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 5 月, 2024

科技新知 人工智慧

想成為矽谷最成功的 CEO,需要哪些素質?可能不少人腦海裡都會蹦出高學歷、有遠見、有領導能力、會任人唯賢,但其實最必要的素質是謹慎。根據 CNBC 報導,招聘公司 Paysa 最近利用 IBM 超級電腦 Watson 做了個調查分析,指出「聰明才智」是科技頂尖公司大頭必備的最重要技能,而「謹慎」也不可少。CEO 個人素質會對公司產生很大的影響。比如,冒險可能帶來更多機會,謹慎可能避免付上昂貴的失敗代價;想像力可以促成驚人的技術突破等。Watson 給這些矽谷大頭打了分數,弄了個小排名,我們選其中幾個 CEO 要素與大家分享。矽谷最謹慎的 CEO 是特斯拉、SpaceX 馬斯克。看到結果還是很驚訝,馬斯克給人一慣的印象是喜愛冒險,擁有巨大野心。他的各種大膽想法,讓人很難與謹慎聯繫起來。在謹慎方面,其餘排名如下:微軟 CEO 納德拉第三,比爾蓋茲第五,看來微軟的領導層都是謹慎派。蘋果庫克第八,Google 母公司佩吉和 Facebook 祖克柏墊底。與謹慎有些對立的決斷力排行榜,馬斯克墊底。微軟 CEO 納德拉第一,比爾蓋茲第二。看來微軟 CEO 可以快速謹慎而堅定地下決策。矽谷最有想像力的 CEO 是蘋果庫克,儘管從庫克上任後,蘋果創新乏力的觀點甚囂塵上,但庫克對外界的質疑一直保持低調。他在接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採訪時首次表示,蘋果不是沒在開發相關技術,只是不想多討論,蘋果只討論即將上市銷售的技術。或許從想像力方面,我們還可以期待庫克會帶來驚喜。第二位是亞馬遜貝佐斯,微軟的兩位領導人比爾蓋茲和納德拉分列第七和第十一,看來謹慎與想像力有點不可兼得。祖克柏排名第十再度落後,從另外幾個領導特質來看,雖然身為矽谷最年輕和最富有的 CEO,但祖克柏還是稍遜於老前輩。Watson 的排名是基於資料得出的。Paysa 收集上述矽谷大頭的演講全文、出過的書、接受的採訪等資料,並利用 Watson 人格洞察分析認知計算應用程式介面(API)來分析。根據 IBM Watson 的說法,人的性格可以根據人的撰寫、說話和長相特徵來擷取,如果想要知道一個人性格如何,完全可藉助這種 AI 技術,得到更準確的結論。利用 AI 來判斷個人性格,相當於一場智慧面試。現在已經有不少大公司在招聘時使用 AI 系統,跨國零售商巨頭聯合利華就在 AI 招聘中嘗到甜頭。聯合利華與數位人力資源服務提供商 Pymetrics 和 HireVue 合作。打破以往校園宣傳、收履歷、面試的招聘方式,將招聘過程數位化,如果候選人可透過 AI 系統一系列考驗,就能成為公司一員。候選人透過 Facebook 或 LinkedIn 線上提交履歷,隨後會要求職者在 Pymetrics...
