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 1 月, 2025

科技新知 人工智慧

可口可樂身為全球最大的飲料公司,除了可口可樂、雪碧和芬達等經典飲料品牌,也時常推出一些風格獨特的口味,比如櫻桃可樂、大蒜可樂、減脂可樂 Coca-Cola plus,最近還在日本推出咖啡口味的可樂。你說這些可樂的口味實在太奇怪,尤其是喝起來像糖漿的櫻桃可樂?抱歉,這可能是可口可樂的人工智慧根據消費者大量資料研究計算得出的結果,也就是說,這些有點奇葩的口味其實是消費者自己選的。也許你開始懷疑人生,真的有那麼多人喜歡口味獨特的飲料?不妨先來看看可口可樂的 AI 怎麼工作。據富比士報導,可口可樂已在人工智慧進行大量研究並投入大量資源,確保透過 AI 收集到的資料都有參考價值。可口可樂 CEO James Quincey 在一次電話會議透露,可口可樂正在透過一種新型的自動販賣機來收集資料。(Source:Wired)這種自動販賣機允許消費者買可口可樂系列飲料時選兩種自己喜歡的口味混搭,可口可樂的 AI 則透過收集分析這些資料計算出最受歡迎的口味組合,進而決定推出什麼口味的新品。此外這種新型自動販賣機還連線到雲端,以便可口可樂根據銷售情況調整折扣和促銷,以及即時補充貨源和故障排除。以後消費者還可透過 App 在全球任一台可口可樂自動販賣機訂購,遠端為家人和朋友購買飲料。目前在澳洲已經有近 26,000 台這樣的自動販賣機,可口可樂正計劃向更多國家和地區推廣這種技術。(Source:Kidd Graphics)可口可樂不久前對外公布這項新技術,並表示幾個月前推出的櫻桃雪碧,就是基於這些新型自動販賣機收集的資料分析結果。可口可樂全球數位創新總監 Greg Chamber 表示:人工智慧是我們工作的基礎,是為消費者提供智慧體驗的核心。為可口可樂新型自動販賣機提供技術支援的是人工智慧公司 Pandorabots,CEO Lauren Kunze 認為個性化服務是自動販賣機和下世代機器的關鍵,人工智慧也是收集用戶回饋的最好方法之一。可口可樂下一步還計劃為自動販賣機內建類似 Siri 和亞馬遜 Alexa 的智慧助手,或透過 Facebook Messenger 等聊天軟體和消費者互動,還能根據用戶所在位置調整語言和情緒。所以之後如果看到有人跟一台自動販賣機聊天,不要覺得驚訝。可口可樂在自動販賣機花的這些心思,除了提供消費者個性化服務,對可口可樂來說重要的是可更了解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Source:theatlas)碳酸飲料越來越不受歡迎的今天,AI 也不一定能扭轉趨勢。全球碳酸飲料銷量不斷下滑,美國碳酸飲料銷量已連續 12 年下降,以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對可口可樂整體營收的貢獻也逐漸減少。據 Google 最新發表的「2017 年飲料趨勢報告」顯示,2017 年飲料流行的三大趨勢分別是「冷淬」、自然口味及高階水。儘管調查對象僅限歐美部分國家,但也能看出人們對飲料口味喜好的變化。儘管目前可口可樂 AI 自動販賣機出售的大部分飲料還是以碳酸飲料為主,但上一季可口可樂低糖低卡路里飲料的銷量基本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隨著人們越重視健康,根據 AI 演算法,經典口味的碳酸飲料或許會慢慢從自動販賣機消失。你要來一瓶無糖櫻桃咖啡可樂嗎?如果你身邊的自動販賣機問你這個問題,你會怎麼回答?(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可口可樂)
