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生」其實就是一部人工智慧機器──IBM 赫赫有名的 Watson。據日本東京大學報導,近日 IBM 人工智慧 Watson 利用 10 分鐘時間診斷出一名 60 歲女病人患上罕見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還找到最適合她的療法,目前患者已經可以出院。在此之前,該患者在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進行了半年的治療,而且病情改善很慢,醫生對其病症遲遲不能確認,曾懷疑其患有敗血症。到底 Watson 是如何用短短的 10 分鐘診斷出醫生一直沒確認的病情呢?報導稱 Watson 將病人的基因變化與 2,000 萬篇癌症研究論文數據庫進行比較,提供準確的診斷並且提出先進且適合的治療方案。由於基因數據很大,要對病人病情進行診斷又需要足夠多的對照數據,而且要將數據導出做為研究樣本,因此對於復雜的病情,醫生往往很難在短時間能做出診斷。而人工智慧 Watson 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對巨大的數據庫進行數據匹配,再加上其計算性能較高,在數據抽取方面能夠達到醫學診斷的標準,抽取出具有高度準確率和召回率的相關數據。因此,在整個過程中 Watson 用 10 分鐘進行數據匹配,利用 2,000 萬篇癌症研究論文的數據尋找相似的病情,最終診斷出患者患了什麼病。(Source:Bostinno)早在 2011 年,Watson 就開始協助醫生進行臨床決策。 2015 年 4 月成立了 Watson Health,同年 8 月用 10 億美元收購醫學影像公司 Merge。今年 5 月,IBM 宣布與英國奧爾赫兒童醫院合作 3 年,將利用 Watson 來分析和改進患者的醫療護理水平。 7 月啟動了 Watson Health 醫學影像協作計畫,旨在幫助醫生診斷乳腺癌、肺癌等癌症以及糖尿病、眼疾、腦疾、心髒病及其相關病症。(Source:Fortune)自從 IBM 將 Watson 用於醫療領域,對醫療行業和病人都有很大的影響。而把人工智慧應用到醫療領域,在關鍵時刻也確實發揮出了重要作用。要將...
上個月有新聞指出亞馬遜 CEO 傑佛瑞‧貝佐斯將會出演《星際爭霸戰》系列的新片《星際爭霸戰:浩瀚無垠》(Star Trek Beyond)。現在,這個老兄決定用自己的方法將你的家庭改造成一個語音控制的艦橋。2014 年 11 月,亞馬遜正式推出了其第一款智慧語音家庭助手 Echo,用非常科幻的方式達到語音控制音樂播放、開燈、調節溫度等功能。有報告指出,截至今年 6 月,亞馬遜 Echo 的銷量已經超過 300 萬台,僅在 2015 年暑期就售出了 100 萬台,該設備在亞馬遜網站上的商品評分高達 4.5 / 5 分。這款智慧語音控制器背後的支持系統,是亞馬遜自主研發的 Alexa 語音服務平台。做為亞馬遜在語音辨識領域的核心部分,Alexa 正在被開放給所有的開發者,即使他們開發的產品直接與 Echo 構成競爭。除了亞馬遜的 Alexa,蘋果早就推出了自家的語音助手 Siri,Google 最近上線了 Google Assistant,微軟在最近幾年主打 Cortana。但目前為止只有亞馬遜向開發者開放了自己的產品 API,並讓其被開發出多種創新的場景化應用。目前 Alexa 已經被應用到了 Uber,用戶還可以用它在外賣平台 Domino 上訂披薩。現在,已經有很多公司已經或者打算將 Alexa 嵌入到自己的硬體產品中,例如便攜式語音助手 Triby、智慧手錶 CoWatch 和 Pebble 推出的可穿戴裝置 Pebble Core 等。另外有消息稱福特汽車正在和亞馬遜合作,希望能將 Alexa 應用到汽車中,讓駕駛在開車的時候能夠用語音控製家裡的燈光、溫度和安全監控系統。自從亞馬遜宣布開放 Alexa 平台以來,已經有超過一萬名開發者註冊了該平台。在今年年初接受採訪時,亞馬遜硬體部門高級副總裁 David...
