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軟體 LINE 日前在 MWC 展推出自家 AI 平台「Clova」,以及首款智慧型音響「Wave」。Wave 其實在外型、性質都與 Amazon Echo 或 Google Home 相似,其實就是有交談能力、可以執行簡單指令的智慧音響,不過由於 LINE 的網路生態遠沒有 Google 與 Amazon 豐富,Wave 目前能提取的資訊,可能還只有 LINE 新聞的內容、天氣預報,或是叫車。有趣的是稱作 Clova 的 AI 將不只能處理簡單的對話問題,而是會設計成一個類似 Alexa 的 AI 平台,可以與其他 App 或智聯網產品合作。內建 Clova 的產品除了本次推出的 Wave,還包括稱作「Face」的桌上型機器人,至於 LINE 最核心的產品 LINE App,自然也會內建 Clova。Line Corp. 的 CEO 出澤剛指出,它們相信 AI 將是後智慧型手機時代的關鍵技術,同時還會比手機更加滲入人類的生活。不過,不清楚主力市場僅在日本、印尼、台灣和泰國的 LINE,能不能獲取足夠的資料量來與微信、Facebook Messenger 這樣的對手競爭。Clova 實際上是與 LINE 的韓國母公司 NAVER 合作開發的技術。該公司的搜尋引擎是韓國最大的搜尋平台,市佔率超過 Google。而到目前為止除了通訊,LINE 也已經發展出其他各類業務,像是新聞、LINE Pay 等等。目前...
總是忘了曾答應過別人什麼事?微軟語音助理 Cortana 再升級,自動將使用者在電子郵件中約定要做的事項、時間、對象紀錄下來,自動寫好行程建議再依使用者指示加進行事曆,然後在時間接近時提醒使用者執行該事項,讓使用者不再錯過重要的約定。Cortana 與微軟研究中心合作,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判斷出那些使用者在電子郵件中約定要做的事情,還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像是在星期三下午 3 點跟同事開一場會,星期五晚上跟朋友看電影並負責買票,星期一早上 10 點交報告等等,判斷後 Cortana 會主動跳出一個行程建議,讓使用者把這行程加入行事曆。這項在系統後面默默完成的新功能,可以省去手動建立行事曆的工作,也大幅減少使用者可能會忘記曾答應過的事項,錯過一場重要的約定。不過 Cortana 的自動建議目前只在美國地區的 Windows 作業系統上可用,並且只支援在Outlook 和 Office 365 的電子郵件服務。在接下來幾個星期,會拓展到美國地區的 iOS 和 Android Cortana 應用程式,同時也在計畫拓展到更多電子郵件服務。 資料來源: Cortana reminds you of the important stuff – even when you forget to ask 延伸閱讀: 實測 Windows 10 在國內缺席的 Cortana 語音助手,到底能幹嘛? 微軟:我的人工語音辨識技術媲美人類水準,未來將用在 Cortana 上 蘋果 Siri 的競爭對手來了!微軟...
