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生醫科學雜誌》25 年有成,見證台灣近代生醫發展歷程

33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科技部《生醫科學雜誌》25 年有成,見證台灣近代生醫發展歷程

科技部《生醫科學雜誌》(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JBS)創刊 25 年有成,這本國際性英文學術期刊由國內重量級學者擔任主編、副編,是台灣生醫科學領域的第一本刊物,也見證台灣近代生醫科學的發展史。值得一提的是,JBS 在 2018 年的影響係數(IF)為 5.203,在 ISI 收錄的 136 種全球研究與實驗醫學類期刊中,排名  20,不僅在我國歷年出版之學術期刊中獨占鰲頭,在亞洲亦極具代表性。

科技部也特別於今(4日)舉辦慶祝茶會,除由謝達斌次長主持外,現場亦邀請該刊歷任主編張傳烱院士、陳慶鏗國家講座教授、賴明詔院士及張文昌院士親臨致詞,藉由此機會分享刊務推展經驗。

科技部《生醫科學雜誌》25 年有成,見證台灣近代生醫發展歷程

張傳烱院士指出,1970年代以前台灣做生醫研究的學者很少將成果發表到國外學術期刊,但他知道期刊發表能提升整體的研究能量,因此開始推動升等必須要發 paper 到知名期刊的規範。後來他也看到很多台灣研究雖然做得好,卻因為語言關係或是遇到很兇的審稿編輯而卻步,導致國內研究被國外期刊所接受的比率很低,於是生醫界有共識要發行國內自有的英文學術期刊。1994 年 JBS 發行第一期紙本季刊,並與國外專業出版商合作,自 1996 年起改以雙月刊發行,2009 年則轉型以open access(開放存取)形式出版。

陳慶鏗國家講座則分享他當時接任的三個任務,承先啟後、立足台灣、放眼世界,在他擔任主編的期間,投稿數穩定增加,逐漸打開國際知名度。賴明詔院士則感謝科技部長期穩定對 JBS  的投資與國內外許多學者熱心的幫忙,都是促成這本期刊成功的主要因素。

《生醫科學雜誌》近 5 年共收稿 6,188 篇論文,刊載 460 篇,稿源來自歐、亞、美、澳等超過 110  個國家與地區,足見該刊不僅相當國際化,同時也顯現國內生物醫學基礎研究深具國際水準。

現任主編張文昌院士特別指出近年來 IF 成長迅速的主因,與每年兩期特別籌劃的 special issue(特刊)有關,這幾年主編與副編針對台灣生醫研究的強項,例如腸病毒、登革熱、B 型肝炎、免疫治療與神經退化性疾病發行特刊,甚至還邀請到諾貝爾生醫獎得主來撰稿。他也表示明年 IF 還會再提升,將吸引國內更多一流研究機構投稿。

在編輯委員上,除了邀請國內外生醫學者擔任副編輯外,並聘請美、日、荷蘭等國著名學者擔任國際編輯顧問,同時在美國與荷蘭分設地區編輯室,負責審查稿件並開拓稿源。另外,JBS 亦首開國內先例,與國外專業出版商 S. Karger 公司合作,由該公司負責編印與行銷,以拓展國際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