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8 1 月, 2025

科技新知 人工智慧

機器開始全面取代你我的工作,我們該如何面對未來?矽谷創業家、《被科技威脅的未來》作者馬丁‧福特以大量數據佐證與嚴謹分析,將完全顛覆你的觀點,重新思考我們即將面對的的未來。自動化與全球化把勞工逐出製造業,推動這群人進入服務業尋找新工作。這類轉變過程中往往出現短期失業潮,但從未演變成系統性或永久性問題,轉變創造了新就業機會,被逐出原產業而失業的人也終究會找到新機會。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讓未來幾年世界將發生驚奇的變化,這些驚奇不僅限於科技進步,還有科技進步對於就業市場及整體經濟造成的影響,這些影響將顛覆世人對於科技與經濟的看法。一直以來,社會普遍認為自動化構成的就業威脅主要是針對教育程度低、技能水準較低的勞動者,因為這類工作往往例行(routine)且重複(repetitive)。事實上,說到最可能受到科技發展威脅的工作,「例行固定」可能不是最好的形容詞,更正確的形容詞是「可預測性」(predictable):別人能不能藉由查看你執行過的所有事務,學會你的工作?或者,某人能不能像學生準備考試那樣,藉由重複執行你已經完成的事務而變得熟練?若是的話,那麼,有朝一日,很可能有一套電腦演算法能夠學會你絕大部分或所有的工作。尤其是在「大數據」現象持續發展之下,這種可能性益增:組織收集每一個營運層面的巨量資訊,累積的大量職務相關資訊,就等一套智慧機器學習演算法問市,開始深入分析和學習其人類前任者留下來的紀錄資料。這一切演變與發展的結果是,擁有更高的教育和技術水準未必能夠有效保障你的工作將來不會被自動化。以專門判讀醫療攝影成像的醫事放射師為例,他們需要接受至少 13 年的教育和訓練養成,但是,現在的電腦愈來愈擅長於分析影像。不難想像,在不遠的將來,放射科影像判讀的工作可能會由機器執行。總之,電腦很擅於學習和取得新的技能,尤其是提供它們大量資料的前提下。 無法在新經濟中找到立足點初級職務尤其可能受到嚴重衝擊,證據顯示,衝擊已經在發生中,剛踏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薪資在過去 10 年持續下滑,近五成的大學畢業生被迫接受不需要大學學歷的工作。包括律師、新聞勞工、科學人員、藥劑師等在內,許多高技術專業人員的就業機會已經被進步的資訊科技明顯侵蝕,而且受到衝擊的並非只有他們,多數工作都有某種程度的可預測性,很少人的工作是完全是靠創意或天馬行空地思考。伴隨機器取代可預測性質的工作,勞工將面臨一項空前的挑戰。過去,自動化科技往往較專業,一次只顛覆一個產業的就業市場,勞工能想辦法轉換至另一個新興產業。但現今的情形非常不同,資訊科技是通用型的科技,它的影響將是大範圍的,幾乎現存的每一個產業的勞力需求都可能因為新科技而降低,而且,這種轉變可能發生得很快。在此同時,新興的產業幾乎自誕生開始就採用強而有力的、節省勞力的科技,例如,Google 和 Facebook 之類的公司在變得家喻戶曉、達到高市值的同時,員工數相對於其規模和影響力而言可說是非常少。我們有充分理由可以預期,類似情境將在近乎所有的未來新興產業中上這一切顯示,我們即將面對經濟與社會的巨大轉變,過去對勞工和準備踏入職場的學生提供的建議可能不再管用。不幸的現實是,很多人即使做對了每件事,追求更高的教育和取得更多技能,仍然無法在新經濟中找到穩固的立足點。除了長期失業和低就業率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結構可能造成的衝擊,我們要付出的經濟代價也很大,生產力、工資上升及消費支出增加這三者之間的良性迴路將瓦解。其實,這種良性反饋作用已經嚴重降低了:我們面臨的不均狀況並非只發生於所得方面,也發生於消費方面,目前,美國所得最高的前五%家庭囊括了總消費支出的近四成,幾乎可以斷定,這種消費集中於高所得群的趨勢將會持續下去。工作依舊是把購買力送達消費者手中的主要機制,倘若這機制繼續被侵蝕,我們將面臨有購買力的消費者太少而無法繼續在大眾市場經濟中驅動經濟成長的局面。(本文由 天下雜誌出版部落格-我讀網 授權轉載;內容節選自《被科技威脅的未來》)   書籍簡介 機器人端咖啡,電腦當醫生,數據分析愈來愈便利精準, 我們以為科技將創造新一波繁榮,卻低估了它推動世界變遷的速度! 機器開始全面取代人類工作,所得更不均、失業更擴大的災難才開始! 我們該如何面對未來?
