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31 日,英國人工智慧晶片硬體設計初創公司 Graphcore 宣布獲得一筆 3,0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希望能幫助他們對抗像英特爾和英偉達這樣的晶片製造巨頭。據悉,該公司計劃在 2 日推出其智慧晶片,這款晶片的應用範圍十分廣泛,包括無人駕駛卡車、雲端計算、處理機器學習技術等。事實上,有了高性能晶片的支持,就能利用大數據來訓練人工智慧系統。據 Graphcore 公司透露,他們的處理器比市場上現有解決方案好一百倍,不僅能夠快速支持人工智能系統學習,而且能耗也不高。我們知道,現在很多機器學習應用使用的都是 GPU 晶片,但在 Graphcore 公司首席執行長 Nigel Toon 看來,這種晶片並不適合未來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他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採訪時表示:GPU 晶片是基於運行完全描述演算法的程式來開發的,但機器學習是不同的,你需要使用數據去訓練系統,然後也需要支持不同類型的計算。▲ 今年 9 月 13 日,Uber 無人駕駛汽車試運行模式在匹茲堡 Uber 高科技中心展示。(Source:達志影像)事實上,Graphcore 公司所研發的晶片,叫做智慧處理晶片(IPU),預計會在明年正式投放市場。本輪融資的領投方是羅伯特博世風投和三星公司,參投方包括 Amadeus Capital Partners、C4 Ventures、Draper Esprit、Foundation Capital 以及 Pitango Venture Capital 5 家風投公司。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Graphcore 公司一直在「低調」自主研發晶片技術,Toon 表示,他們的技術可以幫助資料中心大幅降低營運成本,同時提高工作效率。他以一家社群媒體公司為例,這家公司通常會在每天某個時間段迎來用戶訪問高峰,這會給伺服器帶來很大壓力,而當用戶訪問量下降的時候,又會給伺服器資源造成浪費,而使用了 Graphcore 智慧處理晶片,這些伺服器的使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它們可以在空閒時候訓練人工智慧系統,快速部署系統更新,根據用戶訪問實際情況來調配伺服器資源。事實上,這個行業的市場潛力巨大,根據市場分析公司 Tractica 的數據顯示,2015 年基於深度學習項目的硬體支出達到 4.36 億美元,而他們估計,到 2024 年這一數字會飆升到 415...
關於美國總統大選,在 11 月 8 日就將出現白宮新主人。不過,向來民調領先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Hillary),近期因聯邦調查局重啟電郵門舊案,使得民調結果與共和黨候選人川普(Trump)差距縮小,甚至有被超越的可能。而這樣的結果,一周前或許大家都沒料到。但是,印度的一家 AI(人工智慧)商早就發出結果指出,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將贏得本次的總統大選。根據外電報導,印度這家推出名稱為 MogIA 人工智慧系統的公司,一周前就提出結果表示,川普將贏得本屆美國總統大選,當時令所有專家都跌破眼鏡。事實上,這家印度公司的 MogIA 人工智慧系統是透過在 Google、 Facebook、 YouTube 等網站上收集超過兩千萬筆資訊進行分析,最後出線的結果令人意外。事實上,在之前所有的民調都顯示,希拉蕊的民調支持度始終高於川普。而且,在第 3 次電視辯論結束後,最高一度領先達 12%。因此,所有主流媒體都預期希拉蕊將入主白宮。不過,誰都沒想到,就在選前不到兩周的時間,因聯邦調查局重啟電郵門舊案,這隻黑天鵝影響了希拉蕊的民調。根據 1 日最新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希拉蕊最高僅領先川普 5%,甚至有民調指出川普已經翻盤,領先希拉蕊 1%。對此,該公司表示,人工智慧可以透過大數據進行系統性的分類、整理,並且分析,這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幾乎不可能的工作量。而且,人工作業難免會有疏漏的地方。因此,透過社交網路、搜尋引擎以及電商等平台進行資料分析的工作,人工智慧系統顯然要可靠得多。而且該公司指稱,過去以來 MogIA 人工智慧系統已經預測過多次國際選舉,而且選舉結果都符合預期。所以,這樣的變化真是透過 AI 人工智慧也能計算得到嗎?11 月 8 日謎底就能揭曉。(首圖來源:Flickr/DonkeyHotey CC BY 2.0)延伸閱讀: 川普民調逆轉勝,直搗希拉蕊票倉