「說個笑話給我聽吧!」「你就是個笑話。」還記得這個 1 月中在 twitch 上爆紅的 AI 對話影片嗎?影片中的語音助理來自 Google Home,分別為「男生」Vladimir 及「女生」Estragon 的設定,雙方對話內容從詢問對方是否為人類,到探討文化藝術,甚至能像朋友一樣互開對方玩笑,在在突顯出人工智慧(AI)的發展已不可同日而語。人工智慧的應用已全面展開,其中,語音助理應用因導入物聯網平台基因,一躍而成 2017 年人工智慧範疇中最具話題性與發展性的一環。從數據來看,其巨大的成長潛力,莫過於人工智慧領域中的語音辨識區塊;在語音助理的推廣帶動下,產值將從 2016 年的 26.13 億美元,成長至 2021 年的 159.79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43.64%。科技巨擘的語音助理之戰,看蘋果、微軟、Google 的優劣勢自從蘋果的 Siri 讓大家認識了語音助理後,全球的科技巨擘無不加速投資人工智慧以及自家語音助理技術。從今年 CES 上全球消費性代表品牌展出的產品來看,以語音助理打造智慧家庭、擁有鋼鐵人電影中的智慧管家 Jarvis 的日子或許已不遠。就目前語音助理應用的競爭態勢來看,Amazon 絕對是主宰未來智慧家庭的有力人選。無論是從 Amazon 自家推出的 Echo 產品銷售量來看,還是從 CES 上,包括 LG、三星、聯想等都推出搭載 Amazon 語音助理 Alexa 的家電產品,甚至連福特汽車都加入採用 Alexa 的行列來觀察,都足以證明 Amazon 的領先地位。不過,Amazon 的對手也不容小覷,Google、微軟、蘋果都早已推出自家語音助理產品,無論是技術發展,或是開放與結盟策略,這幾家科技巨擘無疑都是 Amazon 勁敵。先來看看 Google 的布局,Google...
近些年來,人工智慧一步步走入我們的生活,因此我們必須了解這些聰明的「大腦」在面對兩難境地時會如何選擇。為此,Google 的 DeepMind 團隊專門進行針對性實驗,而實驗中的兩款遊戲都是在博弈論的囚徒困境理論基礎上開發的。所謂的囚徒困境是兩個被捕的犯人間一種特殊博弈,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關入監獄,不能互相溝通。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對方,則由於證據不確定,兩人只需坐牢一年;若一人揭發、另一人沉默,揭發者因立功可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入獄 5 年;若互相揭發,則證據確實,兩者都判刑兩年。由於囚徒無法信任對方,因此傾向互相揭發,而不是同守沉默。這一經典理論說明了為什麼合作對雙方都有利時,保持合作也是困難的。遊戲 1:紅藍色兩個 AI 收集綠色蘋果「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合作還是相互攻訐都需要複雜的行為特性,因此 AI 需要掌握執行一系列動作的先後順序。」DeepMind 團隊在部落格中寫道。「我們將這一全新設定看做連續的社會困境,並利用深層強化學習訓練過的 AI 對其進行研究。」在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 AI 會逐漸展示自己理性的一面,在必要時它們會選擇合作。在第一個名為「Gathering」的遊戲中,參與實驗的 AI 們會在同一區域執行收集蘋果的任務,它們可以尾隨在對手身後用砲彈攻擊其他 AI,被擊中的玩家會短暫出局。不過,這裡有個前提條件,即收集蘋果可以得分,但攻擊他人則不會。AI 被扔在這個遊戲中數千次,直到它們透過深度強化學習理性。研究結果表明,這些傢伙有時也會被利益沖昏頭。舉例來說,當某區域有很多蘋果時,AI 們會齊心協力收集蘋果來得高分;一旦蘋果數量下降,它們就會做出抉擇,開始互相攻擊以保護自己的勝利果實。遊戲 2:需要兩個 AI 緊密配合第二款遊戲名為 Wolfpack,該遊戲更需要 AI 們的合作。AI 們需要在混亂的瓦礫堆中尋找獵物,如果你能抓到自己的獵物就能得分;此外獵物被抓到時如果離獵物很近,也能得分。在這款遊戲中,研究人員發現,隨著應對複雜戰略能力的提升,AI 們更傾向於相互合作。透過以上實驗也讓我們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 AI 會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進行抉擇,雖然有時它們會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攻訐,但大多數時候它們還是傾向於相互合作。DeepMind 的研究團隊表示:「這樣的模型讓我們能在模擬系統中測試策略和干預措施。」如果一切順利,未來人類對複雜的多因素系統如經濟、交通系統或生態健康都能有較深刻的把握,因為它們都需要持續合作。 Google’s ‘evil AI’ experiment: Firm finds ‘social dilemmas’ cause competing algorithms to turn...