根據外媒《MotherBoard》報導,德國普朗克實驗室(Max Planck Institute)研究團隊發明「無臉辨識系統(Faceless Recognition System)」,利用大量臉部清晰或模糊的照片,訓練神經網路演算法,之後無論給予臉部模糊、甚至是完全遮住臉部的照片,電腦都可以藉由比對臉部周圍以及身體的相似度,辨識出特定對象。▲ 「無臉辨識系統」可正確辨識臉部模糊照片。(Source:Seong Joon Oh 等。)最高準確率可達 91.5%研究指出,辨識準確度會隨著該系統收到多少臉部清晰照片而變動。如果只有提供一張臉部清晰的照片,成功辨識該照片模糊版本的準確率為 69.6%;如果提供 10 張清晰臉部照,準確率可達 91.5%。不過,該系統也有些限制。當這些照片是在不同活動場合拍攝、照明不同或更換服裝時,辨識難度也大幅提升。研究發現,當把欲辨識照片中的臉部以黑色方塊完全遮住、且照片分別在不同場合拍攝,準確率降到只剩 14.7%,不過該研究指出,其準確率仍是人類的 3 倍。▲ 「無臉辨識系統」可正確辨識臉部模糊照片。(Source:Seong Joon Oh 等)Facebook 曾因臉部自動辨識侵犯隱私面臨訴訟在此研究前,Facebook 旗下人工智慧實驗室從 2015 年便開始進行臉部辨識功能實驗,利用 Flickr 上 4 萬張公開照片,讓演算法學習辨識,即使照片中臉部沒正面對鏡頭,但透過髮型、服飾、體型和慣用姿勢就能正確辨識,辨識正確率達 83%。不過該研究指出,不同於 Facebook 的照片包含臉部模糊和清晰,無臉辨識系統是第一個完全用模糊和臉被遮住的照片、僅從周圍線索辨識的系統。不過,當臉部辨識系統越來越精確,甚至進展到僅靠臉部以外的其他線索即可正確辨識,不禁令人擔心社群媒體也讓用戶身處在被監控的世界。今年 5 月,Facebook 才因「臉部自動辨識技術」侵犯隱私而面臨訴訟,原告指出,Facebook 的臉部自動辨識功能已違反當地禁止公司未經同意便蒐集用戶生物特徵資料的法律。當時 Facebook 回應,用戶可自行選擇是否開放臉部自動辨識系統,因此不構成侵犯隱私。 ‘Faceless Recognition System’ Can Identify You Even When You Hide Your Face New facial recognition algorithm is so...
近年來,由於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等應用的逐漸流行,使得對於企業界對於超級運算的需求與日俱增。有鑑於此,惠普 (HPE)計劃以 2.75 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 85 億台幣) 的金額購併超級電腦生產商 SGI ,期望能在未來的超級運算市場能取得一席之地。根據 《Fortune》 雜誌網路版的報導,HPE 在 11 日公布該項計畫。根據 HPE 執行副總裁暨總經理 Antonio Ner i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收購 SGI 之後,其具備創新性的技術和服務,將能與 HPE 成熟的資料中心解決方案相輔相成。據了解,該項收購案如果獲得監管單位的批准,最快將於 2017 年度的第 1 季完成交易。報導中指出,該項受購案顯示,HPE 希望透過這一收購案來提升資料分析和高性能運算業務的比重。過去一段時間以來,HPE 已經逐漸將其他公司高層認為沒有發展性的業務出售。包括 2016 年 4 月份以 8.25 億美元出售旗下印度外包公司 Mphasis 控股權,5 月份再出售 IT 服務業務給 Computer Sciences 合組新合資企業。來到 7 月份更傳言,HPE 有意將一個軟體部門出售給私募公司,部分私募公司則考慮整體收購 HPE 。而 SGI 創辦於 1981 年。一直面臨來自昇陽電腦 ( Sun )...
