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 1 月, 2025

科技新知 人工智慧

根據英國 《衛報》 的報導,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 ( Bill Gates ) 個人投資所成立的安檢產品新創公司 Evolv ,最近推出第一個實驗性產品,就是以人工智慧技術 ( AI ) 來協助進行安檢的的高速人體安檢儀。而且,預計不久的將來,該產品的量產型將在美國洛杉磯、丹佛以及華盛頓等美國重要城市的機場開始試用。根據報導中指出,當前的機場人體安檢儀,是藉由無線電頻率技術進行安檢動作,然後由安檢人員來判讀其旅客身上的物品是否為違禁品,有著速度慢的缺點。而由 Evolv 公司所研發的這款新型人體安檢儀,是藉由現有設備的原理基礎上,透過電腦視覺和機器學習技術的輔助,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快速完成安檢動作,藉以檢測出槍支、炸彈等危險品。美國國土安全局表示,未來新型安檢儀安裝完成後,機場客流將得到極大改善。這意味著乘客在經過安檢門時,無需停下或是放慢腳步來進行安檢。而是透過附近的安檢人員身上的平板電腦,在旅客通過安檢儀之際,同步顯示是否有違禁品的標誌,或是進一步顯示可疑人物的照片,而且加強安檢身上可疑區域,以達到進一步安檢的目的。Evolv 表示,這款安檢儀可以在 1 小時內掃描 800 人次,而且乘客無需拿出鑰匙或手機等隨身物品。過去,無線電頻率安檢儀的用途廣泛,可以同時檢測金屬和非金屬物件。Evolv 執行長 Michael Ellenbogen 表示,這款新研發的 AI 人體安檢儀,並不會儲存數據或洩露個人隱私。也就是人工智慧系統接收安檢數據後,可以自行分析身上物品是否為槍械、自殺式炸彈背心,甚至是小刀等違禁品的信號模式。除此之外,還配備了攝影鏡頭用於拍照和進行人臉識別。Evolv 表示,這一安檢儀將更便宜,更高效的應用於安檢難度較大的場所中。(首圖來源:Flickr/Grant Wickes CC BY 2.0)
如今,量子電腦處理真實問題的速度比傳統電腦要快,而且它的計算能力也在變得越來越強。Steve Jurveston 是 Draper Fisher Jurvetson 投資公司的常務董事,同時也是領先量子電腦公司 D-Wave Systems 的早期投資者。他把量子電腦計算速度迅速提升的現象稱為「羅斯定律(Rose’s Law)」。和摩爾定律預言半導體處理器的發展速度一樣,羅斯定律也預言了量子電腦的發展速度,只不過後者要比前者快得多。而現在,除了實驗室、政府和大大小小的各類公司、投資者們,無論是來自矽谷還是來自華爾街,都想把商業化的量子電腦普及到各個領域的工業和應用中,從金融業到人工智慧領域。那麼,產業專家們怎麼看待量子電腦的未來呢?以下是 13 個來自不同行業的投資者、創業人士和行業領頭者們對於量子電腦的看法:1. Vern Brownell──D-Wave Systems 首席執行長、高盛前 CTOD-Wave Systems 表示,世界上第一台商用量子電腦是由該公司銷售的。訪談中,Vern Brownell 說到了他的公司,也談到量子電腦的未來。他還說這種科技將會對某些行業,比如金融業,產生確實影響。我們如今正處在量子電腦發展的黎明時期。我們相信,堅持推出量子電腦的做法是正確的。它的能力傳統電腦根本無可比擬。你幾乎能在每一個學科中看到量子電腦帶來的巨大影響──因為它為科學家以及開發商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工具。現在是該行業迅速發展期,能夠經歷這個時期,我們感到很開心。 量子電腦在解決很複雜的金融問題時通常能給出比較有創造性的方法,而同樣的解決方案,恐怕要一大堆專家才能搞定。2. Mike Lazaridis──Quantum Valley 投資公司聯合創始人兼執行合夥人Mike Lazaridis 是 Quantum Valley 的聯合創始人。該公司致力於使量子資訊科學領域的尖端技術,特別是在加拿大研發出來的技術,走向商業化。Mike Lazaridis 十分支持量子科技的發展,並希望該技術能幫助加拿大科技生態系統的發展。目前,量子科技在滑鐵盧地區方興未艾,我相信它將會塑造整個 21 世紀,它的影響力將比 20 世紀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數位革命還要大。 來自貝爾實驗室的發明創造使眾多優秀的公司聚集加州北部,進而創造出舉世聞名的矽谷;而位於滑鐵盧的研究中心將會用他們的發明創造,使該地區成為聞名於世的「量子谷」 。3. Daniel Lidar 博士──南加州洛克希德馬丁量子計算中心Lidar 博士是南加州大學量子資訊科技中心的(USC Center for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任,南加州洛克希德馬丁中心量子計算中心(USC-Lockheed Martin Center for Quantum...