2 月 8 日下午,有傳言稱百度將整體裁撤醫療事業部;愛范兒針對此傳言向百度方面進行求證,對方回應稱並不知情。然而到了 2 月 9 日中午,百度官方正式確認該傳言屬實。百度醫療事業部的調整方案百度方面稱,百度此舉是對醫療業務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和優化,未來百度醫療業務的布局將集中在人工智慧領域,以便更適應醫療行業的發展。伴隨著此次調整,百度醫療事業部智慧小 e 團隊和拇指醫生團隊,轉入 AI 體系;醫療事業部內容建設團隊,轉入百度旗下搜尋公司;除此之外,百度醫療事業部的其他業務將予以關停,相關人員將結合公司發展需要在內部提供轉職機會。另外,原百度醫療事業部總經理李政將轉至 AI 團隊,充分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結合智慧小 e 和拇指醫生的業務方向,探索推進將人工智慧應用於醫療領域的解決方案。百度還在內部郵件中表示: 將持續聚焦業務發展、優化組織結構,對於優秀人才不遺餘力吸納保留。 醫療市場很有潛力,人工智慧是關鍵據了解,百度醫療事業部成立於 2015 年 1 月,至今有 300 人;但它的主要業務方向並非針對「競價排名」相關的醫療廣告,而是醫療健康相關業務。比如說醫生與病患交流平台「拇指醫生」、醫療健康相關內容的搜尋、預約掛號服務等。至於百度為何要裁撤醫療事業部,可以從百度公司董事長兼 CEO 李彥宏在 2017 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中的發言中得出答案。李彥宏表示,他認為醫療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跟百度的關係也非常密切,而且現行的醫療體制有很多不合理之處;百度之前推出的 O2O 掛號業務,可以幫助患者掛號,但其技術含量並不高。在李彥宏看來,在未來醫療的發展願景中,可以透過智慧診療系統來幫助醫生對患者進行診斷,透過自然語言對話就能夠得出結論。他還說,百度希望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來進入醫療,甚至參與更具上游價值的基因檢測和新藥研發。最後他還明確表示: 我覺得醫療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市場,而能夠改變醫療的最重要力量也是人工智慧。 百度醫療事業部前總經理李政也曾公開表示稱,網路醫療的發展一定會經歷資訊、服務和智慧這 3 個時代;具體來說: 第一個時代是資訊時代,也是百度目前正在做的,比如百度爬蟲技術,百度能用 28 種語言,把全球所有 24 小時以內發表的專利和新藥製法抓取進入百度資訊系統,並且優化展示出來。 第二個時代是服務時代,也就是服務最終導向給誰。在這部分,百度是以醫療服務標準為切入口,以國家認定的標準及法律背書為依據,來確定哪些機構可以服務更多人群。 第三個時代就是向智慧進軍,百度醫療之所以能很快發展,其實也是利用百度綜合優勢在醫療領域裡發力。 該撤就撤,該關就關,該併就併2 月 6 日,李彥宏在百度內部發表了一封題為《迎接新時代》的內部演講信,其中提到: 要淘汰沒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如果做不出來,就別在那兒混了,別在那兒撐著了。該撤就撤,該關就關,該併就併。資源向我們有優勢、戰略上重要的項目去聚焦。 結果在兩天之後,百度醫療事業部就被裁撤,從此可以看到百度在自我變革方面的決心。不過也有人認為百度想以此來重塑形象,尤其是在經歷了 2016 年的魏則西事件、貼吧事件等的公關危機之後。▲ 李彥宏與陸奇。不過從長遠來看,百度此舉還是為了聚焦於自己的核心業務方向──人工智慧,正如春節之前百度將陸奇挖來並委以重任一樣。畢竟,李彥宏在此次亞布力論壇上再次強調稱: 我對人工智慧的了解不如他(陸奇)的十分之一。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Daniel Cukier CC BY...
