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4 1 月, 2025

科技新知 人工智慧

蘋果傳深化自駕車布局。外媒報導,蘋果整合自動駕駛導航與感測設備,可讓車輛自動按照導航行駛路線,蘋果也開發可辨識行人的自駕車技術。國外科技網站 Patently Apple 報導,蘋果在自動駕駛導航技術上有新進展,可讓車輛自動地按照導航行駛路線。相關技術整合感測設備,可在導航過程中監測行駛路徑的特徵,車輛導航系統也與感測設備相互運作。蘋果深化自駕車布局,國外財經網站 CNBC 日前報導,蘋果在 3D 偵測技術有新進展,蘋果資深人工智慧研究員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研究科學家,揭露蘋果在自動駕駛車應用偵測行人和騎腳踏車者的相關 3D 技術。報導指出,蘋果研究人員提出一種只透過光達技術就可進行 3D 偵測的技術,名為 VoxelNet,透過複雜的電腦視覺和人工智慧運算來實現,可動態偵測行人。外媒先前報導,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透露,蘋果正聚焦自駕系統,這是蘋果相當重視的核心技術。展望無人自駕車趨勢,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預估,2018 年將可看見無人自駕車商用化,應用上以特定場域優先於不固定路線,大眾/商用化先於私人應用。從商用化模式來看,MIC 分析,包括短距無人公車、長途商用無人車、無人計程車及私人無人車等模式。(作者:鍾榮峰;首圖來源:pixabay)
根據外電報導,繪圖晶片公司輝達(NVIDIA)日前悄悄修改了用戶授權合約,禁止在資料中心使用消費等級的 Geforce 系列顯示卡來深度學習。換句話說,就是只能使用輝達旗下的高階 Tesla 系列做深度學習。不過,Tesla 系列的顯示卡價格是 GeForce 價格的好幾倍,所以輝達這種舉動已引起部分進行深度學習的企業不滿。報導指出,對輝達這項舉動,目前正在進行網路娛樂研發的日本公司 Ubiquitous Entertainment 總裁兼執行長清水亮就撰文批評,指責輝達悄悄修改終端使用者規定,禁止在資料中心使用 GeForce 系列顯示卡及相關軟體進行深度學習,將會影響廣大的深度學習研究者和開發人員。報導進一步指出,輝達修正的終端使用者規定,準確的說不是不允許在資料中心使用 GeForce 系列顯示卡,而是禁止在資料中心使用授權的配套軟體。換句話說,GeForce 系列顯示卡還是可以正常購買及使用,但就是不能用配套軟體進行深度學習。目前,輝達可說是全世界唯一提供夠多運算函數進行深度學習的企業,這方面半導體大廠英特爾(Intel)雖然也在努力追趕,但目前仍落後輝達。對於輝達禁止在資料中心以 GeForce 系列顯示卡進行深度學習項目,有人就統計,比較平均訓練時間。雖然高價 Tesla 系列顯示卡在標準測試中,勝過消費等級的 GeForce 顯示卡,不過勝出例也僅增加 1.25 倍而已。或說 Tesla 系列顯示卡進行深度學習的訓練時間,相較 GeForce 系列顯示卡少了 20%,整體差距不是很大。綜合來看,GeForce 系列顯示卡無疑是性價比最佳的解決方案,幸好此次限制的只是商業客戶,學術或研究單位並不在此限。不過,當市場只一家企業有絕對優勢時,往往這家企業就會採取其他措施,讓自己的利潤最大化,輝達此次舉動想必也是出於這樣的想法。只是這項規定,未來也可能給深度學習發展帶來不小的衝擊。(首圖來源:科技新報攝)
2017 年就快要結束了,歐美國家也進入聖誕節─新年小長假了,在期待假期來臨同時,許多人也寫下 2017 年的總結。李飛飛 24 日也連發 8 條推文,完成了自己的年度總結,立刻引起關注。以下整理李飛飛的推文內容。李飛飛首先轉寄了一篇年度總結文章,其中總結了資料集對人工智慧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然後她順著這個話題開始一條條發推自己的 2017 大事件總結。由於 Twitter 字數限制,李飛飛分成 8 條推文。 1/8 A brief summary of 2017’s AI events in my world. Science is about always going beyond what we’ve done. #ImageNet retires as a research competition, while remaining as a key dataset to #deeplearning & #computervision research. A good summary story...
