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 5 月, 2024

科技新知 機器人

要將科研成果成功商品化並進入市場,過程非常艱難,需耗時非常久的時間,也需要政府不間斷的投入與補助,才有可能十年磨一劍,孵出成熟的產品。科技部「研發成果萌芽計畫」自 100 年起推動,以主動探勘學術重大研發成果與早期原創技術,把台灣具原創且頂尖的前瞻研發成果,同步發展成技術與事業,最終達成商業化目標與成立新創企業。至今協助成立 45 家新創公司,吸引超過 9 億元的資金投入。
隨著現代人壽命延長,重視運動等生活走向,骨科相關疾病也逐年攀升,如關節退化、骨刺、骨折、韌帶斷裂以及先天脊椎側彎為最大宗。炳碩生醫在科技部萌芽計畫的輔導與經費補助下,將多年在手術機器人的研究成果成功地商品化,完成微創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系統,目前正著手醫材認證申請上市許可。
「智慧製造絕對是台灣未來轉型出路,」台達董事長海英俊兩年前提到台灣產業智造升級的重要性,持續不斷推動相關技術發展。今(4)日台達宣布在台中科學園區設置集團第一座機器人研發總部,預計投資超過 10 億新台幣,期望以實際行動幫助台灣智造升級。
這是一場小蝦米打大鯨魚的戰爭。來自台灣的掃地機器人、全球第二大廠台灣松騰,被比它大 25 倍的世界龍頭 iRobot 控告侵權,iRobot 還請出蘋果御用律師打專利戰。被同業看衰的松騰,如何聯手工研院,擊退 iRobot?
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機器人在學會跑、會翻、會自己開門後,似乎再沒什麼能阻擋它們擺脫人類到處跑的決心!現在人形機器人「Atlas」和四足機器人「SpotMini」又有新招,快來看看他們的進步到底有多驚人。
美國波士頓動力公司研發的 SpotMini 機器狗越來越聰明,不僅能走路、開門,也會自行上下樓梯,公司宣布 SpotMini 將在明年上市販售。
各種無人科技日新月異,人們擔憂機器取代人類,不過,其實機器取代的,往往是工作環境艱苦、甚至有生命危險,所以得付出高於行情的工資才能請得到人的工作。說到底,這些工作其實原本就不應該由人類來做,而是讓機器來做才對。在當前,機器取代人類的腳步,也是從這類工作先開始,第一波的取代目標,就是環境相當不適合人類工作、風險也相當高的海上鑽油平台作業。
許多海上傳說經常訴說著空無一人鬼船漂流的驚悚故事,不過,在不遠的未來,恐怕會有越來越多「鬼船」在全球主要航線航行,挪威、芬蘭、新加坡、日本、中國,都正積極研發無人操作的貨船。
Tesla 的 Model 3 出貨不如預期,導致外界對 Elon Musk 的企圖心打上問號,同時凸顯汽車製造業的複雜性超乎想像,且矽谷從錯誤中修正的思維,對於講究步步嚴謹的汽車生產過程而言並不一定適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 點出問題,指出基於人類的舊方法不一定適用於機器人,因此要享受自動化帶來的好處,必須重新設計流程以充分利用機器人的技能。
機器人也要搶空中飛人的飯碗了嗎?迪士尼科研機構 Disney Research 正在實驗一款細長如棍棒的機器人「Stickman」,能夠自行在空中擺盪來個漂亮的後空翻,看來並不是只有波士頓動力機器人才做得到這高難度動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