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5 11 月, 2025

旅 TRIVEL

人工智慧的用途相當廣泛,像是 Google 就運用 AlphaGo 人工智慧系統打敗當今數一數二圍棋高手,以及讓人工智慧寫小說等,可見此領域是人人搶著進駐的兵家必爭之地。但你有聽過用人工智慧釀造的啤酒嗎?英國一家名為 IntelligentX 的釀酒公司近期打著以人工智慧的方式釀造為招牌,正式在英國開始販售這相當特別的啤酒。IntelligentX 釀酒公司是由 Intelligent Layer 機器學習公司與 10x 創意公司所組,此次計畫共推出了 4 款啤酒,分別為:Golden、Amber、Pale 和 Black,每一種用著不同方式製作,也都有自己的獨特風味。而消費者在品嘗後若有任何的意見與評價,就可到 Facebook 上的人工智慧對話機器人進行評價。此機器人將會以提供是非題與評 1 至 10 分的方式讓消費者選擇,隔一段時間再統計並分析結果,最後再將此結果交付釀酒者更改釀酒配方與方式。▲ IntelligentX 推出以人工智慧方式釀造的 4 款啤酒。(Source:IntelligentX)IntelligentX 公司表示,利用人工智慧的方式能讓釀酒者用前所未有又相當快的方式,更加了解消費者的喜好,消費者只要循著瓶罐上的標籤就能連結到人工智慧機器人上進行評論,不需再經過層層關卡才能向釀酒商反映喜好。在推出近 12 個月以來,IntelligentX 推出的啤酒的釀造方式與配方已更改 11 次,可見消費者對以人工智慧的方式間接參與釀酒相當捧場。在許多英國的新創與科技公司都可以看見此四款啤酒的身影,目前也已在英國倫敦的 Ubrew 上架,一瓶要價 4.5 英鎊,比起一般啤酒雖稍貴了些,但想到能依照消費者的喜好更改口味,也算是值回票價。相關連結 Beer brewed with the help of AI? Yup, that’s now a thing (首圖來源:IntelligentX)
eBay 曾經是電子商務的龍頭,現在卻面臨聲勢卻逐漸往下滑的窘況,不過 eBay 並沒放棄奪回昔日光榮,11 日,eBay 收購專注於預測分析的新創公司 SalesPredict,用以強化自身的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讓 eBay 得以更加了解賣家和買家,創造更高的電子商務轉換率。這間被收購的 SalesPredict是一間專注於預測分析的新創公司,他的預測分析演算法,能綜合分析 CRM 系統、行銷自動化系統、網站資料、社群資料等各種結構性資料,找出賣家潛在的發展方向,發掘可能會引爆熱潮的話題或商品,建議某段時間的商品價格設定,最後得到客戶的注意並把瀏覽成功變成轉換率。簡單來說,SalesPredict就是能更有效率促成交易、提高轉換率的服務。eBay 發言人說,在 eBay 持續打造成世界最大的商品型錄的當下,收購 SalesPredict 這一步,可以幫助 eBay 更加了解我們應該推銷哪些產品清單,哪個產品訊息是我們該重視的。eBay 發言人繼續說明,eBay 收購 SalesPredict 主要是為了他們在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和預測分析方面的才能和高度的專業。在收購之後,他們會評估 SalesPredict 的哪些技術要整合進 eBay 的平台裡。目前 eBay 和 SalesPredict 的交易價格及財務數字並未公布,但已知這起收購跟有很大一部分著重於人才收購,SalesPredict 許多員工會進入 eBay 位在以色列內坦亞的研發中心繼續工作,像是共同創辦人兼 CEO Yaron Zakai-Or 會擔任技術方面的產品管理總監,共同創辦人兼 CTO Kira Radinsk 會擔任資料科學總監以及以色列辦公室的首席科學家。SalesPredict 創立於 2012 年,在 2014 年時獲得 410 萬美元的 A 輪募資,加上種子輪募資,總募資金額達 510 萬美元,投資者包含 Yandex、KGC Capita...