廣州市 25 日簽發中國首張「微信身分證」,中國公民只要透過網路即可申辦這張等同身分證的網證,出門不用再帶身分證。微信身分證目前先在廣州試行,明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國推廣。廣州網信辦今天在微博官網指出,網證就是指「居民身分證網上功能憑證」(CTID),通俗的說就是身分證的網路版。綜合媒體報導,只要有這張微信身分證,在中國赴行政機關洽公,或是需實名認證如旅館登記、寄快遞、上網咖等,只要拿出手機一刷即可,不用再隨身帶身分證。廣州日報報導,領取身分證網證有線上和線下兩種路徑,透過微信小程序搜尋網證,刷臉即可線上獲取黑白的「輕量版」身分證網證,適用一些僅需簡單證明「我就是我」的場景,例如網咖實名制登記等。另外,透過微警認證 App 進入可信終端頁面,掃描線下可信終端設備二維碼,設置身分證密碼(8 碼),然後再刷身分證,就可獲取彩色「升級版」的身分證網證,適用於一些需要嚴格規範場景,例如工商註冊登記等。「微信身分證」是由中國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在國家重大項目支持下推出,是實體身分證晶片唯一對應的電子映射文件,透過國家「互聯網+可信身分認證平台」簽發。同時,南沙可信身分認證示範基地聯合南沙區政務中心推出身分證電子證照政務應用,引入「微警認證」人臉辨識技術,AI 系統自動比對用戶身分訊息、人像、身分證件的真實性與一致性,進行身分證網證開通,並解決網上身分難確認、易偽造的缺點。報導稱,網證化以後減少了第三方接觸居民身分證訊息的機會,直接接受的是來自公安部數據庫的核對反饋,而反饋訊息本身已經加密,外界無法破解。有關官員指出,領取身分證網證後,萬一手機遺失,只要透過重設身分證密碼,就可讓原先的網證失效。(首圖來源:中國廣州發布)
穿戴裝置問世多年,遲遲無法大賣,如今智慧音箱又強勢竄起,搶光智慧手錶鋒頭;研調機構看壞穿戴裝置,稱消費者找不出必須購買智慧手錶的理由,估計穿戴裝置成長率將逐年萎縮。研調機構 eMarketer 新聞稿稱,今年有多款智慧手錶問世,卻仍舊無法激起買氣。eMarketer 預測分析師 Cindy Liu 表示,智慧手錶有時和智慧手機一樣貴,消費者找不出理由,證明智慧手錶值得此種高價。智慧音箱定價較低,似乎是許多科技愛好者今年耶誕假期的送禮首選。Liu 指出,他們不認為穿戴裝置會成為未來的「必買商品」(must-have item),對穿戴裝置成長看法保守。eMarketer 估計,2018 年穿戴裝置的美國成年用戶將增加 11.9%、2019 年成長率僅剩個位數。PhoneArena 報導,eMarketer 原本極為看好穿戴裝置,2015 年 10 月預估,2016 年美國穿戴裝置的用戶會大增 60%,結果當年穿戴用戶僅增 24.7%。當前美國成年人口中,有 77% 使用智慧手機,但是使用智慧手錶的人不到 20%。相反地,智慧音箱人氣極旺,是亞馬遜今年聖誕假期的頭號熱銷商品。亞馬遜 26 日新聞稿稱,耶誕節才剛過,亞馬遜(Amazon)迫不及待宣布,今年是該公司史上最大的假期旺季,最暢銷商品是聲控智慧音箱「Echo Dot」和聲控串流媒體播放器「Fire TV Stick」。maker.io 2017 年 1 月 31 日報導,該網站拆解 Echo Dot,發現使用多款聯發科晶片,包括電源管理晶片、Wi-Fi/藍牙晶片、CPU 等。MoneyDJ 新聞 6 月報導,立積三合一晶片已供貨給亞馬遜 Echo、任天堂 Switch 遊戲機等產品應用,未來應用面可望持續擴大。需要提醒的是,供應業者名單隨時可能更換,投資人須特別注意。(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亞馬遜)延伸閱讀: 搶 Google、臉書數位廣告生意,傳亞馬遜 2018 年蓄勢待發 亞馬遜大打智慧型音箱價格戰,打擊對手 Google 與蘋果競爭
