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 1 月, 2025

科技新知 醫療科技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目前已知最早的確診病例是 2019 年 12 月由中國向世衛組織通報,但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病毒似乎早在那之前就已經入侵各國。
據外媒報導,AI 預測分析平台 Clew 宣布,其用於 ICU 的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預測性篩查工具已獲得美國 FDA 的緊急使用授權。
武漢肺炎讓民眾不外出上班、上課、看病,雖然諸多不便,卻也發現許多遠距服務已經到位,疫情改變大家的習慣後,未來還可望有更多新應用出現。
新冠病毒(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持續蔓延,世界衛生組織(WHO)21 日新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 24 小時內新增確診病例激增超過 183,000 例,為史上最大單日增幅。
新冠病毒(武漢肺炎,COVID-19)已經流行半年之久,至今許多國家疫情還在高峰,甚至有些國家出現第二波感染跡象。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早在去年秋天就開始出現病例,新冠病毒糾纏人類的時間比想像還要久,現在人類只能寄望疫苗,但一位義大利傳染病專家說,這個病毒正在失去力量,可能疫苗開發出來之前就消滅了。
國光生物科技今天舉辦股東常會,董事長詹啟賢在股東會宣布,已率先提出新冠疫苗一期人體臨床試驗申請案,如果一切順利將在今年 8 月開始收案。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預料今年秋天上市,美國國安顧問兼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前首席科學家 Luciana Borio 表示,如果疫苗真的出爐,所有民眾能立刻施打的可能性不高,將有優先順序。她也指出,近來醫學臨床測試的標準降低,許多疫苗研究充滿瑕疵,無法確認安全性和效用。
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前所未有的體驗,但科學家發現,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的來襲,一些人的免疫系統似乎就是能比其他人更快做出反應。
武漢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治療又露出一絲曙光了。根據牛津大學領導的研究,低劑量的皮質類固醇「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降低重症患者死亡率有良好表現,由於地塞米松相對便宜且易取得,或可成為挽救重症患者的選擇。
武漢肺炎(COVID-19)已知會導致呼吸道感染,甚至可能造成肺部及心肌損傷,最新研究發現,近半數武漢肺炎住院患者都曾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可以說是對神經系統(包括大腦、脊髓和神經)構成全面威脅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