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9 12 月, 2024

科技新知 人工智慧

英國知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對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發展向來戒慎恐懼,19 日他又發表談話,宣稱 AI 要不是有史以來最棒的發明,就是人類史上最可怖的悲劇。英國衛報、每日電訊報報導,霍金 19 日獲邀在劍橋大學 Leverhulme 未來智慧中心(Leverhulme Centre for the Future of Intelligence,LCFI)開幕時發表演說,他表示,人們花了大量時間研究歷史,但其實這根本就是一部記錄人類愚蠢行徑的鬧劇,如今終於有人想研究智慧未來將如何演進,著實令人欣慰。雖然霍金一直都對 AI 抱持謹慎的態度,警告人類若創造出擁有意志的超級 AI,等於是自尋死路,但他在 19 日還是坦承,研究 AI 的確能帶來諸多益處。霍金說,AI 的潛在益處極多,當人類的心智被 AI 放大後,成就將無可限量,也許人們可利用這項技術創新,扭轉工業革命對大自然造成的一部分傷害,疾病、貧窮也勢必將是大家極想解決的問題。他認為,若能成功打造 AI,則會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事件。(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Global Panorama CC BY 2.0)延伸閱讀: AlphaGo 靠識破李世乭棋路致勝?台灣之光黃士傑回台,解密世紀人機大戰 谷歌 AI 擊敗棋王後再進化!會開口說話、語調超像真人 史蒂芬‧霍金:人工智慧進化將比人類快 人類生存前途未卜
IBM 台灣成立 60 周年,有不少活動。除了跟既有客戶維繫關係的大會之外,還有被 IBM 寄與厚望,被列為 IBM 戰略優先項目的 Watson,展示與不同產業的公司合作的成果。IBM 與 The North Face 合作,運用 Watson 建構詢問系統,詢問需要登山的消費者,去那裡以及去的時間,推薦要穿多厚的衣服,取代原先由門市售貨員進行的詢答。 ▲ Watson 當酒保配出新的雞尾酒組成,類似先前在 SXSW 配的營養健康食物吧。 ▲ 透過戴在頭上的裝置,控制星際大戰系列出現的 BB-8 機器人,藉由精神進中度控制機器人前進。 ▲ 用 Watson 技術的藏頭詩產生器,可產生七言絕句。新的技術發展後,新產生的職缺數量,是否能彌補被取代的工作職缺數量,是個大疑問。如今機器、AI 跟各產業越走越近,不時就有突破性的新應用,人類學習新技能的速度看來趕不上被取代的速度。另外牽涉的產業太多,等到機器、AI 的技術成熟,勢必造成人類社會、經濟層面的大波折。(首圖來源:andrew cooke on Flickr, CC-BY-SA 2.0) 延伸閱讀 IBM 繳出比預期好的財報,雲端、Watson 業務帶動成長但整體仍虧錢 IBM 人工智慧 Watson 開始參與服裝設計了 問卦來這邊!IBM Watson 電腦幫你算命 IBM 以 26 億美元收購老字號醫學分析公司 Truven,併入...
隨著當前機器人在工業應用上的功能越加強大,人們也希望機器人未來能夠從事更多的工作應用。根據 《日本經濟新聞》 的報導,日本東京大學教授石川正俊等已經開發出,即使不提前教作業步驟,也能使工業機器人順利完成零組件組裝和鎖螺絲等動作的技術。未來,這樣的技術一但擴大應用,將可以使得工業機器人更快處理各項生產線上的工作。根據報導指出,東京大學所研究出的技術,可以使得工業機器人以每千分之一秒確認一次位置的情況來調整動作。而有了這項技術,調整生産線的作業步驟等將可以輕鬆完成。目前,石川正俊以及所帶領的團隊正與多家企業共同進行開發研究,預計最快在 1 年後,把這項技術在實際的工業機器人產品上進行實用化。石川正俊與其團隊表示,在一般情況下,要想讓工業機器人記住作業步驟,需要作業人員預先直接移動機器人的前端,或者利用控制器進行操作。這樣的模式,在大量使用機器人生產的工廠,如果組裝産品的規格等發生變化後,則需要停下整個生産線,來進行重新設定機器人程序的動作,過程費時費力。而且,由於生産線使用的工業機器人的動作速度很快,普通圖像處理技術的速度難以跟上。因此,新研發的技術可以透過每秒可拍攝 1,000 幀影像的攝影鏡頭,進一步確認零件的孔洞等目標位置。並藉由高速運算功能,讓機器人自行移動位置及角度,進而自行調整工作和施力方式等。日前,開發團隊就在試驗中,使工業機器人準確的反覆完成在開有直徑 2 公厘大小孔洞的板上,插拔像鐵絲一樣棒狀物的動作。由於,目前的工業機器人在長時間重覆相同的作業程序中,可以能發揮已大的作業效果。但是,機器人卻不適合在短期內頻繁變更作業方式的工作狀態。對此,石川正俊表示,未來若採用新的技術來進行複雜的程序作業,將至少可以節省下大約一週的教學時間。(首圖來源:達志影像)