許多研究人工智慧(AI)的企業都在透過深度學習來教會機器人辨識圖像,卡內基美隆大學(CMU)的研究團隊則選了另外一種方式,他們試著教導機器人透過觸摸來認知世界,就像嬰兒一樣。TechCrunch 報導,在每天 8 小時實驗期間,這個名為「Baxter」的機器人只有一個任務要進行──從桌上隨機抓取物品,它的動作緩慢而笨拙,即使如此,這一個月期間也已經進行了 5 萬次的抓取動作,Baxter 正在透過觸覺反饋和嘗試錯誤來學習。研究團隊在發表的論文中,解釋了他們如何透過讓機器人反覆接觸物品,來提升對物品的認知,「以嬰兒來說,他們透過用手推、戳物品、把東西放進嘴裡或扔出去來學會認知表徵,我們也希望達到這樣的目標,所以在 Baxter 的程式平台中建構了類似的模式,讓它們在桌面環境上戳、抓取並觀察物品。」為了說明學習觸摸的重要性,研究室助理 Dhiraj Gandhi 用 1970 年代中期英國的一項實驗做為例子,當時研究人員對兩隻貓進行認知實驗,其中一隻就像平常一樣生活、與世界接觸,另一隻貓則只能夠觀看,不被允許接觸物品,最終只有被允許與環境互動的學會爬行,只能觀察的不能做出同樣舉動。而在實驗中,Baxter 逐漸地展現出對物品認知的提升,當機器人認出熟悉的物品時,平板顯示螢幕上會露出「微笑」,並且抓取物品放入適合的籃子;如果對物品不熟悉,螢幕上則會露出「困惑」的表情──研究人員並不擔心,他們相信沒有什麼是另外 5 萬次抓取練習學習不了的。這項研究改變了傳統的機器視覺學習模式,不同於以往系統透過已經輸入的標籤去判斷、尋找物品,Baxter 是透過觸摸來自我學習認知,Gandhi 解釋,過去圖像和標籤之間並沒有互動,在視覺系統中只有被動數據可以收集。「我們想要的是與物品時可以獲得活動的數據,並透過這些學習對其他視覺任務有用的功能。」Baxter 的系統中有著類似 Kinect 的 3D 鏡頭,將收集到的視覺與觸覺訊息發送到深層的神經網路,並在 ImageNet 中與圖像交叉參考。團隊在其中意外發現,收集的觸摸數據讓 Baxter 的辨識精準度,較其他只使用圖像辨識的機器人高出 10%,團隊認為這非常鼓舞人心。儘管目前研究還處於初期階段,但團隊十分看好未來的發展,Gandhi 表示,他認為結合視覺與觸摸學習的機器人可以用於揀選分類,就像 ZenRobotics 開發的類型,未來能為垃圾進行分類回收,這在現實中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當然,我們目前還在嬰兒學步呢。」 Teaching robots to learn about the world through touch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小時候成績跟不上,爸媽往往很著急地找老師幫你補課。現在蘋果也要為剛滿 10 歲的 Siri 找個家教老師了。蘋果最近發表一則關於 Siri 的招聘資訊,據科技網站 9to5mac 報導,蘋果正在招募一名「Siri 事件專家」(Siri Event Maven),這個專家將充當 Siri 的私人顧問,讓 Siri 對焦點事件和潮流文化有更敏銳的觸覺。Siri 事件專家需要確保 Siri 對所有非傳統節日、時尚潮流、文化娛樂等資訊都有充分了解,對所有使用者可能會問的問題,都能回答出最新最滿意的答覆;同時 Siri 事件專家還要和 Siri 專案工程師和設計師合作,一起提高 Siri 的人文感知能力。(Source:蘋果)到底怎樣才可以成為 Siri 的「私人家教」,不妨先看看蘋果的職位要求: 認為自己是專家、潮流達人或是酷斃的人,這是必須條件。 擁有使用基本網路工具的經驗。 注重細節且能質量並重完成工作。 出色的組織和策劃能力。 是不是覺得這些條件自己都符合呢?蘋果這個招聘要求相對廣泛,看完之後似乎不知道這個職位具體要做什麼,蘋果也舉例說明到底要教 Siri 什麼:比如要讓 Siri 辨識出 5 月 4 日(May the Forth)這句話背後的另外含義,這句話與《星際大戰》中的經典台詞「願原力與你同在」(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讀音相似,因此 5 月 4 日也是星戰迷的「星戰日」。如果在中國,Siri 要知道的可能就是雙 11 光棍節之類的節日了。蘋果稱就這個職位需要緊跟焦點,透過社群媒體和網路搜尋找出 Siri...
