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6 4 月, 2024

科技新知 人工智慧

日本有獨特的人文風景,加上高緯度國家四季分明的美景,與先進的生活品質,成為觀光勝地,但這個邊疆島國面對全球化浪潮卻有點束手無策,直到今年東京大學在亞洲國家排名直落第 7 名,讓許多日本人驚覺這不是東大的問題,而是整個日本在向下沈淪。東大面臨資金緊縮,研究產出變少,以及全球展望不夠全面,使得最佳大學排名從第一掉到第七名。2013 年日本在教育支出上只花 GDP 的 1.6%,相比南韓為 2.4%,美國為 2.6%。外交事務雜誌 (Foreign Affairs) 報導,日本教育是早期工業時代的產物,面對全世界競逐學生、教職員、資金、工作機會,仍苦苦追趕。日本每小時生產力是 G7 國家中最低的,只有 41.3 美元,法國為 65.2 美元,德國為 64.4 美元。日本唯有靠提升生產力才能重啟經濟成長,但是在人口下滑壓力下,大學教育更必須改革,促進批判思考、創新、全球化思想,才能訓練出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產值人力。日本政府認為與不同國家的人合作的能力是重要技能,但近年日本大學生國際流動性也出現停滯,2014 年只有 0.9% 的大學生申請海外學校,為 OECD 國家平均的一半,日本的英語水平在 70 個國家中排名第 30。日本國高中學生的聽說讀寫四項英語能力也不如政府預期。日本女性在工程、科學、商業、法律方面的畢業生比例非常低,職場的性別鴻溝與薪資差距也大於其他 OECD 國家。2016 年日本的性別平等在 144 個國家中排名第 111。要改變教育系統並不容易,很多國家第一個直覺是砸錢,日本政府從 2009-2014 年資助 13 所大學提倡與其他國家大學合作,提升全球化視野,展開新的英語課程,鼓勵日本學生到海外就讀,但最後淪為一次性的計劃,沒有形成系統性的改變,被專家視為是失敗的政策。2014 年他們做了一些改變,贊助 37 所大學進行十年的計劃性的變革,但也有可能使得這些大學為了錢而太過仰賴政府。報導認為,是結構問題,日本教育系統是為了支持社會秩序、工業實力、政治穩定度而設計的,日本的數學與科學在 OECD 國家排第一,但文科與人文學科正在衰落。雖然日本人擅長解決問題,勤奮、被動,但是在數位經濟,這種工作技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因此人類的工作會完全改變,需要創意,而不是例行工作。日本學者抨擊日本的教育是把人訓練成機器人,對公司愚忠。許多日本人都認為過去 20 年日本教育幾乎沒有改變。此外,雖然日本年輕人比較能接受不同人與生活型態,但由於對未來感到不安,他們的行為卻更保守,他們放棄出國留學,流連上網,對世界不關心,對外國流行文化的興趣也在降低,在公司裡當個安靜的螺絲釘。在美國,學生會被鼓勵問問題,但在日本是被教育不能質疑權威,20 歲的年輕人可能會問問題,但到 30 歲就被擊倒,毫無希望。日本重視和諧,教育的目的是訓練服從的人,文化與教育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有些日本家長寧可不生孩子,因為不想讓孩子接受日本的教育制度。專家曾經探討過日本低出生率的原因,主要無非是缺乏育兒措施、晚婚、愈來愈多成人禁慾、色情取得容易等等因素。日本大學入學考試仍是一次性,且大學是企業招聘的來源,很多企業只在乎學校,不在乎成績,使得大學像遊樂園,老師也無教學熱情,許多日本大學生認為教授的角色就是與企業攀關係,幫學生找到工作。政府希望改革入學考試,在 2020 年前增加入學考的批判性思考與英文能力,但過程同樣遭到教育界抨擊連連。2020 年只是日本教育改革的開始,無論改革結果如何,缺乏多元性會扼殺經濟,日本不能再當看不到大海的井底之蛙。 Japan Gets Schooled (首圖來源:Flickr/Taichiro...