據報導,英國倫敦大學、謝菲爾德大學以及美國賓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宣稱,AI(人工智慧)系統成功預測了歐洲人權法庭(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數百起人權案件的判決結果,準確率高達 79%。目前在新聞、法律以及會計行業,AI 的應用日益增多。但批評家認為,AI 無法理解案件之間的細微差別。研究人員承認,這項研究並非意味著 AI 將終結法官或律師行業。領導研究的 Nikolaos Aletras 說:「目前有關 AI 的炒作很多,但我們還沒有看到其近期有取代法官或律師的可能。不過我們認為,AI 系統可以被用於快速確定案情模式,而且能更快地給出特定結果。它也可以成為有價值的工具,凸顯哪些案件最有可能違反了歐洲人權公約。」研究人員研究了與歐洲人權公約三大條款相關的 584 起案件,包括第三條款(涉嫌虐待或侮辱人格待遇)、第六條款(公平審判權)以及第八條款(尊重私人生活)等。選擇這些案例是因為,它們都屬於基本人權案例,同時也有大量相關資料可用。AI 智慧系統的演算法可以在文本中尋找模式,並標注出每起案件是否違反歐洲人權公約。為了預防存在偏見或誤解,研究團隊為 AI 選擇了違反公約和未違反公約數量相等的案件。研究人員稱:「在理想情況下,我們應該利用法院檔測試和改進演算法,而非透過已經發表的判決測試,但我們無法獲取法庭資料。」當有 2 個類似案件時,演算法往往會判斷失誤。這顯示,AI 平台還無法檢測出法律的細微精妙之處。但是越來越多的律師事務所正應用 AI,説明篩選大量的法律資料,其中法律 AI 系統所借用的是 IBM 超級電腦 Waston 的力量。資料科學諮詢公司 Tessella 分析師 Matt Jones 表示:「這個研究項目擁有巨大潛力,因為透過自動化某些枯燥乏味的任務可節省法律案件中大量時間,同時可幫助增加人們成功的機會。但 AI 目前只能做為法律決策的工具。」Jones 還稱,類似系統還無法理解案件之間的細微差別。AI 可能十分善於推理,但如果沒有更廣泛的語境、沒有對其進行資料和經驗方面的訓練,這些推測可能不夠準確。而且在很多案件中,這樣做都很危險。(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收購電腦視覺領域的初創公司 Movidius,和亞馬遜 1.2 億美元合力投資可穿戴裝置公司 Thalmic Labs,投資中國大資料公司中科開迪……這些,都是英特爾投資在 9 月一個月內完成的事。做為對科技創新公司投資最為激進的企業風投之一,英特爾投資已在全球的 57 個國家對安全軟體、可穿戴技術、數位媒體等領域的超過 1440家公司投入了約 116 億美元。但是,從今年開始,關於英特爾投資「將出售價值 10 億美元的投資組合資產」,以及「投資節奏大幅放緩」的消息,就沒有停過。 而在剛剛舉行的英特爾投資全球峰會,面對近 1,000 位創業者、投資人和科技公司的高層,英特爾高級副總裁兼英特爾投資總裁 Wendell Brooks 說了這麼一句話:「我們不僅不會拋售投資資產,還會繼續保持之前的投資節奏,大約每年新增投資 3 到 5 億美元。」 不過,Brooks 今年年初上任後,英特爾投資也在發生著變化,Brooks 說,他確實可能考慮出售「一些(與目前不同的重點領域)的投資」,而把未來的投資聚焦於那些能夠更好拓展英特爾業務發展的領域。而且,相對於過去的大範圍撒網,英特爾接下來將會收窄到重點投資專案上,比如自動化設備(無人車、機器人)、雲端計算等,而且單個投資項目的金額會加大。2015 年,英特爾投資了 63 個公司,而截至到現在,今年只投資了 31 個公司,但是今年的投資額僅僅比 2015 年低了 6,500 萬美元,也就是說,單個項目的投資金額比過去多了幾乎一半。根據英特爾投資亞太及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林立中的說法,英特爾投資在中國的重點投資領域將包括雲端計算、大資料分析、物聯網、智慧裝置、可穿戴技術、智慧型機器人技術、無人機、車聯網、虛擬實境和擴增實境技術等。 