隨著人工智慧越來越強大,智能機械正改善我們的生活,然而不僅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的想像早已延伸至更遠之處,著名科幻小說家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早在 1942 年就針對機器人技術的發展提出了三大定律,以探討未來人類對人工智慧(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應用以及所面對的倫理道德問題。如今隨著想像越來越逼近現實,人工智慧所引發的問題已不止如此而已。失業與貧富差距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首要面對的問題其實早已被廣泛認知,就算不是科學家或是哲學家,現代民眾也能清楚的理解此一問題必然會發生,那就是—失業。勞動的層次與自動化的程度有關,在自動化作業之下,人類會逐漸轉往負責更複雜的戰略及認知活動。例如卡車司機,目前有數千萬人在從事這樣的工作,但如果正如特斯拉(Tesla)所承諾,未來十年內自動駕駛車輛將會被廣泛使用,那麼這些人將會如何?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自駕車的普及將會大幅減少交通事故傷亡率,那麼自駕技術的應用就變成了一個道德的選擇,人命或者是失業?或許有一天我們回頭看看現在的經濟型態會認為,讓人類出售自己的時間僅為了活下去是一種很野蠻的行為。目前人類的工資大部分仰賴於時薪,然而通過使用人工智慧將大幅減少所需的勞動力,這也意味著失業,但除了失業以外,還有另一個問題,機器人的勞動所得該由誰分享?在現今自動化還沒有真的那麼普及時,貧富差距就已經非常的大,當機器人取代人類勞工之後,相信貧富差距將會更加嚴重,該如何建立一個公平的經濟社會就是第二個問題。互動、錯誤及偏見人工智慧引發的另一個層面問題出自於人類的社會性。在 2015 年,一架機器人名為 Eugene Goostman 成功通過了圖靈測試(Turing Test)。在這個測試中,測試人員必須分別跟真人與機器人對話,若機器人能成功瞞騙過測試人員,讓他們誤以為是真人便成功了,而 Eugene Goostman 則成功的欺騙了一半以上的測試員。這是一個時代的里程碑,機器人可以開始與人類互動並建立關係,甚至比人類更有效率去維持人際關係,因為其注意力並沒有限制,人工智慧未來將成為人際關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該如何與機器互動這是人類必須面臨的問題。機器人在未來是如此重要,但實際上就算再怎麼高效仍然會存在盲點,有可能會被有心人士愚弄甚至是利用,如何讓機器能夠發揮其應有的功能,而不是遭受或引發不必要的破壞便是重要的問題。例如機器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中立,因為人工智慧也是通過學習而建立起來的,所以人類一樣能夠帶給機器偏見並使其產生錯誤的判斷,例如 Google 曾發展一項技術,將影像識別用於預測未來罪犯時,卻發現其擁有對於黑人的偏見,這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安全、威脅和控制人工智慧產生了錯誤與偏見時,可能會對人類造成安全上的威脅,如同電影一般。所以接下來的三個問題是有關於如何維持人工智慧的資訊安全,以及若人工智慧得出具有威脅人類安全的偏見時,該如何應對?又如何能保證能繼續控制這些機器人?或許在技術上可以設計讓人工智慧無法直接去威脅人類安全,如同機器人三定律,但儘管如此,這些科幻情節發生的機率仍比想像中還高,例如當人工智慧在思考如何消滅癌症時,經過大量的計算後它可能會得到這樣的結論—盡可能減少地球人口。這可能真的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沒有人會期待。雖然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但如果未來人類真的必須仰賴機器人來維持社會的運作,那麼這個玩笑就一點也不好笑。在《機械公敵》(I,Robot)電影中,儘管出於善意,但機器人的確還是殺人了。機器人權經過神經科學家努力的研究後,令機器人也能擁有好惡的基本機制,就像人類對動物的訓練一樣,雖然目前的技術還不夠成熟,但正變得更加複雜,也使機器人更加栩栩如生,成為感知和行為的實體。當這項技術更加的先進以至於機器人也擁有情緒之後,人類是否應該要去考慮其感受,機器人是否也應受到法律的保障,擁有機器人的基本人權?無庸置疑的,發展高度先進的人工智慧將會有很大的風險,也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但也必須要記得,這將會是使人類社會能夠繼續前進的動力,讓生活更加美好的途徑。人工智慧的潛力與威脅,其實一直都取決於人類自己。 Top 9 ethical issue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延伸閱讀: IBM 聯手 Slack 開發聊天機器人 不用教,機器人也會的技術!日本預計最快 1 年後實用化 白宮開源歐巴馬聊天機器人 《西方極樂園》的道德難題:機器人能否享有與人類同等的權利?
