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5 11 月, 2025

旅 TRIVEL

看好未來自駕車的發展趨勢,工研院 21 日宣布攜手 GPU 大廠 NVIDIA  (輝達) 簽署合作備忘錄,未來將結合雙方優勢成為人工智慧發展與應用策略合作夥伴,以將深度學習技術、人工智慧  (AI)  導入自動駕駛車輛與機器人智慧化為優先合作標目標。而針對未來在此計畫下所開發出的相關專利,目前雙方都以當前仍在初步合作階段,尚未對此事進行相關討論為由,沒有做進一步的評論。NVIDIA 台灣區總經理暨業務行銷副總裁邱麗孟表示,NVIDIA  建立了一套端對端的學習架構,以及專為自駕車開發人員提供的 DriveWorks 軟體開發套件 (SDK), 提供深度學習的最佳化平台。透過結合工研院自主開發系統及車用系統軟體,雙方共同提升國內自駕車技術水準,加速國內汽車產業邁向深度學習的自動化未來。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胡竹生則指出,工研院在一年多前就已經開始發展自駕車技術,工研院的專長領域涵蓋資訊、通訊、電子、機械等,這是一個龐大的團隊。工研院先在內部開發技術,並與清大、交大合作,向外進一步形成更大的聯盟。這次和 NVIDIA 合作,等於替技術產業化注入強心針。對於此次雙方的合作,雙方表示,未來在此平台上,工研院將利用 NVIDIA 的深度學習運算晶片,進行龐大的影像運算,同時運用 NVIDIA 的雲端運算伺服器,將這些影像及運算結果儲存在雲端。在短期目標來說,工研院希望藉由與 NVIDIA 的合作,將初步設計出的自駕車系統,在工研院院區內約 3 公里長度的實驗場域中進行實驗。長遠的計畫則是能將在此平台上所開發出的自駕車送上一般道路駕駛。而在媒體記者問到在此平台上所開發出的專利,未來將歸屬於誰之際,邱麗孟首先表示,目前雙方的合作還在初步階段。也就是透過 NVIDIA 的雲端運算伺服器與 NVIDIA 的深度學習運算晶片進行相關的自駕車技術測試,所以還談不到專利開發的事情。而未來如果經由雙方的深度合作,在此平台上能開發出相關的專利技術,屆時兩家公司才再討論專利權的事宜。而胡竹生也進一步指出,此次雙方策略合作得以發展自動駕駛以及人工智慧等技術,將車輛自我學習經驗匯集於雲端資料庫,讓車輛能夠藉由深度學習平台相互學習。在逐步累積深度學習以及人工智慧的技術能量,不但把深度學習技術擴展於提升工業型機器人的智慧能力,更將運用於服務型機器人營造人機互動體驗等不同領域的應用,讓系統價值再提升,幫助台灣產業進化,也吸引其他相關企業能夠加入此平台。至於,問到那些企業會是潛在的對象時,胡竹生則指出,相關 「汽車電子」 產業的廠商都會是潛在對象。據了解,經過數個月的自駕車模組辨識訓練,目前工研院自動駕駛原型車已能夠順利行駛於固定道路。初期將選定固定路線且車速較慢的自動駕駛車輛為應用場域,如遊樂區遊園車、高鐵、捷運的巡軌車等。期望在數年內,完成工研院內自動接駁車服務,屆時車輛將能自動判斷路線行駛、定點供乘客上下車並於終點站時自動返回最近站點。自駕車技術落實到民生相關應用將正式成形。而 NVIDIA  近年來積極推動深度學習及人工智慧發展,在各領域的相關應用成果有目共睹。不僅開發各種深度學習軟體和工具,並提供眾多車廠開發使用。2016 年 5 月,台灣汽車廠商 LUXGEN 旗下 S3 車款即搭載  NVIDIA Tegra  行動處理器,將車用娛樂資訊系統引進台灣市場。近期 NVIDIA 推出世界最先進 AI 超級電腦開發平台 NVIDIA DRIVE PX 2 ,可融合...