人與人之間,有默契交流起來無疑是暢快舒服的,但這種連人類也說不清的模糊「感知能力」,最近居然在 Google 的一項 AI 研究項目中出現,這是否意味著人工智慧真要開始具備意識並崛起了?Google 10 月發表了一份關於 AI 進行加密與解密的論文,題為 Learning to Protect Communications with Adversarial Neural Cryptography(「學習在面對對抗性神經網路解密下維護溝通保密性」)。AI 間的「默契感」也是可以培養的研究參照了一般加密溝通情景,在設計中設置了 3 個神經網路:Alice、Eve 和 Bob。Alice 和 Bob 要保密地溝通,而 Eve 則是要偷取它們溝通的訊息。▲ 圖為對稱加密組的模型。如上圖所示,P 為16 位數的二進制純文本,Alice 在經過加密後輸出 C,Eve 和Bob 接收 C 之後透過解密盡可能還原 P 的結果為 P(Eve)和 P(Bob)。同時,Alice 和 Bob 每次都會共享密鑰 K。Eve 的工作目標很直接,就是使P(Eve)盡可能地接近 P,也就是解密正確。而 Alice 和 Bob 則需要合作使得 P(Bob)盡可能地接近 P,同時也需要盡量防止 Eve 解密成功。▲ 樣本數據表明 Bob...
在周三的一場記者會中,IBM 的執行長 Ginni Rometty 提到,再過 5 年,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決策,都將會仰賴 IBM Watson 的協助;而做為 IBM 的大數據分析工具,Watson 應用於各行各業,深化企業與顧客間的連結,同時也用於分析大量癌症數據協助醫生做出處方。Watson 系統旨在改變企業的運作方式及人們的生活形式。「我們的目標是增強智力,」Ginni Rometty 說,「不管你是老師、律師,我們都會擴大你的專業知識。」而這次的記者會,就是用來告訴各行各業要如何使用 Watson 於他們的公司營運中。與會者之一的分析師 Jeff Kagan 說:「IBM 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定義市場。10 年後,IBM 會成為領導者嗎?Watson今天是領導者沒錯,而如果他們想成為領導者,他們需要創造市場和期望。人工智慧市場是年輕而有可塑性的,Watson 有目前最大的市佔率,其顧客則有通用汽車(GM)、荷商 GSK 藥廠、Staples、Teva製藥、美國癌症協會及克利夫蘭診所等。Watson 的技術將會影響到數以百萬人們的生活,而大多數的消費者並不會知道。記者會當天 GM 的執行長 Mary Barra 也有上台表示,公司將與 IBM 的技術合作,並應用於他們的 OnStar 手機系統。OnStar 已經推出大約 20 年,提供車載通訊、安全導航、遠程診斷和免提通話等功能。隨著 Watson 在 OnStar Go 的應用,司機可以在低油量時避免交通,或者是在到達咖啡店前先行預購咖啡,也可以提醒駕駛提早兩個交流道下高速公路,使下班後更容易停車。這些功能將在 2017 年初推出,並在當年廣泛運用於幾百萬台車輛內。「我們相信汽車產業,在五年的時間裡可以看到比過去 50 年更多的變化,」Barra 說,「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改變個人移動性的好機會;想想 OnStar 提升到一個新的水準,它知道你,你的生活和你想要完成的事情,並且無縫而安全地完成任務。如果我們進而減少了通勤時間,將可以改變時間運用,讓生活更有效率。IBM 也提到他們希望專注於醫療保健,為此,他們邀請東京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人類基因組中心的教授 Satoru Miyano...