今年 6 月,微軟花 262 億美元買下 LinkedIn 的舉動轟動世界,但微軟 CEO 納德拉的那封致員工信還是一如既往地有些「無聊」與「呆板」。Jeff 和我都相信,收購計畫將是推動 LinkedIn 業務加快增長的重要機遇;同時,在微軟雄厚的資產及規模助力下,LinkedIn 也將為自己的用戶帶來更多價值……(有網友在 Twitter 上調侃:納德拉好像在「自言自語」。)與「瘋狂」和「夢想家」之於馬斯克,在很多人眼裡,大概「一板一眼」與「務實主義者」就是納德拉的代名詞了。就連他今年 6 月出的第一本書《擁抱變革》(《Hit Refresh》),談得都是「企業變革」與「智慧科技」,與其說是一部「企業家自傳」,不如說是一本「微軟轉型之我見」。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缺少「偶像氣質」的微軟 CEO,在過去兩年時間內,憑藉對微軟大刀闊斧的改革(將企業發展重心轉移到雲端服務與生產力方面),一改微軟往日的呆板形象。而現在,做為投資者們評估微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智慧雲端服務終於讓公司的 2017 Q1 財報初現曙光。不過,在這次電話財報會議上,納德拉並沒有一味去強調雲端計畫服務帶來的發展機遇,而是重申了 AI 技術在公司未來道路上扮演的「根基性」角色。而前天納德拉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時,又再次從微軟各項業務入手,探討了 AI 技術對公司乃至全人類進步的巨大作用。(以下為 36Kr 整理)微軟的下一步:不只是雲端服務納德拉表示,自己一直在試圖把注意力放在微軟的目的感和認同感上。而獲得認同的方式就是不斷適應這個社會的變化。因此,雲端服務不管在過去兩年還是未來都將是微軟的核心業務,同時,微軟也將尋找新的著力點:雖然微軟被「定義」為一家工具研發公司,宗旨是向世界上的電腦專家以及世界的創造者和建設者提供服務。但我認為,微軟最擅長的其實是根據時代的變遷來調整身分。比如收購 Minecraft(遊戲),比如發展雲端服務,再比如擁抱 AI 技術的發展趨勢並將其大眾化。 因此,就像你們看到的,雲端服務讓微軟變得更加靈活開放。而公司目前最大規模的雲端服務就是 Windows 服務,因為我們有 10 億多台個人電腦和裝置,而這些電腦和裝置都需要得到微軟的服務。 此外,所有的運算都需要以操作系統為載體。這就是為什麼 HoloLens、混合實境裝置、Xbox 遊戲機、PC 或 Surface 的操作系統都是 Windows 10。我們的目標是創造新的電腦和新的計算方法。AR、VR 與 MR 的意義納德拉認為,把 AR 與 VR 兩者優點集為一身的混合實境技術(MR)將使電腦將成為一款「終極電腦」。它能將你的視野擴展至無窮大,幫助你清晰地認識這個世界:將混合實境技術與電腦相結合,你能夠看到虛擬物體和全息圖。這正是我們想用 HoloLens 達成的目標。 當然,我們的 MR...
