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30 8 月, 2025

科技新知 醫療科技

近日,晶片巨擘 ARM 開發出一種大腦晶片,該新型晶片可植入人頭骨。 晶片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幫助腦和脊椎損傷的病人,不僅可「刺激」人執行工作,還能夠接受感官回饋的資訊。不過這個產品仍處於初級階段,需要等待一些時日才能看到實際應用效果。
電商大廠亞馬遜(Amazon)在稱霸零售業後,又轉戰服飾業讓百貨業者風光不再,如今外媒傳出亞馬遜似乎又有了新目標,未來可能將跨入醫療保健市場,開始進行網路「賣藥」。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拉雪橇、牧羊、導盲、陪伴、緝毒、搜救,狗的本領可不僅於此,牠們也可能成為人類對抗癌症的最佳戰友。
史丹佛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人類新生兒的 「 臍帶血 」 中的組成分不但能活化已老化的小鼠腦功能,也能改善其認知功能(註 1) 。此發現已於今年 4 月刊登於《自然》期刊網站上,並有機會發展出治療因老化造成的心智功能衰退新藥。
當一種治療方式只有短暫的功效時,它便無法對患者的生活進行足夠的改善,這也是為何這項來自美國邁阿密大學糖尿病研究機構的發現如此令人振奮──持續產生胰島素的人工胰臟以及移植目的地的理想部位。
近日,澳洲國立大學(ANU)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新材料,它可以成為腦細胞的「培養皿」,在這裡腦細胞可以生長並生成預設的迴路,讓曾經只存在於概念中的「神經義肢」成為可能,未來人類大腦也可以用上「人工零件」了。
1940 年代發現盤尼西林後,全世界可說邁入抗生素的黃金時期,然而,這幾年來除了過度依賴抗生素造就超級細菌,部分抗生素也正面臨全球短缺的危機,甚至導致過去能治療的疾病捲土重來。
漢達生技宣布 FDA 已核准原廠為 AstraZeneca 公司 EROQUEL XR Extended Release Tablets 首發學名藥產品。該藥品是一種精神調節劑,臨床使用於精神疾病引起的相關症狀。 
全球第二常見的癡呆形式叫做血管性認知障礙,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病因通常來自血管受損,血液不再流入大腦時,就會出現癡呆症狀,常與高血壓和心臟病有關。現在研究發現只要走路就可以明顯改善大腦的運作能力。
丹麥這個北歐國家社會福利制度是全世界第一,從小到大學費全免,工作機會充足,貧富差距極小且治安良好,在聯合國的世界幸福報告中總是名列前矛(註 1)。但令人意外的是,丹麥人癌症的比例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嚴重(註 2),每三人就有一人會得到某種癌症,其中只有 60% 在診斷出癌症後能活超過 5 年。但如果你對丹麥人的生活習慣有所認識,也許會發現這其實理所當然的。丹麥人抽菸、喝酒以及少運動的習慣,都是造成他們癌症發生率居高不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