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有自殺傾向的人都會社群平台上發表相關的言論,這給了外界進行自殺干預的機會,Facebook 正在利用人工智慧系統對用戶在社群平台上的自殺傾向言論進行分析,並向救援機構及時發出預警。紐約 Chautauqua 郡的主管 Joseph Gerace 在其任職期間經歷許多自殺事件,但在最近面對這些事件時,他有了一個新的幫手,就是 Facebook 的安全團隊。2017 年 7 月,Facebook 愛爾蘭安全團隊告知 Chautauqua 郡的 911 中心關注某名可能存在自殺傾向的居民。已經在該地區任職 39 年的 Joseph Gerace 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於用戶在社群平台上的言論進行分析,並不會侵犯用戶隱私,只是希望能夠在發生危機時及時干預。據報導稱,Facebook 在 2017 年 8 月首次對外公開 Chautauqua 郡的這起事件,該公司透過演算法的分析,被告知一名女用戶曾在 Facebook 頁面上發表過傷害自己的言論。長期以來,Facebook 會對用戶在該平台上的自殺傾向言論進行分析,將涉及此類內容的言論提交到人工審查,並判斷是否需要向自殺干預熱線提供幫助,或者在一些極端狀況下 Facebook 的專業團隊進行干預。對用戶言論的分析是基於人工智慧系統和演算法,大約在一年前,Facebook 在該公司的社群平台上加入了一項技術,這項技術可以自動辨識和標記帶有自殺傾向的內容,供 Facebook 的工作人員審查。2017 年 11 月Facebook 發表報告稱該內容辨識和分析系統已經開始發揮作用,在一個月的時間內,與緊急救援機構進行了 100 多次合作,均是基於該公司的主動檢查系統。啟動這一機制後 Facebook 的自殺防禦支持資料的使用人數比之前成長了兩倍多。該公司還在使用更多語言來升級系統,並加入 Instagram 的平台中。Facebook 軟體工程師 Dan Muriello 透露負責該團隊成立於 2015 年,主要是分析負面的言論,比如社交分手和死亡等,雖然在 Facebook 平台上涉及自殺的訊息非常少,可能只有百萬分之一,但自殺已經成為公共健康的一個嚴重威脅,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報告顯示,自殺已經成為了美國前十大死因之一,在...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近年來,中國人工智慧(AI)企業在政府的扶持下大力開發人臉辨識技術和 AI 處理器相關技術,日媒稱,中國 AI 企業已在融資方面超越美國與日本,躍居全球第一。報導引述美國調查公司 CB Insights 的數據顯示,創業不久的中國 AI 相關企業 2017 年融資額超過美國,首次躍居全球首位,其中,中國企業在人臉辨識和 AI 處理器的開發方面投入鉅額資金。專利和論文動向方面,中美也展開競爭,報導說,AI 尖端技術的競爭看似已進入中美兩強時代。據 CB Insights 統計,全球 AI 初創企業的 2017 年融資額達到 152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其中,中國企業占 48%,超過美國的 38%。中國 2016 年占比為 11.6%,在最近一年裡迅速成長。報導說,中國政府以舉國之力扶持並投入資金發展 AI,並多集中於人臉辨識技術和 AI 處理器研發。曠視科技獲得政府機構等的協助,獲得官方資金等數億美元融資,朝向建立 13 億人的臉部數據方向努力。依圖網路科技則憑藉和中國公安部門合作,利用 AI 提升技術實力,在美國參加人臉辨識挑戰賽時取得優秀成績。中國科學院旗下企業、從事處理器開發的寒武紀科技也於 2017 年 8 月,從阿里巴巴集團等獲得 1 億美元融資。報導表示,臉部辨識技術在阿里巴巴和京東等相繼推出的「無人便利店」等地不斷被採用。而處理器稱為 AI 的大腦,全球範圍內需求正在擴大。日本則有涉足自動駕駛等 AI 的新創企業 Preferred Networks 從豐田融資 115 億日圓,正在推進研發。但報導說,日本 AI 研發整體的質和量都與中美有明顯差距。(首圖來源:pixabay)