蘋果(Apple)執行長庫克(Tim Cook)上周赴日,除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談之外,也拜訪了 Cashew 等日本供應商、以及新合作的任天堂(見首圖)。此為庫克於 2011 年就任蘋果執行長一職以來首度赴日。而庫克在日本接受日本財經媒體專訪時表示,考慮在 iPhone 等產品上活用人工智慧(AI),讓iPhone更進化。日經新聞 16 日報導,庫克接受專訪時表示,計劃在 iPhone 等產品上活用 AI,藉此刷新功能,讓 iPhone 更進化。庫克表示,「AI 是和所有產品都相關的核心技術」,利用 AI 分析用戶的使用模式,可進一步提高智慧手機等行動裝置的便利性,像是延長電池續航力、提供最適合的音樂、或是幫助用戶想起究竟是把車子停在哪裡。關於 iPhone 7 開始搭載在日本廣為普及的非接觸 IC 晶片技術「FeliCa」、並預計在 10 月內開始在日本提供「Apple Pay」服務一事,庫克指出,「對蘋果來說,日本是相當重要的市場,因此採用日本研發的 Felica 是很自然的事情」。(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延伸閱讀: 鴻海操刀,夏普強攻日本低價智慧手機市場 AI 戰火升高,三星買蘋果 Siri 之父公司 Viv 加碼投入 關係人士說溜嘴,iPhone 7 支援 FeliCa ?
如果電影《鋼鐵人》(Iron Man)中的 AI 管家「賈維斯」(J.A.R.V.I.S.)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你會希望由誰來配音?Facebook 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宣布開發 AI 助手以來已將近一年,最近他發文向網友徵詢配音人選,結果飾演鋼鐵人的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跳出來回應自薦,獲得網友極大迴響。今年年初,祖克伯宣布個人新目標為打造有如賈維斯般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助手,具有學習和識別能力,能夠幫忙打理家中及工作事務。祖克柏認為人工智慧發展將在十年內超越人們期待,Facebook 也因此相當著重 AI 發展。目前祖克柏的 AI 助手開發進度未明,但他最近透過 Facebook 發文表示,是時候讓 AI 助手賈維斯開口說話了,希望網友為賈維斯的聲音建議合適的配音人選。怎料小勞勃道尼竟留言回覆,會毫不猶豫立刻接下配音任務,前提是讓電影鋼鐵人中擔任賈維斯配音的保羅‧貝特尼(Paul Bettany)得到報酬,並將報酬捐給班尼迪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所參與的慈善事業。小勞勃‧道尼的回覆還故意與班尼迪克‧康柏拜所飾演的「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扯上邊,相信是為即將上映的同名電影稍作宣傳。▲ 祖克柏發文徵詢賈維斯配音人選,小勞勃‧道尼回應引起網友熱烈回應 (圖片來源:Faceboook/ Mark Zuckerberg)祖克柏的發文引起網友熱烈回應,除了有不少人支持自薦的小勞勃‧道尼外,其他推薦配音人選還包括保羅‧貝特尼、班尼迪克‧康柏拜區、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還有飾演「黑寡婦」的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等,特別是史嘉蕾‧喬韓森曾在電影《雲端情人》(Her)中為 AI 語音助理獻聲,迷人聲線廣受好評。祖克柏對小勞勃‧道尼或其他人選建議,都回應得頗為模稜兩可。無論小勞勃‧道尼的回應是否認真,都已成功吸引許多網友關注,接下來祖克柏的 AI 助手賈維斯將由誰擔綱配音,相信答案不久便會揭曉。(首圖來源:MARVEL)資料來源: Iron Man Could Be the Voice of Mark Zuckerberg"s New AI Home Assistant Robert Downey Jr. Is willing to be the voice...