聯發科總經理陳冠州指出,聯發科除了持續行動業務發展之外,還會在家庭及娛樂、物聯網、車用市場持續發展。另外,在大家關切的人工智慧市場,2018 年相關產品將進入主流市場產品,包括智慧電視、智慧型手機等產品裡,都會看到聯發科的產品在其中。陳冠州 27 日出席聯發科年終記者會時指出,因為未來新應用與技術都會在智慧型手機這個平台出現,所以聯發科也會在行動業務領域持續發展。陳冠州強調,過去一段時間以來,聯發科在 1,500 到 3,000 元人民幣之間找到利基點,所以在這個利基點上包括 P23 或 P30 等運算平台的發展都相當不錯,未來還有 P40 及後續型號的處理器平台出現,持續耕耘市場。除了市場利基點之外,聯發科 2018 年也會推出人工智慧相關產品,看應用面的需求,會把客戶需要落實到終端產品。Modem 產品的開發方面,聯發科也會持續推出新產品。家庭及娛樂市場,目前與亞馬遜及阿里巴巴 AI 智慧音箱也陸續出貨。物聯網方面,包括智慧盒子及其他工業應用將是發展重點。已有一段時間的汽車電子市場,聯發科將主攻車內資通訊與娛樂系統,以及毫米波雷達等產品。最後,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陳冠州強調,人工智慧無所不在,且聯發科發展聯工智慧有對內及對外兩面向。對內除了期望產品效益有所提升,也希望幫助聯發科內部提升產品價值。對外會將其運用在邊際運算(Edge Computing),因未來有的人工智慧需落實到終端產品,就有邊際運算的需求。藉由將人工智慧落實到終端平台或家用平台的處理器、繪圖晶片、加速器等產品,並讓效能提升,功耗降低,使大家都能享受人工智慧的應用。(首圖來源:科技新報攝)
智慧,才是智慧喇叭的核心。除去像 Sonos 這種原本就是專門做喇叭的品牌,現在要把主賣點放在音樂體驗的智慧喇叭並不多。Sony LF-S80D 算一個,Google Home MAX 也算一個。做為一款「Build for Sound」的智慧喇叭,Google Home Max 搭載一組 4.5 吋低音單元,也加了 3.5mm AUX 音訊介面。對比其他體積小巧的智慧喇叭,Google Home Max 確實有更大的空間和喇叭架構,要做好喇叭體驗的話確實也有更大的優勢。對 Google 而言,Google Home Max 這個設計也符合它的旗艦定位。只是,Max 最近出了一個問題,讓「Build for Sound」賣點變得尷尬。據 9to5Google 報導,用戶發現 Google Home Max 出現喇叭不同步的問題。當用戶透過 3.5mm AUX 音訊介面接入時,Google Home Max 內部的兩個喇叭會出現左右延遲,導致無法使用。媒體 Variety 報導這件事的時候也提到:Google Home Max 這個問題會導致喇叭不可用。例如,DJ 播放音樂時,無法透過喇叭跟上節奏。這樣整個演播就變得混亂。Variety 反映這個問題後,Google 官方也回應了。Google 表示,現在的 Google Home Max 確實有音訊匯入的問題,但這個狀況只會在連線 AUX 型態出現。用戶是...
台灣金融業龍頭國泰金控在金融科技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將展開智能投資平台測試,並預計在明年 3 月正式上線。其合作夥伴包括香港新創科技公司  Quantifeed  及著名資產管理公司 Conning 共同建構新型理財服務。雖然機器人理財在國外已出現多年,但在台灣仍不盛行。如今民調顯示,運用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技術的投資概念,已開始被台灣民眾接受。據民調顯示,目前中年層民眾已有近六成有投資理財習慣,並且有過半人聽說過機器人理財。而台灣業者雖也有陸續引進,但仍不普遍。如今國泰金控也正式宣布將開啟已籌備一年的智慧投資平台測試,其技術是與香港新創公司 Quantifeed 合作建構,能 24 小時監控市場,並根據個人制定的理財目標,進行再平衡建議,令客戶能夠及時掌握資訊,並調整自己的資產配置。且國泰也將參與  Quantifeed  的首輪募資成為其股東,另外團隊還包括知名資產管理公司 Conning,以提供更好的投資方案。Quantifeed 行政總裁 Alex Ypsilanti 表示,這套演算法是由效率前緣理論建構而成,針對不同需求的客戶,可以計算出合理的投資組合,並且隨著市場變化而進行動態演算。國泰數位發展中心協理姚旭杰也指出,推出這個技術希望讓投資人知道,就算發生了如北韓射導彈等危機事件,也能馬上被掌握並納入投資風險的計算。養成良好投資習慣國泰投顧董事長孫至德表示,這其實不是一個交易平台,而是希望帶給投資人正確的理財概念。他強調,當初會選擇與 Quantifeed 合作,除了其兼有投資及技術兩方面的背景外,更是因為投資理念與國泰相合,來打造客製化的投資服務。孫至德認為,投資理財除了累積資產外,講究的其實是紀律,所以在投資之前必須要設定好自己的目標,如買房、買車以及退休等,然後進行中長期的規劃。