在 2015 年,全球金融業巨擘們看待矽谷諸多金融新創還有如洪水猛獸,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傑米‧戴蒙(Jamie Dimon)在年度致股東的信中以粗體字警告「矽谷來了」;不過 2016 年大有不同,如今是談論著各種支付,以及與技術公司之間建立的各種合作,新創不再被當成敵手,反而成為新商機。許多預言傳統銀行會被新創金融科技打敗的說法,如今看來日薄西山,並非這些新創金融沒有市場,線上群眾借貸等新服務仍然快速成長,只是傳統金融機構也同樣加入戰局,摩根大通、高盛(Goldman Sachs)、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等企業透過各種方式滲透新市場,包括與新創公司合夥、合作,為其提供資金,或是直接抄襲,而在貸款業務的經驗與背後的資金規模上,傳統金融巨擘當然還是佔上風。線上群眾貸款平台 LendingClub,在 2008 年金融危機後崛起,提供個人對個人貸款平台,但地區銀行很快發現這個平台有利可圖,參與其中大賺貸款利息,2016 年第一季,LendingClub 所安排的 28 億美元貸款中,有 34% 來自於社區銀行及其他傳統金融機構,較 2015 年第一季的 24% 大為增加。而許多 LendingClub 平台上的貸款戶背後有傳統金融機構撐腰,也就是說資金還是間接來自傳統金融。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傳統銀行風聲鶴唳,雨天收傘緊縮銀根,許多中小企業難以取得貸款,此時線上金融的興起,填補了這塊市場空缺,而其核貸遠比傳統銀行快速、手續簡便,更成為中小企業的及時雨,而利率當然比較高,提高了獲利空間,據 QED Investors 與奧緯(Oliver Wyman)的研究報告,這類貸款總額 8,000 億美元之中,有四分之一都由這類非銀行服務提供。而傳統銀行則滿足於為這樣的貸款平台提供資金,避免直接風險,如高盛就參與數年前線上中小企業貸款平台下一棒資本(On Deck Capital)3 億美元募資,然而現在金融巨擘不再想讓一眾新創平台靠自己的資金獲利,而是想親自進入這個市場。區塊鏈技術對傳統金融巨擘有利摩根大通於 2015 年 12 月與下一棒資本簽約合作,摩根大通將可利用下一棒資本的信用評分機制快速篩選客戶,之後才進入本身的貸款核准機制,摩根大通可藉此提高貸款核准速度,而下一棒資本則從貸款公司,轉型為金融服務提供公司。高盛計劃自己推出線上群眾募資平台。富國銀行(Wells Fargo)於 2016 年 5 月表示將建立針對中小企業的快速借貸平台,預計在 2019 年貸款額達到 1,000 億美元,美國運通也計劃成立線上貸款平台。在房貸部份,非銀行重新出發,如今佔據 70% 美國房貸市場,但表面上看來是銀行的損失,其實非銀行貸款機構背後大多是銀行資金支持。區塊鏈技術下誕生的比特幣等相關虛擬貨幣,原本有人預言將終結金融機構,但很快的世人就發現,其實區塊鏈技術對傳統金融巨擘可能更有幫助,各大金融機構宣布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業務的的新聞宣告數量直線上升,2015 年第三季時不過二十幾件,到了 2016 年第一季,大增來到 56 件。區塊鏈技術能提升金融機構的內部運作效率,減少法規與跨國金融支付的成本,估計一年可為金融機構節省...