與之相對應的是,大會上,Brooks 還宣布領投了 12 家科技創新公司,總額達 3,800 萬美元,涵蓋大資料分析、自動化機器以及擴增實境、虛擬實境等創新科技領域,既有包括面向老年人和殘障人士的物聯網平台、360 度 VR 音訊技術,以及智慧互聯汽車中的類人視覺系統等,其中還包括兩家中國公司。其中最有趣的幾家,還是在物聯網、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領域的明星公司。比如打造陪伴型機器人的 Embodied,就是由著名掃地機器人 Roomba 製造商 iRobot 公司的首席前技術長 Paolo...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再發豪語,宣稱旗下電動車在 2017 年底,就能具備自動駕駛功能,一路從洛杉磯開到紐約。Seeking Alpha 網站認為,特斯拉有信心在短時間內開發出自動駕駛系統,得歸功於 Nvidia。Seeking Alpha 24 日報導,特斯拉原本與以色列商 Mobileye 合作,採用 EyeQ3 晶片,旗下電動車具備自動緊急煞車、碰撞警示、維持車道等功能,不過特斯拉和 Mobileye 分手,改採 Nvidia 系統之後,原有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全部泡湯。既然如此,特斯拉為何敢放話明年底就有自動駕駛?文章稱,Nvidia 研發出革命性的自駕系統,該公司蒐集人類實際開車影片,搭配方向盤的操控角度,用來訓練類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NN);也就是說,每一格駕駛畫面,都有正確答案,讓 NN 學會打方向盤的角度;再搭配偏離車道時,如何修正重回線道的資料等,讓電腦掌握開車技巧。這個方式的特點在於,NN 能「全面」掌握駕駛技術。在此之前,業者多把自駕細分成多個項目,如辨識物體、道路等,接著再加以結合,無法確認電腦是否真的完全抓到開車訣竅。Nvidia 這套新方法簡單快速,不到一年就有極佳成效,汽車能在多種狀況下自動駕駛,如果以此一系統為基礎,應能迅速讓自駕功力大增。文章猜測,特斯拉正是相中此點,才捨棄舊愛 Mobileye 改和 Nvidia 合作。文章指稱,特斯拉運用 Nvidia 技術開發出自駕車模型,能從人類實際開車情況和反應中學習,加快研發進展。然而該文警告,問題是機器學習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碰上瓶頸,以為 NN 能就此一帆風順學會開車,過於樂觀。自駕車門檻極高,NN 學習過程或許會陷入停滯,難以達標。該文指出,目前 Google 自駕車的開車技術仍不如人類,特斯拉更是遠遠落後。(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Automobile Italia CC BY 2.0)延伸閱讀: Tesla:即日起所有車款均配備「全自動駕駛」硬體裝置
據外媒報導,三星日前攔胡殺出,收購了包括 Facebook 與 Google 都曾有意併購的人工智慧助理 Viv。這項服務預計會先成為 Galaxy 行動裝置的內建軟體,再慢慢拓展到整個三星生態圈。Viv 是 Siri 最初的三名創辦人開發的新智慧助理。在 Siri 還是一款獨立的 App 時,蘋果在很短的時間內決定收購 Siri,並把 Siri 大幅改造成今天的樣子,具有一點真人的影子可以簡單對話。不過在最初時,Siri 是一款很直白的功能性軟體,只會透過語音直接對接其他 App 或網路平台來處理使用者的要求,整體來說就像用戶改用語音來操作手機。由於不滿 Siri 變成「聊天機器人」,這三名創辦人挖走一部份 Siri 團隊,離開蘋果打造以原始 Siri 為基礎的理想智慧助理。新的 Viv 因此能維持老 Siri 的直爽,還強化了自然語言的理解能力。比起 Siri 目前的功能偏向啟動 App ,更改設定,偶爾搜尋東西,Viv 則更類似 Amazon Echo,可以對接其他平台的服務來處理生活瑣事。要直到今年 WWDC,蘋果才首次釋出 Siri 的 SDK 給 6 類第三方 App,然而最初的 Siri 其實早就對接了 42 種不同的 App 與平台。由於支援跨平台多工操作與多重聲源指令,Viv 推出後其實頗為吸睛,包括 Facebook 與...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發展潛力無限,Google、Aamzon、Facebook、IBM 等大廠紛紛砸重金積極投入,近幾年 AI 在機器人、醫療、語音處理等應用紛紛出籠,下一場科技產品大戰儼然從人工智慧開打,而韓國大廠三星(Samsung)今 6 日宣布收購人工智慧新創企業 Viv Labs,邁開人工智慧發展的腳步。