當然這個平台還是與一般代操基金不同,而是適時地提出建議,並讓投資人自己選擇配置。目前投資標的,將由團隊在境內外兩千多檔基金篩選出來。 值得注意的是,這當然也並非是保本型商品,大部分操作是透過網路銀行及行動智慧裝置等進行,至少必須是習慣數位環境的用戶才比較容易上手,且必須要擁有國泰世華的帳戶才可投資。投資門檻目前暫定,定期定額為每月 5,000 元左右,國泰表示,在正式上線前將盡可能壓低,且是否收取平台費也可再議。孫至德強調,國泰現在正在做的還是一種理念,希望能夠帶給客戶更方便的服務,讓不懂投資的人也能有良好的入門管道。註:這是與國外 Betterment 公司類似的產品,當然建構的理論模型細節上並不相同,不容易去比較,如想了解進一步概念可參考科技新報的 Fintech 專題。(首圖來源:國泰金控)延伸閱讀: 【5 分鐘 Fintech】第一次投資就上手,AI 教你如何輕鬆入門 機器人理財顧問逼退理專?有紀律超理性,績效待考驗 生化機器人理專?摩根士丹利以演算法加持人類員工 理財機器人要慎選!風險設定相同,績效仍恐天差地遠
一直以來,蘋果都以追求完美的文化和極度保密的風格著稱。雖然外界一直努力捕風捉影,但蘋果很少披露自動駕駛研發的進展或動態。不過今年 11 月,蘋果卻發表了一篇《VoxelNet: End-to-End Learning for Point Cloud Based 3D Object Detection》論文。論文中蘋果將神經網路命名為 VoxelNet,蘋果透過光學雷達點雲訓練它執行目標辨識工作。論文表明:蘋果正在打造一種自動駕駛新方法,透過一名為「VoxelNet」的全新系統,幫助電腦更準確辨識三維物體。其透過光學雷達感測器讀取資料,讓自動駕駛汽車理解其他汽車、自行車和行人的精確地理位置。該項研究不僅表明蘋果的自駕車研究的確屬實,也顯示蘋果正與光學雷達相關公司合作。透過光學雷達研究物體辨識的並不只有蘋果。2016 年,百度發表了一篇《Vehicle Detection from 3D Lidar Using 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論文。更早的 2015 年,百度也發表過一篇《3D 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 for Vehicle Detection in Point Cloud》論文。此外,清華與百度還有一篇論文:《Multi-View 3D Object Detection Network for Autonomous Driving》。2015 年 9 月,卡內基美隆大學機器人學院的 Daniel Maturana 和 Sebastian Scherer 發表了《VoxNet: A 3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or Real-Time...
人工智慧(AI)入侵銀行業,荷蘭銀行 ING 推出新的 AI 工具,可協助債券交易,讓人類交易員更快取得較佳的報價資訊。Quartz、the Trade 報導,債券市場生意難做,高盛最近才宣布債券交易營收連續 3 季下滑。Coalition 數據顯示,2016 年銀行固定收益部門的交易員下滑 7% 至 17,500 人,萎縮速度為前年的兩倍。ING 誓言要逆勢擴大債券交易市占,請出 AI 當幫手,12 日發布 AI 債券交易工具「Katana」。電子交易平台問世,客戶可以一次從多家銀行取得債券報價,加劇銀行競爭壓力。Katana 是以網路為基礎的程式,能夠預測哪個報價能夠贏得交易,也能提供交易員近來價格趨勢和其他相關資訊。Katana 已在 ING 的新興市場債券部門使用,ING 宣稱,Katana 提高報價正確性,使得交易成本降低 25%,加快 90% 交易的決策速度。2018 年 ING 將擴大使用 Katana。ING 主管Santiago Braje 表示,有了 Katana 相助,相同人力可以做更多工作。Katana 從過去 5 年的歷史交易紀錄中學習,由 35 人的團隊開發。ING 計劃未來把研發小組人數提高至 300 人。該銀行強調,AI 是交易員的助手,而非威脅。其他外資銀行如 JPMorgan 和瑞銀(UBS),都已在交易時運用 AI 技術。(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