當親友因故離世後,曾相處的點滴只能成追憶,再也無法一起說話談天成了在世者心中最大的痛,然而,未來這種情況可能會有所改變了。一名物理學家宣稱,不久後,將能透過科技讓在世者與逝去的親友們對話。據物理學家 Michio Kaku 博士表示,這項技術的理論是來自於「化身」的概念,先將個人腦中所有的回憶與其個性下載到電腦上,藉此創造出個人的「化身」,當親友去世後,化身便會啟用,透過人工智慧技術讓你與已逝去親友的化身溝通,某種程度上來說,「逝去的親友因此成為不朽了」。除了腦部的化身外,Kaku 表示,未來也有可能出現親友在世模樣的全像投影,甚至是實體的、可面對面與你對話的機器人。許多科學家質疑 Kaku 提出的「化身」概念中,將人腦中的記憶與個性轉移到電腦實際上是否可行,但在 Kaku 之前,其實俄國億萬富翁 Dmitry Itskov 就已提出透過化身的方式,使人類達到不朽目的的概念。Itskov 的想法與 Kaku 相同,他曾信誓旦旦的表示,將會在未來 30 年內,利用將人腦上傳至電腦的形式,讓人類永遠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為此,他還成立組織「不朽化身 2045 計畫(Avatar Immortality Project 2045 Initiative)」,要打造可複製人腦記憶與個性、並利用人為儲存的可行計畫,「我對這項計畫有 100% 的把握,否則我根本就不會開啟這項計畫」。2045 計畫預計在 2020 年前,讓人類透過人腦控制機器人以啟動化身;2030 年時,將會創造另一種形式的化身——可在人逝去後,主導其已經轉移的人腦來運作;2035 年前,科學家計劃使具有人造腦的化身可擁有人類的個性。最後,2045 年前要完成可進行全像投影與在世者對話的「不朽化身」。假如 Kaku 與 Itskov 的計畫真的成真了,未來想念離世的親友時,就能看著他的影像與他對話,不過,就算虛擬的「他」再怎麼相似,實體親友的生命卻早已殞落,「化身」是否達到了真正的精神不朽,恐怕還是見仁見智了。 IMMORTALITY ALMOST THERE: ‘You will be able to SPEAK to loved ones AFTER they die’ (首圖來源:Flickr/amy leonard CC BY 2.0)延伸閱讀: DeepMind...
日前曾報導過新創公司 Knightscope 研發的蛋型保安機器人 K5 擔任 Uber 公司保全,它近日就闖大禍了。據 ABC 報導,11 日,一部 K5 保全機器人在美國加州的史丹佛購物中心輾壓了一個 16 個月的幼童,其母親描述了事件經過。當時這部蛋型機器人先是從後面撞上幼童的頭部,導致幼童摔倒在地,之後右腿被機器人碾壓。整個過程,機器人沒有任何檢測到該幼童的跡象,全程往前行動,沒有停止。還好孩子僅受到輕微擦傷。 (source:Twitter)(source:Twitter)商場官方稱,他們已經暫停了 K5 機器人的營運,待事件查明。Knightscope 並沒有做出任何回應。這款機器人是由 Knightscope 在 2014 年發表的,高約 1.5 公尺,重約 300 磅(約 136 公斤)。如此重量如果當時角度稍稍偏離,可能會造成幼童重傷,甚至帶來生命危險。(source:My Security Sign)貌似可靠的新科技,其實有漏洞?這台機器上裝有多種傳感器,包括鏡頭、熱成像儀、雷射測距儀、空氣品質感測器以及麥克風,用於偵察周圍的任何異常。此外,這項設備還具有人臉辨識、車牌辨識功能,並與停車場報警系統、警方和消防局連線。這台機器人是完全自動化的,可自行充電。這台機器人於 2014 年上線後,在加州的企業園區、物流中心、購物中心和數據中心試運行,並被 Uber  用來保衛停車場。它沒有裝備任何武器,因此不能用於驅逐罪犯,僅可以用於巡邏、記錄和報警。(source:Wall Street Journal)其開發者這樣描述他們的機器人:它們是你的眼睛和耳朵,每周 7 天 24 小時,無論在市內或室外,可以不間斷保護你的顧客、財產和員工。租用這台機器人的成本較低,僅為每小時 7 美元,相比之下,一個保全一小時的工資為 25 到 35 美元。極低的成本導致其市場潛力非常大。但是,目前發生這樣的事故,可以基本判斷是由於技術漏洞導致機器人沒有檢測到幼童。