蘋果智慧音箱 HomePod 近期開賣,研究機構針對市場上智慧音箱進行測試,發現蘋果的 HomePod 雖在音質和易操作程度取得領先,但在人工智慧(AI)方面,只有 52.3% 的問題回答正確,排名墊底。內建 Siri 語音助理的 HomePod 9 日在美國、英國與澳洲等英語系國家搶先開賣。國外科技網站 MacRumors 報導,研究機構 Loup Ventures 針對 HomePod 進行一連串測試,蘋果的 HomePod 在音質和易操作程度取得領先地位,但在人工智慧方面,雖然能夠理解 99.4% 的問題,只有 52.3% 的問題回答正確。Loup Ventures 測試 3 個獨立的 HomePod,共詢問 782 個問題。相較於其他競爭對手,HomePod 在 AI 語音助理類別中表現墊底。Google Home 正確回答了 81% 的問題,亞馬遜的 Alexa 正確回答率 64%,而微軟(Microsoft)的 Cortana 正確回答率為 57%。進一步分析,HomePod 對於「當地」和「商業」性的問題表現較好,譬如:詢問附近的咖啡店或者幫助購買新鞋,在這個領域,HomePod 擊敗 Alexa 和 Cortana,但仍然落後 Google。Loup Ventures 分析師孟斯特(Gene Munster)指出,儘管 HomePod...
紐約時報 2 月 9 日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如今非常熱門的 AI 應用人臉辨識,不同種族的準確率差異甚大。其中,黑人女性的錯誤率高達 21%~35%,而白人男性的錯誤率則低於 1%。文章參考 MIT 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研究員 Joy Buolamwini 與微軟科學家 Timnit Gebru 合作的一篇研究論文《性別圖譜:商用性別分類技術的種族準確率差異》(Gender Shades: Intersectional Accuracy Disparities in Commercial Gender Classification)的資料。論文作者選擇了微軟、IBM 和曠視(Face++)3 家人臉辨識 API,測試性別判定的人臉辨識功能。以下為兩組準確率差異最大的人群。▲ 一組 385 張照片中,白人男性的辨識誤差最高只有 1%。(Source:Joy Buolamwini / M.I.T. Media Lab)▲ 一組 271 張照片中,膚色較黑的女性辨識誤差率高達 35%。(Source:Joy Buolamwini / M.I.T. Media Lab)論文研究使用了自行收集的一組名為 Pilot Parliaments Benchmark(PPB)資料庫測試,包含 1,270 張人臉,分別來自 3 個非洲國家和...
2017 年底,行動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發表了新一代驍龍(Snapdragon)845 行動處理器之後,憑藉著其優異的效能、功耗以及多樣性的發展態勢,就奠定了它在 Android 智慧型手機陣營中最高階處理器,甚至劍指未來準備涉獵的行動運算平台市場。因此,預計在接下來即將在西班牙巴塞隆納舉行的世界通訊大會(MWC 2018)上,也將會陸續看到搭配此款行動處理器的各家旗艦型智慧手機問世,市場也預料將會是 2018 年最多旗艦款智慧型手機所搭載的處理器。面對各界的期望,高通日前在美國聖地牙哥總部,特別為亞洲區的媒體舉行一項驍龍 845 行動處理器的性能跑分體驗記者會,讓大家對這款當前具備其優異性能行動處理器能進一步的親身體會。不過,在公布其最後跑分結果前,我們仍先來看看驍龍 845 行動處理器基本架構資料。2 代 10 奈米製程打造,8 核心效能優異驍龍 845 行動處理器所使用自家研發半客製化 Cortex-A75 與 Cortex-A55,相容 ARMv8-A 64 位元指令集的 Kryo 385,並整合 ARM 近期推出的 DynamIQ big.LITTLE 架構,達成 4 個效能核心與 4 個省電核心的組合。其中,所有核心共享 2MB L3 快取,系統快取 3MB。效能核心運作時脈可達 2.8GHz,省電核心則為 1.8GHz。透過三星第二代 10 奈米 LPP FinFET 製程製造,相較前代 驍龍 835 的 Kryo 280 核心,分別有 25% 到 30%...
