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7 9 月, 2025

科技新知 醫療科技

Apple Watch 到底是怎麼監測心率的呢?這個問題一直被熱議。在馬上就有人拿到真機揭秘前,蘋果官網自己更新了支援頁面,解釋了 Apple Watch 的心率監測器如何工作。
醫學研究最大的困難之一是獲取足夠的臨床實驗樣本。對於這一點我稍有體會:讀書的時候本校醫學院每週都會發來招募研究志願者的郵件,大多數都被我直接扔進了垃圾桶。
鴉片,這個曾讓中國人淪為「東亞病夫」的禍首,現在竟然又堂而皇之進入中國?北京市區郊外的一座藥廠裡,自動輸送帶上正運送著一顆顆小藥丸,藥丸裡的主要成分不是別的,就是由鴉片提煉出來的可待因酮。
你知道攝取微生物(比如細菌),將會是健康飲食裡非常重要的一環,甚至成為未來時尚嗎?今年的美國化學協會全國會議暨博覽會 (National Meeting & Exposition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來自納許維爾的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研究人員向與會的 11,000 專家發表關於細菌與肥胖的新研究。
飯店有 5 星級評價,數幾顆星星一目瞭然,但醫院評鑑可就複雜多了,一般人可說霧裡看花,然而,若把醫院當成飯店評級,恐怕也會引起許多爭議,儘管如此,美國聯邦醫療保險 Medicare,卻仍然推出醫院的 5 星級評級標準。
當你身體不舒服上醫院,而醫生告知必須進一步抽血檢查時,是否感到害怕呢?這意味著必須眼睜睜看著針穿刺過皮膚,有時候還會感到針在皮下組織挑動直到突破血管壁,若不幸地,護士怎麼都找不到你的手腕靜脈時,甚至必須從手背上嘗試。
對醫師來說,並非當上主治醫師就結束學習,醫學上的學習沒有畢業的一天,而是必須隨時吸收新研究、新發展,日新又新,醫療體系之間彼此分享資訊也非常重要,隨著行動裝置興起,滿足這個需求的行動 App 也應運而生,如今 Figure 1 醫療影像分享 App 使用者橫跨 100 國,超過 40% 美國醫學生都仰賴這個分享服務,每日有 300 萬人次造訪,人稱「醫師的 Instagram」。
沒有人喜歡被針戳,但是生病了就萬不得已要打針。但是有群人是真的真的怕打針,對,他們就是傳說中的暈針患者。據 Journal of Family Practice 雜誌的調查,全美最少有五分之一的人暈針,其中大部分的人則選擇逃避打疫苗,但是疫苗是十分重要的預防措施,這毫無疑問會成為公共安全一大隱患。
家禽家畜養殖經常使用人類醫療相同的抗生素,長久以來,就有許多憂慮聲浪,認為這可能會導致細菌抗藥性增加,全球最大肉品生產商泰森食品(Tyson Foods)從善如流,宣布在 2 年內將逐步於雞隻停用人用抗生素,改用其他替代藥品。
威而鋼最初本來是開發為血壓藥物,沒想到對血壓效果不穩定,卻意外發現有重振雄風的功效,當場成為輝瑞(Pfizer)的金雞母,此後威而鋼也一直有新作用,包括可以讓切花挺立更久,還有研究發現威而鋼有助於緩和高山症,或可幫助燃燒脂肪,最新的發現是,威而鋼還能對抗人類自古以來的大敵: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