Pokémon Go 之後還有什麼 App 最夯,那大概是 Prisma 了。Prisma 於 6 月 11 日做為在 App Store 免費應用軟體正式上線,由俄羅斯一個 4 人團隊開發。短短一周就席捲了東歐 10 個國家排行榜的第一位。上線不到兩周,下載量就超過 160 萬次。截至 7 月 19 日,Prisma 就已經有超過 750 萬的下載量。(Source:Amaziness)不是老土的「美圖秀秀」,Prisma 做不到將你的自拍磨皮美白,或者放大你的眼睛,Prisma 擅長的是將照片變成一張真正的藝術作品。而且操作超級超級超級簡單,只要 3 步。那麼,Prisma 紅的背後有什麼「祕密」嗎?將在這篇文章為你揭曉。 一毛錢都沒花的「廣告」你肯定在外頭逛街的時候看到各種推銷人員,他們絞盡腦汁地吸引路人的注意,就為了讓你掃一掃他們的二維碼。然而 Prisma 沒有花一毛錢來打廣告,就能紅得一塌糊塗。Prisma 耍的是無需花錢的「小心機」。當你用 Prisma 改完照片保存起來,已經幫你默默打上了Prisma 的浮水印(如果不想要浮水印的話,可以在設定裡更改)。在轉發的同時,Prisma 也自動加上上了 #prisma 的話題。在 Instagram 上一搜,光是帶 #prisma 標籤的文就有兩百多萬條。不過真要紅靠的還是實力,就算俄羅斯副總統梅德韋傑夫發的 Instagram 沒上水印沒帶話題,還是被人一眼認出就是 Prisma 改的圖片。這廣告打得漂亮又毫不費勁。不過開發者 Alexey Moissenkov 表示,Prisma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迅速竄紅已經是意想不到的驚喜了。 Moissenkov...
亞馬遜崛起趨勢愈來愈明顯,其中 Echo 銷售暴增,啟動智慧家庭聯網新世界商機,是最有機會打敗蘋果的最強對手。蘋果數月前才購併英國新創語音科技公司 Vocal IQ,Vocal IQ 主要透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打造虛擬軟體,加上原來的 Siri,彰顯蘋果急欲搶攻全球語音戰場的野心。但市場更看好亞馬遜的「Echo」,這沒有任何液晶螢幕介面的小圓筒,高約 23.5 公分、直徑約 8.35 公分,能高命中率、清晰回應使用者每一句指令,讓使用者能在語音構成的「音場」中跑來跑去而不漏接,這種音場也是目前最被看好連結萬物的物聯網平台。搶先布局物聯網 殺出重圍亞馬遜 Echo 同時發展了 Alexa 平台,已經突破現有的特定指令互動模式,讓使用者的自由意志無縫接軌,走出語音軟體既有的腳本,至 2016 年 4 月為止已銷售 300 萬台;亞馬遜能和蘋果分庭抗禮,甚至比下了 Google Now、微軟 Cortana,成為美國新創企業的標竿,成功背後藏有三大經營策略祕訣。亞馬遜 7 月發表的最新財報,確定連五季盈餘,這是從 2012 年以來未曾出現的狀況,亞馬遜財務長歐薩夫斯基(Brian Olsavsky)表示,公司持續按計畫再擴張,下一季將新增 18 座新倉庫,是 2015 年同期的 3 倍。第一個策略祕訣:亞馬遜滿手現金,擴充愈來愈快。過去市場會質疑保持充沛現金的必要性,但如同現在大家已認同蘋果,因現金部位充裕,所以下一代產品從開發到上市,都不須借貸,可保快速出貨與維持神祕感的優勢。亞馬遜負債率高達 70%,但它利用龐大、穩定的現金流量,決策者不受制於短期資金壓力,這種財務模式更能適應數位時代的快速變化;面臨新市場興起、新技術應用等,在各大領域快速的「付學費」。套句外界的評語,在多變時代中握有「學習選擇權」,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以 5 到 7 年進行規畫,在競爭激烈下,化被動為主動,讓競爭者無法預測他的下一步。第二個策略祕訣:投入物聯網。亞馬遜手握學習選擇權,就能同時踏入數個新領域,在激烈競爭中不怕被市場淘汰,再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發展,像是領先投入大數據、電子書等,現在又投入物聯網、語音和電視 FireTV,正好實現了長期布局的威力。事實上過去 5 年,科技業早已在尋找智慧手機之後的下一個大平台。只是大家都沒想到語音會殺出重圍,現在圍繞著 Echo 所建立的 Alexa 應用平台,至少超過 500 項的開發應用,使用者可透過這小圓筒來查帳單、叫車、點外賣,甚至發出小孩子喜歡的各種動物叫聲。Google 家居(Google Home)也發展自己的語音搜尋功能,可以回答主人提出的任何問題,蘋果、Google 及微軟均有自己的虛擬助手;但分析師指出,這...
