦沒法做筆記。更多時間和專注在創造和執行,而不是浪費在討論,這才是生產力的解放。最後,你一定想問,這麼厲害的會議電話,哪裡能買到?有關這款電話的資訊還較少,不過確定的是,微軟是和合作夥伴一起,OEM 負責生產組裝硬體,微軟負責後端雲服務。至於現在已有 Surface 品牌的電腦、螢幕,會不會也出微軟自家品牌的會議電話……目前來看可能性不大。增強版程式碼直播你可能聽說,在唱歌、跳舞和遊戲主導的直播浪潮裡,也有一種獨特的直播內容種類:寫程式碼。當然,我們說的不是普通直播,而是另一種軟體工程師工作中可利用的直播寫程式碼功能。比方說兩個工程師需要對接,一個在美國,一個在台灣,見面不方便。這就是微軟的 Visual Studio Live Share(即時分享)功能。工程師 A 開啟自己的項目,新版 VS 和 VS Code 可以分享連接。當工程師 B 用 VS 或 VS Code 開啟連接,程式碼就可以直接對映到工程師 B 的電腦了。如下圖,右邊是工程師 A(初始畫面),左邊是工程師 B(直播畫面)。程式碼原作者和觀看者,可即時看到對方作業,並不限於滑鼠選取、標注、增加斷點(breakpoint)及增加和移除程式碼。觀看者也可像在本地寫程式碼一樣,檢查程式碼的各種函數、依賴等。你可以看到,編輯程式(程式碼框)和項目的檔案目錄對映過去,但視覺主題沒有,因為每個工程師都有各自習慣。同樣沒有對映過去的還有依賴程式庫,因為這個功能主要還是用作程式碼展示和溝通,而不是程式碼共用和托管。但如果你覺得這只是程式碼協同編輯程式,就低估它了。微軟稱其為體驗完整的程式碼協作平台。任意一方都可點擊播放按鈕測試執行程式碼,雙方電腦都會跑測試,如果有斷點,都會跑到斷點那一句停止。測試日誌會同步,雙方都可以 debug,結果也會同步。前面提到只有程式碼和目錄對映,直播的觀看者這邊缺少依賴程式庫等,也就是說就算觀看者只能看到這些程式碼,無法正常編譯和執行程式,這樣似乎體驗不完整。所以微軟增加 local host 功能:原作者可在自己和觀看者之間建立私密 local host,告知一個他自己設定的通訊埠(如 3000)。然後,觀看者就可在 VS 裡透過此通訊埠,在瀏覽器裡開啟程式(如果是 Web App)。透過這種方式,既能保證雙方的程式碼協作體驗完整,也保護程式碼的隱私和著作權。Visual Studio Live...
你是那種一打電話就緊張害羞、偏好發郵件和訊息的人嗎?如果是的話,恭喜你!人工智慧已經可以完美解決你的困擾了。Google 的人工智慧助理 Google Assistant,最近學會了一項新技能:冒充真人給餐廳、髮廊、酒店、咖啡館、電影院……你能想到的所有各種消費場所打電話,幫你預約、查詢訊息……不信?請看下面的影片:明明就是真人對不對!這段對話是真的,而對話中的顧客一方,的確是由 Google Assistant 扮演的……我們應該都聽過 Google Assistant 的聲音是什麼樣子。這段對話是女聲,聲音的背後是一位真的女生(姓名未知),在 Google 的總部花了幾個月的時間錄製,才將虛擬助手訓練成現在的聲音。在過去,Google Assistant 以及包括 Siri、Cortana、Alexa 在內的所有虛擬語音助手,用的都是一種標準的、近似於語言課上標準發音、語速等的發音方式。然而人類在現實中說話,有著各種各樣的口音、語速,語調在不同字和詞上有輕有重,在思考跟不上說話的時候會用「嗯」、「那個」、「you know」之類的填空詞。這也是為什麼當和虛擬語音助理聊天時總感覺怪怪的,因為儘管你在心理上強迫自己將語音助手當成是人,他們給你的回覆卻總是自信而標準。這讓你下意識立刻察覺到他們不是人,繼而產生一種近似於「自說自話」的尷尬感。在 2018 年 Google 開發者大會( I/O)的主題演講中,Google CEO 桑德爾·皮蔡(Sundar Pichai)表示,Google Assistant 部門的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讓用戶和虛擬助手的對話變得更加自然,就像和真人交流那樣。(Source:Google)注意到在剛才的電話中,扮演顧客的 Google Assistant 在整個對話中多次出現了類似於真人的反應。比如一開始,對方說出了「好的,請稍待一會兒」,之後是短暫的沉默。對方雖然說出了一個請等候的祈使句,在正常的人際交流中,顧客這邊應該表示「好的」、「沒問題」之類的意思,但對於虛擬助理這種以完成指令和回答問題為主要工作的人工智慧而言,它沒有理由對這一句做出任何覆,然而它還是在稍等了大約一秒鐘後做出了一個「嗯哼」(Mm-hmm)的表達。在通話接近尾聲的位置,對方多次給出了問句,而 Google Assistant 這邊儘管一直用的是陳述句來回答,卻都在句尾用了升調,和人類使用英文進行對話表達時的習慣極為相似。再比如,在通話中間,對方告知中午 12 點左右沒有空,最近的是下午 1 點多。Google Assistant 的應變方式不是接受 1 點多,而是給了對方一個新的時間範圍,並最終完成了預約。以假亂真的語音生成能力之外,即興是 Google Duplex 技術的另一個最主要的特色。在第二個案例中,這種即興能力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示:首先,有經驗的朋友們大概已經聽出來了,對方像是個中餐廳……餐廳老闆的英文表達能力有限,並沒有嚴格符合標準的英語語法,但扮演顧客的虛擬助理還是能夠理解。注意通話中間,餐廳老闆告知「4 個人不用訂位,可以直接來」時,原則上虛擬助理到這裡就可以掛電話了,因為訂位的任務已經完成。然而它沒有掛掉,而是做出了一個堪稱優秀的即興追問:「通常候位時間有多久」。如果之前就掛掉,這只是一個普通的通話而已,而這個即興的存在,在...
TechCrunch 報導,Google 執行長 Sundar Pichai 8 日在 2018 年 Google I/O 大會發表第三代 TPU(Tensor Processor Unit,TPU3)。他說,TPU 3 機架叢集(Pod)的效能較去年 TPU 2 Pod 高出 8 倍,最高可達 100petaFLOPS。Venture Beat 報導,Pichai 還提到 TPU 3 效能太強大了,為此旗下資料中心破天荒安裝了液體冷卻設備。CNBC 報導,新款 TPU 可協助 Google 改善人工智慧(AI)語音辨識度,找出照片與影片當中的特定物體並能理解文字背後所隱藏的情緒。Google 是在 2016 年發表第一代 TPU。日前公布的測試結果顯示,在特定情境下 TPU 2 的效能表現優於現有的 GPU 選項。Google 等科技大廠所力推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通常包括兩個階段。首先,研究人員透過給予大量數據的方式訓練內建 GPU 電腦學會辨識照片中的汽車。完成訓練後,研究人員在第二階段(稱為推論 Inference)要求電腦依據新數據做出預測。TPU 1 只能應用在深度學習的推論階段,去年發表的 TPU 2 則是能夠處理訓練(第一階段)以及推論。亞馬遜創辦人暨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上個月在寫給股東的年度信件中提到,在美國、英國以及德國,亞馬遜透過提升機器學習元件並使用半監督學習(Semi-Supervi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