蘋果繼 2015 年底買下圖像辨識公司 Perceptio,幾個月前購併人工智慧新創企業 Turi 後,傳近期又收購另一家印度人工智慧新創企業 Tuplejump,持續擴大對人工智慧(machine learning)的投資布局。這起購併案是由科技網站 Techcrunch 率先揭露,報導指出,蘋果 22 日被問到這個問題時,既不承認也不否認,通常只有消息為真,蘋果態度才會如此模糊。Tuplejump 官網目前已經呈現關閉狀態。據報導,Tuplejump 開發的大數據分析資料庫 FiloDB,讓蘋果特別感興趣。FiloDB 獨特之處是能在複雜數據湧進的當下,有效應用機器學習理論進行分析。剛推出的 iPhone 7 配置有新晶片,可讓相機鏡頭偵測物體,並更精準調整拍攝設定,就是人工智慧學習的展現。展望未來,隨著人工智慧進步,iPhone 有望更有智慧、更方便操作。 Apple acquires another machine learning company: Tuplejump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達志影像)
Google 最新的通訊軟體 Allo 21 日正式上線,吸引了不少關注。但上線不久,The Verge 等多家外媒就稱,如果用戶不手動刪除聊天訊息的話,聊天紀錄會一直存在 Allo 伺服器上。該消息一出引發大量用戶對隱私洩露的憂慮。內建 Google 助手的 Allo 能透過 AI 進行自動回覆,Google 原計劃將用戶的聊天訊息「短暫」保存在伺服器上,但經過測試結果顯示,伺服器上的訊息越多,智慧回覆功能的可用性就越好,因此就延續了保留用戶訊息的設置。用戶的不滿也是有理由。今年 5 月的 Google I/O 上,Google 曾經承諾 Allo 的後台不會保留用戶聊天紀錄,因此有聲音稱 Google 這是出爾反爾。儘管如此,在聲明中 Google 沒有回應隱私方面的質疑,並稱這一設置將提升 Allo 用戶的使用體驗。Google 認為,用戶可以選擇「加密」和「不加密」模式,因此用戶已經擁有充分的選擇權。不過,有分析師認為,普通用戶很容易弄混這些模式,甚至可能有用戶根本不知道這一選項存在,Google 的解釋毫無說服力。與 Allo 不同,WhatsApp 和 iMessage 則採用了不同的方式,用戶的聊天訊息直接默認是點對點加密,而端對端加密被認為是目前安全係數較高的一種用戶資訊加密方式。(本文由 愛范兒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YouTube 截圖)延伸閱讀: Google 通訊軟體 Allo 搶先體驗,機器人助手真的很強大!
目前身處 Galaxy Note 7 手機電池爆炸事件而忙得焦頭爛額的南韓電子巨擘三星,似乎仍舊不放棄對新技術的投資。根據外電消息指出,三星旗下早期科技投資專案 Samsung Next 已經在以色列臺拉維夫設立了分公司,目的是希望更緊密的利用以色列世界聞名的創新性科技。在此之前, Samsung Next 已經在美國加州、紐約州以及南韓本土設立分公司。根據 Samsung Next 臺拉維夫分公司總經理暨執行長 Eyal Miller 在日前召開的記者會上表示,目前 Samsung Next 將對以色列的新創企業,預計每家企業都投資約 100 萬美元的金額,而且投資企業數量或投資金額沒有上限。對此,三星全球創新中心總經理暨執行長 Kai Bond 也表示,所有公司都在嘗試超越競爭對手。但是,為了保持未來 3、5、7 年後的創新能力,三星希望與處於起步階段,以及有前景的個人或企業合作,而非與已經成功的企業合作。Eyal Miller 進一步指出,三星全球創新中心成立於 3 年前,目前已投資超過 40 家科技公司,並且已經收購了 11 家科技公司。這其中包括為 Galaxy 系列手機發展支付軟體的一家科技公司。而 Samsung Next 決定成立特拉維夫分公司是三星對以色列創新越來越有興趣的最新象徵。Kai Bond 也指出,按工程師密度計算,臺拉維夫高於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而事實上,過去 10 年來,三星一直在投資並收購以色列公司。據了解,三星相中的投資領域包括人工智慧、網路安全、擴增實境 / 虛擬實境等項目。而三星的新計畫是將結合以色列企業發展,並擴大與亞洲國家的貿易,用以彌補針對美國和歐洲國家等地區出口下滑造成損失。2016 年 5 月份,南韓和以色列宣布開啟自由貿易談判,擴大兩國之間的貿易額。2015 年南韓和以色列之間貿易額約為 17 億美元 (約為新台幣 534.38 億元)...