美國科幻經典《星際迷航記》(Star Trek)中的宇宙生物「博格人」(Borg),是半機械、半有機物的生化人,樣貌驚悚,但美國電動車暨能源巨擘特斯拉(Tesla Inc.)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卻直言,為了對抗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 AI),人類未來恐怕得朝這個方向邁進。馬斯克向來對 AI 戒慎恐懼,2016 年才聲稱人類恐淪為 AI 的居家寵物,現在他又發表驚人言論,認為人類必須進化成生化人(cyborg),否則無法在滿是 AI 的世界中容身。CNBC、Electrek 等外電 13 日報導,馬斯克 13 日在杜拜舉行的世界政府峰會(World Government Summit)上表示,未來生物智慧和數位智慧很可能會出現更加緊密的結合,關鍵在於頻寬,人腦和自己數位分身的連結速度特別重要,尤其是在輸出方面。這是甚麼意思?馬斯克解釋,電腦每秒可傳輸 1 兆位元的數據,而人類主要的溝通方法卻是在行動裝置上用手指打字,大概每秒只能傳達 10 位元的資訊。在 AI 即將大量繁衍的年代,人類會變得毫無用處,因此跟機械融合,有其必要性。馬斯克進一步表示,人類想和機械智慧共生,在腦中裝入寬頻介面會有所幫助,這也許能解決控制和實用性的問題。馬斯克並警告,AI 日益演化,司機首當其衝,10 年內幾乎所有新車估計都會具備自駕功能,而司機的職位將在 20 年內被全面取代,自此之後,全球恐有 12~15%的人類面臨失業。(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Samferdselsdepartementet CC BY 2.0)
今年 1 月,全球頂級人工智慧專家聚集在加州阿西洛馬,探討人工智慧領域的新進展,以及這項技術將如何影響人類的命運。這是一場祕密會議,因此外界對會議內容了解不多。近日,會議組織者發表了一些相關影片,而與會者也開始討論他們對人工智慧的看法。在會議上,專家討論了超級智慧是否會脫離人類控制。同時,與會人員還制定了一份指導原則。不過,電腦專家們不只關心未來問題,他們還表達對近期問題的擔憂,即人工智慧會如何影響經濟發展。「我不喜歡超級智慧方面的討論,因為它讓我們忽視現實問題。」 艾倫人工智慧研究所 CEO Oren Etzioni 對 Wired 網站說:「我們應該重視更多現實問題,而非想像中的問題。」當川普宣稱要讓製造業重回美國時,人工智慧專家不以為然。他們知道那些工作不可能回來了,且由於人工智慧的發展,其他類別的工作也在加速消失。專家們認為,美國經濟的真正問題不在於移民,也不在於離岸外包、稅收或政策。真正問題在於科技。因為科技正導致中產階級消失。「我並不關心《終結者》是否成真。」 MIT 經濟學家 Andrew McAfee 說:「如果現有趨勢繼續下去,那麼在機器崛起前,人類就已經起義了。」(Source:GeekWire)他說,最近的一些資料顯示,從 1980 年代以來,中產階級的工作就在大幅減少。如今,新工作都是很低階或很高階。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更多工作會消失,速度也會超過人們的預期。針對人工智慧的威脅,一些人提出無條件基本收入,即失業者無條件獲得政府提供的工資。電腦科學家擔憂,這反而會讓問題更嚴重,因為人類將會失去工作動力,而且無意創造新工作了。 「無條件基本收入不會給人尊嚴,或者讓他們遠離無聊與惡習。」我們應該如何對抗人工智慧對經濟的衝擊?電腦專家們也沒有明確的答案。「對人工智慧的未來,如果有人宣稱能做出準確預測,那麼他不是在騙你,就是在騙自己。」McAfee 說。不過,科學家們可以肯定的是,阻礙人工智慧發展並非答案,而且也不可能做到。 The AI Threat Isn’t Skynet. It’s the End of the Middle Class (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延伸閱讀: AI 浪潮來襲,該給孩子什麼職涯建議? AI 工程師也可能失業?AI 也開始自學寫 AI 軟體了 不必 AI 出手,韓國金融業 3 年來銳減 13,000 人 機器人代替人類,日本保險公司因使用 AI 機器人裁員 30%
