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1 9 月, 2025

科技新知 人工智慧

宏達電張嘉臨年前拋出離職震撼彈,繼周永明、董俊良後,高層再出走;宏達電在智慧手機市場風光不再,市場預料,未來策略將更聚焦 VR 與 5G,也成為搏翻身的契機。宏達電在年前公告組織調整、前智能手機暨物聯網事業總經理張嘉臨宣布離職,並自行創業成立新公司,專注 AI(人工智慧)發展,這也是繼宏達電前執行長周永明、北亞區前總經理董俊良後,又一位投入新事業的公司高層。經過春節一週消化後,宏達電今天股價跟著台股開紅盤行情上揚,終場收在新台幣 63 元,大漲逾 5%,收復 60 元關卡,不受高層出走的利空影響。宏達電曾是身價千元的股王,如今股價僅剩 60 元左右,訴說著在競爭激烈的智慧手機市場中,HTC 品牌風光不再。研調機構 TrendForce 表示,宏達電在 2017 年將研發人員出售給 Google,削弱自身的開發設計優勢,預估 2018 年除了已設計完成並即將於第一季底發表的旗艦新機 U12 外,其餘機款可能都必須透過委外設計代工的模式,而生產數量將再度探底,來到 200 萬支的保衛戰。近年來,智慧手機市場強敵環伺、陷入紅海競爭,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近年切入 VR(虛擬實境)事業,以 Vive 品牌成為高階 VR 市場一方之霸,今年全球行動通訊大會(MWC)上,王雪紅更首度擔任主題演講嘉賓,預料將對外說明 VR 成果,意味著宏達電建構 VR 生態系受到市場肯定。VR 雖有望成為宏達電營運的新支柱,但不能否認的是,Vive 事業仍在大量投資的燒錢階段,營收占比也低,要成為宏達電穩定獲利的搖錢樹,恐怕有段很長遠的路要走。王雪紅日前在公司內部公開信中表示,今年是宏達電加速長期發展策略的一年,5G、VR、AR(擴增實境)快速成長,產業核心技術融合速度快於預期,宏達電將會充分利用此優勢。談及未來產業發展,王雪紅在尾牙上也對員工指出,VR、AR、AI、5G 就等於 Vive reality,她認為 AR 與 VR 必須要有 AI,同時 HTC 有責任要做最好科技和最好內容,對後代與全世界有好的影響。為因應長期發展策略,宏達電公布組織調整,將智慧手機、VR 兩大產品線與行政組織整合,並以美洲、歐洲、台灣、北亞區等市場劃分,美洲區總經理為歐布萊恩(Daniel Obrien)、歐洲總經理布朗(Paul Brown)、台灣總經理陳柏諭、北亞區總經理鮑永哲、中國區總經理汪叢青,讓組織更加扁平、彈性化,因應產業快速變動。然而,「智慧手機的未來要做什麼?」也成為宏達電後續將考慮的一大議題,面對潮流轉變、中國大陸品牌的崛起,創造規模必須燒錢的情況下,宏達電決定和 Google 達成合作協議,出售 Pixel 代工部門,HTC 品牌雖然持續存在,但在告別機海策略後,宏達電未來發展重心無疑將更聚焦 VR 事業,並在...