據 TechCruch 報導,蘋果收購了一家名為 Regaind 的法國人工智慧新創公司。從 Regaind 網站可了解,該公司開發了一種電腦視覺 API,可從圖像提取內容。「我們利用最先進的人工智慧幫助公司和開發者處理大量圖像數據流並分析和分類。Regaind 可讓你了解圖像的內容,並評估技術和美學價值,以便透過高品質的照片最大化你的影響力。」蘋果可能會利用 Regaind 的技術改進 iOS 系統照片應用的回憶功能,該功能可智慧地規劃和搜尋照片和影片,找到活動、旅行、假期、任務、寵物等。(Source:Regaind)蘋果基本上對收購案一律統一口徑:「蘋果會不時收購小型科技公司,我們通常不討論目的或計劃。」(本文由 MacX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人工智慧(AI)時代將至,各方爭相湧入新市場淘金,晶圓製造業者將可受惠。外媒預測,台積電和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是這波浪潮的發燒股。Barron’s 30 日報導,台積電是全球晶圓代工龍頭,AI 時代將有許多新創企業興起,這些業者多為無晶圓廠,需要委請台積代工。隨著 AI 熱潮發燒,將有大批無晶圓廠捧著銀子下單,如此一來,台積將多出不少新客戶,營收水漲船高。除此之外,半導體設備龍頭應材也是 Barronˋs 點名對象。文章稱,摩爾定律光芒漸失,AI 晶片需要新的設計,必須重新思考電路的排列方式,業者亟需新的方法處理晶圓材料,而這正是應材的長項。應材執行長 Gary Dickerson 強調,製作晶圓的傳統技術「微影製程」(lithography)面臨極限。微影製程是在石板上製作電路圖,再在晶圓上刻蝕,形成電路。不過如今晶片的電路結構日益複雜,光靠刻蝕難以辦到,需要極精準的處理,這會大幅拉高半導體設備投資。外界估計,2017~2020 年英特爾等公司的半導體設備投資將增至每年 450 億美元,遠高於前 7 年的年度平均值 320 億美元,此一趨勢有利應材。Barron’s 先前報導,應材不久前才宣布,2020 年的本業每股盈餘將上看 5.08 美元,另外還新發表了 30 億美元的庫藏股計畫。RBC Capital 分析師 Amit Daryanani 出席應材週三下午召開的年度法說會後表示,他在參加會議後,對矽晶圓/面板市場的永續發展更樂觀,長期需求的帶動、資本愈來愈密集,是看好的主因。應材執行長 Gary Dickerson 隨後於 28 日受訪表示,AI 需要全新的晶片,繪圖晶片巨擘 Nvidia 的「Volta」晶片,內建 210 億顆電晶體,就是能創造新工具、新需求的怪獸。不過,他不願意透露細節。應材的半導體設備目前用來製造 Volta。(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Yuri Samoilov CC BY 2.0)延伸閱讀: 採 7nm 製程?台積電傳已開始研發、測試蘋果 A12 晶片 台積電公告:3 奈米建廠將留在台灣南科 應材宣布成功導入鈷材料取代銅,延續摩爾定律發展先進製程
AI 是近來科技公司相當倚重的發展重點,美國不少家矽谷公司無不全力投入進來,而在東亞這邊除了中國科技圈以外,有個不是第一時間想到,有點意外的 AI 玩家,那就是即時通訊軟體 LINE 了。在東京舉行的 LINE 開發者大會上面,LINE 的技術長與 AI 團隊負責人談論 AI 的影響,認為 AI 不只是反覆運用機器學習,而是應該融入每個人的生活,變成生活中的虛擬助理。去年 LINE 開發者大會就有談到 LINE 的 AI 平台計畫 Clova,今年的開發者大會,繼續談 Clova 新進展。儘管去年論及的 LINE 智慧音響 WAVE 還在上市倒數計時階段,但多了與 Gatebox 合作的狀況報告,揭露投影虛擬偶像加上 AI,實現追星族與偶像一起生活互動的體驗。另外還有下一個加上 LINE 玩偶人物外觀的新智慧音響計畫 CHAMP,則在會場展示 CHAMP SALLY 和 CHAMP BROWN。也許靠日本厚實的動漫實力,會為他們在 AI 領域多了幾分拚搏的可能。 ▲ LINE 的 AI 平台 Clova,以及靠 Clova 驅動的 LINE 第一個智慧音響 WAVA。LINE 的 AI...