日前 ,MIT(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專為自動語音辨識設計的低功耗晶片。據悉,他們開發的晶片最高能將語音辨識的功耗降低 99%。不管蘋果的 Siri、Google 的 Google Assistant,還是亞馬遜的 Alexa,智慧語音助理越來越普及,但是,這些虛擬助理都需要依靠語音辨識,而且需要常駐背景保持開啟狀態以隨時偵測語音指令,這必然會減少裝置的續航時間。MIT 的研究人員稱,手機上的語音辨識功能的功率大約在 1 瓦特左右,使用他們開發的晶片能夠將功率降低至 0.2~10 毫瓦。通常情況下,負責語音辨識的晶片會一直在背景執行神經網路來偵測周圍所有的聲音,不管是人聲還是雜訊。MIT 這款晶片增加了一個簡單的「聲音探測」電路,它能夠辨識人類的聲音,而且一旦偵測到人聲後,就會觸發更複雜的語音辨識電路。這種方式就像幫語音辨識晶片加上輔助處理器,大幅降低了功耗。這意味著,未來就算是小型電子裝置也能使用先進的語音辨識系統和 AI 助理。MIT 電氣工程與電腦科學教授 Anantha Chandrakasan 表示,語音匯入將會變成可穿戴裝置以及智慧家居的必備功能,因為這些裝置需要不同於觸控或鍵盤的互動方式。不論 Siri、Google Assitant 還是 Alexa,想要實現語音辨識功能都需要網路在雲端處理。這款低功耗的晶片將是語音辨識功能本土化的關鍵。 New chip from MIT could mean power-efficient AI in all your electronics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MIT News)延伸閱讀: 語音助理越來越聰明,但怎麼讓它們聽見汽車駕駛的聲音? 微軟:我的人工語音辨識技術媲美人類水準,未來將用在 Cortana 上 Gartner:生物辨識將成為與越來越多裝置互動的方式
根據日本《共同社》的報導,目前處於經營重狀態的日本老牌家電與科技大廠夏普(SHARP),在由台灣的鴻海集團入股投資,並進行重整經營這的半年多來,業績有了一定改善。而且,夏普還提出在美國設立大型液晶面板工廠的計畫,準備轉守為攻。不過,由於 2015 財年剛剛才面對巨額虧損,且一度面臨破產,如今夏普才「大病初癒」,就大筆金額投資,也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報導指出,為了展開工廠設立計畫,夏普計劃廣泛募集日本國內相關企業進行投資。雖然夏普自身的負擔金額尚不透明,但工廠建設估計需要數千億日圓。儘管從往來的債權銀行手中,夏普獲得了 3,000 億日圓的新授信額度,但對資金籌措來說仍是一大難題。而且,夏普 2009 年由子公司在大阪堺市投資約 4,300 億日圓興建的全世界最先進液晶面板工廠,就是當年造成夏普運營失敗,最後成為引發經營危機的罪魁禍首。報導進一步指出,中國廠商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豐厚的資金支援下,規劃興建大型液晶面板工廠。競爭對手南韓 LG 電子,也在 OLED 面板的量產方面領先一步,逐步提升市場佔有率。