Alphabet 旗下健康科學公司 Verily 近日公布一系列項目,從開發醫學研究專用的智慧手錶,到大量生產受感染的蚊子,降低蚊蟲傳染病數量等。直到最近,有關科學家更展開了一項全新研究,透過觀察患者的眼睛,評估罹患心臟病的風險。19 日發表於《自然期刊:生物醫學工程》的論文,研究人員表示透過人工智慧演算法掃描眼部,並透過機械學習分析樣本,就能預測樣本病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例如年齡、性別及血壓。眼部掃瞄比起傳統驗血方法,將更方便快速,準確度與目前採用的方法相當。Verily 表示,建立這個演算法利用了 30 萬名患者的醫療數據以及眼睛的掃瞄圖。利用神經網路與深度學習,把這些數據化成演算法。只要輸入新的眼睛掃瞄畫面,就能輸出分析結果。(Source:Verily)上述研究中,人工智慧僅掃瞄 45 度範圍的眼部圖像,未來仍需更多研究,包括使用不同大小的圖像時是否需要調整,以及為人工智慧提供多大型的資料庫等。這意味著,眼部掃瞄的技術仍未足以臨床實驗,但仍然是一個相當有希望的起步點。 Google’s new AI algorithm predicts heart disease by looking at your eyes (本文由 Unwire HK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延伸閱讀: DeepMind 再強化醫療 AI 功能,可同時診斷 3 種常見眼部疾病 韓科學家開發新智慧隱形眼鏡,無痛、即時監測葡萄糖水平
1928 年英國微生物學家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偶然從培養皿中發現青黴素(盤尼西林),同時也是史上第一種抗生素後,後續研發讓抗生素成為人類對抗各種細菌的最佳戰友。但最近幾十年來,隨著全球抗生素使用量日益上升,世界各地也開始出現具抗藥性的超級細菌。根據統計,美國每年共有 200 萬人感染抗藥性細菌,2 萬人因此喪命,聯合國甚至預估,2050 年感染抗藥性細菌而死亡的人數會超越現今癌症死亡人數。好消息是,科學家可能找到對抗抗藥性細菌的新戰將了──噬菌體(bacteriophage)!其實運用噬菌體治療細菌感染並不是新概念,冷戰時期,蘇聯陣營國家就有持續研究及使用噬菌體療法(phage therapy),但由於每種噬菌體都只對特定細菌有效,要找到準確有效的噬菌體就跟擲骰子沒兩樣,因此儘管可見噬菌體療法,也都只是針對急重症病人的最後一種治療手段。歸功於資訊科學的發展,現在科學家開始結合基因定序及人工智慧技術,精確找出所需的噬菌體。生醫新創公司 AmpliPhi Biosciences 執行長 Paul Grint 說:「現在已可快速為一種噬菌體基因定序,並比較這種是菌體是否我們在找的序列。」另一家新創公司 Adaptive Phage Therapeutics 則是研究如何運用人工智慧找出所需噬菌體,他們研發一種機器學習演算法,使用噬菌體及細菌基因體資料來訓練電腦,並為病人篩選出適合的噬菌體,送到醫院幫助治療流程。這兩家新創公司已治癒數十位命危病患,目前也有數位重症病患在美國食藥署的批准下接受治療。這兩家新創公司已在計畫臨床試驗,確認噬菌體療法功效是否真的優於抗生素,最快今年初就會開始試驗。 Faced with failing antibiotics, scientists are using killer viruses to fight superbugs Bacteriophages cure bacterial infections Combating bacterial infection Rise of the Superbugs The Virus That Kills Drug-Resistant Superbugs The Secret Soviet Virus That Helps Kill Bacteria (首圖來源:Flickr/Zappys Technology Solutions CC BY 2.0)延伸閱讀: 抗生素濫用成危機,超級細菌造成醫療隱憂 對付抗藥細菌重大突破,新研究讓過時抗生素恢復作用...
人工智慧(AI)用途廣泛,在 IC 設計也能派上用場!研發人員使用 AI 減少重複程序,以降低成本,相關技術引發三星電子、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Nvidia 等的關注。etnews、design news 報導,工業設計軟體商 ANSYS 宣布,該公司的電遷移(electromigration)sigoff 工具,運用機器學習演算法「KNN」,可以確認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EDA)產品的電流是否平均。晶片電流若過於集中在同一處,會引發問題,一如超載路段的道路容易受損。KNN 利用機器學習技術,自動檢查電流是否平均,Nvidia 設計的 GPU 就用 KNN 加以檢查。ANSYS 半導體部門首席技術師 Norman Chang 說,AI 無需人類幫忙,能更快速準確的找出問題。