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6 9 月, 2025

科技新知 醫療科技

對於等待器官移植的人來說,最大的難題是要等其他人士捐贈出合適的器官。不過這個問題在不久將來或可解決,因為最近有研究人員成功透過人類組織,並以 3D 列印技術列印出人類幹細胞,如此即表示將來或可以利用這種技術去製造出替代用的器官,無需再依賴捐贈者的協助。
色素性視網膜炎(Retinitis Pigmentosa,簡稱 RP)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世界上大約每 4,000 人就有一人患有此病,大部份患者從青少年時期就會發現出現夜盲、視野變窄等症狀,看的到正前方景物,但略偏左右的視野就無法看見,到最後還有可能因此完全喪失視力。然而,來自南加大的研究團隊最近研發了一個新的植入物,將能幫助患有 RP 的病患改善觀看時的影像解析度。
醫療生技產業最大的獨角獸之一、矽谷新創公司 Theranos,過去為了維護「商業機密」鮮少公布實驗結果,因此頻頻遭受學界質疑該公司的血液檢測是否準確,而《華爾街日報》近日指出,Theranos 血液檢測的準確性、不符合該公司宣傳的疑慮,也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等相關單位介入調查。
還記得瘋狂實驗室 Google X 的「前」明星級產品 Google glass 嗎?2012 年 4 月,Google 聯合創始人 Sergey Brin 於舊金山的活動上配戴亮相後,掀起了全球人對「可穿戴智慧顯示裝置」的崇拜,影響的層面涵蓋教育、時尚,甚至治安。可惜後續涉及隱私權、價格高昂,一般使用者需求定位不明,產品沉寂了好一陣子,然而,Google Glass 帶來關於「人機交互模式」的想像,依然是熱門的發展題材,比如它擴增實境的功能,根據《彭博商業周刊》報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一家醫學中心,醫師開刀時配戴 Google Glass,讓遠端醫生能同步觀看手術過程。
在經過數年的協商與研究後,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以下稱為 FDA)取消了「同性男子發生性關係後終生不得捐血」,並將發生性關係後不得捐血的限制時間調整為 12 個月,而這也被視為是同性戀(事實上雙性戀也在禁令中)團體爭取的一大勝利。
圖靈製藥(Turing Pharmaceuticals)炒作弓形蟲症感染用藥達拉匹林(Daraprim)引起眾怒,不過該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馬丁(Martin Shkreli)卻因為另案被捕,如今圖靈製藥群龍無首,面臨縮編,並尋求接班人。
繃帶下的傷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未來可能不用拆開繃帶就能知道了!來自英國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的研究者在 Toby Jenkins 博士的帶領下,研發了一種繃帶可以在病患傷口受到感染時顯示綠色螢光。
許多科學家相信他們在了解人類智力運作的領域上,做了許多透徹的研究,也有非常大的進步,他們也一致認同,基因的遺傳一定也在這個機制中,扮演了一些重要的角色。然而,科學家至今還是無法研發出能控制人類智力運作的基因,雖偶有幾人聲稱自己能做到,但最後還是打退堂鼓。因此,倫敦帝國學院的神經學顧問 Michael Johnson 和他的同事提出了一個全新理論,將可能以不同角度詮釋人類智力運作機制。
Nature 期刊公布 2016 年科學領域的 11 項發展重點,其中火箭發射、碳捕抓、重力波等議題都入列,有些能改善人類當今所遭遇的問題,有些能讓我們更了解宇宙的起源。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的陳俊榮教授及管泓翔博士後研究員等人,與馬來西亞理科大學合作進行跨國研究,耗時 4 年,運用蛋白質結晶學方法,利用台灣光源(Taiwan Light Source,TLS)及日本春八同步加速器光源(SPring-8),首度解析出傷寒沙門氏桿菌(Salmonella Typhi)「外膜蛋白質 ST50」的三維結構,並發現傷寒桿菌藉由 ST50 將抗生素排出菌體外以產生抗藥性的關鍵機制,研究成果登上國際知名期刊《科學報導》(Scientific Re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