《紐約時報》9 月 16 日報導,科技產業板塊正出現劇烈變化。輝達(NVIDIA Corp.)執行長黃仁勳日前在受訪時表示,現在有點像是網際網路剛開始的時候。由黃學東(Xuedong Huang)所領導的微軟(Microsoft)語音辨識研究團隊利用輝達所開發的晶片,在一年內就達到辨識準確度超越普通人的境界。黃學東說,微軟如果沒有這項武器(基礎設施),至少得花上 5 年的時間才能獲得相同的成果。英特爾(Intel Corp.)在兩年前斥資 167 億美元購併現場可程式邏輯閘陣列(FPGA)廠商 Altera。報導指出,微軟利用 Altera 的 FPGA 晶片協助改善 Bing 搜尋服務的機器學習演算法。豐田研究所(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TRI)執行長 Gill Pratt 指出,能夠將運算工作分散至微小低耗能晶片的機器,就能以接近人類大腦的方式進行運作,因為能源效率是大腦正常運作的關鍵。機器智慧開發主要分成兩個階段:1. 透過現代機器學習技術,利用大量樣本數據對演算法進行訓練;2. 在需要解讀現實世界數據的終端應用中執行演算法。第二階段也被稱為「推理」,在裝置內執行推理有許多好處,包括降低延遲、功耗和避開隱私問題。Movidius(英特爾旗下公司)總經理 Remi El-Ouazzane 曾表示,Movidius 神經計算棒內建的「Movidius Myriad 2 覺處理單元(VPU)」提供強大且有效率的表現,可以在 1 瓦的功率下提供超過每秒 1,000 億次浮點運算性能、以便直接在裝置上執行即時深度神經網路。他說,這使得許多 AI 應用都能在離線狀態下部署。英特爾 2016 年 9 月宣布收購行動圖像處理技術開發商 Movidius Technology。Movidius 與英特爾旗下現有資產的結合將使得全球半導體龍頭得以在電腦視覺、深度學習解決方案(從裝置到雲端)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英特爾並於 2016 年 8 月宣布購併一家名為 Nervana Systems 的人工智慧新創企業。同年 5 月,英特爾宣布收購電腦視覺(CV)技術公司 Itseez Inc.。Itseez...
一個星期前由 François Chollet 在 Twitter 引發的「深度學習是否進入平台期」討論,因為大神 Geffory Hinton 的參與達到了高潮。Hinton:深度學習可能需要「推倒重來」據科技媒體 Axios 報導,上週三在多倫多舉行的一個 AI 會議,Hinton 表示對反向傳播算法「深感懷疑」。這演算法是用來訓練人工神經網路的常見方法,對網路所有權重計算損失函數的梯度。這個梯度會回饋給最最佳化方法,用來更新權值以最小化損失函數。值得一提的是,Hinton 是反向傳播算法的早期提出者,1986 年,Hinton 一篇論文首次將反向傳播算法引入多層神經網路訓練。儘管在會議上,不少與會科學家表示人工智慧的未來反向傳播仍處於核心地位,但 Hinton 的發言一錘定音:可能會有全新方法推出。Hinton 在現場參考普朗克的名言稱:「Max Planck 曾說:『科學之道,不破不立。』未來取決於對我所說一切持懷疑態度的研究生。」他還表示,如果要讓深神經網路變得更聰明,即向無監督學習過渡,「這可能意味著要徹底放棄反向傳播。」這一觀點在 Twitter 引起廣泛討論,Pedro Domingos、李飛飛等多人紛紛轉推。李飛飛轉推的 Twitter上,前幾天的「few tools lives enternity」已悄然變成「no tool is eternal」,Hinton 這觀點對 AI 研究者的震撼之大可見一斑。 Agree! It’s only natural few tools live to eternity. The scientific quest on intelligence, human or machine, still has a...