由麻省理工學院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開發的 EQ-Radio 技術,其概念為透過特殊裝置發出 RF 無線電波,並接收從周遭人體反射的訊號,在分析訊號之後就能推測人們是處於開心、難過還是生氣等等心情,而且在目前開發中的階段,準確度就高達 87%。無線電波了解你根據維基百科記載,無線電頻率(Radio Frequency,縮寫 RF)指的是在 3 kHz 至 300 GHz 頻率範圍內的無線電波,諸如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 Wi-Fi 無線網路或是藍牙無線裝置,都歸屬於這個範圍內。然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卻將無線電波應用在生理監控,並提出可以偵測周遭人們情緒的 EQ-Radio 技術。在運作的過程中,EQ-Radio 裝置會發出 RF 無線電波,當無線電波碰觸到周遭人們之後,就會產生反射,EQ-Radio 裝置在接收這些反射的回波訊號後,就會使用特殊的演送法,從訊號中分析、擷取個人心跳的狀態,且心跳狀態的準確度可以跟安裝於身體上的心電圖(Electrocardiography,ECG)相題並論。在取得受測者的心電圖數據後,接下來系統就會透過深度學習的協助,分析心率與情緒相關的特徵,如此一來就能推斷受測者當時的情緒狀況如何。▲ 系統會接收無線電波碰到人體反射的回波訊號。▲ 並將呼吸與心跳分離成兩組數據。▲ 接著透過深度學習的協助,分析心率與情緒相關的特徵。▲ 便能推斷受測者當時的情緒狀況,且準確度高達 87%。可應用於物聯網領域然而這看似簡單的流程也蘊藏許多困難,例如在回波訊號中,受測者的呼吸與心跳數據會調變成單一數據,因此系統需要設法分離成兩組數據。由於呼吸的節奏比心跳慢,因此在分離數據時,需要統計較常時間的資料(如 30 秒以上),以判讀每次呼吸與心跳。其次,因為 EQ-Radio 回波訊號對於心跳的反應不如心電圖明顯,而且心跳間隔(Interbeat Interval,IBI)的差異往往只有數毫秒之差,如何提升準確度也是一大挑戰。開發團隊也提出了一些應用情境的舉例,例如電影廠商可以在影片播放時,透過 EQ-Radio 偵測觀眾的情緒反應,或是將 EQ-Radio 連接至家中的物聯網系統,讓燈光與音樂自動隨著心情變化。更多 EQ-Radio 的相關資訊,可以參考電腦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所發表的 Emotion Recognition using Wireless Signals 一文。▲ 接受到的回波訊號,每個明顯周期代表一次呼吸,而信號中的「雜訊跳動」則代表心跳。(Source:Emotion Recognition using Wireless...
早前,米蘭理工大學的 Elena De Momi 博士帶領了一支國際研究團隊訓練機器人,讓它們能夠模仿人類自然的動作。這支研究團隊最新發表在 Frontiers in Robotics and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上的研究成果顯示,人類和機器人可以在一些高風險的活動中展開高效合作(比如手術等),也就是說,或許你下次去醫院就診的時候,迎接你的就不是美麗溫柔的護士小姐了,取而代之的,是機器人。將機器人引入手術的各種環節後,手術的整體安全性會得到極大的提高。因為機器人與人類不同,它們永遠都不會感到疲倦,所以可以完成一系列精準度極高的操作。但值得注意的是,De Momi 博士和她的研究團隊並不是想讓機器人取代頂尖的醫學專家和主治醫師,而是讓機器人參與到手術的過程中,用它們特殊的性質和技能提高手術的成功率,進而造福廣大病患。「做為一個機器人學家,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機器人與人類的溝通協作一定會改變整個工作環境。這裡不單單指醫療健康方面的應用,還包括在其他行業中的應用。更重要的是,機器人的參與並不會使人們失業,相反地,它們會以專業的技術水準完成各種任務,降低人類的工作負擔。」De Momi 博士解釋。那麼,機器人到底是怎樣以高度的專業素養完成一系列任務的呢?De Momi 博士和她的研究團隊設計的實驗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她們會讓一個人做出與手術操作相關的動作,在這個過程中,研究者會拍攝各種照片。接下來,這些照片資料會輸入到一個機械臂的神經網路中,這對控制手部運動是非常關鍵的。最後,操刀醫生可以就可以指引著機械手臂,讓它模仿人類操刀時的動作。目前,De Momi 博士的實驗結果顯示,儘管機械手臂和人類得動作還不能完全重合,但是相似度還是非常高的。