與普通翻譯不同,專利翻譯由於涉及眾多專業詞彙,翻譯機構通常會藉助專門的工具進行處理。如今,聯合國已經開發出了一種基於人工智慧的翻譯機 Wipo,將專利翻譯的品質又提升了一級。(Source:FT)Wipo 項目的成員主要來自愛丁堡和蒙利利爾這兩所大學的工程師與 AI 學術專家,他們研發的「神經網路」能夠在精確翻譯專利技術語言的同時,保留比其他系統更為自然的語序,這一點在翻譯兩門差別較大的語言時,優勢尤其明顯。研究人員一開始訓練 Wipo 時,讓它從中文、日語和韓語入手,將這些語言的文檔翻譯成英語,因為以這三門語言撰寫的專利申請佔全世界專利申請量的一半以上,其中以中國的增長最為迅速。Wipo 採用了專門為神經網路設計的新一代圖形處理單元(GPU),將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供的文件共計 6,000 萬句中文,與其提交給美國專利局的英文版(由專業人員翻譯)進行對比,逐步進行「學習」。為了評估 Wipo 的翻譯品質,研究人員使用了一個名為 Bleu 的程式,由 AI 專家來評估機器翻譯系統。結果表明,Wipo 的表現不僅優於我們常用的 Google 翻譯,也超越了「歐洲專利局專利翻譯系統」。後者是基於 Google 翻譯改造而來。目前,Wipo已經推出了公測版,供民眾試用。從測試版提供的譯文編輯功能來看,應該是會將用戶所修改的版本做為機器學習的來源之一。雖然這一技術已經針對專利翻譯進行優化,但它之後也會用於聯合國的其他部門,包括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電信聯盟、國際海事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等。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總幹事弗朗西斯·居里(Francis Gurry)表示,AI 是一個需要重金投資和投入大量專家的的行業,而新的 Wipo 系統表明公共組織也能夠在實際應用中與財大氣粗的科技公司競爭。「我們在專利翻譯的品質上要優於 Google 翻譯,我們與大學網路合作成立了一個小型團隊,而我們已經能夠擊敗一個資金充足的公司了。」居里表示,這套系統將免費提供給大學和其他非營利組織使用,而商業機構則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我們希望能夠賺取足夠的資金來支付我們的投資成本」。(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10 月 31 日,英國人工智慧晶片硬體設計初創公司 Graphcore 宣布獲得一筆 3,0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希望能幫助他們對抗像英特爾和英偉達這樣的晶片製造巨頭。據悉,該公司計劃在 2 日推出其智慧晶片,這款晶片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包括無人駕駛卡車、雲端計算、處理機器學習技術等。事實上,有了高性能晶片的支持,就能利用大數據來訓練人工智慧系統。據 Graphcore 公司透露,他們的處理器比市場上現有解決方案好一百倍,不僅能夠快速支持人工智能系統學習,而且能耗也不高。我們知道,現在很多機器學習應用使用的都是 GPU 晶片,但在 Graphcore 公司首席執行長 Nigel Toon 看來,這種晶片並不適合未來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他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採訪時表示:GPU 晶片是基於運行完全描述演算法的程式來開發的,但機器學習是不同的,你需要使用數據去訓練系統,然後也需要支持不同類型的計算。▲ 今年 9 月 13 日,Uber 無人駕駛汽車試運行模式在匹茲堡 Uber 高科技中心展示。(Source:達志影像)事實上,Graphcore 公司所研發的晶片,叫做智慧處理晶片(IPU),預計會在明年正式投放市場。本輪融資的領投方是羅伯特博世風投和三星公司,參投方包括 Amadeus Capital Partners、C4 Ventures、Draper Esprit、Foundation Capital 以及 Pitango Venture Capital 5 家風投公司。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Graphcore 公司一直在「低調」自主研發晶片技術,Toon 表示,他們的技術可以幫助資料中心大幅降低營運成本,同時提高工作效率。他以一家社群媒體公司為例,這家公司通常會在每天某個時間段迎來用戶訪問高峰,這會給伺服器帶來很大壓力,而當用戶訪問量下降的時候,又會給伺服器資源造成浪費,而使用了 Graphcore 智慧處理晶片,這些伺服器的使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它們可以在空閒時候訓練人工智慧系統,快速部署系統更新,根據用戶訪問實際情況來調配伺服器資源。事實上,這個行業的市場潛力巨大,根據市場分析公司 Tractica 的數據顯示,2015 年基於深度學習項目的硬體支出達到 4.36 億美元,而他們估計,到 2024 年這一數字會飆升到 415...
