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8 1 月, 2025

科技新知 醫療科技

位於腦幹後方的小腦在人們生活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與人體感知、運動、思想或情感功能都息息相關,透過使用最新儀器掃描,科學家現在更加掌握小腦的組成以及功能,也發現雖然被稱呼為「小腦」,但小腦其實一點也不小。
新生兒在出生後都會檢測聽力,但若聽力異常,通常都會等到一個月後才會再檢測,往往錯過黃金治療期。科技部 13 日指出,榮總團隊利用一滴血、一滴唾液的基因檢測方式,優化先天性聽損快速篩檢模式,可在 7 日內完成初步診斷,效率是全球之冠。
疫情期間戴口罩可阻隔病毒,卻也讓聽損朋友無法辨識嘴型溝通,在紡織所、台灣康匠及權和機械的努力下,台灣口罩國家隊催生透明口罩,預計今年底產線半自動化,預估 2021 年進入量產。
目前各國加速開發武漢肺炎疫苗,全球引頸期盼疫苗盡快普及化。先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樂觀預估,美國可望在 11 月大選前啟用疫苗,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專家直言,疫苗 11 或 12 月前獲得核准的機率非常低,不太可能如川普所願。
2020 年的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讓人措手不及,全球各國的經濟生活都受到巨大影響,在小心做好防疫措施之餘,人們心中恐怕都有同樣的疑問:疫情究竟什麼時候會結束?
美國生技公司 Moderna 與美國政府達成疫苗預購協議。美國總統川普 11 日宣布,美國政府將向 Moderna 購買 1 億劑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交易價格約 15 億美元。消息公布後,Moderna 盤後股價大漲逾 10%。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核准「全球首款」新冠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苗,這使避險需求降溫,美國公債價格大跌、殖利率跳升,進而衝擊金價大幅拉回。
雖然目前正在研發的 2019 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中,尚未有任何一款在臨床試驗證明有效,世界各國仍已下單預購至少 57 億劑疫苗。
為了控制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俄羅斯近日率先批准國內生產的新冠病毒疫苗「Sputnik V」,預計將於 10 月起大規模接種,然而由於疫苗未經三期臨床試驗,如此匆促的決定也引起全球科學家的關注,齊聲警告貿然施打可能存在的風險。
美國疫情不斷延燒,但是當地只有 2 家公司獲得聯邦政府緊急許可,可生產快速篩檢的抗原(antigen)試劑組,供給極度吃緊。南韓生技藥廠 Celltrion 相準機會,準備在美國開賣篩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