明年(2017 年)適逢 iPhone 問世第 10 周年,因此盛傳蘋果(Apple)將推出大改版 iPhone(以下暫稱 iPhone 8),且雖然 iPhone 7 才剛開賣約一個月,但目前卻已有眾多有關 iPhone 8 的傳聞流出。而最新有科技博主指出,iPhone 8 會有大驚喜,將支援 MR 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AI 人工智慧。日本蘋果情報網站 iPhone Mania 17 日轉述 TweakTown 的報導指出,曾在微軟(Micsosoft)任職、現為 VR(虛擬實境)研發企業 UploadVR 聯合創辦人的美國知名科技博主 Robert Scoble 爆料,根據可靠的消息人士指出,蘋果 iPhone 8 將採用玻璃機身、晶片則放置在底部的條狀物上,而這種設計是為 MR 和 AI 所準備,且蘋果還計劃讓語音助理 Siri 支援 MR。所謂的 MR 是可透過頭戴式顯示器將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結合在一起,可說是一種將 AR(擴增實境)、VR 合體的系統。在 VR 的部分,宏達電代工的 Google 自有品牌「Pixel」智慧手機可支援 VR,而三星電子預計明年開賣的 Galaxy S8 傳出將擁有可充分支援VR的怪獸等級規格。(本文由...
大概是 Siri 的語言辨識比起對手產品不大靈光,蘋果要加大在 AI 方面的涉入,首先挖了大學的研究者加入 AI 團隊。卡內基隆美大學的 AI 研究者 Russ Salakhutdinov,在自己 Twitter 宣布他已經加入蘋果,擔任 AI 部分的總監。蘋果希望能在 Google、Amazon、微軟領先的領域,能追上他們的腳步,不要落後太多。除了宣布自己動向,Salakhutdinov 還在該則貼文貼了徵才訊息,歡迎有機器學習專長的人加入他的團隊。而在其他職缺方面,蘋果則是尋找有機器學習、強化學習、最佳化和/或資料探勘技術專長的人。 Excited about joining Apple as a director of AI research in addition to my work at CMU. Apply to work with my teamhttps://t.co/U2hQl2GdhA — Russ Salakhutdinov (@rsalakhu) 2016年10月17日 Salakhutdinov 的專長為類神經網路,通常用在處理聲音和影像辨識上面,並且與頂尖的研究者和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合作。目前 Siri 被批評,比起競爭對手,如 Amazon 的...
蘋果的造車計畫 Project Titan 團隊成員近期遭裁員、自動離職的人數達到數百人,根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一切都跟 Project Titan 的目標改變有關,蘋果從原先想要像打造一支 iPhone 開創新的行動裝置時代那般,打造一台車子,改變汽車的樣貌和使用習慣,但這個方向在嘗試 2 年之後內部意見分歧,最終蘋果重新設定目標,改為開發自動駕駛系統。《Bloomberg》報導,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原先有將近 1000 人的造車團隊,在近幾個月已經有數百人離開,有些被調職,有些被辭退,有些人則是看不到未來自請離職。離開的成員之中,有超過 120 人是開發車用作業系統及測試程序的軟體工程師,有數百人是打造汽車車身、底盤、懸吊的硬體工程師。Project Titan 計畫有這麼多團隊成員離開,都是因為蘋果的造車計畫目標大改,從打造一整台車子,變成只打造自動駕駛系統,汽車硬體方面則與現有車廠合作。但這也不是最終方向,蘋果高層給團隊一個期限,要在 2017 年底以前,證明自動駕駛系統是可行的,以及決定最終方向。蘋果發言人則不願回應此一說法。 蘋果造車沒有優勢縱使蘋果放棄打造一台車,那它的智慧駕駛系統就能夠開啟傳統汽車產業新局嗎?跟 2007 年蘋果推出 iPhone智慧行手機市場還不勝行時不一樣,在自動駕駛領域,Alphabet 的 Google,Tesla,Uber 還有許多開始研發軟體的傳統汽車大廠已然領先蘋果,蘋果不再有優勢。此外,汽車產業複雜的汽車供應鏈也不是蘋果能打進去的,在智慧型手機市場,蘋果的做法是扶持培養特定供應商,因此他對供應商有很大的影響力,也總可以確保出貨、拿到特定零組件;但在汽車供應鏈之中,供應商需要投資的成本之大,也因此他們不會願意保證只出貨給一個廠商,況且蘋果最初的出貨量也不可能很大。 Project Titan 計畫回頭看 Project Titan 計畫本身,它是蘋果在 2014 年時被提出,試圖以 iPhone 開啟行動裝置新篇章的模式,打造一台汽車開啟傳統汽車產業新局,當時還計畫在 2019 年就要實現,不過日後也有消息傳出要延後至 2020 年、2021 年。在 2015 年底,蘋果內部為了計畫的方向爭執不休,2016 年初,當時的計畫領導人,同時也是前福特汽車工程師、iPod 設計師 Steve Zadesky 離開 Project Titan,並由曾任技術部門資深副總裁的 Bob Mansfield 的接手, Mansfield 也是站在打造自動駕駛車系統那派。而在這目標改變,數百名成員離開之後, Project Titan...