關於美國總統大選,在 11 月 8 日就將出現白宮新主人。不過,向來民調領先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Hillary),近期因聯邦調查局重啟電郵門舊案,使得民調結果與共和黨候選人川普(Trump)差距縮小,甚至有被超越的可能。而這樣的結果,一周前或許大家都沒料到。但是,印度的一家 AI(人工智慧)商早就發出結果指出,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將贏得本次的總統大選。根據外電報導,印度這家推出名稱為 MogIA 人工智慧系統的公司,一周前就提出結果表示,川普將贏得本屆美國總統大選,當時令所有專家都跌破眼鏡。事實上,這家印度公司的 MogIA 人工智慧系統是透過在 Google、 Facebook、 YouTube 等網站上收集超過兩千萬筆資訊進行分析,最後出線的結果令人意外。事實上,在之前所有的民調都顯示,希拉蕊的民調支持度始終高於川普。而且,在第 3 次電視辯論結束後,最高一度領先達 12%。因此,所有主流媒體都預期希拉蕊將入主白宮。不過,誰都沒想到,就在選前不到兩周的時間,因聯邦調查局重啟電郵門舊案,這隻黑天鵝影響了希拉蕊的民調。根據 1 日最新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希拉蕊最高僅領先川普 5%,甚至有民調指出川普已經翻盤,領先希拉蕊 1%。對此,該公司表示,人工智慧可以透過大數據進行系統性的分類、整理,並且分析,這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幾乎不可能的工作量。而且,人工作業難免會有疏漏的地方。因此,透過社交網路、搜尋引擎以及電商等平台進行資料分析的工作,人工智慧系統顯然要可靠得多。而且該公司指稱,過去以來 MogIA 人工智慧系統已經預測過多次國際選舉,而且選舉結果都符合預期。所以,這樣的變化真是透過 AI 人工智慧也能計算得到嗎?11 月 8 日謎底就能揭曉。(首圖來源:Flickr/DonkeyHotey CC BY 2.0)延伸閱讀: 川普民調逆轉勝,直搗希拉蕊票倉
隨著人工智慧越來越強大,智能機械正改善我們的生活,然而不僅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的想像早已延伸至更遠之處,著名科幻小說家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早在 1942 年就針對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提出了三大定律,以探討未來人類對人工智慧(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應用以及所面對的倫理道德問題。如今隨著想像越來越逼近現實,人工智慧所引發的問題已不止如此而已。失業與貧富差距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首要面對的問題其實早已被廣泛認知,就算不是科學家或是哲學家,現代民眾也能清楚的理解此一問題必然會發生,那就是—失業。勞動的層次與自動化的程度有關,在自動化作業之下,人類會逐漸轉往負責更複雜的戰略及認知活動。例如卡車司機,目前有數千萬人在從事這樣的工作,但如果正如特斯拉(Tesla)所承諾,未來十年內自動駕駛車輛將會被廣泛使用,那麼這些人將會如何?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自駕車的普及將會大幅減少交通事故傷亡率,那麼自駕技術的應用就變成了一個道德的選擇,人命或者是失業?或許有一天我們回頭看看現在的經濟型態會認為,讓人類出售自己的時間僅為了活下去是一種很野蠻的行為。