美國東部時間 2 月 9 日,Uber 與 Google Waymo 的官司進行到第 5 天。前 4 天早上 7 點 30 分準時出現在舊金山地方法院的聯邦法官 William Alsup 直到 48 分仍未現身,又過了一會兒,Alsup 終於走進法庭:「女士先生們,我宣布,本案(涉案雙方)已在今天上午達成和解。」這場原本預計至少持續 3 週的案件,在案情毫無頭緒的情況下就這樣宣告終結。Uber 和 Waymo 的爭端終於塵埃落定2017 年 2 月 23 日下午,Google Waymo 正式控告 Uber 及尖端技術集團(ATG)副總裁 Anthony Levandowski。這場官司起因頗戲劇性:在光學雷達套件供應商發給 Waymo 的郵件附件裡(顯然是無意),Waymo 發現所謂 Uber 光學雷達電路板的機械圖──設計與 Waymo 自研的光學雷達設計驚人的相似。Waymo 開始徹查已離職加入 Uber 前核心技術人員 Levandowski,收集了大量證據,包括查出 Levandowski 離職前 6 個星期下載超過 1.4...
蘋果智慧音箱 HomePod 開賣,讓亞馬遜倍感壓力,傳亞馬遜為求硬體最佳化,將效法蘋果自製晶片,讓這場全球智慧音箱大戰全面升溫。根據科技媒體 The Information 報導,亞馬遜正如火如荼研發人工智慧(AI)晶片,務求加快內建 Alexa 虛擬助理的裝置回應速度,藉以提升使用者體驗。無論哪個虛擬助理,運作原理都大同小異,使用者下達指令,智慧音箱透過錄製、傳送至伺服器做解讀後,再回傳正確解答到智慧音箱。簡單的說,智慧音箱並無解讀用戶指令的能力,必須藉助於雲端運算。報導指出,亞馬遜研發中的 AI 晶片,將具備能力即時處理部分語音指令,如查詢時間等簡單工作,如此一來,即使離線,裝置也能執行部分任務。電腦科學家 Alan Kay 曾說過,重視軟體的人應該自己做硬體,這句話備受蘋果已故執行長賈伯斯的推崇,並在蘋果發揮到極致,目前微軟、Google 也在努力效仿。(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Google 為 TensorFlow 機器學習框架訂做的人工智慧晶片 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s)現在已經可以在 Google 雲端平台上使用,任何開發人員都可以在平台上購買,Beta 版價格為 6.5 美元/小時。在去年 5 月的 I/O 開發者大會上,Google 首次介紹了 Cloud TPU 的登場,這種全新的硬體由四個客製化 64GB ASICs 組成,每個 TPU 最高性能每秒都能支援 180 兆次浮點運算(teraflops),Google 相信,Cloud TPU 可以幫助專家更快的訓練他們的深度學習(machine learning)模型。目前提供的 Cloud TPUs Beta 版價格為 6.5 美元/小時,相比之下,標準 Tesla P100 GPU 在美售價為 1.46 美元/小時,但最高性能僅有約每秒 21 兆次浮點運算;TechCrunch 報導指出,雖然對開發者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但由於 TPU 的功耗更低,才讓 Google 能以更低的成本提供這項服務。只是目前 Beta 版本雖說是「對所有人開放」,使用上也並非按下購買按鈕這麼簡單。為了管理訪問權限,有意願使用的開發者必須提出申請,並且明確描述想要運用 TPU 進行的內容,在通過後每個 Cloud...
