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7 9 月, 2025

科技新知 醫療科技

美國史丹佛大學的電機工持師利用五角大廈底下機構的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DAPRA)尋找炸彈位置的原則,發展出三度儀技術(tricorder technology),離運用在偵測癌腫瘤僅一步之遠,病人將可以省去侵入式檢查過程的痛苦。
你是否曾經想過,人若沒有了記憶,又沒有他人的幫助還能生活嗎?人類的腦袋極為脆弱,不管是腦部嚴重創傷、中風、或是阿茲海默症都有可能喪失記憶。雖然記憶的消失貌似找不回來的,但卻有一個叫做 Theodore Berger 的神經科學家,與他人持有不同的意見,極力地想透過電療的方式找出能治療記憶喪失的方法。
Kinect 的出現,讓消費級的機器首次能夠精準的辨識人類的動作。雖然一開始它只是做為一個主機的配件,但 PC 專用的 SDK(開發者工具包)讓它成為了許多人機互動應用的橋樑。似乎這些應用都和娛樂分不開,但你能想像 Kinect 已經是一名專業的物理治療醫師了嗎?
瘧疾為害非洲甚久,研究人員無不努力研究疫苗或是新藥來對付這頑強的寄生蟲。如今對瘧疾研究者有好消息,英國政府內閣大臣 George Osborne 宣佈一筆 10 億英鎊的瘧疾研究資金,將與蓋茲基金會合作,一同打繫瘧疾。
11 月 23 日美國最大製藥商輝瑞公司正式宣布,董事會批准了與愛爾蘭肉毒桿菌製造商愛力根(Allergan)的合併意向,交易金額為 1,600 億美元,為醫藥史上最大,也是史上第二大購併案,僅次於 2000 年英國電信巨頭沃達豐集團收購德國行動網路提供商曼內斯曼。
由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英國捷利康公司於 1999 年合併而成的大型英瑞合資製藥公司──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於 11 月 20 日宣布與於歐洲排名第一的法國藥廠賽諾菲(Sanofi),將共享具有 21 萬筆化合物的專屬資料庫。
自從 Apple 推出 Apple Watch 以後,媒體開始關注智慧穿戴裝置,也有專家指出醫療科技將會是下一個產業新秀。於 2015 年 11 月 19 日由工研院與資策會共同舉辦的《解密未來健康商機》,邀請產學界的專業人士,一同分享目前台灣醫療科技的現況技術與發展方向。未來,面臨少子化與高齡化社會的問題,穿戴裝置的醫療科技將會扮演重要的照護、陪伴角色。
對於有腦傷和特定腦疾病的患者來說,透過移植晶片手術,就能夠刺激他們的腦部神經,並影響其看事物的觀點、心情、和行為,在醫學上也是一個非常有突破性的發展。未來在藥物治療上,也有可能與現在完全不同,因此,有許多藥商將他們的生意頭腦動到頭骨植入物技術上,認為未來藥物的商機潛力無限,研發新型藥品將有可能成為工程師與駭客特別關注的重要領域。
未來的穿戴式裝置將有機會「印」在你的皮膚上,因為一家位於美國德州的蕊體設計和開發公司 Chaotic Moon,發明一款高科技的刺青,名叫「Tech Tats」。Tech Tats 實際上就是可黏貼的刺青,像是手臂浮雕的花紋。因為它們含有電子零件,包括一個微控制器和 LED 燈,所以 Chaotic Moon 的 CEO Ben Lamm 也稱它們為「新穿戴式裝置」。
三星(Samsung)集團旗下生產藥物的三星生物製劑公司,上週宣布將在韓國仁川附近的松島市建立新的製藥工廠,啟用後將增加一倍的產能,使三星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醫藥代工公司,該工廠預計 2018 年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