當機械手臂已經能夠完成很多動作的時候,人類觀察員就會對機械手臂的動作進行評估,看這些動作是否符合生物學原理,也就是說,他們會關注機械手臂的動作是否反映他們建立的神經網路能夠高效模仿人類行為。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De Momi 的結論可能會得到驗證,也可能會被推翻,但研究團隊依然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在不遠的將來,如果機械手臂真的能夠模仿人類動作的話,人們就可以和機器人在各種壓力山大的環境中進行高度合作了(比如手術室中),也就是說,人們接受醫學治療的方式遲早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仔細想想還真是有點興奮呢。 Robots can successfully imitate human motions in the operating room (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研究和應用在近年爆發,不過因為研究所需成本和知識含量相當高,成了科技巨頭的戰場。不過在競爭的同時,28 日,5 家科技巨頭 Amazon、Google、Facebook、IBM、Microsoft 合夥成立共同研究 AI 的非營利組織,但主要是研究 AI 與人類與社會的關係,像是道德、隱私、可信度等問題,確保 AI 的應用是能夠造福人類和社會。5 家科技巨頭共同成立的 AI 組織就叫做「The Partnership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Benefit People and Society 」(The Partnership on AI ),在新架設的官方網站中寫到,該組織的目標是找出研究 AI 科技的最佳行為準則,針對特定領域如健康照顧或運輸設立工作小組開發 AI 應用、增進社會大眾對於 AI 的理解、同時作為開放平台討論 AI。而在研究 AI 科技的最佳發展準則部分,該組織也特別提出幾點如:倫理道德、公平性與包容性;透明、隱私、共通性;AI與人類間的合作;科技的可信賴、可靠、強健程度。The Partnership on AI 總共有 10 席董事會,5 家創始會員都有派人出任,而 Google 指派的董事是 DeepMind 團隊成員,該團隊位於倫敦,其開發的「AlphaGo」人工智慧系統曾打敗南韓棋王李世乭 ;另外有學術界的專家、非營利組織人士、政策和道德專家參與,未來也會廣納其他企業參加,甚至促成跨產業的合作。而 5 個創始會員也會貢獻財源以及研究用的資源。會有 The Partnership on...
許多人工作時早已離不開 Gmail、Google Docs、日曆等應用了吧?Google Apps for Work 上線至今約 10 年,Google 在 29 日宣布,將所有工作應用集合在一起,重新取名為「G Suite」,一個更能夠看出它的功能的名字,同時也宣布將機器學習加入這些應用,讓他們能更有效協助人們工作與協作。「G Suite」包括人們熟悉的 Gmail、Docs(文件)Sheets(試算表)、Slides(簡報)、Drive(雲端硬碟)、Calendar(日曆)、Hangouts 等,還有最新發佈的「Team Drives」公用硬碟,Google 也宣示還會有更多。G Suite 產品經理負責人 Ryan Tabone 表示,Google 也希望以此告訴潛在的企業使用者:Google 有這樣一個完整的應用套件,而不只是獨立的應用而已。而 Google 近年來大力發展機器學習,在照片辨識、翻譯等多項應用上都可以看到機器學習的身影,Google 現在也將機器學習放入 G Suite 的部分應用中。像是在雲端硬碟裡,新增「Quick Access」功能,號稱可以省下平均搜尋時間的 50%,就能找到你想要的檔案,他是藉由機器學習,依據你早先輸入過的資訊,預測你現在想要開啟的檔案可能是哪些,這項功能目前只限於 Android 上可使用。  在日曆應用,原本 Android 就有的「Smart Scheduling 」功能也開放至 iOS 應用,同樣是藉由機器學習,依據使用者過去的偏好等,主動建議某個會議的時間,甚至建議可以使用的會議室。  在試算表的「Explore」功能,則可以幫使用者解決困難的公式、函數問題,使用者只要用自然語言輸入問題,Google 就會用自然語言處理功能翻譯你的問題並翻譯為公式,並給你答案,Tabone 說,有 1/3 的試算表使用者不懂得用公式,要讓他們能跳過公式,用自然語言就能發揮試算表的價值。在文件和簡報中,同樣也有「Explore」功能,在文件裡,可以依使用者的內容推薦相關文章、圖片,甚至告訴你在雲端硬碟中有相關的檔案;在簡報裡,可以依據使用者插入的圖片,推薦可以使用者簡報樣式。  G Suite 還有一項新產品「Team...