無人駕駛車不只有人工智慧專家與機器學家參與研發,現在連哲學家都開始關注無人車發展。無人車面臨的道德困境一直未解,1967 年英國哲學家提出的電車問題(Trolley problem),即當火車即將發生事故時,該選擇犧牲少數人拯救多數人,還是寧可犧牲多數人而不要刻意致他人於死,這類人類都無解的難題,當無人車面對同樣狀況時,該如何做出道德判斷?哲學家們決定起身面對問題,美國哲學教授 Nicholas Evans 與另外兩位哲學家和一位工程師合作,根據各種道德理論編寫演算法,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55.6 萬美元的資金支持下打造各種問題場景,並根據道德理論展示無人駕駛車的應對方式。Evans 團隊將道德理論變成一種電腦可以閱讀的語言。例如功利主義哲學家認為所有生命都具有相同的道德權重,因此基於這一理論的演算法將為汽車乘客和行人分配相同的價值。有些人相信人類有責任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因此駕駛有額外的道德價值,所以在某些情況下,即使汽車讓一些人喪生,或使其他人處於危險之中,汽車會優先保護駕駛。只要汽車沒有編程為故意傷害他人,一些倫理學家會認為,即使會讓行人生命處於危險中,但車輛為了避免碰撞而轉向防守,是可以接受的反應。或許 Evans 的演算法會顯示某種道德理論可拯救更多生命,或是產生更複雜的結果,也有可能是 2 種道德理論可能會挽救同樣數量的生命,但不是同一群人,譬如理論 A 和理論 B 之間的區別在於,第一個理論中死亡的人大多在 50 歲以上,第二個理論中死亡的人大多在 30 歲以下,哲學家就必須以社會整體進行討論,不只是可承擔風險多大,還有讓誰去承擔風險的問題。如果一些道德理論能夠保護駕駛,而另一些道德理論可保護行人,就必須討論哪種選擇最好。同樣研究人員也可以討論該如何建設交通基礎設施,譬如在行人和駕駛之間做更大的區隔等。Evans 還關心更多問題,如果被編程一組道德準則的無人駕駛車被駭客刻意操弄時會如何,不同程式的汽車在路上時會如何互相反應等等。但 Evans 承認只為這些特定情況找出解決方案,並不能解決無人駕駛車是否符合道德的更廣泛問題。哲學教授 Patrick Lin 擔心廣告效應,廣告主可以透過編碼迫使車輛經過某些商店 ; 責任問題,如果汽車被編碼為將某人置於危險之中,那麼責任人是誰?社會問題,當酒駕不是問題之後,酗酒現象是否增加 ; 無人駕駛車造成的隱私問題等等。甚至更多負面影響,譬如若無人駕駛車提高道路安全降低死亡率,是否減少器官捐贈?無人駕駛車可能會產生巨大且不可預見的影響,就像預測電力的影響,電力不只是蠟燭的替代品,電力大幅改變生活樣貌,機器人和人工智慧也是一樣。例如,標準汽車的發明促成郊區興起,自動駕駛車也將導致人們住得更遠,在無人駕駛車中,駕駛時間變成休閒時間,也有可能通通變成工作時間。有人認為無人駕駛車的高效率可以減少交通量,但也有可能人們會選擇更多不必要的行程,讓街道更堵塞,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由於這種不可預測性,因此沒有演算法或哲學理論可以使無人駕駛車做到道德上的完美無缺。Evans 心中沒有立場,他希望演算法的結果能讓汽車消費者或製造商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Philosophers are building ethical algorithms to help control self-driving cars (首圖來源:Flickr/Roman Möckli CC BY 2.0)
重慶市日前成立註冊資本額人民幣千億元的國芯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重點投資紫光集團旗下的積體電路(IC)製造基地建設,未來 10 年在積體電路產業投入有望達到 1,000 億美元。新華社今天報導,重慶市政府、紫光集團和華芯投資日前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三方將共同發起設立國芯集成電路。紫光集團同時將在重慶投資建設紫光「芯雲」產業城,包括「智能安防+AI」、數位電視晶片、紫光雲服務總部及研發中心、行動智慧終端先進晶片設計、金融科技、工業 4.0 智慧工廠、集成電路(積體電路)總部基地和高階晶片製造基地 7 個項目,預計總投資超過 600 億元,是 1997 年重慶設直轄市以來投資額最大的工業項目。報導說,重慶是中國新興的電子製造重鎮,2017 年全市電子製造業產值超過5700億元,約占全市工業產值的四分之一。紫光「芯雲」產業城的投建,將為重慶積體電路上下游產業產生拉動作用,投產後年銷售收入將超過 1,000 億元。報導說,紫光集團將把重慶做為「芯雲」產業重要的戰略布局區域,並將為重慶相關產業園區建設、智慧城市建設、產業技術升級等提供設備和服務。華芯投資做為中國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將以資本為紐帶,整合各種產業要素,推動積體電路企業落戶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