這些情況,雖然有面板供給過剩導致價格崩跌的隱憂,但夏普認為以新興市場國家為中心,從傳統映像管電視轉向液晶電視的更新趨勢發展,以及先進國家也流行更大尺寸的液晶電視情況下,未來將使面板的需求大幅擴大。夏普還認為,包括液晶面板在內的顯示器業務,目前約占夏普總銷售額 4 成,投資該領域對於經營重組是不可或缺的項目。然在美國市場,夏普已將液晶電視「AQUOS」品牌使用權出售給其他公司,使自身的電視銷售處於艱難局面,夏普與母公司鴻海目前正為買回 AQUOS 品牌展開談判。此外,日前夏普對南韓三星電子的面板銷售也宣告中斷,亟需加緊確保在北美市場的面板銷售對象。在重重問題之下,夏普未來興建大型面板廠後,能否如預期有好的銷量,目前仍未可知。日前公布的夏普 2016 年第 4 季(2016 年 10 月到 12 月)財報中,顯示公司在近 9 季以來首次達到獲利的目標。市場人士分析,這是夏普與鴻海一同推動的物流高效化和採購成本削減後在財報數字上的具體呈現。不過,分析師也警告,夏普要從此轉虧為盈,除了節流,還必須開源。目前夏普的相關業務除了面板,其他項目依然是霧裡看花。夏普雖然提出強化物聯網(IoT)及人工智慧相關業務,但能否將其打造成獲利的業務支柱,目前尚難預料。所以,夏普的財務剛剛獲得轉正的情況下,具體的企業營運體質似乎還沒完全恢復。此時夏普的各項大型投資,市場分析師都認為將伴隨巨大的風險。(首圖來源:Google Map)
做為 2016 年 S&P 500 指數成分股中的「第一明星股」,輝達(Nvidia)在日前交出 2016 年第 4 季創歷史新高紀錄的亮眼財報,之後股票卻接連被投資者拋售,創下近來股價的大跌。事實上,輝達股價從 2 月 7 日至今,股價從最高每股 119.13 美元,下跌至 15 日盤中最低每股 107.25 美元,累計跌幅近 10%。與這形成強烈對比的是,2016 年輝達的股價持續上揚,全年漲幅超過 220%。輝達成立於 1993 年,以製造顯示卡起家,並於 1999 年上市。在 2016 年之前,輝達的股價從未超過 40 美元。2016 年以來,在科技產業的熱門項目中,無論無人駕駛還是微型超級電腦,輝達突然以全新面貌衝了出來,使公司股價節節攀升。多年以來,輝達一直受到兩大晶片廠商英特爾(Intel)及高通(Qualcomm)的圍剿。但是在顯卡業務上,由於英特爾始終未能開發出足以媲美輝達的產品,故輝達在高階電腦市場的寶座至今依舊固若金湯。近年來,輝達爭取到包括 Sliwinska 等眾多投資者的信任,成為炙手可熱的晶片製造商。另外,語音辨識及無人駕駛也都成為公司的主要新技術。雖然達輝日前公布的 2016 年第 4 季財報表現優於預期,且是連續第 2 季營收成長超過 50%。不過由於預期銷售量低於預期,也引發了市場對公司在汽車、數據中心等新領域業務成長的憂慮,達輝財報公佈後,其股價不漲反跌。根據華爾街分析師的分析,儘管輝達再次拿出亮麗的財報,但隨著產業競爭加劇,其獲利情況也逐漸難如預期。而且,輝達正因過去一年漲勢太過劇烈,投資者就有很強的獲利動機,讓輝達的財報一有不如預期的情況,立即成為空頭的狙擊對象。有投資機構表示,過去長期以來都看好輝達。但是,現在市場的風向已經發生改變,因此預計 2017 年輝達的股價將重回每股 90 美元。同時,該投資機構還分析出輝達股東忽視的 6 大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在新市場增長乏成長力道、在資料中心市場面臨新舊競爭對手所發起的挑戰、將知識產權授權給競爭對手、缺乏自己的製造工廠使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等。這些問題都有可能使輝達 2017 年的業績難以維持過去一年來的優異表現。(首圖來源:Flickr/Masaru Kamikura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