三星因 Note 7 爆炸事故失足飲恨,外電報導,三星明年旗艦機 Galaxy S8 除主打高規格外,還傳出要搭載三星專屬人工智慧(AI)助理「Bixby」,對尬蘋果 iPhone 的「Siri」。三星今年大螢幕旗艦機 Note 7 因燃燒事故,二度出包殃及商譽,拱手將下半年旗艦高階市場讓給蘋果和 Google 等競爭對手,三星停產 Note 7 斷尾求生後的最大課題,必是如何在明年旗艦機 Galaxy S8 重新雪恥、贏回市場信心。根據國外科技網站 Tech times 報導,三星明年度新款旗艦機 Galaxy S8 不僅搭載強大規格,包括手機螢幕上的光學指紋掃描器等,還傳出將採取類似蘋果「Siri」路線,推出三星自家的人工智慧(AI)助理「Bixby」,三星已在 10 月 31 日於南韓提交「Bixby」商標註冊申請。另外,報導指出,三星先前已完成收購 Siri 創始人組建的 Viv Labs 人工智慧公司,Viv 實驗室於 10 月啟動,很可能將其新技術應用到三星未來的旗艦新機上。除了 iPhone 的語音助理「Siri」廣為人知外,Google 今年操刀設計研發的旗艦機 Pixel 系列,首度搭載人工智慧助理,表現頗讓科技專欄作家驚豔,三星明年旗艦機 S8 將推出類似功能,手機市場將掀起一波人工智慧熱。(作者:江明晏;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日本有獨特的人文風景,加上高緯度國家四季分明的美景,與先進的生活品質,成為觀光勝地,但這個邊疆島國面對全球化浪潮卻有點束手無策,直到今年東京大學在亞洲國家排名直落第 7 名,讓許多日本人驚覺這不是東大的問題,而是整個日本在向下沈淪。東大面臨資金緊縮,研究產出變少,以及全球展望不夠全面,使得最佳大學排名從第一掉到第七名。2013 年日本在教育支出上只花 GDP 的 1.6%,相比南韓為 2.4%,美國為 2.6%。外交事務雜誌 (Foreign Affairs) 報導,日本教育是早期工業時代的產物,面對全世界競逐學生、教職員、資金、工作機會,仍苦苦追趕。日本每小時生產力是 G7 國家中最低的,只有 41.3 美元,法國為 65.2 美元,德國為 64.4 美元。日本唯有靠提升生產力才能重啟經濟成長,但是在人口下滑壓力下,大學教育更必須改革,促進批判思考、創新、全球化思想,才能訓練出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產值人力。日本政府認為與不同國家的人合作的能力是重要技能,但近年日本大學生國際流動性也出現停滯,2014 年只有 0.9% 的大學生申請海外學校,為 OECD 國家平均的一半,日本的英語水平在 70 個國家中排名第 30。日本國高中學生的聽說讀寫四項英語能力也不如政府預期。日本女性在工程、科學、商業、法律方面的畢業生比例非常低,職場的性別鴻溝與薪資差距也大於其他 OECD 國家。2016 年日本的性別平等在 144 個國家中排名第 111。要改變教育系統並不容易,很多國家第一個直覺是砸錢,日本政府從 2009-2014 年資助 13 所大學提倡與其他國家大學合作,提升全球化視野,展開新的英語課程,鼓勵日本學生到海外就讀,但最後淪為一次性的計劃,沒有形成系統性的改變,被專家視為是失敗的政策。2014 年他們做了一些改變,贊助 37 所大學進行十年的計劃性的變革,但也有可能使得這些大學為了錢而太過仰賴政府。