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動畫產業長期面臨發展困境,無論產量或質感都跟日本、美國有著不小差距。但不管現實環境有多艱辛,仍有一群年輕人為了實現夢想,奮力創作屬於台灣自己的原創機器人科幻動畫《重甲機神 Baryon》,而且其質感與成熟度完全可媲美日本動畫,證明台灣也有製作優質動畫的人才及實力。
英特爾(Intel)近年來積極跨入創新科技領域,旗下投資與併購事業部門英特爾投資(Intel Capital)去年投資多間新創公司,總金額超過 5 億美元。現在更進一步布局機器人領域,宣布投資服務型機器人新創公司 Savioke。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公司發言人證實,對 Google 機器人部門進行重組,併入 X 實驗室,Nokia 前高階主管 Hans Peter Brondmo 將主管 Google 機器人業務,該部門由 Android 之父 Andy Rubin 一手創辦,他從 Google 離職後機器人部門後,該公司一直沒能找到他的替代者。
15 日小米召開名為「2016 小米鬧天宮」的年會,對過往一年取得的輝煌成績以及不足之處做出總結,雷軍在會上發表了 3 個重點:1. 組建「特種部隊」做好小米 5,2. 堅持「去 KPI」的戰略開心就好,3. 籌建小米探索實驗室,研究今天最前沿的技術和方向。
Netflix 在世界多國提供網路隨選串流影片,在全球已有超過 7,000 萬訂閱者,更在幾個星期前正式登陸台灣,將公司的版圖擴大,而正是因為有創辦人 Reed Hastings 的精準觀察和決策,今日的 Netflix 才能如此成功。Hastings 近期更提出對人工智慧的見解,認為跟一些人比起來,他比較不擔心人工智慧在未來對人類可能造成的威脅有多大。
還認為自己夠聰明、不會被機器取代的人,可能得再想想!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最新研究報告顯示,機器人成本愈來愈低,過去 10 年下滑 27% 後,未來 10 年還將續跌 22% ,對雇主來說,聘請人類員工已不再划算,預估到了 2025 年,全球有 45% 的製造業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遠高於當今的 10% ,人工智慧(AI )、物聯網(IoT )的崛起只會讓趨勢發展的更迅速。
近日東芝公司製造了一款巨型機器人,用於福島核電廠 3 號反應爐的清理工作,這款可遠程操控的機器人能夠進入事故核心區,清除燃料棒組件。
隨著科技的進步,在接下來的 5 年內,全球各經濟體可能會有 500 萬個工作機會因此消失。據 2016 世界經濟論壇(WEF)近日公佈的報告指出,未來人工智慧、機器人及生物科技的發展,將會造成「第四次工業革命」,如同先前的工業革命一般,在為我們帶來更便利生活的同時,也顛覆了全球的經濟模式。
美國國防部底下負責研發軍用高科技的部門 DARPA 又有一項變態的新計畫,他想打造一個可以翻譯大腦的晶片,並植入在大腦中,讓大腦神經直接跟電腦溝通,該計畫名稱叫做「神經工程系統設計」( Engineering System Design,NESD)。
人類自兩百多年前進入蒸汽時代以來,大量運用機器提高生產力,改變了社會結構也帶動經濟成長。我們以為科技進步就會帶來繁榮,以為有機器人幫忙做事就會變得輕鬆,卻沒發覺機器人正從「工具」進化成「勞工」,將大規模取代我們的工作,造成未來薪資成長停滯、消費力下降、所得更不均。在科技高速進步下,我們的未來也將面臨重重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