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3 1 月, 2025

科技新知 醫療科技

「 太平洋紫杉醇 」(Paclitaxel)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抗癌化療藥物,已廣泛運用於治療多種癌症。但最初的藥物配方為了克服水溶性差的特性,添加了易引起過敏反應的成分。中央研究院的吳漢忠研究員率領的研究團隊,研發利用 「 微脂體 」(liposome) 包覆太平洋紫杉醇,取代不好的添加成分,結果不但維持藥物療效也減少了副作用,研究成果已刊登於今年 9 月的 《國際腫瘤學期刊》(Internatioanl Journal of Oncologyt)。
義大利坎迪奧洛癌症研究院(Candiolo Cancer Institute)Simona Corso 博士研究團隊發現,癌細胞長期培養於含抗癌 「 標靶藥物 」 的培養液中,新陳代謝會發生改變並分泌更多乳酸。這些乳酸會刺激癌細胞周圍的 「 間質細胞 」(註),使其 表現出更多生長因子,增強癌細胞抵擋標靶藥物毒殺的能力,這使癌細胞對標靶藥物產生 「 抗藥性 」 。他們也在動物實驗證明,以藥物抑制癌細胞分泌乳酸,可削減癌細胞的抗藥性。研究已於今年 8 月刊登於指標性科學期刊 《細胞新陳代謝》(Cell Metabolism)。
距今一個世代以前,科學家普遍認為人只要進入成年期,大腦就會停止產生新的神經細胞(nerve cell)。但 20 年前,科學家反駁這個負面想法,表明成年人大腦事實上有自我回補的功能。這個發現也許能提供對抗抑鬱症和阿茲海默症等疾病的方法。
俗話說得好,薑還是老的辣,面對近年來超級細菌橫行肆虐,科學家現在已從北愛爾蘭的民間療法中發現一種古老細菌,可以有效殺死令人頭痛欲裂的 4 種超級細菌。
當科技產品輕薄化,智慧穿戴式裝置發展愈漸成熟,人們開始時時記錄自己的身體數據,從心律、步行數到睡眠成效,糖尿病患者會記錄血氧,高血壓患者則要記錄血壓,但你有沒有想過要記錄「呼吸」?
根據全球市場研究機構 TrendForce 生技產業最新報告指出,隨著消費者對醫療處置、健康管理的意識抬頭與要求提高,加上電腦運算、數位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跨領域整合,帶動全球醫材市場穩健成長。2018 年全球醫材市場規模預估達 4,442 億美元、至 2023 年產值將成長至 5,776 億美元,2017 年至 2023 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 5.4%。
就像 Facebook、Google 這些科技公司需要更多數據了解用戶,醫學界近 10 年來也致力於建立「生物資料庫」,希望能探索人類的基因密碼與疾病之間的關聯性。
美國跨國製藥企業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 )1 月 3 日宣布以現金+股票收購賽爾基因公司(Celgene ),交易金額高達 740 億美元,將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藥企購併案。
在藥物成癮治療中,過去認為預測對象是否會復發是不可能的,然而史丹佛心理學家認為他們已經找到了可能的線索,至少像古柯鹼(cocaine)和安非他命這樣的興奮劑來說,大腦獎勵機制的活動可能會是關鍵。
現行的藥物已有許多是「抗體藥物」,例如用於治療癌症的「癌思停」(Avastin),用於風濕性關節炎的「 莫須瘤 」(Rituximab) 及癌症免疫治療用藥「吉疏達」(Keytruda)等。全球單株抗體的銷售額 2017 年高達 1,000 億美元且仍呈成長趨勢,可見抗體藥物已是現代醫藥重要一員(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