報導認為,是結構問題,日本教育系統是為了支持社會秩序、工業實力、政治穩定度而設計的,日本的數學與科學在 OECD 國家排第一,但文科與人文學科正在衰落。雖然日本人擅長解決問題,勤奮、被動,但是在數位經濟,這種工作技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因此人類的工作會完全改變,需要創意,而不是例行工作。日本學者抨擊日本的教育是把人訓練成機器人,對公司愚忠。許多日本人都認為過去 20 年日本教育幾乎沒有改變。此外,雖然日本年輕人比較能接受不同人與生活型態,但由於對未來感到不安,他們的行為卻更保守,他們放棄出國留學,流連上網,對世界不關心,對外國流行文化的興趣也在降低,在公司裡當個安靜的螺絲釘。在美國,學生會被鼓勵問問題,但在日本是被教育不能質疑權威,20 歲的年輕人可能會問問題,但到 30 歲就被擊倒,毫無希望。日本重視和諧,教育的目的是訓練服從的人,文化與教育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有些日本家長寧可不生孩子,因為不想讓孩子接受日本的教育制度。專家曾經探討過日本低出生率的原因,主要無非是缺乏育兒措施、晚婚、愈來愈多成人禁慾、色情取得容易等等因素。日本大學入學考試仍是一次性,且大學是企業招聘的來源,很多企業只在乎學校,不在乎成績,使得大學像遊樂園,老師也無教學熱情,許多日本大學生認為教授的角色就是與企業攀關係,幫學生找到工作。政府希望改革入學考試,在 2020 年前增加入學考的批判性思考與英文能力,但過程同樣遭到教育界抨擊連連。2020 年只是日本教育改革的開始,無論改革結果如何,缺乏多元性會扼殺經濟,日本不能再當看不到大海的井底之蛙。 Japan Gets Schooled (首圖來源:Flickr/Taichiro...
蘋果(Apple)執行長庫克(Tim Cook)上周赴日,除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談之外,也拜訪了 Cashew 等日本供應商、以及新合作的任天堂(見首圖)。此為庫克於 2011 年就任蘋果執行長一職以來首度赴日。而庫克在日本接受日本財經媒體專訪時表示,考慮在 iPhone 等產品上活用人工智慧(AI),讓iPhone更進化。日經新聞 16 日報導,庫克接受專訪時表示,計劃在 iPhone 等產品上活用 AI,藉此刷新功能,讓 iPhone 更進化。庫克表示,「AI 是和所有產品都相關的核心技術」,利用 AI 分析用戶的使用模式,可進一步提高智慧手機等行動裝置的便利性,像是延長電池續航力、提供最適合的音樂、或是幫助用戶想起究竟是把車子停在哪裡。關於 iPhone 7 開始搭載在日本廣為普及的非接觸 IC 晶片技術「FeliCa」、並預計在 10 月內開始在日本提供「Apple Pay」服務一事,庫克指出,「對蘋果來說,日本是相當重要的市場,因此採用日本研發的 Felica 是很自然的事情」。(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延伸閱讀: 鴻海操刀,夏普強攻日本低價智慧手機市場 AI 戰火升高,三星買蘋果 Siri 之父公司 Viv 加碼投入 關係人士說溜嘴,iPhone 7 支援 FeliCa ?
