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 1 月, 2025

科技新知 醫療科技

近日美國 FDA 已發出公告撤銷了羥氯喹等抗瘧疾藥物用在治療 COVID-19 患者,如今 WHO 也正式停止了相關試驗,稱沒有必要再繼續進行研究。
武漢肺炎重創全球,至今疫苗尚未問世。不過,新加坡國防研究機構團隊已發現 5 種抗體可望發展成有效療方,加速患者康復;最快未來幾個月內就可開始人體臨床試驗。
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各國盡力研發速度更快、更方便的快篩試劑。中研院團隊在短短 19 天內找到可檢測病毒抗原的抗體,可應用做為快篩試劑。不過,快篩和傳統核酸檢測有什麼差異呢?為什麼能在 19 天達到任務,背後有哪些生技平台的貢獻?你知道抗體不只用於快篩,還可用來開發治療藥物嗎?中研院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生醫轉譯研究中心代理主任吳漢忠(見首圖),為民眾一一解惑。
武漢是新冠病毒(又稱武漢肺炎)起源地,年初疫情爆發時,當地醫護人員直接暴露在染疫患者中,產生對抗病毒的抗體。中美科學家推測這些醫護約有 25% 染疫。不料新研究發現,到了 4 月,這些人僅 4% 仍有抗體。他們的結論是,人類或許永遠沒辦法對武漢肺炎免疫。
華爾街日報報導,根據加州公共衛生部 18 日的新指引,加州人在任何室內公共場所、大眾運輸工具和室內無法維持 6 英尺距離等高風險環境中都必須戴口罩或遮臉。加州州長 Gavin Newsom 發聲明稿表示,太多人沒有遮臉,這危及加州對抗疾病取得的進展。
全球高度關注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研發進度,希望疫苗問世後,能徹底解決疫情。對此,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席科學家 Soumya Swaminathan 表示,今年全球可望產製數億劑武漢肺炎疫苗,並在 2021 年底前達到 20 億劑的生產量。
根據今天刊出的研究顯示,人體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康復後,體內的抗體恐只能維持 2~3 個月,尤其無症狀感染者,抗體維持時間會更短。
隨著戴口罩成為全球防疫的新規範,人們也開始感受到傳統口罩的不便之處,為此瑞士科學家提出一種全新的「透明口罩」設計,在具有透氣、阻隔病毒效果的同時也能不完全遮擋佩戴者臉部,預期最早將可於 2021 年初問世。
人體免疫系統是最強大的抗癌工具之一,但偶爾也需要點額外幫助。澳洲 Peter MacCallum 癌症中心(Peter MacCallum Cancer Centre,Peter Mac)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召集更多不同類型的免疫細胞來攻擊腫瘤細胞。
英國電訊報 14 日獨家報導,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Anthony Fauci)受訪時表示,疫情危機還沒有結束,疫苗開發出來前,旅行禁令可能持續實施。他說,取消旅行禁令可能用月而不是週來衡量。正常情況下,每年約有 380 萬名英國人訪問美國,造訪紐約、洛杉磯、佛羅里達州和拉斯維加斯等度假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