AI 是相當熱門的話題,各大科技廠無不投入資源進來,想要靠 AI 幫助他們的業務,像是機器學習教程式分辨物品。而昨日 (6/29) Facebook 人工智慧研究院 (Facebook Artifact Research, FAIR) 院長 Yann LeCun 博士在臺大進行專題演講,題目是 Deep Learning and the Path to AI,對象為學院中的人談的是領域內常用的技術,竟然場地爆滿,而且開 Facebook 直播時人數破千。LeCun 從最基本的部分,解釋學界常用的機器學習技術,像是監督式學習 (supervised learning)。除了 AI 用到的技術之外,LeCun 講到 Facebook 研發的技術,就真的實際用到網站上了,如用戶上傳照片後,識別裡面的人物,甚至猜測裡面的人是誰。其猜測的結果精確度相當高,往往還會建議用戶朋友貼標籤,這幾年的訓練成果,看來讓不少使用者會嚇一大跳,看到辨識的成功機率相當高。以 Facebook 用戶的活躍程度,每天平台上會出現 10 億到 15 億之間的照片量,如何分類就是門學問了。前面提到識別照片中用戶之外,AI 也得辨識照片中出現的物品。其實每當用戶上傳照片,AI 都會運作把照片中辨識出來的物品或人標示在相片上面。 ▲ Facebook 不只辨識人物加上建議標籤,連照片中的物品也會辨識歸類。而在 AI 玩圍棋的話題以 AI 戰勝人類作結之後,電腦遊戲成為 AI 新的挑戰目標。目前有用 Torch libray 驅動的 TorchCraft 嘗試用...
現在科技界最為人談論的議題,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相信都是其中之一,這兩項技術都會改變我們未來的生活。最近美國一間設計公司就利用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技術,設計了一款全新的行動醫療概念服務,一個能自動行駛的人工智慧診所。展示這個概念的 Artefact Group 設計了一部能自動行走的行動診所小車,病人可以預約,行動診所就會在指定時間到達,病人走進去就可以看病。行動診所內並沒有醫生看診,但內建很多監測儀器,配合 App 收集病人的身體變化和人工智慧診斷,簡單的病症可在車上即時診斷和開藥。假如病人的病情屬嚴重或危急,行動診所內有螢幕,可跟醫生或專家遙距面談問診,即時提供更專業的意見。可惜的是,Artefact Group 的設計到正式推出還有一段距離,要多方面技術同時發展和配合才有望成真。 Self-driving AI clinic reimagines healthcare for the 21st century (本文由 Unwire HK 授權轉載;圖片來源:Artefact Group)
今年,緯創旗下的緯穎和廣達旗下的雲達,都大規模展出旗下的人工智慧伺服器。一條新的人工智慧供應鏈逐步成形。在今年展覽期間,緯穎攤位上的人潮川流不息。事實上,緯穎早已是臉書和微軟的伺服器供應商,從 2015 年開始,緯穎的出貨量與營收開始節節上漲,到去年底,緯穎的產品已經出貨到全世界 80 個超大型資料中心。打開緯穎的人工智慧機櫃,緯穎展出了採用 PCIe 標準的 JOBG(Just a Bunch of GPUs),主攻現有的 AI 伺服器升級,或是需要超大運算需求的深度學習商機。緯穎的策略是,把多個像跑車引擎般的人工智慧運算加速器,利用現有標準快速導入資料中心,就會大幅提升運算能力,不管是百度、阿里巴巴還是臉書,深度學習所需要的龐大運算能力,就是一塊巨大商機。離緯穎攤位不到 20 公尺,就是廣達旗下雲達的攤位,今年 Nvidia 對廣達十分重視,因為廣達不只是 Google、臉書、微軟的伺服器代工廠,還積極和戴爾(DELL)、HPE 搶雲端伺服器的生意,人工智慧大趨勢之下,廣達正是站在浪尖上的廠商。這次 nVIDIA 邀請廣達資深副總楊晴華同台演講,楊晴華一上台就表示,「摩爾定律已經放緩,使用者正在轉向 GPU(圖形處理器)」,他更直言「AI 是我們不能錯過的趨勢」。楊晴華透露,廣達為了雲端事業,已經投資十幾年,從自己摸索開始,現在早已不只是伺服器製造商,已經開始切入儲存設備,甚至跨足軟體,和 VMware、微軟、紅帽合作,提供解決方案。