根據《華盛頓郵報》日前一篇針對蘋果 15 周年,而對執行長庫克 (Tim Cook) 所做的專訪中指出,庫克認為未來智慧型手機的發展關鍵將會是在人工智慧 (AI) 上。至於,當前非常火紅的擴增實境項目上,雖然庫克指出,蘋果正在大力朝這方面發展。不過,卻沒有針對即將開發的產品項目進行說明。而在未來蘋果是否發展 「Apple Car」 的問題上,庫克則沒有進行正面的答覆。在該篇專訪中指出,蘋果在過去的 4 季裡的營收大約是 1,410 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為 4.42 兆元),這比思科 (Cisco) 、迪士尼 (disney) 、耐吉 (Nike) 3 家公司合起來一年的總收入都要多。然而,在蘋果最新一季的財報中顯示,支持營收最大來源的 iPhone ,其銷量下跌了 23% 。對此,庫克必須思考出針對蘋果未來新的成長動力。報導中進一步指出,在尋求蘋果新的成長動能方面,庫克表示,看看構成當代智慧型手機的核心技術,再去看看未來智慧型手機中的決定性關鍵技術。例如 「人工智慧」 這將使得智慧型手機對使用者來說更為必要。至於,對於擴增實境 (AR) 的部分,庫克則重申了他過去的說法表示,蘋果正在向擴增實境投入鉅資進行研發。不過,他並沒有對此明確的透露,蘋果的研發只是針對發展擴增實境軟體,還是會推出類似 Google 眼鏡、亦或者是針對 Magic Leap 和微軟 HoloLens 的專用硬體。他僅表示,「我認為,擴增實境非常有趣,是一種核心技術。因此,目前我們在幕後有很多工作正在開展。」最後,在專訪中記者提及了日前傳言滿天飛的蘋果 「Apple Car」 問題時,庫克的回答則是以解說其他的周邊話題帶過,並沒有對此做出正面的回應。因此,外界猜測, 「Apple Car」 目前或許也還沒有個定論,所以庫克也不希望外界有過多的聯想與猜測。(首圖來源:《達志影像》)
在距離傳言蘋果發表全新 iPhone 7 的 9 月 7 日還有 3 周左右時間的時候,蘋果 CEO 提姆·庫克(Tim Cook)接受了華盛頓郵報的獨家採訪,在接近萬字的採訪原文中包含了 Tim Cook 發表的關於任職 5 週年的回顧、蘋果成長甚至對於新技術 AI、AR 的觀點。蘋果 CEO Tim Cook 16 日也再次造訪中國,與少數幾家媒體談及了蘋果在中國市場的一些情況。 不想成為傳統 CEO在被問及企業文化等相關問題時,Tim Cook 曾表示不想成為傳統 CEO。「我認為傳統的首席執行長與客戶是脫離的。不少消費品公司的首席執行長──他們並沒有真正與消費者互動。我也認為,傳統的首席執行長認為他或她的工作是關心盈利和虧損,是關心營收報表、收入和費用、資產負債表。那些是重要的,但我認為所有重要的東西不能僅限於此。要對公司的員工、社群和經營所在國、組裝產品的工人、開發商,乃至對整個公司的生態系統高度負責。所以我可能持有一種非傳統觀念,為此受到一些批評,我承認。如果你關心股東的長期回報,上述所有事項都是非常關鍵的。」 分析師的分析意義不大來自一些市場的數據顯示,全球手機市場已接近飽和,而以手機為業務主體的蘋果公司得到了來自行業分析師的質疑,美國投資銀行 BGC Financial 分析師 Colin Gillis 在上個月的一份報告中認為,下一代的 iPhone 升級速度可能面臨風險,甚至比 iPhone 6s 還慢,後者的升級速度已經顯著慢於 iPhone 6。而之前丹麥盛寶銀行的股票分析師 Peter Garnry 在接受美國財經媒體 cnbc 採訪時指出,美國蘋果公司對於中國市場的需求存在誤解,其需要降低 iPhone 售價來進行競爭。從目前來看,中國市場已成了蘋果公司的重中之重。(Source:Flickr/dflorian1980 CC BY 2.0)「那煩不到我。因為說實話,他們在 2001 年就這麼說蘋果了。他們在 2005...