目前人類的工資大部分仰賴於時薪,然而通過使用人工智慧將大幅減少所需的勞動力,這也意味著失業,但除了失業以外,還有另一個問題,機器人的勞動所得該由誰分享?在現今自動化還沒有真的那麼普及時,貧富差距就已經非常的大,當機器人取代人類勞工之後,相信貧富差距將會更加嚴重,該如何建立一個公平的經濟社會就是第二個問題。互動、錯誤及偏見人工智慧引發的另一個層面問題出自於人類的社會性。在 2015 年,一架機器人名為 Eugene Goostman 成功通過了圖靈測試(Turing Test)。在這個測試中,測試人員必須分別跟真人與機器人對話,若機器人能成功瞞騙過測試人員,讓他們誤以為是真人便成功了,而 Eugene Goostman 則成功的欺騙了一半以上的測試員。這是一個時代的里程碑,機器人可以開始與人類互動並建立關係,甚至比人類更有效率去維持人際關係,因為其注意力並沒有限制,人工智慧未來將成為人際關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該如何與機器互動這是人類必須面臨的問題。機器人在未來是如此重要,但實際上就算再怎麼高效仍然會存在盲點,有可能會被有心人士愚弄甚至是利用,如何讓機器能夠發揮其應有的功能,而不是遭受或引發不必要的破壞便是重要的問題。例如機器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中立,因為人工智慧也是通過學習而建立起來的,所以人類一樣能夠帶給機器偏見並使其產生錯誤的判斷,例如 Google 曾發展一項技術,將影像識別用於預測未來罪犯時,卻發現其擁有對於黑人的偏見,這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安全、威脅和控制人工智慧產生了錯誤與偏見時,可能會對人類造成安全上的威脅,如同電影一般。所以接下來的三個問題是有關於如何維持人工智慧的資訊安全,以及若人工智慧得出具有威脅人類安全的偏見時,該如何應對?又如何能保證能繼續控制這些機器人?或許在技術上可以設計讓人工智慧無法直接去威脅人類安全,如同機器人三定律,但儘管如此,這些科幻情節發生的機率仍比想像中還高,例如當人工智慧在思考如何消滅癌症時,經過大量的計算後它可能會得到這樣的結論—盡可能減少地球人口。這可能真的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沒有人會期待。雖然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但如果未來人類真的必須仰賴機器人來維持社會的運作,那麼這個玩笑就一點也不好笑。在《機械公敵》(I,Robot)電影中,儘管出於善意,但機器人的確還是殺人了。機器人權經過神經科學家努力的研究後,令機器人也能擁有好惡的基本機制,就像人類對動物的訓練一樣,雖然目前的技術還不夠成熟,但正變得更加複雜,也使機器人更加栩栩如生,成為感知和行為的實體。當這項技術更加的先進以至於機器人也擁有情緒之後,人類是否應該要去考慮其感受,機器人是否也應受到法律的保障,擁有機器人的基本人權?無庸置疑的,發展高度先進的人工智慧將會有很大的風險,也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但也必須要記得,這將會是使人類社會能夠繼續前進的動力,讓生活更加美好的途徑。人工智慧的潛力與威脅,其實一直都取決於人類自己。 Top 9 ethical issu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延伸閱讀: IBM 聯手 Slack 開發聊天機器人 不用教,機器人也會的技術!日本預計最快 1 年後實用化 白宮開源歐巴馬聊天機器人 《西方極樂園》的道德難題:機器人能否享有與人類同等的權利?
