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5 9 月, 2025

科技新知 醫療科技

你有想像奈米粒子變身抗癌新藥嗎?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院(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化學家成功合成了一種樹突狀的奈米微粒。這種特殊的奈米微粒解決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突破的難題──能夠在不會傷害到肝臟及其周圍組織的情況下,將抑制腫瘤生成的藥物傳送到受癌症感染的肝臟。這個發現刊載在國家科學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泰博從代工醫療器材,到現今擁有百項專利、自有品牌,客戶遍布全球, 被稱為「醫材界的聯發科」,總市值也站上百億元大關,為台灣醫材業寫下新篇章。
大腸直腸癌的檢測往往因過程繁瑣與具侵入性而讓人心生畏懼,因此儘管早期篩檢早期發現能提高存活率,仍有超過一半的確診案例已經是第三、第四期,預後狀況不佳。合度精密生物科技宣布其突破性大腸直腸癌的血液檢測產品,透過專利 CMx® 檢測平台,能在早期就偵測出大腸直腸癌,準確度高達九成以上,將癌症治療由目前昂貴、棘手的晚期治療,推向較可能治癒的癌症早期階段。
德國科學家發現一種藏在人類鼻子的細菌會產生一種抗生素,能夠殺死數種危險的病原體,包括超級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
就在 7 月生技月前夕,總部設在新加坡、資金來自外國法人的新藥公司亞獅康(ASLAN),宣布來台申請股票上櫃。若成功,將是台股史上第一檔純外資生技股。
還記得 2014 年的「冰桶挑戰」嗎?當時全球各地的人們都拿起裝滿冰塊的水桶從頭上淋下,目的就是要表達對「漸凍人」的關懷,然而當時不少人質疑這項活動只是「讓人自我感覺良好」的短暫熱潮,對實質幫助不大。
高層的動向有時候會揭露出公司的發展趨勢。據外媒 Tech Crunch 報導,日前蘋果高級副總裁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資深副總裁加入了 Illumina 公司的董事會。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全球第 3 大製藥公司葛蘭素史克 (GlaxoSmithKline,GSK) 1 日宣布,已經與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的 Verily Life Sciences 達成協議,將聯合成立名為 Galvani Bioelectronics 的新公司。該公司未來的主要業務將專注生物電子醫療技術的研發,並且預計在未來 7 年內,開發出全世界上第一款通過人體電子信號來刺激神經的「電子藥」。
「動物試驗」是生技醫藥產品開發過程的重要環節。從初期的藥物篩選,到最終通過動物試驗,成為具臨床實驗價值的潛力產品,成功率僅約萬分之一。在人類對新藥需求刻不容緩的當下,動物試驗對於藥物開發的成效具有關鍵效應。
治癒任何疾病的最好方法是什麼?當然是把它扼殺在搖籃裡。「早發現早治療」已經是老生常談,但要準確監測疾病又談何容易?不過現在,IBM 這枚小小的晶片就能夠幫我們檢測出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