正在美國舊金山舉行 IDF 大會的半導體龍頭英特爾 (Intel)18 日宣布,由於人工智慧 (AI) 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也且預計未來市場也越來越多依賴人工智慧的應用,因此 Intel 將開發人工智慧技術的專用晶片,從而在人工智慧的領域中扮演更積極重要的角色。根據 Intel 在 IDF 上對開發者的表示,計劃於 2017 年推出新型號的 Phi 處理器。Intel 過去開發 Phi 一系列的處理器是針對了特別的科學類應用而來,而未來新型號的 Phi 處理器將導入加速人工智慧計算任務的功能。Intel 指出,新技術將給當前的深度學習 (Deep Learnning) 領域帶來幫助。尤其是在語音辨識、圖像辨識及自動駕駛等領域,深度學習技術將可藉此獲得到更多更強大的運算效能。過去,Intel 的 Phi 處理器已將在許多的資料中心被廣泛部署,並且也被用於許多的深度學習運算任務上。Intel 表示,Phi 處理器的產品線比標準處理器有更多的處理器核心。英特爾資料中心集團執行副總裁戴安‧布萊恩特(Diane Bryant)表示,2017 年推出的新型號將可以處理深度學習中專有的某些指令。而且,Intel 還強調,Phi 處理器可以運行大部分數據分析軟體,同時無需用到可能導致分析速度放緩的外部處理器,這也是 Phi 處理器相對於其他產品的關鍵優勢。過去,部分客戶在使用了 Phi 處理器的產品之後,也部署了用於人工智慧任務的輔助處理器。而這些輔助處理器則大多是來自英偉達 (Nvidia) 的所開發的 GPU (圖形處理單元)。一直以來都是許多國際性大公司,包括中國百度等企業在深度學習領域解決方案提供者的 Nivida,對此已經在官方網站上表示,Intel 發展深度學習領域是件好事,但他們應當陳述事實。尤其,在最新晶片的處理速度上,Nivida 仍要遠遠超過 Intel 的技術。而這樣的回應,也似乎宣告兩家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逐漸掀起競爭的煙硝味。至於,在其他人工智慧領域方面,intel 日前還收購了專注於深度學習晶片和軟體開發德創新公司 Nervana Systems ,說明 Intel 將不只在人工智慧的處理器上布局,其他各應用層面 Intel...
人工智慧(AI)當道,微軟(Microsoft)不落人後,打算把相關技術應用在醫療領域,引爆革命性變化。CNBC 17 日報導,AI 內容包羅廣泛,其中之一是機器學習,能分析龐大資料、做出預測、提供個人化建議。Microsoft Research 英國劍橋實驗室主管 Christopher Bishop 說,AI 或許是 IT 業的最大變革,醫療行業在 GDP 比重高,是適合的應用領域,醫療領域可能會有大變動。微軟正在尋找方式,讓機器學會分析患者的醫療掃瞄圖。舉例而言,此一科技可用於掃描腦瘤,判斷腫瘤大小、組織結構,決定最佳的治療方式,AI 能幫助醫生察覺可能忽略的細節。其他科技巨擘也有相同看法,蘋果執行長庫克說,醫療保險業有龐大商機。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董事長 Eric Schmidt 說,未來 5~10 年,人們配戴的智慧錶能偵測用戶是否發病,呼叫醫生前來。不僅如此,AI 也會讓聰明的數位助理成真。Bishop 表示,數位助理可以幫人處理瑣事,像是住在雲端的虛擬生物,透過簡訊、聲音、手勢溝通。現在微軟和蘋果都有數位語音助理,但是 Bishop 說,這些都還是 AI 研發的早期成品。人工智慧越來越強大,除了讓冷冰冰的機器人越來越人性化(例如鴻海代工的軟銀 Pepper 就標榜擁有感情辨識功能)之外,未來還能成為公司營運決策的顧問,提供寶貴的建言。(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延伸閱讀: 學者:人工智慧在未來 30 年內,將導致 50% 人類失業
在本屆的英特爾 (Intel)IDF 大會上,Intel 展現了自己在虛擬實境 (VR)、擴增實境 (AR)、以及混合實境 (MR) 等科技應用上的強烈企圖心,並且對未來做出了縝密的規畫。不過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 ,就在全場觀眾掌聲的背後,業界人士就指出,針對 Intel 在不論 VR 、AR 、或是 MR 上的未來規畫,由於本身在顯示卡技術上的落後,最後可能使得 Intel 的努力功虧一簣。事實上,就在 2009 年 Intel 放棄了當時將震撼個人電腦遊戲市場的 Larrabee GPU 開發之後,對於高性能 GPU 的發展就一直落後對手。時到如今,就在 Intel 開始將發展策略轉向 VR 或 AI 應用市場上,許多業內人士認為,它們手上已經無高性能 GPU 可用。而由於此類高性能 GPU ,未來是 VR 或 AI 發展的重要關鍵,缺少了這一塊,無疑地將對 Intel 的布局造成傷害。在本次 IDF 16 大會上,Intel 圍繞 VR 和 AI 應用侃侃而談之際,英特爾至少還講到了自家的 CPU 和 FPGA...
