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6 10 月, 2025

科技新知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天證實,台灣列入首波 COVAX 疫苗分配名單,將和其他非聯合國會員共分 130 萬劑阿斯特捷利康(AZ)疫苗,預計 2 月至 6 月到貨一週後就能開打。
針對中國的 2019 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苗缺乏相關訊息,法國總統馬克宏 4 日提出警告,並表示如果這些疫苗效果不佳,甚至可能會促成病毒的變異。
億萬富豪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的事業版圖,涵蓋商業太空旅行、航空等,現在他又跨足新領域,切入人類基因組市場。基因測試商 23andMe 將透過布蘭森旗下的特殊目的併購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 簡稱 SPAC)借殼上市。
英國 2 月 4 日開始試驗在注射兩劑疫苗的接種模式中,可否使用不同的新冠疫苗。
日本進口維他命出包,食藥署 2 月 5 日宣布,日本小林製藥旗下維他命 B 群「維克多力膜衣錠」因安定性試驗不合格,4 批產品、共 90 萬顆將於 3 月2 日前完成回收。
蘋果(Apple )的 Apple Watch 時時都有救人一命的消息;每年 2 月是美國心臟月,蘋果稍早也在官網分享 Apple Watch 替患者揪出罹患心律不整的毛病,且該病患看到過高心率偵測數值前,從不覺得身體哪裡不舒服。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分析痤瘡患者的活體皮膚檢體後發現,容易長痤瘡(含青春痘、粉刺等)的人皮膚表達較少 GATA6 蛋白質。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研究顯示,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和牛津大學研發的疫苗,對 2019 冠狀病毒疾病的南非變異病毒株所引發的輕度到中度感染僅有極小保護力,南非已宣布暫停這支疫苗接種計畫。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足跡遍布全球,傳播過程一再出現新突變種,讓防疫工作與研究均困難重重。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組織研究團隊,根據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 GISAID 資料,分析 30 萬筆以上的病毒基因序列樣本資料,將病毒劃分為六大類型,其中「第六型」占目前流傳病毒類型 99%。日前,中研院也成立「病毒變異全球即時監測網」分享資料,讓全世界均能即時追蹤病毒變異。
COVID-19 疫情何時能結束?這是疫情爆發以來,環繞在眾人心頭的疑問,而彭博(Bloomberg)從全球疫苗施打狀況切入,推估所需時間,最終得出還要再等 7.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