或許是由於孩子過於矮小,也有可能是傳感器或探測系統發生故障,其技術可靠度難辭其咎。而一個非常諷刺的事實是,Knightscope 的工程師們曾表示,這一機器人的靈感源於當時震驚全美的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他們當時希望可以它安置在社區和學校,用於保護如幼兒這類弱勢群體的安全。可是他們的機器人卻連偵測孩子的位置都沒有做到。(source:Digital Trends)人工智慧屢次出錯類似的由人工智慧導致的亂象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在 2015 年,一名在德國大眾汽車供職的技術員被工廠內的裝配機器人殺死。之後的調查結果顯示,該技術員在裝配過程中操作失誤,系統錯誤導致工人被夾。而正常規範下,這款機器人僅可在特定工作中保證安全。此外,今年 6 月,一台 Promobot 機器人從位於俄羅斯的測試工廠逃脫,並在市區內引發大規模交通擁堵。(source:Tech Insider)而最著名的可能要算最近特斯拉自動駕駛(Autopilot)的 3 起事故了,其輔助駕駛的可靠性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警惕,德國機動車管委會甚至明確提出要禁止這種不成熟的測試版自動駕駛。這不免讓人想起法國哲學家讓-弗朗索瓦‧利奧塔在著作《非人道》中的觀點:機器是非人道的,他們只按照效率優先的規則運行,而保護人類利益從來不是他們的第一要務。且不論這種說法對或錯,如何讓科技真正以人為本,恐怕是現在涉足人工智慧的公司最需要考慮的問題。 Terminator 5 Moves Up...
日經新聞 15 日報導,本田(Honda)、軟銀(Softbank)將攜手研發使用人工智慧(AI)的汽車駕駛支援系統,除了行駛數據之外,還能夠藉由駕駛的表情、語調,分析駕駛當下的情緒、喜好,藉由推測行為模式,以對話的方式迅速提供駕駛希望獲得的情報。本田計畫活用軟銀所擁有能學習人類感情、進行對話的技術(像鴻海代工機器人 Pepper 那樣的技術),而軟銀則期望藉此擴大車用相關事業。報導指出,本田、軟銀所攜手研發的 AI 駕駛支援系統適用對象為具備通訊功能的「聯網汽車(Connected Cars)」,該系統可讓車子一邊學習、一邊蓄積知識,目標為成為駕駛助理,可像人類一樣進行會話或是代為執行相關作業。例如,藉由感測器收集車子位置、行駛距離、速度、煞車等數據,預先預測是否會發生故障、代替駕駛預約回廠維修;另外也將具備通知是否忘記鎖門、或遠端鎖門等功能。日本市調機構富士經濟(Fuji Keizai)1 月 14 日公布調查報告指出,截至 2030 年末為止,全球聯網汽車數量預估將達 6 億 8,249 萬輛,將達 2014 年(1 億 1,197 萬輛)的 6.1 倍。隨著聯網汽車需求擴大,車廠也正加快速度和電信業者合作。豐田和 KDDI 合作,目標在 2020 年結束前在日美販售的新車上搭載全球通用的通訊裝置;通用(GM)攜手美國 AT&T、福斯(VW)攜手南韓 LG 電子加快研發聯網汽車服務。(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達志影像)
憂鬱症越來越變成一個常見詞,很多普通人心情不好時就稱自己得了憂鬱症。不過即便對醫生來說,診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南加州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的機器學習工具,或許能讓診斷變得更容易也客觀。這個工具名為 SimSensei,它會在訪談中記錄患者的聲音,檢測出母音表達是否減少,因為這是心理及神經紊亂中的常見特徵,但對人類來說很難察覺。這種方法雖然不能取代人類診斷,但也提供了一個客觀標準。憂鬱症誤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2009 年一個綜述研究發現,5 萬名患者中僅一半被正確做出診斷,誤報與漏報比更是達到 3:1。原因有二:一是誤診比沒有診斷更安全,二是確定無疑地排除任何診斷的可能性都需要更多專業知識。對憂鬱症來說,它又是一種異質性疾病,病因多樣,表現形式也不同。