有「機器人律師」之稱的線上聊天機器人「DoNotPay」,2015 年開始陸續在倫敦、紐約上線,至今已為當地民眾成功申訴超過 16 萬件違規停車案件,現更進一步擴大法律諮詢服務,免費為無家可歸的英國街友提供法律援助,期望造福更多社會弱勢族群。DoNotPay 的開發者為 19 歲的英國少年 Josua Browder,現正就讀於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二年級。Browder 因為曾收過違停罰單,親身經歷罰單申訴過程有多耗時不便,因此運用自己撰寫程式的經驗,成功開發出聊天機器人(chatbot)DoNotPay,幫助民眾線上諮詢與解決罰單申訴問題,重點是服務完全免費。DoNotPay 去年上線後受到民眾歡迎,至今共處理 25 萬件遭到不當開立違停罰單的案件,其中成功申訴比率占 64 %,為民眾省下超過 230 萬英鎊罰鍰。後來 DoNotPay 也幫忙處理飛機航班或火車誤點的賠償訴訟,現在更擴大範圍,幫助流離失所、無家可歸的人們爭取住處。據英國司法部(Ministry of Justice)指出,2015 年英國有近 4.3 萬租屋家庭被迫搬離,每天都有上百名租戶遭到驅逐而無家可歸,恐歸因於社會福利遭刪減、租金上漲、住宅短缺等問題。Browder 收到許多來信詢問住宅遭到收回、迫遷相關問題,因此認為 DoNotPay 的用途不光是能申訴違停罰單,更可進一步擴大,免費為街友提供法律援助。由於英國政府住宅的提供對象有限,街友也須自行準備與提交申請信函,但在缺乏法律知識與金錢下,想申請棲身之處並非易事。Browder 為這些街友提供免費申請政府住宅的服務,申請者只要在 DoNotPay 註冊,回答機器人所詢問的相關問題,例如無家可歸的原因、有無特殊疾病或身心障礙等,機器人就會根據申請者的狀況調整信函內容,自動生成符合申請者條件的完整申請文件,務求為申請者提高成功機率。▲ 來自英國的機器人律師 DoNotPay(圖片來源:DoNotPay)當然也有人質疑「機器人律師」的能力,認為每個人情況不同且處理過程複雜,應更慎重考量,並尋求私人律師幫助。Browder 對此感到不以為然,表示 DoNotPay 所提供的服務適合低收入戶以及弱勢族群,能為他們節省開支。Browder 透露,DoNotPay 的成功吸引不少人前來洽談商業合作,甚至建議可以從中獲利,令他覺得相當諷刺,也更確信免費機器人律師的需求與必要性。Browder 現與英國最大的街友慈善機構 Centrepoint 合作,另有多位志願律師協助 DoNotPay 改善其法律諮詢服務。接下來 DoNotPay 將幫助在英國的敘利亞難民,也將為 HIV 患者提供人權相關服務。(首圖來源:達志影像)資料來源: This robot lawyer helps the newly evicted file for...