IBM Q3 財報出爐,結果比外界預期好的結果,而雲端和 Watson 等新事業體帶動新的營收來源,加起來佔了 40% 的公司銷售,可惜公司整體仍在虧錢,繼續延長連續季度虧錢的狀況。華爾街期待 IBM 在 non-GAAP 下有 190 億美元營收,IBM 公布每股盈收 3.29 美元比起先前預測的 3.23 美元還要好。營收則是 192 億美元,盈餘為 29 億。 THIRD QUARTER 2016 Gross Profit Diluted EPS Net Income Margin ...
在本月初舉行的秋季發表會上,Google 發表的最出人意料的一款產品就是行動聊天助手 Google Allo。在 Google Wave、Google Buzz 和 Google+ 等社交產品相繼失敗、Hangouts 轉型為辦公 IM 後,Google 決定在社交產品上再做一次嘗試。Google Allo 直接的競爭對手將是 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iMessage、微信和 Line,這些 IM 應用的用戶加起來已經有數十億,那麼在社交關係鏈基本上無法打破的情況下,Google Allo 怎麼樣才能和它們競爭呢?答案是人工智慧。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智慧回覆(Smart Reply),一個是 Google Assistant 智慧語音助手。智慧回覆功能對於社交類產品的益處已經在 Google 之前推出的電郵類應用 Inbox 上得以彰顯。在今年 3 月的版本更新後,Inbox 可以自動分析你收到的郵件,並給出一系列快捷回覆的選項,例如「正在嘗試」、「馬上發給你」以及「明天見」等。這不僅極大地提高了人們處理電子郵件等效率,還可以在用戶選擇回覆內容時,順便訓練 Inbox 智慧回覆的神經網路系統,對於 Google 和用戶來說簡直是兩全其美。▲ Inbox 的自動回覆展示。上周五在北京接受 PingWest 品玩及其他媒體採訪時,Google 智慧回覆技術背後的資深研究員 Greg Corrado 說:「人工智慧並不是一個單獨存在的事物,也不是某一個系統活著一種技術手段,而是新工具對它的應用。」也就是說智慧回覆這個幫助了 Inbox 改變了十幾年來人們使用電子郵箱的方式的人工智慧應用,正在被 Google 廣泛地應用在它的其他社交產品上,比如 Google Allo。▲ Google 研究院高級研究科學家 Greg...