他透露,臉書第一次採用 Nvidia 高速人工智慧介面標準的案子,代號「大盆地」的資料中心開發案,就是由廣達和 Nvidia 合作開發。當 Google、蘋果等公司繼續比誰的語音辨識更強,誰的人工智慧服務更好,這股需求就是緯創、廣達要挖的下一個金礦。(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儘管現在許多電子產品上都搭載語音助手,但根據 Adobe 的最新研究調查.喜歡使用的人似乎不如想像多,分析師認為,這可能跟 Siri 帶來的體驗有關。CNET 報導,Adobe 在 6 月時對 397 人調查了和語音助手互動的情況,結果發現儘管有 37% 的人給了積極的評估,但同樣也有 37% 的人將互動描述為「不好」或「可怕」,覺得「普通」的人則有 26%。在使用語音助手的頻率上,只有 22% 的人一天至少會使用一次,幾乎不使用的則佔了 23%,從來不使用的則高達 49%。做為最早出現的語音助手之一,Siri 的使用量與討論度仍舊高出競爭對手許多,但 Adobe Digital Insights 的分析師 Tamara Gaffney 認為,Siri 與預期不相符的表現,可能就是造成消費者對語音助理期望低落的原因。Gaffney 的說法與數位諮商公司 Stone Temple 的調查結果相似。Stone Temple 在 4 月時準備了 5,000 個各類型的問題,去詢問包含 Google Assistant、Cortana、Siri、Amazon Alexa 在內的 4 名語音助手,以及用來做為比對的 Google 搜尋引擎。在問題回答比率的統計中,Google Assistant 回答率達 68%,是語音助手中最高,Siri 則只有 21.7%,僅以些微之差贏過 Amazon Alexa,但在答題的正確率上,Siri 則以...
美國科技網站 The Information 6 月 29 日釋出一份報告稱,阿里巴巴正在開發一種中文智慧音響,與亞馬遜旗下的 Echo 競爭。知情人士向 The Information 表示,該裝置可能最早在下週公布。The Information 稱,該裝置或能接收中文語音指令,讓阿里巴巴的核心用戶透過語音從購物網站購買產品。雖然阿里巴巴常被稱為「中國亞馬遜」,但在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看來,亞馬遜更貼近零售商,而阿里巴巴像一個小企業生態系統。不過,兩家公司在購物以外的許多業務上直接競爭──包括電影、雲服務、雜貨和人工智慧。馬雲說,美國企業應該「小心,而不是害怕」阿里巴巴。對美國公司來說,中國市場依然難以捉摸。事實上,智慧音響已成為各大科技巨頭競爭的新戰場。今年 6 月,蘋果公司推出智慧音響 HomePod,進軍智慧家居領域。目前,從市佔率來看,Amazon Echo 去年四季市佔高達 88%。Google Home 的市佔為 10%。而新進入智慧音響領域的蘋果似乎信心十足,HomePod 延續蘋果一貫的「高價策略」,售價 349 美元,明顯高於 Amazon Echo 180 美元、Google Home 129 美元的售價。為了與 Google 和亞馬遜在智慧音響領域競爭,蘋果希望透過硬體與軟體的結合「固定」用戶。蘋果表示,對不支援蘋果音樂應用(如 Apple Music)的裝置,用戶需每月支付 10 美元。各大巨頭都進入智慧家居市場,或許是因為規模龐大。諮詢公司 Strategy Analytics 預計,2022 年智慧家居相關硬體,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 1,550 億美元,高於今年的約 900 億美元。資料顯示,智慧音響的出貨量在去年第四季與同期相比劇增近 600%,達 420 萬台。為應對日益增長的智慧家居市場,蘋果首席執行長庫克(Tim Cook)指出,預計到 2021 年,蘋果服務業務規模將達到現在的一倍。(本文由 PingWest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leighklotz CC BY...