從前兩年開始,微軟的語音助手 Cortana 就一直是微軟每次在說明 Windows 更新時,一定都會提到的重點功能。可是雖然微軟這麼重視 Cortana 語音助手,但是很尷尬的是,至今 Cortana 語音助手依然在很多國家都無法使用,其中也包括台灣。根據微軟官方表示,雖然 Cortana 辨識中文語音沒有問題,但是 Cortana 其實最重要的是隱藏在背後的深度學習技術,而這些都需要累積足夠的資訊以及訓練,才能帶給各國家最正確的答案。而他們評估目前國內累積的資料還不夠,暫時還不願意貿然開放。雖然如此,但是在台灣還是有辦法玩到 Cortana,如果安裝的是簡體版的 Windows 10,就可以啟用部分 Cortana 的功能。雖然我們還不知道何時才有正牌的台灣版的 Cortana 可以使用,不過在那之前,就讓我們先來體驗一下中國被稱之為「小娜」的 Cortana,或許可以了解未來 Cortana 可以帶給我們電腦上哪些使用上的改變。 設定啟用 Cortana 語音助手在 Windows 10 的左下角, 有一個 Cortana 的欄位。不過對於台灣的使用者來說,這個欄位當你點進去只能夠把它當成 Bing 搜尋引擎使用,當你想要設定 Cortana 的時候,在 Cortana 的語言設定中是沒有語言可以選的。不過,如果你使用的是簡體中文版的 Windows,則就可以選擇簡體中文,來啟用 Cortana。不過,雖然用這樣的方法可以啟用 Cortana,但是微軟還是會提醒你,由於電腦所在的地區與選擇的語文不同,因此這可能會導致你無法使用 Cortana 的完整功能,雖然如此,在沒有其他的方法之下,這已經是目前我們能夠體驗到 Cortana 最多功能的方法。 讓 Cortana 聽懂你的語音當你啟動了小娜之後,首先你需要的是先讓小娜能夠辨識你的語音,首先是你進入 Cortana 的設定選項後,找到麥克風的選項,並且點選開始,那麼接下來系統就會偵測你的麥克風,然後調出麥克風的語音設定視窗,讓你讀出預設用來偵測語音的語句,從你說話的過程中來判斷你的語音以及周遭的聲音大小,藉此來達到較好的語音辨識效果。而就像你家中每個人說話的習慣、語句的轉折方式都不大一樣,要讓小娜聽得懂你的語音,判斷同一句話是由你說的或是其他人說的,你還可以使用 Cortana 設定中的「嘗試只學習我」的設定,讓 Cortana 可以針對你的說話方式來調整。在這個步驟,你要追加多念 6 句話,才能讓 Contana 對於如何學習理解你的聲音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在簡體版 Windows...
如今,智慧家居市場上各具特色的初創企業們,正在以他們各具特色的產品改變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常見的有智慧排插、智慧檯燈和智慧溫控儀等。除了這些傳統產品之外,市場上也逐漸出現了專為寵物或嬰兒設計的新型智慧家居產品,例如有專為汪星人設計的智慧骨頭、為喵星人設計的智慧水槽,和為寶寶設計的智慧陪伴機器人等。總之,隨著技術的進步,各種各樣的智慧產品正在變得越來越豐富。而隨著智慧家居市場的擴大,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美國初創企業瞄準了這個領域,並成功取得融資。據 CBInsight 的調研結果顯示:在美國,智慧家居領域的初創公司所獲取的早期融資(種子輪或者 A 輪)金額佔全部早期融資年均總交易額的比例,已經從 2011 年的 52% 上漲到現在(2016 年上半年)的 74%,增長率達到 22 個百分點。此外,成功拿到初輪融資的初創型智能家居公司數量也在持續增長,從 2013 年的 16 家,已經上漲到 2014 年以來的年均 25 家公司。這裡,CBInsight 收集了 67 家美國智慧家居領域的初創公司,並根據他們各自細分的產品領域,將其分成如下的 11 個類別。1. 智慧(音樂)家電這類公司的產品要嘛是透過網路連接進行智慧化控制和建議的家用電器,要嘛是各種音樂類智慧輔助設備。例如 Sectorqube 公司的 MAID Oven 智慧廚房助手,以及 Sonos 公司的智慧串流媒體音箱等。需要特別指出的是,Sonos 是目前融資最多的智慧家居初創公司。▲ Sonos 公司的智慧串流媒體音箱。▲ Sectorqube 公司的 MAID Oven 智慧廚房助手。2. 智慧控制類這類公司並不研發某一個或一種智慧家電,而是專門研發能控制其他各種智慧家電的控制器。例如 Peel 公司的全能遙控器、Ivee 公司的私人語音助手等。其中 Ivee 的廣告詞是「放在你家裡的 Siri」。兩家公司都獲得了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和Foundry Group 財團的投資。 ▲ Peel 公司的通用遙控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