微軟研究人員在期刊上發表新的語音辨識技術,號稱能達到人類部分的辨識能力,在測試環境下,有人類的辨識水準。微軟這套新的語言辨識系統採用神經語言技術串連類似的文字,能夠有效組織化。這套新系統的文字錯誤率是 5.9%,相當於一般人類的水準。微軟首席語音科學家 Xuedong Huang 說:「我們達成人類部分的辨識能力了,這可是歷史性的成就。」這項成就意味著語音辨識系統能像人類一樣「聽懂」人類的對話。微軟打算運用這套技術到他們的語音助理 Cortana 上面,以及語音辨識軟體。微軟人工智慧和研究團隊的執行副總裁 Harry Shum 說:「即便是 5 年前,我還很難想像我們能達成這項成就。我甚至覺得這不可能啊。」儘管有相當好的結果,微軟仍要證明在現實中,不同的語言對話情境,雜音很大的環境,像是車子裡或派對上,還有不同口音下,都能達到好的辨識結果。語音辨識系統也必須能在多人對話下,「記住」對話的人。不論是不同年齡、腔調或語言能力,辨識系統都要能處理這些不同口音狀況。而對 Cortana 這類語音助理來說,知道文字意思轉成對應的行動,遠比正確拚寫出來還要重要的多啊。微軟人工智慧和研究團隊主管 Geoffrey Zweig 說:「下一步是從辨識到瞭解。」 相關連結 Microsoft reaches ‘human parity’ with new speech recognition system (首圖來源:Flickr/Mike Mozart, CC-BY 2.0)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 Gartner 近日於 Gartner Symposium/ITxpo 中提出 10 種將在 2017 年影響多數企業組織的策略性科技趨勢研究結果。根據 Gartner 定義,策略性科技趨勢是指正處於有所突破或崛起狀態,且未來可能帶來廣泛的顛覆性影響與更多應用的趨勢;此外,策略性科技趨勢同時也具有快速成長、變動性高且將於未來 5 年內到達引爆點的特性。Gartner 副總裁暨院士級分析師 David Cearley 指出:「Gartner 列出的 2017 年十大策略性科技趨勢,將為智慧數位網格(Intelligent Digital Mesh)奠定基礎。前三項採用『智慧無所不在』(Intelligence Everywhere)的概念,也就是透過資料科學技術與研究方法的持續演進,並加入先進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技術,讓以智慧硬體及智慧軟體為基礎的系統能自行學習並適應環境。接下來的三項趨勢著重在數位世界本身,以及如何更緊密地結合實體及數位世界。最後四項趨勢則聚焦於建構智慧數位網格所需要的平台及服務網絡。」2017 年前十大策略性科技趨勢包括:人工智慧與先進機器學習人工智慧(AI)與先進機器學習(ML)是由多種科技與技術所組成,例如深度學習、神經網路、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Language Processing,NLP)。這些先進技術超越了傳統上以規則做為運算基礎的演算法,進而創造出能理解、學習、預測、適應環境甚至自行運作的系統,也是讓智慧機器能顯得更「聰明」的原因。David Cearley 表示:「弱人工智慧(Applied AI)和先進機器學習造就了各式各樣智慧實作的崛起,包括了實體裝置如機器人、自駕汽車和消費性電子產品,還有各種應用程式與服務如虛擬個人助理(Virtual Personal Assistants,VPAs)和智慧顧問。這些實作將成為一種全新型態的智慧應用程式及物件,也能賦予各種網格裝置和既有的軟體與服務解決方案嵌入式智慧。」智慧應用程式智慧應用程式如虛擬個人助理具備了真人助理的部分功能,讓日常工作變得更加輕鬆與有效率,例如針對電子郵件進行優先級排列與識別出重要內容與互動。而其他智慧應用程式如虛擬顧客助理(Virtual Customer Assistants,VCA)則專門在特定領域內執行任務,例如銷售與客服。因此,這些智慧應用程式將有可能改變工作的本質及職場結構。David Cearley 說:「未來 10 年內,幾乎所有的應用程式、應用及服務都將結合某種程度的人工智慧。長期來說這將形成一股趨勢,未來也會持續發展並擴大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在應用程式及服務方面的應用範圍。」