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便利商店正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為了使這些商店更容易進行貨架商品的陳列與補貨,日本機器人公司 Telexistence(TX)特別開發了一種遠端控制機器人 Model-T。
軟銀集團旗下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因開發多款人型機器人而聞名,機器狗也對外向企業和消費級市場銷售。德國知名醫藥公司默克(Merck)也在製藥園區部署機器狗,替代工人完成部分廢物焚燒的巡查和處理。
外骨骼裝置能夠增強使用者身體機能,協助人們舉起難以想像的重物,被認為是許多產業的未來,如今這個未來也正逐漸朝著我們逼近。在近日 4,000 萬美元的募資成功後,美國機器人新創 Sarcos Robotics 已成功募得近 1 億美元的創投總額,這些資金將推動 Guardian XO 外骨骼裝置商業化,預計將在 2021 年推向市場。
知道冷暖、感受疼痛,再也不只是人類「專屬」了。 做為能讓機器人產生真實觸感的系統,電子皮膚大大提升了機器人的柔韌性和延展性,卻無法做到像人類皮膚一樣對疼痛有反應。不過,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近日宣布:透過設計 3 種功能完備的皮膚感受器,電子皮膚終於也能感受到疼痛刺激了。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10 日推動一項努力,尋求向私人公司購買月球上的礦業資源,宣布將向這些企業收購岩石、泥土和其他的月球物質。
科技不斷演進催生新一代機器人,不僅廣泛應用在工業領域,也跨出廠外用於非傳統製造環境,與人互動協作的趨勢逐漸確立,但安全性也成為一大課題。全球安全科學認證機構 UL(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現針對消費型與商業型機器人發布首個認證文件 UL 3300,加以評估確保機器人安全性。
由於「智慧機械」是行政院 5+2 產業創新政策之一,亦為帶動其他產業發展之重要基礎,使得科技部在智慧機械之推動不遺餘力。日前,科技部在 「2020 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 (TAIROS)」 開幕之際,亦透過會場中的 「科技部智慧機械創新館」 展示有關智慧製造的 5 項專案計畫,使學術界創意構想能落實於產業應用上,而這 5 項專案計畫也吸引了共 9 校 15 個計畫團隊菁英參與。
我們眼前有一個微米尺度的機器人,大小和草履蟲差不多,肉眼看不見的那種。
2020 年台灣機器人與與智慧自動化展(TAIROS)偕同物流展、3D 列印展等,於 8 月 19 ~22 日盛大開展,包含上銀、達明、廣通、所羅門,以及工研院等產官學研單位共襄盛舉,而產品發展上有部分也朝因應疫情的設計靠攏。 本篇文章將帶你了解 : 新冠肺炎造就非接觸技術精進,機器人設計朝防疫靠攏機器人需求動能受疫情推升,帶出軟硬商模全方位商機 這篇文章為深度內容,只有加入會員可以觀看 升級會員讓您暢讀無阻,即可查看此文章完整內容 立刻加入我們吧
後疫情時代下,製造業對自動化生產需求比起過去更加迫切,原本抱持的觀望態度也轉為主動,加快導入新科技落實數位轉型。今年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以「未來工廠」為主題,展出製造端到應用端的軟硬體設備與整合系統,包括機器人、3D 視覺辨識、AI 檢測等,都是當前企業需求增溫的重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