再加上醫生一週可能要見數百名狀況不一、描述也不一的患者,那誤診可以說是情有可原了,這也是為什麼 SimSensei 這樣的工具能發揮更大作用。之前的調查發現,憂鬱症症患者的情感更平淡消極,語音變化會減少,音量和單調更單調,說話也會減少,而且吐字不清,停頓變長。另外,憂鬱症症患者的聲道和聲帶更緊張。機器學習很適合解決這類問題,能從噪音資料中進行預測,而且語音分析也是這一領域的重要話題。原理很簡單,將患者的語音處理成隻剩母音,然後分析母音 a、i、u 的第一和第二共振峰(譜峰)。最後就是使用 k-means 演算法進行處理,這一演算法也挺老了,出現於 1967 年,原理是圍繞一定的平均值將資料集分為不同的類。聚類的結果是一個三角圖,各角分別代表母音的譜峰。三角內的區域代表了母音空間,將它與一個用作對比的標準母音空間進行對比,所得的比例就能用於抑鬱診斷。SimSensei 的效果也得到了證明,而且結果表明,在語音資料有限的情況下效果也不錯,這表明它具備了一定的實用性。(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
2014 年 Google 以 6 億美元收購人工智慧公司 DeepMind。如果說 Alphago 讓這筆交易贏得了名聲,那 Google 最近又開始賺回本金了。據彭博社報導,DeepMind 聯合創始人 Demis Hassabis 最近表示,公司的人工智慧技術已經用於為資料中心節省能源消耗。據了解,最近幾個月 Google 將 DeepMind 的人工智慧系統用在控制部分資料中心上,透過控制電腦伺服器和冷卻系統等設備來節能。所用的技術之前已用在教電腦玩雅達利遊戲。Hassabis 說,整個系統減少了數個百分點的電力使用,這對成本和環境來說都是件好事。同樣的,能耗效率提升了 15%。2014 年 Google 用電量是 4,402,836 兆瓦時,其中很大一部分消耗來自資料中心,而這些中心又是公司服務的基礎。節省幾個百分點的電對 Google 的財務來說是件大事。美國公司用電價格是 25-40 美元每兆瓦時,電力消耗減少 10% 在幾年內就意味著節約數億美元的開支。而 Google 收購 Deepmind 用了 6 億美元。不過 Google 也並不是在擁有了 DeepMind 後才想著用人工智慧節能,它在 2014 年就將機器學習技術用在一資料中心上。當時它使用神經網路預測能耗隨時間的變化,進而更高效地安排設備使用情況。DeepMind 的作用則更進一步。與在遊戲中走步數不同的是,軟體會改變資料中心設備的運行方式以獲得最高分,也就意味著能源效率更高。Hassabis 表示,系統控制了資料中心中 120 個變數,包括風扇、冷卻系統和窗戶等。這還只是開始。在知道這種方式可以奏效後,DeepMind 也了解了人工智慧系統還缺少哪些資訊,以後還會讓 Google 在資料中心中安放更多感測器,讓軟體更高效。(本文由 雷鋒網 授權轉載)
日經亞洲評論 20 日報導,軟銀(SoftBank Group Corporation)社長孫正義 19 日在受訪時表示,超級智慧(Superintelligence)將會被用來預防無法治癒的疾病、同時也會被用來預防自然災害、海嘯。他說,300 年內人類的平均壽命將超過 200 歲,超級智慧將可盡可能地減輕人們不快樂(例如寂寞)的經驗。孫正義宣稱,軟銀的願景就是打造出讓人類快樂的平台;10-20 年後,當人們聽到安謀(ARM Holdings)、物聯網(IoT)或超級智慧,他們會想到軟銀。他指出,安謀就跟 Google、亞馬遜、阿里巴巴以及臉書一樣都是平台供應商,這是一種「規模收益遞增」的概念。相較之下,日本少有平台供應商,許多日本廠商甚至沒有生態圈、只能從事價格競爭。英國金融時報網路版報導,安謀執行長 Simon Segars 5 月受訪時透露,公司瞄準物聯網等非行動市場已有一段時日。他說,晶片設計開發循環相當漫長,現在收取的專利授權費是 5 年前、10 年前甚至是 20 年前產品開發的結晶。英國衛報報導,被比爾蓋茲(Bill Gates)譽為「預測人工智慧最準」的 Ray Kurzweil 曾預言,到 2029 年電腦智慧將超越人類。Kurzweil 擁有「愛迪生接班人」、「終極思考機器」的美譽。英國泰晤士報曾報導,事實證明過去 30 年 Kurzweil 所做的大膽預測到最後多能應驗。(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Flickr/Garry Knight CC BY 2.0)