智慧物件智慧物件(Intelligent things)指的是物件不僅能按照固定的程式模型執行任務,還能利用弱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做出更進階的行為,同時以更自然的方式與周遭環境還有人類進行互動。隨著像無人機、自駕汽車和智慧家電等智慧物件的逐漸普及,Gartner 預測智慧物件的運作模式將會由現行的獨立運作逐漸轉向成協作模式。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沉浸式科技如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改變了人與人及人與軟體系統間的互動方式。David Cearley 認為:「到 2021 年前,消費性及商業性的沉浸式內容與應用程式將急遽演化,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功能將與數位網格結合,形成一個更加無縫的裝置系統,能為使用者管理資訊流向,使其成為極度個人化且相關性強的應用程式及服務。藉由將多種不同的行動及穿戴式裝置,與物聯網和充滿感測器的環境進行整合,將可讓沉浸式應用程式得以超越獨立的單人體驗模式;房間與空間將可與物件產生互動,而透過網格串聯兩者產生的連結也將與沉浸式虛擬世界一同顯示與運作。」數位分身所謂的數位分身是指某種實體物品或系統的動態軟體模式,藉由感應器蒐集的資料來偵測狀態、回應變化、改善操作及增加價值。數位分身結合了後設資料(Metadata,如分類、組成和結構)、條件或狀態(如地點和溫度)、事件資料(如時間序列)以及分析(如演算法和規則)。在未來 3 至 5 年內,數以億計的物品都將擁有數位分身。企業將利用數位分身主動地進行及規劃設備維修、設計生產流程、廠房運作、預測設備故障或提升營運效率、及輔助產品開發。因此,數位分身最終將成為一種結合技術人員和傳統監測與控制裝置(如壓力計、壓力閥)的代理人。區塊鏈和分散式總帳區塊鏈是一種分散式總帳,裡面記載著價值交換(如比特幣或其他貨幣)的交易紀錄,並以序列方式集中儲存於不同區塊中。每一區塊都藉由串聯的方式與前一區塊連接,並被分散記錄儲存於點對點(peer-to-peer)網路中,同時透過加密與認證來確保區塊鏈的可信度。區塊鏈與分散式總帳的概念正逐漸被接受,因為它有可能徹底改變未來產業的運作模式。儘管目前的熱門應用主要圍繞在金融服務產業,但仍有很多其他可能的應用領域包括音樂傳播、身分驗證、產權登記以及供應鏈。Cearley 指出:「分散式總帳具備帶來徹底改變的潛力,但目前大多數的計畫仍處於早期實驗階段。」對話式系統目前的對話式介面發展重心仍在於聊天機器人和內建有麥克風的裝置(如:喇叭、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個人電腦、汽車)。然而,數位網格所涵蓋的裝置將越來越多,人們利用這些裝置來存取應用程式和資訊,或是與他人、社群、政府及企業互動。這個裝置網已經超越了傳統桌上型電腦和行動裝置,涵蓋了所有人類可能用於互動的所有端點。隨著裝置網持續演進,連接的模式也將增加,裝置間的合作也將更加密切,為一個全新、不中斷、且無處不在的數位體驗打下基礎。網狀應用程式和服務架構在所謂的網狀應用程式和服務架構(MASA)中,行動應用程式、網站應用程式、桌上型應用程式以及物聯網應用程式都將與一個廣大的後台服務網連結,藉此創造出使用者所認知的「應用程式」。此架構負責包裝服務,並將不同層級的應用程式開發介面(API)從組織界線的限制中解放,在服務靈活性與擴充性、服務組合、與服務再利用間取得平衡。網狀應用程式和服務架構使數位網格中的使用者能夠針對不同目標端點裝置(如桌上型電腦、智慧型手機、汽車)獲得最佳解決方案,同時確保在這些不同管道間切換時也能享有連續不間斷的體驗。數位科技平台數位科技平台為企業提供了發展與成為數位企業的立基石與關鍵拼圖。Gartner 已歸納出數位企業發展新能力與新商業模式背後的五大要素:資訊系統、客戶體驗、資訊蒐集和分析、物聯網及商業生態體系。每家企業或多或少都會將這五大數位科技平台交互使用,而這些平台提供了發展數位企業的立基石,也是邁向數位企業的關鍵要素。適應性安全架構智慧數位網格與相關的數位技術平台和應用程式架構共同創造了一個日益複雜的資安世界。Cearley 指出:「現有的資安技術應是物聯網平台的安全基礎,而使用者與個體行為的監測則是物聯網環境下特別需要被加入的一項關鍵元素。不過,物聯網對許多專業 IT 安全人員來說卻是一個全新的領域,許多容易被攻擊的新領域也因而出現。因此全新的矯正工具與程序都必須在建構物聯網平台時被納入考量。」(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