學術界也看上 AI 功能,伊利諾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攜手成立 CAEML(Center for Advanced Electronics through Machine Learning),要找出方法在 EDA 工具上使用機器學習。相關技術引發各方興趣,主因製程微縮之後,生產成本提高,需要找到方法削減成本。CAEML 主管 Elyse Rosenbaum 表示,晶片設計在模擬時有其限制,需要比以往更精確的模型。晶片越做越小,零件排列日益緊密,彼此間的串擾(crosstalk)不斷增加。以手機而言,電路板可能有 100 種零件,不可能嘗試所有配置方式。他們想打算研發新模型,讓開發人員能找出最優化設計。(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A Health Blog CC BY 2.0)
三星極可能有進軍人工智慧(AI)機器人的企圖,預料三星可能先從工業機器人切入,再逐步拓展至家用機器人市場。BusinessKorea 報導,根據產業消息,三星早在 2017 年底就已經完成機器人手臂的開發工作,代號為「Saram」,並已註冊商標,企圖不言可喻。Saram 是擁有 AI 的類人形手臂,主要用途為在工廠協助搬抬重物,不過未來視技術發展,預料也可能應用在醫療手術,或家庭事物上頭。儘管三星說現在談 Saram 商業化還太早,但產業界認為三星很快就會進入機器人市場。其他跡象也顯示三星對機器人市場非常感興趣,如創投部門三星 NEXT 近期投資以色列 AI 機器人公司 Intuition Robotics,該公司開發陪伴老年機器人「ElliQ」,已透露三星未來可能朝家用機器人發展。(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2018 年全球行動通訊大會(MWC)即將登場,人工智慧(AI)已成為智慧手機顯學,Gartner 預測,2022 年將有 80% 智慧手機內建人工智慧功能,藉由「情緒智慧」(emotional intelligence),虛擬個人助理將更了解情境。2018 年全球行動通訊大會 2 月 26 日至 3 月 1 日將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智慧新機規格大戰料成焦點,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 Gartner 認為,智慧手機上的人工智慧應用已不是新話題,但近來用途更為先進,包括人臉和物件辨識,還有蘋果(Apple)的 Siri、亞馬遜(Amazon)的 Alexa 等虛擬個人助理(VPA),由人工智慧所提供的先進功能,將成為智慧型手機廠商重要的產品差異化特色。Gartner 預估,人工智慧在智慧手機的應用,在 2022 年將會大幅增加,不過,未來兩年內大部分機種仍只會採用單一的人工智慧功能或技術。2022 年智慧型手機當中將有 80% 內建人工智慧功能,遠高於 2017 年的 10%。此外,Gartner 指出,虛擬個人助理和其他用於對話系統的人工智慧技術數量將會大幅增加。藉由情緒智慧的協助,虛擬個人助理將更了解整個情境,了解使用者對話時的情緒狀態,將有助於提升整體體驗。Gartner 進一步說明,先進人工智慧也可用來提升擴增實境(AR)體驗,目前 Wayfair、宜家家居(IKEA)、Anthropologie 等家具零售業者已開始提供客戶擴增實境應用程式。(作者:江明晏;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人工智慧(AI)已成為科技業顯學之際,國內 IC 設計大廠聯發科 23 日宣布,將加入開放神經網路交換格式(Open Neural Network Exchange,ONNX),以推動 AI 創新。聯發科表示,ONNX 是由亞馬遜、Facebook 及微軟攜手創立的 AI 架構,用意在於建立相容標準以便在不同架構之間轉移深度學習模型,形成開放的生態系統,使得 AI 開發者在開發計畫的任一階段皆能混搭所需工具與架構。目前,聯發科旗下人工智慧平台 NeuroPilot 已經支援 Google 的 Android 人工神經網路技術(Android Neural Network,ANN),現在再加入 ONNX,就是希望提供開發者最完整的 AI 開發工具與平台,這是聯發科策略性打造 AI 生態系統的重要環節。日前,聯發科所發表的人工智慧平台 NeuroPilot 整合了軟、硬體技術,用以加速 AI 終端運算實現為主要任務。聯發科的 NeuroPilot 平台包含 AI 處理器(AI Processing Unit,APU)及軟體開發套件(SDK),將是開發新一代整合 AI 功能的手機及智慧家庭裝置、汽車電子等產品的最佳平台。聯發科副總經理暨家庭娛樂事業群總經理游人傑表示,開發 AI 應用程式與功能的關鍵在於開放生態系統,因為研究共享與相容性才是創新真正的推手。聯發科在開發 NeuroPilot 時,希望能夠保留相容性與選擇,因而決定加入 ONNX,期以打造一個開放且具彈性的 AI 平台。未來,聯發科的 NeuroPilot 人工智慧平台能支援市場上所有的主流 AI 架構,也可與主要的神經網路軟體開發工具搭配運作,包括Google 的 TensorFlow、Caffe、亞馬遜的 NXNet、Sony...
