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6 1 月, 2025

科技新知 醫療科技

健康意識抬頭,加上今年疫情推波助瀾,再度燒旺智慧手錶等穿戴產品商機。蘋果、三星及 Google 擬收購的 Fitbit 等品牌商均積極研發、導入健康偵測功能,將搶奪穿戴市占視為布局智慧醫療的前哨戰。
美國銀行(BofA)預測,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疫苗上市後,美股將迎來「巨大頂部」(big top),科技股稱霸之日可能告終,該如何為此布局?高盛認為,屆時美股將有大輪動,七大產業將翻紅。
法新社 5 日報導,就在全球對抗一個世紀來最嚴重流行病之際,2020 年的諾貝爾獎(Nobel)將從醫學獎揭開序幕。
美國總統川普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他今天冒著風險搭車暫離醫院,在支持者面前意外亮相,想破除病重傳聞,而醫療團隊對川普病況說法反覆,選前關鍵時刻恐賠掉民主信賴。
2020 諾貝爾生醫獎在 10 月 5 日揭曉,由病毒學家 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 和 Charles M. Rice 獲得殊榮,三人發現並證實 C 型肝炎病毒的存在,協助後續診斷及抗病毒治療開發。
可曾想過,反覆心理壓力除了造成焦慮、憂鬱等心理問題,竟然也會造成生理慢性全身疼痛?中央研究院 5 日與科技部舉行記者會,宣布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陳志成研究員,與轉譯醫學學程博士生、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洪志憲主治醫師共組研究團隊,找出纖維肌痛症可能的致病機轉及關鍵抑制劑,未來可望於纖維肌痛症的臨床治療。研究論文已於 9 月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國際風濕免疫科》(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美國 5 日要求國際及世衛疫情應對獨立調查小組,需在 2021 年世界衛生大會前提出調查報告,讓會員國可以針對改革世衛等議題盡早達成共識。
輝瑞(Pfizer)及德國藥廠 BioNTech 合作研發的新冠肺炎(武漢肺炎,COVID-19)候選疫苗,因初步臨床實驗結果顯示,成人在接種疫苗後產生關鍵的免疫反應,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10 月 6 日決定加快核准程序,只要實驗產出的安全數據達標,就會快速予以授權。
癌細胞轉移並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會嚴重影響人體正常運作,據估計,「癌轉移」(cancer metastasis)是 90% 癌症死亡原因,抑制癌細胞轉移,無疑是避免癌症病患死亡極其關鍵的一環。美國芝加哥大學科學家最近發現能減緩大腸癌轉移的新標靶:透過小分子藥物活化癌細胞的「分子馬達」後,能凍結癌細胞移動能力,進而抑制癌細胞轉移。
人體各種器官組織都有功能,雖然人們對體脂肪總是欲除之而後快,但它其實有多項正面意義,例如它能在發生碰撞時提供緩衝避免受傷,飢餓時提供能量來源或是低溫環境下幫助維持體溫以防失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