三星電子今 6 日宣布,買下人工智慧新創公司 Viv Labs,但三星並未公布此次交易相關財務細節。Viv 主要發展人工智慧語音助理,值得關注的是,團隊是由被譽為「Siri 之父」的 Dag Kittlaus、Adam Cheyer 與 Chris Brigham 所創立,Dag Kittlaus 是蘋果語音助理服務 Siri 最重要的催生者,在 2010 年蘋果收購 Siri 後, Dag Kittlaus 與 Adam Cheyer 離開蘋果,在 2012 年創立了 Viv。Viv 不免被拿來與 Siri 比較,但團隊強調 Viv 比 Siri 更為強大。在今年 5 月 Viv 平台首度公開演示當時,Viv 展現與 Siri 和其他語音助理最大的不同--複雜自然語言理解的能力,與人類展開更深入的對話,更接近人們實際交談,甚至透過自身的判斷直接執行任務。
近日,美國的兩名學生使用深度學習技術,打造了一款 AI 軟體,不僅可以在經典遊戲 Doom 中自己玩遊戲,還能在多人對戰中打敗它的人類對手。開發這項技術的是 Devendra Chaplot 和 Guillaume Lample,兩人來自卡內基美隆大學,他們在遊戲裡訓練的機器人的暱稱叫做 Arnold。之前 Google 在復古的 2D Atari 遊戲中使用 AI 軟體,而這兩名學生將 AI 軟體應用到 3D 射擊遊戲中。就像人類玩家一樣,AI 軟體也是不斷地重複玩這個遊戲,一直到學習到如何殺死對手,這當中既包括電腦控制的角色,也包括人類玩家控制的角色。其實,也有一些其他的團隊用 Doom 做了類似的東西,但這兩個學生不同的是,要據此發論文詳細論述其實現方法了,而論文目前處於同行審議階段。他們在論文中提到:「通常,深度學習方法只是使用視覺輸入來訓練。我們使用了一種增強訓練模型的方法,來挖掘遊戲更多相關資訊,比如敵人和物品的特色資訊。我們的架構也進行了模組化,可以讓不同的模型,在遊戲的不同階段,獨立地進行訓練。」這項技術無疑令人印象深刻,然而批評也接踵而至,有人認為這項技術也能更有效地訓練出殺人機器,可能會變成未來機器人殺手的基礎。「AI 正變得越來越真實。雖然到目前為止,AI 還只是在像素世界裡運行,但它確實引發了真實世界裡 AI 發展的問題。」未來學家 Dom Galgeon 說,「我們並不想將 AI 說成極度危險之物,但仍需要認真思考制定清晰合理的 AI 政策,包括其研究、開發和應用。」今年 4 月,一份由人權觀察(非政府組織)和哈佛法學院共同撰寫的報告裡,呼籲禁止「殺手機器人」,在一段時間裡,應該對武器系統應用先進技術保持一定控制。2015 年,一千多名技術和機器人專家,包括史蒂芬霍金、艾隆馬斯克和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克,警告說,AI 武器可能在幾年內就會被開發出來。在他們聯合署名一份公開信裡提到,如果有任何一個重大軍事力量推動自動化武器和機器人士兵的發展,那麼「不可避免地就會出現一場全球軍備競賽,最終的技術發展軌道就是:自動化武器將成為明天的 AK 系列步槍,蔓延至全世界。」 AI trained to slay players in a computer game could one day lead...
藍色巨人 IBM 的市值,終於被台積電超過了。這個台灣科技業眾所期待的一刻,真的發生時,卻令人感到五味雜陳。因為,真正拉下 IBM 的,其實是它自己。9 月 19 日,台積電股價大漲 5.47%,創下今年最大單日漲幅,市值增加 2,463 億元,總市值高達 4.75 兆元台幣,一舉超過藍色巨人 IBM。但根據投資網站 Dogs of the Dow 的美國前 50 大市值公司排名,台積電市值超過 IBM 的時間,已經長達一周。9 月 27 日,在美國發行 ADR 的台積電,仍以 1,577 億美元的市值,領先 IBM 的 1,498 億美元。聽到這消息。一名美系外資分析師表示,雖覺得時間略早了一點,但他並不意外。因為獨拿蘋果 A10 處理器的大利多,台積電在過去一年之間,股價已漲了 51.6%,本益比也在 16.6 倍的高水準。而長年的科技資優生 IBM,本益比竟然只有 12.73 倍。遠不如其他美國科技龍頭企業,例如微軟的 27 倍、Google 的 30 倍,甚至甲骨文的 19 倍。 為什麼美國資本市場將 IBM 的未來,看得如此之壞?要知道,IBM 已連續 23 年成為在美國取得最多專利數的公司。現在當紅的物聯網、智慧城市,IBM 一直扮演領頭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