iPhone 智慧型手機不再如當年獨領風騷的情況下,蘋果近年一直尋求新一代風雲商品。2017 年全年銷售達 1,800 萬支、擊敗整個瑞士鐘錶業界,甚至在 22 日也推出內建 LTE 模組版本的 Apple Watch,蘋果除了對其寄予厚望,如今似乎又出現了潛力明星,就是 HomePod。根據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Loup Ventures 研究報告指出,HomePod 內建蘋果 Siri 語音助手,使用者可透過語音指令播放音樂、控制智慧家居設備,例如恆溫器、燈泡等新奇體驗下,調查 520 位美國消費者後發現,上市不到一個月的 HomePod,竟然在美國智慧型音箱市占率達 3%。報告指出,雖然蘋果 HomePod 的市占率遠不及競爭對手亞馬遜 Echo 的 55% 市占率,也不及 Google Home 的 23% 市占率,但初試啼聲就有這樣的成績,使蘋果信心滿滿。由於 HomePod 售價 349 美元,比競爭對手高,市場已傳出蘋果將針對 HomePod 推出廉價版產品,針對價格導向的市場與對手競爭。根據市場投資公司 Rosenblatt Securities 分析師日前給客戶的一份投資報告表示,預計蘋果會在 2018 年秋天推出廉價版 HomePod,廉價版 HomePod 售價將落在 150 美元到 200 美元之間,較現在 349 美元的 HomePod 便宜了近...
新浪科技報導,中國小米公司 23 日與微軟公司簽署戰略性合作備忘錄,雙方將進一步深化戰略性合作夥伴關係。微軟在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技術儲備將與小米在行動智慧裝置上的儲備進行結合,幫助小米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根據雙方簽署的戰略合作備忘錄,小米與微軟將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合作。在雲端服務支援方面,小米與微軟正在共同探索,進一步利用微軟智慧雲 Azure 平台和服務,在國際市場為小米提供用戶數據儲存、頻寬、運算等服務;筆記型電腦類設備方面,小米與微軟將在聯合市場推廣、管道支援和小米未來筆電及筆電類產品研發等方面,微軟將推動小米產品進入更多全球市場。除此之外,微軟小娜與小米智慧音箱方面,雙方正在討論將微軟小娜與小米智慧音箱整合進軍國際市場的更多可能;雙方也將圍繞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進一步拓展合作,其中將涉及計算機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文本輸入、對話式人工智慧、知識庫、搜尋等微軟人工智慧技術,以及 Bing 搜索、Edge 瀏覽器、微軟小娜、微軟小冰、SwiftKey、微軟翻譯 Translator、Pix 相機、認知服務、Skype 等微軟產品及服務;並整合小米的 IoT 網路平台及人工智慧產品。據了解,本次戰略戰略性合作備忘錄並非兩者第一次接觸,2015 年起,小米採用由世紀互聯營運的 Microsoft Azure 為小米手機的「小米雲服務」提供照片數據的雲端儲存服務。2016 年 6 月,微軟與小米進一步擴展全球合作夥伴關係,小米在 Android 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預裝微軟 Office、Skype。微軟還與小米在專利交叉許可及轉讓方面達成協議,為小米產品進軍國際市場提供支持。另外,2017 年底,小米旗下米家眾籌上線一款同時內建微軟小冰、小米小愛雙 AI 助手的智慧音箱。(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小米)
以 AI 為發展核心的新加坡廣告商 AnyMind Group 21 日宣布擴展至馬來西亞市場,這也是該集團在成立不到 2 年的時間於第 10 個地區設立的第 11 個辦事處。官田晃房(Akifusa Kanda)將擔任 AnyMind Group 在馬來西亞的負責人。藉由廣告科技公司 AdAsia 與市場行銷公司 CastingAsia 兩大事業體,AnyMind Group 將在馬來西亞推出市場推廣與廣告解決方案予市場開發人員與廣告商。亦透過 CastingAsia 在馬來西亞建立其網紅人脈網路,並與當地的媒體合作,積極將其加入到 AdAsia 的平台 AdAsia Ad Network 與 AdAsia Video Network。在加入 AnyMind Group 之前,官田晃房曾在日本廣告公司 Geniee 擔任領導職位。他表示集團一直以遠距方式跟馬來西亞的客戶和媒體合作,成立辦事處意味著 AnyMind Group 能夠正式踏足這個地區,全力推動集團在馬來西亞市場的成長。透過在地化,他很有信心能夠提高集團在廣告科技與市場推廣兩方面的市場占有率。AnyMind Group 聯合創辦人暨執行長十河宏輔(Kosuke Sogo)表示,馬來西亞是一個充滿競爭的市場,但整個集團將以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為核心的市場推廣與廣告解決方案,幫助當地客戶擴展事業,並計劃在今年持續擴展至菲律賓、印度、中東以及俄羅斯。(首圖來源:AnyMind Group)延伸閱讀: 以 AI 為發展核心,AnyMind 推出人才招募平台 TalentMind、網紅合作平台 CastingAsia Marketplace 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