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21 1 月, 2025

科技新知 醫療科技

研究人員今天表示,人類能透過其他人被病菌感染兩小時後所拍下的照片,看出他們受到感染,表示這種能力能讓自己染病的風險降到最低。
刊登在《皇家學會界面期刊》(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的研究報告指出,臉書(Facebook)帳號、電話通聯能夠用來找出最佳疫苗注射人選,阻止疫情爆發。
談到減肥,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經驗,也都聽過百百種關於減肥的建議,其中「久坐不利減重」的說法應該許多人都曾聽過,而近日一項新的研究對此給予更有力的證據。
拜「分子生物學」以及「生物醫學」研究之賜,藥效比傳統化學藥物更好、副作用更少的「蛋白質藥物」陸續誕生問世(註 1)。但許多蛋白質藥物儲存時都必須特別小心,一定要低溫冷藏才能維持藥效,若保存不當藥效降低而未發覺,將嚴重危害服用藥物的病患生命安全!最近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將「胰島素」接上醣類聚合物(glycopolymer)的技術,使胰島素儲存時的穩定性更提升。
南韓廠商在 OLED 市場占最大宗,技術研發上也不斷突破,南韓科學技術院(KAIST)近日成功在比髮絲更纖細的纖維上裝置 OLED,未來可將技術應用於穿戴式裝置,打造更加彈性與輕薄的智慧裝置。
過去在腎臟發現小型腫瘤時,為了判定是惡性還是良性,侵入式的組織活檢是必須的,但德州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研究中心(UT Southwestern)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方式,未來有望能在活檢前協助確認腫瘤組成。
經常有報導指出,補充腸道「益生菌」可幫助改善體質、提升免疫力,對減輕過敏、緩和腸胃不適,甚至是治療憂鬱症及自閉症都有效果(註 1)。有趣的是最近科學家在小鼠以及人體實驗都觀察到,充分運動就足以使腸道好菌明顯增加,提升腸道抵抗力。
過去,分析 DNA 的裝置相當占據空間、分析過程相當繁複且花費相當高昂。 自 1990 年代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至今已投入至少 5 億美元、超過 20 年的漫長努力,如今人類基因體定序已有相當完整的研究成果,基因分析裝置設備也精進至占據較小空間且有更佳效能,然而目前這些設備仍要價百萬,無法普遍設置,也因為如此,許多研發正積極地進行,目的就是創造出更小、更經濟的核酸定序裝置。
40 年前(1976 年)伊波拉病毒在剛果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DRC)的亞布庫村落首次爆發,直到現在仍讓人聞風喪膽。2014 年到 2016 年,於西非再次爆發的伊波拉病毒殺害了高達 1.1 萬多人,且許多生還者都面臨嚴重的健康問題。
比爾蓋茲最近表示,貧困的人如果能以養雞維生,不但有了食物來源又會有一筆收入,生活就能有所改善。最近日本的研究人員更以「基因工程」技術創造出極有價值的母雞,牠們所下的蛋含有能治療包括癌症等重大疾病的「蛋白質藥物」。這項技術可望大幅降低治療這些病症的醫藥費。研究團隊期許這項創新的技術能將蛋白質藥物的價格減少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