全球矽智財授權廠商 ARM 於 3 日宣布,根據  ARM  委託第三方針對全球近  4,000  名消費者進行的獨立調查顯示,僅少數受訪者認為 AI(人工智慧)的發展將導致機器人大肆盛行,取代人類就業。而且考量到 AI 將在未來逐漸融入日常生活,30% 的消費者認為這項發展最不利的因素是「人類的工作變少或被迫轉行」。但多數受訪者仍抱持正面態度,認為機器人不會取代人類,而是增進人類多數工作的效率,並協助執行更多繁冗且危險的任務。根據 ARM 的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普遍對 AI 的樂觀,以及其對可能帶來的商機非常振奮人心。不過,現階段對於 AI 的研究只觸及了 AI 所具備潛力的冰山一角,仍有龐大的潛力尚待發掘。ARM 進一步指出,AI  確實會顛覆就業生態,但若能有效地加以管理,就能帶來轉機,進而改善人類的生活。如果增加對 STEM 的投資,使下一代的工作者熟悉 AI 技術,就能確保他們跟上機器人經濟時代的腳步。這份調查由 Northstar Research Partners  與 ARM 共同完成。調查人員僅以具有一定 AI 知識的消費者為樣本,收集來自美國、英國、瑞典、德國、中國、台灣、日本、南韓的近 4,000 名受訪者的意見,並加以分析評估。參與調查的受訪者認為,在 AI 技術推陳出新的影響下,製造業和金融業的就業生態將首當其衝。另一方面,人類在烹飪、消防和農業等領域仍具有就業優勢。這是多數受訪者對於「機器人化未來」的共識,亞洲受訪者大多保持正面態度,美國和歐洲的受訪者其次。整體而言,消費者對未來的願景大致相當樂觀,有 61% 的受訪者認為自動化技術與 AI 的日漸盛行 「會讓社會變得更好」。受訪者尤其支持 AI 在健康醫療及科學上的應用,且願意在未來將疾病診斷、汽車駕駛以及擔任私人伴侶等服務交由機器執行。(首圖來源:pixabay)
蘋果未來 iPhone 臉部辨識功能浮出檯面。外媒報導,蘋果正測試革新版安全系統,未來使用者可透過臉部辨識,在短短數毫秒內解鎖啟動 iPhone。彭博(Bloomberg)報導,蘋果正在開發一項功能,下一代 iPhone 開鎖可能不是用你的手指,而是用你的臉。 報導引述知情人士指出,為了今年推出重新設計的新款 iPhone,蘋果正在測試革新版安全系統,可讓使用者透過自己的臉,登入、驗證支付、以及啟動安全應用軟體。知情人士表示,這套安全系統是由 3D 感測元件驅動,且蘋果也正在測試眼球掃描的功能以擴增系統。報導指出,感測元件的速度和準確度,是上述功能的關鍵。報導引述知情人士指出,這項功能可以掃描使用者的臉部,在短短數毫秒之內開啟使用者的 iPhone。報導並表示,即便 iPhone 平放在桌子上,而不是靠近使用者的臉部,這個辨識功能也可以正常運作。不過報導也引述知情人士指出,這個功能仍在測試中,也可能不會搭配今年新的裝置推出,但蘋果展現以此功能替代指紋辨識功能的企圖心。國外科技網站 Appleinsider 於 3 月中旬就報導,美國專利商標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先前公布蘋果一項專利,內容顯示蘋果可透過臉部辨識功能,自動解鎖或是鎖住 iPhone。報導表示,相關技術可透過 iPhone 的前置紅外線照相鏡頭,偵測並辨識使用者的面貌,若臉部辨識結果與 iPhone 內部儲存已獲授權的持有者面貌相符,iPhone 就會自動解鎖。若 iPhone 靜止不動一陣子,以及 iPhone 前置照相鏡頭無法偵測到使用者,iPhone 就會自動上鎖,反之亦然,使用者開始移動 iPhone,以及 iPhone 可偵測辨識使用者的容貌符合結果,iPhone 就會自動解鎖。(作者:鍾榮峰;首圖來源:Flickr/Hamza Butt CC BY 2.0)延伸閱讀: iPhone 8 沒 Touch ID?傳將成市面上螢幕佔比最高機種 蘋果正式買下 PrimeSense,3D 體感控制體驗即將來臨 iPhone 8 用得到?蘋果傳收購以色列臉部辨識商 RealFace 蘋果收購了為《星際大戰》做動態捕捉的公司 Faceshi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