如果電影《鋼鐵人》(Iron Man)中的 AI 管家「賈維斯」(J.A.R.V.I.S.)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你會希望由誰來配音?Facebook 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宣布開發 AI 助手以來已將近一年,最近他發文向網友徵詢配音人選,結果飾演鋼鐵人的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跳出來回應自薦,獲得網友極大迴響。今年年初,祖克伯宣布個人新目標為打造有如賈維斯般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助手,具有學習和識別能力,能夠幫忙打理家中及工作事務。祖克柏認為人工智慧發展將在十年內超越人們期待,Facebook 也因此相當著重 AI 發展。目前祖克柏的 AI 助手開發進度未明,但他最近透過 Facebook 發文表示,是時候讓 AI 助手賈維斯開口說話了,希望網友為賈維斯的聲音建議合適的配音人選。怎料小勞勃道尼竟留言回覆,會毫不猶豫立刻接下配音任務,前提是讓電影鋼鐵人中擔任賈維斯配音的保羅‧貝特尼(Paul Bettany)得到報酬,並將報酬捐給班尼迪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所參與的慈善事業。小勞勃‧道尼的回覆還故意與班尼迪克‧康柏拜所飾演的「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扯上邊,相信是為即將上映的同名電影稍作宣傳。▲ 祖克柏發文徵詢賈維斯配音人選,小勞勃‧道尼回應引起網友熱烈回應 (圖片來源:Faceboook/ Mark Zuckerberg)祖克柏的發文引起網友熱烈回應,除了有不少人支持自薦的小勞勃‧道尼外,其他推薦配音人選還包括保羅‧貝特尼、班尼迪克‧康柏拜區、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還有飾演「黑寡婦」的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等,特別是史嘉蕾‧喬韓森曾在電影《雲端情人》(Her)中為 AI 語音助理獻聲,迷人聲線廣受好評。祖克柏對小勞勃‧道尼或其他人選建議,都回應得頗為模稜兩可。無論小勞勃‧道尼的回應是否認真,都已成功吸引許多網友關注,接下來祖克柏的 AI 助手賈維斯將由誰擔綱配音,相信答案不久便會揭曉。(首圖來源:MARVEL)資料來源: Iron Man Could Be the Voice of Mark Zuckerberg"s New AI Home Assistant Robert Downey Jr. Is willing to be the voice...
明年(2017 年)適逢 iPhone 問世第 10 周年,因此盛傳蘋果(Apple)將推出大改版 iPhone(以下暫稱 iPhone 8),且雖然 iPhone 7 才剛開賣約一個月,但目前卻已有眾多有關 iPhone 8 的傳聞流出。而最新有科技博主指出,iPhone 8 會有大驚喜,將支援 MR 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AI 人工智慧。日本蘋果情報網站 iPhone Mania 17 日轉述 TweakTown 的報導指出,曾在微軟(Micsosoft)任職、現為 VR(虛擬實境)研發企業 UploadVR 聯合創辦人的美國知名科技博主 Robert Scoble 爆料,根據可靠的消息人士指出,蘋果 iPhone 8 將採用玻璃機身、晶片則放置在底部的條狀物上,而這種設計是為 MR 和 AI 所準備,且蘋果還計劃讓語音助理 Siri 支援 MR。所謂的 MR 是可透過頭戴式顯示器將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結合在一起,可說是一種將 AR(擴增實境)、VR 合體的系統。在 VR 的部分,宏達電代工的 Google 自有品牌「Pixel」智慧手機可支援 VR,而三星電子預計明年開賣的 Galaxy S8 傳出將擁有可充分支援VR的怪獸等級規格。(本文由...
大概是 Siri 的語言辨識比起對手產品不大靈光,蘋果要加大在 AI 方面的涉入,首先挖了大學的研究者加入 AI 團隊。卡內基隆美大學的 AI 研究者 Russ Salakhutdinov,在自己 Twitter 宣布他已經加入蘋果,擔任 AI 部分的總監。蘋果希望能在 Google、Amazon、微軟領先的領域,能追上他們的腳步,不要落後太多。除了宣布自己動向,Salakhutdinov 還在該則貼文貼了徵才訊息,歡迎有機器學習專長的人加入他的團隊。而在其他職缺方面,蘋果則是尋找有機器學習、強化學習、最佳化和/或資料探勘技術專長的人。 Excited about joining Apple as a director of AI research in addition to my work at CMU. Apply to work with my teamhttps://t.co/U2hQl2GdhA — Russ Salakhutdinov (@rsalakhu) 2016年10月17日 Salakhutdinov 的專長為類神經網路,通常用在處理聲音和影像辨識上面,並且與頂尖的研究者和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合作。目前 Siri 被批評,比起競爭對手,如 Amazon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