過去 50 年,拜化肥、殺蟲劑、灌溉技術之賜,農作物收成大增,解決二十世紀缺糧的問題,但麻煩還沒結束,由於人口持續增加,二十一世紀糧食需求更大,聯合國預估,2050 年前糧食生產量必須增加 73%,才有辦法養活全球人口。這是新科技的機會。《QUARTZ》報導指出,現在許多新創公司使用便宜的感測器與人工智慧來解決這個問題,譬如電腦運算能處理高解析度資料,讓農人可以在第一時間即時監測農作物與生長環境。收集的資料來自軌道衛星到農田上的攝錄機都有,演算法可以在非常大範圍內標示土讓生產力,或是在一片葉子上找到蟲子,讓農人可以直接診斷問題,這些事過去只能在實驗室中進行。過去農夫只能仰賴氣象報告與事後測量,觀察農作物生長狀況,但每當收成失敗,這些資料都沒什麼幫助。現在新一代感測器可以即時監控植物生長,傳輸生長狀態與預測收成的精確資料,譬如 Arable 的 PulsePod,500 美元手掌大的感測器,但乘載價值 2.5 萬美元的科學儀器設備,可以測量雨滴大小、樹冠葉的面積、需要多少水、環境壓力、微氣候、空氣污染情況。加密的資料由 API 傳送,所以其他人也可處理。成本很低,農夫可負擔得起。雪梨大學也研發自動化的四輪月球車來識別和除雜草,Agribotix 推出四旋翼四軸飛行器,Precision Hawk 開發出一個固定風無人飛機,會依據收集資料需求,自動優化飛行模式。PlanetLabs 有個人立方衛星每周捕捉地球表面照片,並傳送給農夫。要從這些設備中做資料分析也是一門學問,叫做農業人工智慧,Prospera 的做法是每天從歐洲、以色列、墨西哥的溫室捕捉超過 20 萬張影像與氣候資料,分析影像與葉子的光譜,檢查農作物成長狀況,涵蓋範圍內 4,000 萬片葉子有沒有蟲子等等都可看得一清二楚,客戶反應使用新科技使收成增加 30%,預測收成準確度達 92%。最終,農夫可以少用點殺蟲劑,少用點水,透過大範圍的自動化流程取代人工。以後生產農作物將會使用統計模型,與自動化流程,就像製造晶片一樣。關於新的食物產業會如何發展,一派說法是農業會成為從感測器到分析技術的垂直整合企業佔據,另一派認為開放網路會勝出,即 API 網絡以及個別公司交換資料與服務。Arable 執行長認為後者比較有可能,因為客戶都不希望只有單一解決方案,因此他認為生產開放與可互相操作的資料,讓每家公司可以專注在它們專長的事情上,這種機會比較大。 Watching plants grow is one of the most exciting things in technology (首圖來源:Flickr/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 CC BY 2.0)
還記得人、機世紀圍棋對戰中,Google 旗下人工智慧子公司 DeepMind 派出 AlpahGo 橫掃棋盤嗎?DeepMind 不只會下圍棋,他的觸角更跨向醫療領域,近日宣布與英國國民保建署的莫菲爾德眼科醫院(Moorfield Eye Hospital)合作,應用機器學習來判讀眼睛攝影的結果,增加判讀的速度與準確性,用以及早發現眼部病變。DeepMind 與莫菲爾德眼科醫院的合作計畫長達 5 年,要用莫菲爾德眼科醫院病患資料庫中的一百萬張匿名眼睛攝影圖像,以機器學習來判讀影像中的眼睛病變,希望到最後 DeepMind 能看到眼睛攝影圖像,就能快速診斷出幾個常見的眼部病變,像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老年性黃斑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這麼一來患者就可以及早治療,也增加治療的效果。DeepMind 會看的眼睛攝影圖像有兩種,一種是眼底攝影(Fundus Photo),可以看到眼睛底部的視網膜;另一種是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TC),可以看到眼球中間二度空間的斷層影像。DeepMind 進一步解釋,OTC 可以讓眼科專家看到更細部的資訊,以觀察眼睛是否有任何損傷,但它的影像卻極度複雜,需要特別訓練的醫師和專家才有辦法分析,也因此常常會造成延遲診斷的問題,而目前傳統的電腦分析工具也沒辦法幫忙解決這件事,才會有 DeepMind 今天這個計畫。Google 提出的資料顯示,有高達 98% 因為糖尿病引起的視力喪失患者,是可以因為早期發現而避免的;在英國,有高達 200 萬人是視力喪失患者,其中 36 萬是全盲或弱視,而這個數字在 2050 年可能會翻倍。而 Google 認為,藉由改善檢測和治療,能夠為人們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有趣的是,這不是 Google 旗下第一個使用人工智慧做眼睛影像判讀病變的計畫,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在今年 5 月的 Google I/O 大會中曾經介紹一個以眼睛影像判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計畫。但 Google 發言人表示,DeepMind 的計畫跟 Pichai 介紹的是不同的兩個計畫,他解釋,檢視並判讀視網膜病變,是機器視覺技術一個很棒的應用領域,也因此 Google 有幾個不同的團隊都在開發相關的應用。而 Google...