第一財經日報報導,中國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日前參加「2017 年度求是獎」時透露,「腦計畫」(腦科學研究計畫)計畫今年底推出,投資規模將與美國「腦計畫」相當,但具體細節尚未敲定,政府將投入鉅資,民營資本也可望參與,計畫出爐之後,研發成果的推進和轉化也會加速。據了解,中國「腦計畫」經過 3 年多醞釀,已做為重大科技項目被列入十三五規劃;2015 年中國科學家就對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在中國「一體兩翼」的部署達成初步共識,其中,一體是以闡釋人類認知的神經基礎(認識腦)為主體和核心;兩翼則是指腦重大疾病的研究及透過計算和系統類比推進人工智慧(AI)的研究。美國與歐盟的「腦計畫」投資總規模預期分別為 60 億美元和 10 億歐元(約 12 億美元),期限都長達 10 年。業內人士表示,「腦計畫」的推出,不僅能讓科學家更認識阿茲海默症、憂鬱等疾病的病因,對中國人工智慧的發展也有極大幫助。另外,中國中科院 2012 年啟動腦功能聯結圖譜專案,研究各個層次下腦的神經環路、神經網路和神經聯結圖譜,有助人們了解大腦工作的機理,為類腦智慧或者人工智慧帶來啟發。2013 年以來,美國與歐盟均啟動了面向未來的「腦計畫」,以期佔得先機。美國的「腦計畫」致力於利用新的技術手段描繪人腦活動圖譜,以探索大腦工作機制;歐盟的「腦計畫」則希望藉助資訊與通訊技術(ICT),構建系統生成、分析、整合、類比資料的研究平台,進而推動人腦科學研究加速發展。(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Designed by Freepik)
老年癡呆經常被年輕人用來調侃誰反應遲鈍,不過,實際生活中,這種病比想像得更為普遍,在發達國家,甚至是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老年癡呆症,常見的就是阿茲海默症,這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最終將導致記憶喪失和認知功能喪失。目前,這種病還沒有徹底治癒的辦法。不過,如果可以盡早診斷的話,還是可以及早促使人們改變生活方式,以延緩這種疾病的發展。在預測未來變化方面,我們很容易想起來 AI 是不是可以有所作為。這一次,AI 也沒有讓我們失望。據 New Scientist 報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義大利的巴里大學研究人員 Nicola Amoroso 、Marianna La Rocca 等人,開發了一種機器演算法,來辨識由阿茲海默症引起的大腦結構變化。這項技術是使用非侵入式核磁共振成像技術(non-invasive MRI scans),來辨識大腦區域的連接方式的改變。他們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呢?首先,他們使用 67 例核磁共振掃描來訓練這個演算法,其中 38 例是患有阿茲海默症的人,29 例是健康對照組的。這些掃描來自於洛杉磯南加州大學的阿茲海默症神經成像原始資料庫。他們希望訓練這個演算法,正確區分罹病和健康的大腦。研究人員將每個腦部掃描細化到小的區域,並分析它們之間的神經元連接,而不需要對這些區域的理想大小進行任何預設。他們發現,當大腦區域和 2,250 到 3,200 立方毫米的對照組進行對比時,該演算法對阿茲海默症的分類最為準確。La Rocca 表示,這是因為,這與和該疾病有關的解剖結構的大小相似,比如杏仁核和海馬體。然後,研究小組在第二組掃描中測試了這個演算法。這一組共有 148 個實驗對象,其中有 52 人是健康的,48 人患有老年癡呆症,48 人患有輕度認知障礙(MCI),但在 2.5 至 9 年後,人們發現他們罹患了阿茲海默症。人工智慧區分健康大腦和阿茲海默症的準確率為 86%。關鍵的是,它還能分辨出健康的大腦和 MCI 之間的區別,準確率達到了 84%。也就是,這種演算法幾乎可以提前 9 年,預測到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受到資料庫中可用掃描數據的限制,研究人員無法測試該演算法,能否進行更早的預測。當然,這已經並不是市場上第一個類似的研究。阿茲海默症與腦內的黏性 β- 類澱粉樣斑塊和神經元纖維纏結有關。La Rocca 說:「如今,腦脊液分析和使用放射性示蹤劑的腦成像可以告訴我們,大腦在多大程度上覆蓋了斑塊和纏結,並能準確預測誰在 10 年後有患阿茲海默症的高風險。不過,這些方法是非常具有侵入性的,並且很昂貴,只有在高度專業化的中心才能使用。」相比之下,這項新技術可以區分出正常的大腦和 MCI 患者的大腦,並可以提前將近 10 年做出預測,但使用的技術更簡單、更廉價,也是非侵入性的。目前,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區分患有 MCI 的人,他們的大腦正常老化,或者可能發展出其他類型的癡呆症。檢測阿茲海默症的生物標誌物的血液檢測,可能比這項新技術更便宜,也更簡單,但目前還沒有一種方法在市場上。克羅埃西亞薩格勒布大學的 GoranŠimić...
