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啟動伊波拉防治機制,機器人診斷武漢肺炎患者避免院內感染

51

轉載從: Tech News 科技新報

美國啟動伊波拉防治機制,機器人診斷武漢肺炎患者避免院內感染

由於各類包括全球化運輸、過度開發、不衛生的飲食習慣等因素,人類數百年來一直受動物傳染疾病所苦,第一線的醫療人員更是受到這類疾病的威脅甚鉅,當年 SARS 的和平醫院問題還令人印象猶新。

而北美也曾受到 SARS 冠狀病毒的威脅,在第一例美國病例於西雅圖確診後,患者隨即送往華盛頓一家醫院的特殊病原體科,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記者會表示,為了避免這種疾病傳播爆發院內感染(非常有可能發生),醫生一直使用機器人診治這名病患。

根據該醫療中心的負責人喬治‧狄亞茲(George Diaz)接受《衛報》訪問時表示,他坐在 400 平方英尺的隔離病房外操作有攝影機、麥克風跟聽診器的機器人,以隨時確認患者的狀況,不需要透過醫護人員監看患者狀況,對醫療人員的風險極小。

根據狄亞茲的說法,特殊病原體科成立於 2015 年,主要是為了應付 2013~2015 年爆發的伊波拉病毒問題,員工與醫生都不斷受訓,為了應付可能收治的特殊傳染病病患。醫院是七個州立大型衛生系統的一部分,由數百家診所與緊急醫護中心組成,自從病患進入華盛頓州後,所有相關系統的機制都已啟動,同時也開始進行病毒相關研究,這些資料都會與衛生系統所有醫院共享。

但醫院目前只有兩間這樣的病房,預計還要擴增十間類似可使用機器人的病房,但是要應付大規模的感染問題,仍需仰賴公衛系統與機制。

當初 SARS 在台灣的疑似病例為 307 人,死亡 47 人,隔離 15 萬人,並在 2002~2003 年造成極大衝擊,第一個爆發院內感染而封閉的和平醫院,也成為許多人揮之不去的夢魘,這個事件也催生了台灣針對大規模傳染病的機制與相關流程。

科技不斷進步的情況下,許多病菌問題也開始不斷出現,醫院成為大規模傳染防治的重中之重,人們需要去醫院看病與診治,但卻有可能在醫院被傳染的風險,導致更大規模的傳染。

機器人就可在這種對人類風險極大的情況下展現優勢,雖然現階段還不可能減少醫護人員的工作(因為仍然需要人類操作),但能保障醫護人員的安全,對醫護人員逐漸減少的台灣就是極為有價值的投資,或許往後被稱為科技之島的我們,也可以考慮朝著這方向研究與開發。

1 月 23 日,中國政府從武漢開始禁止飛機、鐵路、巴士等各類交通工具進入武漢,稍晚武漢周圍的黃岡、顎州、赤壁,接下來再加上仙桃、潛江等城市也依照程度的不同,有限度停止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目前中國官方數據表示,全中國確診 632 例,死亡 17 例。

(首圖來源:C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