根據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全球第一大汽車廠豐田汽車(TOYATA)預計最早將於 2019 年正式對在開發中的家用機器人進行量產,未來將持續將家用機器人用於輔助老年人生活和看護的應用上。豐田表示,2020 年之前將累計出貨 1 千台左右。報導指出,將實施量産的是豐田汽車於 2012 年發布,之後的經過多次改良機器人 「HSR(Human Support Robot)」 。該機器人擁有長約 60 厘米的機械臂,可以透過平板終端或聲音操控,以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等移動並取物。除了筆和杯子之類的物品外,特別的是 HSR 的機械臂還能拿起輕薄如紙張等物品,使得其應用更加多元化。HSR 機器人目前以每月 900 美元左右的價格對外出租,目前進行租賃的對象包括東京大學法人等機構。豐田計劃,在未來實現量産後,也將會以相同的方式提供給普通家庭租賃。豐田指出,生產機器人的目的是在活用製造技術和控制技術的全新增長領域。豐田計劃藉由與外部的研究機構,以及其他企業的合作來提高家用機器人的功能。豐田預計將首先設置年産 300 台左右的生産線,至於目前當夯的人工智慧 (AI) 科技,未來也將把研發重點放在針對家用機器人的產品上。事實上,豐田研發機器人已經有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其最初的目的,是希望透過機器人來建立自動化的產線,之後才逐漸普及到其他的領域上。而為了加強機器人的研發能量,2016 年 5 月還傳出豐田將與Google 磋商,希望購併 Google 旗下的美國波士頓動力 (Boston Dynamics) 和東京大學出身者成立的 SCHAFT 兩家公司。此外,在未來即將應用於機器人產品上的人工智慧 (AI) 科技,豐田也透過旗下子公司美國豐田研究院 (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 TRI) 在未來 5 年內投資 10 億美元的金額進行相關的研發。甚至將研究人工智慧的成果,未來拓展到無人自駕車領域上。(首圖來源:Flickr/Mike...
還記得那個在 2015 年遭駭客入侵,造成一堆政商名流個資外洩的婚外情網站 Ashley Madison 嗎?目前,它正在受到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 的調查,原因並不是相關倫理道德或資訊安全的問題,而是 Ashley Madison 使用了具人工智慧的機器人來與男性付費顧客聊天,使得得男性顧客真的以為他們正與真實的女性聊天。根據 《英國金融時報》 的報導,2015 年的夏天,這家婚外情網站遭到網路犯罪者攻擊,導致其希望進行婚外情的付費用戶,其身分以及其內部文件遭到曝光。而透過這些檔案顯示,Ashley Madison 使用了所謂的女性機器人來使男性顧客相信,他們正與渴望進行婚外情的真實女性進行交流著。報導中指出,日前,Ashley Madison 的所有者 Avid Life Media 已任命羅布‧西格爾 ( Rob Segal ) 為新任執行長,以帶領該公司重新起航。Rob Segal 表示,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近來一直在對該網站使用機器人的情況進行調查,並且主動與監管部門分享資訊。不過,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並未對此做出回應。Rob Segal 表示,該公司當初是因為網站上的男性用戶遠遠多於女性,因而啟用聊天機器人。不過,目前已不再使用。而該公司新任命的總裁詹姆斯‧米勒希普 ( James Millership ) 也補充道,目前使用機器人的現象在業內很普遍,但 Avid Life Media 和 Ashley Madison 現在不再使用機器人了,未來也不會這麼做。曾以「人生苦短,來場韻事 ( Life is short. Have an affair ) 」為宣傳口號的 Ashley Madison ,目前正努力把自己重新定位為一家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