IBM 超級電腦人工智慧「華生」(Watson)可說多才多藝,上美國益智問答節目奪冠只是輕而易舉,還能為電影剪接預告片、設計服裝、整理食譜、開電動巴士、協助無人機視察行動基地台,甚至挑戰醫學診斷,不過,它的最新任務,卻是回到小學,教 3 年級學生數學。過去兩年來 IBM 基金會與美國教師聯合會(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合作,打造「教師顧問」(Teacher Advisor)人工智慧軟體,這款人工智慧會詢問老師教學問題,以幫助老師們設計個人化的課程計畫。至 2016 年底,華生支援的教師顧問,就能免費協助全美國的 3 年級數學老師。而隨著時間累積學習,教師顧問可增加更多學科,更多年級的課程。3 年級老師為何需要顧問?其實老師的工作可不簡單,在常態分班下,尤其美國學生學力上下落差又更大,在紐約市,一班 3 年級的學生中,可能有 60% 學生的數學能力只有 2 年級程度,而每班的學力差距分布又都有所不同,要如何兼顧優秀學生,又不會讓落後學生跟不上,讓老師們傷透腦筋。在這種狀況下,固定統一的教學指引根本毫無作用,老師們得根據自己班上的情況設計客製化的教學方式。同時,老師們又得為此蒐集許多資料,尋求其他老師或研究者實踐過證明已經有效的教學方法等等。此時華生就能幫上大忙,華生蒐集全美所有教學資訊,供老師詢問,協助老師們打造客製化的教學指引。目前全美有 200 位老師,其中約有 20 人在紐約市,參與華生教師顧問的前期計畫,參與的老師表示教師顧問節省了許多時間,因為所提供的指引來自於數學專業老師,並且教學方法也已經驗證過有效。教師顧問將在 2016 年稍晚正式發表,不過,屆時教師顧問還不會是完成狀態,IBM 還希望持續增加更多內容領域與新功能,更重要的是:增加更多老師與華生互動,如此一來華生就能學到更多。華生先前主要的類似應用是在醫學方面,紐約市史隆·凱特琳紀念癌症研究中心的腫瘤科醫師們,訓練華生研究病人的病史後,提供醫師可行的治療選項,如今在亞洲有 20 家醫學中心使用華生來協助治療癌症。比起治療癌症,小學數學似乎是一項不起眼的任務,不過,有時小朋友可比癌細胞還難搞。華生到底能不能當個好老師,就讓我們拭目以待教師顧問計畫會進行得如何。 Next Target for IBM’s Watson? Third-Grade Math (首圖來源:msn)
根據英國 《金融時報》 的報導,目前總部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金融諮詢公司 Promontory Financial Group 於 3 日宣布,該公司已經接受了來自藍色巨人 IBM 的收購要約。收購完成後 Promontory Financial Group 將成為 IBM 的全資子公司,協助 IBM 訓練 Watson 人工智慧系統,以便為客戶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進而應對時刻變化的金融監管內容。不過,兩家公司並未公布正式的收購金額。根據報導指出,IBM 目前正準備成立一個名為華生金融服務 ( Watson Financial Services ) 的新部門,該部門會試圖利用其人工智慧電腦系統華生 ( Watson ) 的強大運算能力,為客戶提供風險評估,以及規範內的諮詢意見。過去 4 年,隨著其核心電腦業務的下滑,IBM 飽受營收下滑之苦。該公司執行長 Ginni Rometty 曾試圖透過專注於分析數據和雲端運算服務等新的商業領域,用以對抗這樣的發展趨勢。在這些領域中,IBM一直在以大量且快速的方式展開投資。其中,在 2016 年上半年就完成了價值 5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570 億元)的收購交易。Promontory Financial Group 則是由 Eugene Ludwig 創辦領導的一家金融諮詢公司。Eugene Ludwig 曾經在前美國總統克林頓執政期間擔任管理美國銀行業的官員。目前,該公司在全球擁有超過 600 名員工,其中許多人都曾在政府金融監管機構任職,現在則是為他們曾監管過的銀行客戶提供諮詢服務。IBM 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