就在中國品牌手機商華為日前宣布旗下的海思半導體推出內建人工智慧(AI)運算單元的麒麟 970 處理器之後,根據供應鏈相關人士的透漏,國內 IC 設計大廠聯發科(Mediatek)也已完成了手機處理器內建置人工智慧運算單元的設計。而且,預計在 2018 年上市的新一代中階處理器 Helio P70 手機處理器中,內建神經網路及視覺運算單元,而該款處理器預期將採用台積電的 12 奈米製程生產。日前,美國科技大廠蘋果(Apple)宣布推出的新款 iPhone 智慧型手機中,其所搭載的 A11 應用處理器,就也加入了神經網路處理引擎。由於,該引擎每秒可處理相應神經網路計算需求的次數可達 6,000 億次,可為臉部特徵的識別和使用提供效能上的支援。因此,用來支援新 iPhone 中內建的 3D 感測,以及及人臉識別功能具有其強大效能,這也使得在手機處理器加入人工智慧運算單元的設計,就成為當前的熱門趨勢。因此,有供應鏈人士指出,目前將著力於中階處理器市場發展的聯發科,其即將推出的 Helio P70 處理器將是跨入人工智慧市場的試金石,預計聯發科在 2018 年之後,還會有更多手機處理器搭載人工智慧運算單元單元,預計能將人臉識別、虹膜識別、3D 感測、影像處理等 AI 新功能帶入智慧型手機市場,而聯發科也希望能藉此重拾成長動能。目前市場上,包括英特爾(intel)、輝達(Nvidia)、賽靈思(Xilinx)等大廠,都在積極布局 AI 在局端市場的應用,其應用範圍將含括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等領域。至於,相對在智慧型手機等手持裝置市場上,手機處理廠商也開始紛紛推出支援 AI 應用的處理器,例如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推出的以 10 奈米製程所打造的麒麟 970 手機處理器,就內建了神經網絡處理單元,能做到高達每秒 2,000 張照片的處理速度。而相對於競爭對手,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就曾經喊出,人工智慧將是未來發展重點的情況下,公司內部就成立團隊,並且投入 AI 運算的研發,目前已經有其具體成果展現。據了解,聯發科已經完成了神經網路及視覺運算單元的處理器核心設計,將在 2018 年推出的 Helio P70 手機處理器上內建,這會是聯發科首顆內建神經網路及視覺運算單元的手機處理器,將在 2018 年上半年會以台積電以 12 奈米製程生產,後續還會推出多款內建相同核心的 Helio X 及 P...
紐約時報 20 日報導,軟銀(Softbank)社長孫正義(首圖左一)日前在喚醒良知基金會(Appeal of Conscience Foundation)發表演說時指出,繼藍領、白領之後,未來將出現「金屬領(metal collar)」。他說,金屬領不僅將取代多數藍領階級工作,許多白領階級也將丟掉飯碗,人類必須開始思考工作的定義與生命的價值。孫正義預測 30 年後具有智慧的機器人數量將達到 100 億台,屆時地球人口也將達到 100 億。他指出,當工具變得比人腦聰明時,人類所創造的每個產業(醫療、汽車、資訊、農業)都將被重新定義。孫正義說,深信「奇點(Singularity)」終將到來是他力推軟銀視野基金(SVF)的主要動力來源。日經亞洲評論 5 月報導,孫正義預測所有產業都將被重新定義,人類正瀕臨史上最大規模的「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奇點;簡言之,奇點指的就是人工智慧(AI)變得比人類更聰明的特定時間點。孫正義 7 月 20 日在「SoftBank World 2017」會議發表主題演講時指出,那些批評 Pepper 不夠聰明的人顯然看不懂機器人的長遠發展,那些嘲笑 Pepper 只是玩具的人以後將會被機器人所取代。日經、英國金融時報的聯合研究顯示,在大約 2 千項人類有償工作項目當中、機器人能夠執行的比例已達 30%,在日本此一比率更是超過 50%。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德意志銀行執行長(CEO)John Cryan 9 月 6 日在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所舉辦的「銀行變革」研討會呼籲旗下員工要擁抱革命精神,因為那些像機器人般做著重複制式工作的職員已經開始被真正的機器人所取代。Cryan 直言德銀真的不需要雇用那麼多的員工,隨著銀行擁抱新科技、後續還會有更多的裁員行動。(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Appeal of Conscience Foundation)延伸閱讀: 全世界科技公司的「孫正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