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 1 月, 2025

科技新知 醫療科技

生物相似藥產業市場規模成長驚人,在原廠企圖以專利官司來嚇阻國際生物相似藥大廠時, 台灣仍有時間迎頭趕上,未來在生物相似藥的市場將可搶得一席之地。
怎麼吃才健康?飲食適度減少熱量攝取,能降低生物體內「生長荷爾蒙」及胰島素的濃度(註),進而延長許多生物種類的壽命。至於減少熱量攝取能否延長靈長類、人類的壽命仍存有爭議,原因可能是人類飲食組成較複雜,而不同的食物組成(澱粉類、脂質或蛋白質)對體內生長荷爾蒙與胰島素水平各有不同的影響力所致。
手機輻射對人體到底有沒有害,至今科學界尚未有共識,但諸多科學家告誡民眾最好遠離手機。美國國家毒理部(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NTP)最新老鼠實驗結果發現,手機輻射會在雄性老鼠心臟與腫瘤罹患率增加,但雌性老鼠無顯著反應,且暴露在輻射中的老鼠大腦額皮質出現 DNA 損傷,這是科學家過去認為不可能發生的結果,證明手機輻射的確會影響老鼠的生物機能。
「基因」是遺傳的基本單位,每個基因透過 DNA 編碼,儲存了要合成相對應蛋白質的資訊。染色體是細胞內記錄遺傳訊息最主要的構造,人類細胞至少有 3 萬個基因的 DNA 編碼儲存其中,不同的基因各具特殊功能。當基因要發揮其功能時會依據這些 DNA 編碼,透過細胞內「轉錄」(transcription)及「轉譯」(translation)機制,合成該基因代表的蛋白質。
專利連結的制度起源於 1984 年美國的 Hatch-Waxman Act(以下簡稱 HWA))這一部法案。當時的美國藥品市場係為被原研藥(常又稱為原廠藥品)所壟斷,原研藥的銷量占比在當時高達 86%(註 1),換言之當時普遍缺乏一般大眾的經濟能力可負擔的藥品供治療所需。
談到擴增實境(AR),許多人想到的都是遊戲相關應用,但其實 AR 的醫療應用也持續在積極開發。英國聖瑪麗醫院(St Mary’s Hospital)團隊近期就首次展示如何在微軟 HoloLens 協助下,成功在患者身上完成下肢血管重建外科手術。
吃了那麼多年薯條,從沒想過有一天,它能跟治病扯上關係,況且可治癒的還是讓年輕人避之唯恐不及、中年人困擾不已的病症──禿頭,這聽起來就更讓人意外了。
蛀牙總是杳無聲息來襲,若民眾沒有養成定期看牙醫的習慣,往往等到細菌蛀蝕到內部才驚覺疼痛難耐,此時這顆牙齒只能進行根管治療並宣告陣亡。好消息是,許多研究人員正在研發以幹細胞對付細菌的新型填充物,可以重生受損牙髓並讓牙齒回到健康狀態,新研究預計這種治療方法 10 年內就可以推向市場。
俗話說以毒攻毒,如果利用科技發明一些有助對抗疾病的病毒,豈不是殺盡對人類有害的細菌與病毒?英國有科學家成功合成一種僅 20 奈米大小的病毒,能夠貼附於耐藥性細菌,對其進行攻擊,這項研究將有利以後的疾病治療與製作更好的藥品。
所有癌細胞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持續不斷增生。傳統的癌症化療藥物即是針對此特性毒殺它們。但人體內有許多正常細胞也需要經常性進行細胞增生,才能維持器官組織功能運作,因此化療藥物也會傷及這些正常細胞,造成不小的副作用。事實上,發生於不同器官的癌症其成因不盡相同,甚至同樣稱做肺癌,在不同病患身上卻是由不同「致癌基因」(oncogene)引起的。「標靶藥物」(targeted drug)的概念,即是鎖定不同病患體內癌細胞各自的弱點(通常是致癌基因)予以攻擊,目的是給予病患最佳的治療效果,並造成最小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