今年 6 月,微軟花 262 億美元買下 LinkedIn 的舉動轟動世界,但微軟 CEO 納德拉的那封致員工信還是一如既往地有些「無聊」與「呆板」。Jeff 和我都相信,收購計畫將是推動 LinkedIn 業務加快增長的重要機遇;同時,在微軟雄厚的資產及規模助力下,LinkedIn 也將為自己的用戶帶來更多價值……(有網友在 Twitter 上調侃:納德拉好像在「自言自語」。)與「瘋狂」和「夢想家」之於馬斯克,在很多人眼裡,大概「一板一眼」與「務實主義者」就是納德拉的代名詞了。就連他今年 6 月出的第一本書《擁抱變革》(《Hit Refresh》),談得都是「企業變革」與「智慧科技」,與其說是一部「企業家自傳」,不如說是一本「微軟轉型之我見」。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缺少「偶像氣質」的微軟 CEO,在過去兩年時間內,憑藉對微軟大刀闊斧的改革(將企業發展重心轉移到雲端服務與生產力方面),一改微軟往日的呆板形象。而現在,做為投資者們評估微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智慧雲端服務終於讓公司的 2017 Q1 財報初現曙光。不過,在這次電話財報會議上,納德拉並沒有一味去強調雲端計畫服務帶來的發展機遇,而是重申了 AI 技術在公司未來道路上扮演的「根基性」角色。而前天納德拉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又再次從微軟各項業務入手,探討了 AI 技術對公司乃至全人類進步的巨大作用。(以下為 36Kr 整理)微軟的下一步:不只是雲端服務納德拉表示,自己一直在試圖把注意力放在微軟的目的感和認同感上。而獲得認同的方式就是不斷適應這個社會的變化。因此,雲端服務不管在過去兩年還是未來都將是微軟的核心業務,同時,微軟也將尋找新的著力點:雖然微軟被「定義」為一家工具研發公司,宗旨是向世界上的電腦專家以及世界的創造者和建設者提供服務。但我認為,微軟最擅長的其實是根據時代的變遷來調整身分。比如收購 Minecraft(遊戲),比如發展雲端服務,再比如擁抱 AI 技術的發展趨勢並將其大眾化。 因此,就像你們看到的,雲端服務讓微軟變得更加靈活開放。而公司目前最大規模的雲端服務就是 Windows 服務,因為我們有 10 億多台個人電腦和裝置,而這些電腦和裝置都需要得到微軟的服務。 此外,所有的運算都需要以操作系統為載體。這就是為什麼 HoloLens、混合實境裝置、Xbox 遊戲機、PC 或 Surface 的操作系統都是 Windows 10。我們的目標是創造新的電腦和新的計算方法。AR、VR 與 MR 的意義納德拉認為,把 AR 與 VR 兩者優點集為一身的混合實境技術(MR)將使電腦將成為一款「終極電腦」。它能將你的視野擴展至無窮大,幫助你清晰地認識這個世界:將混合實境技術與電腦相結合,你能夠看到虛擬物體和全息圖。這正是我們想用 HoloLens 達成的目標。 當然,我們的 MR...
三星因 Note 7 爆炸事故失足飲恨,外電報導,三星明年旗艦機 Galaxy S8 除主打高規格外,還傳出要搭載三星專屬人工智慧(AI)助理「Bixby」,對尬蘋果 iPhone 的「Siri」。三星今年大螢幕旗艦機 Note 7 因燃燒事故,二度出包殃及商譽,拱手將下半年旗艦高階市場讓給蘋果和 Google 等競爭對手,三星停產 Note 7 斷尾求生後的最大課題,必是如何在明年旗艦機 Galaxy S8 重新雪恥、贏回市場信心。根據國外科技網站 Tech times 報導,三星明年度新款旗艦機 Galaxy S8 不僅搭載強大規格,包括手機螢幕上的光學指紋掃描器等,還傳出將採取類似蘋果「Siri」路線,推出三星自家的人工智慧(AI)助理「Bixby」,三星已在 10 月 31 日於南韓提交「Bixby」商標註冊申請。另外,報導指出,三星先前已完成收購 Siri 創始人組建的 Viv Labs 人工智慧公司,Viv 實驗室於 10 月啟動,很可能將其新技術應用到三星未來的旗艦新機上。除了 iPhone 的語音助理「Siri」廣為人知外,Google 今年操刀設計研發的旗艦機 Pixel 系列,首度搭載人工智慧助理,表現頗讓科技專欄作家驚豔,三星明年旗艦機 S8 將推出類似功能,手機市場將掀起一波人工智慧熱。(作者:江明晏;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