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永不放棄:詹姆斯艾利森》與陳時中共同握有的防疫關鍵

29

轉載從: 開眼電影網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永不放棄:詹姆斯艾利森》與陳時中共同握有的防疫關鍵 當電影《永不放棄:詹姆斯艾利森》開拍時,沒有人能料到片中的訊息是如此適合傳達給現在身處艱困時期的世界。 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永不放棄:詹姆斯艾利森》與陳時中共同握有的防疫關鍵

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因為研究T細胞,發現能治癒癌症的免疫療法,獲得重大突破而享譽全球,但在學者之外,艾利森其實是一位口琴演奏家。在《永不放棄:詹姆斯艾利森》當中,能看到艾利森多次與1990年葛萊美獎傳奇獎(Grammy Legend Award)得主、鄉村搖滾傳奇威利尼爾森(Willie Nelson)同台演出的剪影。不僅如此,艾利森的生活除了實驗、回家睡覺以外,晚上還會跑去酒吧混一整晚喝酒尋開心。

詹姆斯艾利森11歲母親因淋巴癌過世,58歲時,哥哥則因攝護腺癌去世,自己在研究過程更三度受到癌症侵襲。親人受癌症折磨,讓艾利森決定投身醫界。《永不放棄:詹姆斯艾利森》透過鏡頭與艾利森家鄉德州的鄉村音樂,闡述在治癒超過60萬位病患的免疫療法成功之前,是如何面對大企業的阻撓與整個醫界的質疑。

永不放棄:詹姆斯艾利森》導演比爾海尼(Bill Haney)在一次訪談說到:「小時候如果晚餐時間還沒回家,我媽媽總會開玩笑說『你去哪了?治療癌症了嗎?』因為治療癌症在當時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但艾利森卻做到了,如果沒有他那樣的個人魅力、科學洞察力、永不放棄的毅力與韌性,同時具備幽默、溫暖與團隊合作精神,是不可能做到的。包括現在對抗疫情,艾利森的這些特質也是不可或缺的。」這些形容,也不免讓人聯想到台灣防疫的重要角色陳時中部長。

艾利森跟台灣的緣份也很深。在與本庶佑(Tasuku Honjo)共同獲頒諾貝爾醫學獎之前,兩人早已於2014年共同榮獲唐獎首屆生技醫藥獎,並且艾利森還將最珍貴的口琴贈與唐獎教育基金會。如期於7月22日舉行的2020亞洲生技大會也將邀請詹姆斯艾利森來台演講,屆時將能近距離了解抗癌專家對於防疫以及藥物疫苗開發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