行政院長林全 21 日在行政院會聽取經濟部「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報告後表示,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是政府五大創新產業計畫之一,也是總統的重要政見,目的是希望讓我國成為全球智慧機械及高階設備關鍵零組件的研發製造中心;後續應加速整合與導入創新研發能量,建立並推廣符合市場需求的相關應用知識、經驗與技術服務的價值。林全指出,智慧機械產業雖然主要重點是製造面部分,但通路和品牌很重要,請相關部會協助智慧機械產業建立全球通路和品牌,並規劃相關配套;同時也要求各部會與地方政府加強合作,促成產、學、研的跨界合作,提供創新技術、國際行銷、資金與人才等方面的協作模式,共同輔導中小企業的轉型發展。經濟部表示,為加速我國智慧機械產業發展,該部將以過去精密機械推動成果及我國資通訊科技能量為基礎,導入相關智慧技術,建構台灣智慧機械產業新生態體系;在「連結在地」推動策略方面,利用臺中地區機械產業群聚優勢,以台中市為核心,串連彰化、雲林、嘉義等地區,透過整合中央與地方資源,建構關鍵智慧機械產業平台可有效結合台灣都市發展規畫,並提供產業發展腹地與示範場域。經濟部認為,要將智慧機械納入國際合作與購併關鍵項目,並整合產學研三方能量,以「訓練當地找、研發全國找」的方式,強化產學研合作與培訓專業人才;同時運用國際展覽等方式拓銷全球市場,打造中台灣成為全球智慧機械之都。在「連結未來」推動策略部分,經濟部指出,將聚焦資源於「長與新的關鍵領域」,即長產品生命周期與新數位經濟商業模式,未來將打造工業物聯科技,逐步推動人機物、供需的資訊流智慧化,並以推動航太及先進半導體為主,另以智慧運輸、綠色車輛、能源、機械設備、電子資訊、金屬運具、食品及紡織等產業為輔,建立廠與廠之間的整體解決方案。另在核心技術面,經濟部則表示,將持續建立機械自主關鍵技術及相關應用服務,促成半導體利基型設備、智慧車輛及智慧機器人進口替代。在提供試煉場域部分,將強化跨域合作開發航太用工具機,並整合產業分工體系建構聚落,透過應用端場域試煉驗證其可操作性,再系統整合輸出國際。經濟部進一步指出,有關「連結國際」之推動策略,主要分為國際合作及拓展外銷兩部分。在國際合作方面,將強化台歐、台美及台日智慧機械產業交流,引進國外技術及與國際大廠合作;在拓展外銷方面,將以系統整合輸出、推動工具機於海外市場整體銷售方案及強化航太產業的智慧機械行銷,並將更進一步整合部會資源,協助產業拓展國際市場。(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達志影像)
根據 《日本經濟新聞》 的報導指出,甫宣布與英國 IP 矽智財授權公司安謀 (ARM) 達成收購協議,將以 243 億英鎊收購 ARM 的日本軟銀(SoftBank)董事長孫正義,21 日在一項公開活動中指出,預計未來 20 年內,ARM 晶片的年產量將達到 1 兆片的規模。報導中指出,孫正義表示 20 年內 ARM 架構的晶片將分布在全球各地,藉由每年超過 1 兆片的晶片生產規模,將晶片用於快速收集各種的即時資訊上。而針對孫正義這樣的宣示,正符合了 SoftBank 對 ARM 的收購正是針對物聯網 (IOT) 的傳言而來。2015 年 ARM 架構所生產的晶片約 150 億片,意味全球平均每個人擁有 2 片 ARM 晶片。孫正義進一步表示,SoftBank 未來將專注的 3 大領域包括人工智慧(AI)、智慧機器人以及物聯網產業上。而根據調查機構 IDC 的預計,到 2020 年全球物聯網終端(包含:汽車、智慧冰箱、智慧電燈、智慧鎖等物聯網內的一切上網設備)的數量,將從 2014 年的 1,030 萬個成長至 2,950 萬個以上。就每個裝置從數個到數十個物聯網晶片來計算,孫正義所說的未來 20 年內一兆片晶片的產能將有其發展空間。另外,孫正義與活動中也同時宣布,SoftBank 和本田(HONDA)汽車將共同研發一套人工智慧駕駛輔助系統,此款系統將能使汽車能夠理解人類的感受。孫正義強調,包括愛在內的人類情感,是人工智慧中最難克服的部分。而對於此款輔助駕駛系統,HONDA 也表示,將與...